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句熟语是语言中的珍珠,我们在教学中提倡学生直接引用或化用名句熟语,往往有“四两拨千斤”之效。尤其是化用名句熟语的技巧方法,既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增长点。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运用名句造出新语境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拟以“改、调、断、连”四法阐述之。
一、改:改换名句中的字词,造出新词句
典型实例:
1.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该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改来的。
2.站在人生的“米”字路口。
3.前不见青山,后不见绿水,念天地之污染,独怆然而涕下。
4.这次第(境地、遭遇、家伙),怎一个愁(苦、悲、笨)字了得?
5.天上掉下个卫生间。
这五句都是以学生熟知的名句熟语为蓝本,改换其中的几个字词,既发挥了名句效应,吸引眼球,又表达了自己的思想。第一句如果从对仗的角度去比较,王勃的“落霞…‘孤鹜”与下句的“秋水”“长天”能“句中自对”,而庾句则不能。第二句形象地描绘出路多了,方向感却更少了。第三句仿《登幽州台歌》。第四句是“旧瓶装新酒”的著名样式,几乎所有名句都能模仿这样的做法。第五句本是一作家获散文奖奖金30万元。他笑称房价太贵,30万元只够买一个卫生间,故有此说。
二、调:调整名句词语顺序,构成新样式
典型实例:
1.古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现时:“达则独善其身,穷才兼济天下。”
2.养老要防儿。
3.虽然近黄昏,夕阳无限好。
4.错过就是过错,事故不是故事。
调序调整的是词语顺序,却有自己的新意。要注意提醒学生调序往往还要和改换字词结合起来。第一句是新锐知识分子李承鹏对当今生存现状的总结,既有调序,也改换了字词。第二句是借熟语戏说“啃老”。第三句调序和改换字词后,反其意而用。朱自清晚年所作“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该也受到了李商隐诗句的启发。第四句借“错过”“事故”两词语的调序直指现实。
三、断:断取名句部分字词,糅合到文中
典型实例:
1.到了长城不扔垃圾,才是真好汉。
2.生在水浒的世界,却长了颗红楼的心。在这个三国纷飞的年代,独自去西游。
3.朝随李白辞白帝千里一日还,暮伴杜牧赏红枫霜叶红于花。
4.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断字法,重在指导学生大胆选择名句熟语中的热点字词,去掉不需要的字词,不重其形似,重在其内蕴。第一句中“到长城…‘好汉”两词在一起,自然让人想起毛泽东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名句,而这化用后的句子是倡导保护长城环境的公益广告语。第二句是网友借“四大名著”写自己的想法。第三句择取李白《早发白帝城》和杜牧《山行》中的字词糅合成新语境。第四句是断取杜甫、刘禹锡、崔颢、龚自珍四位大家的著名诗文中的字句,取其情境、得其韵味,又为我所用。
四、连:在名句前或后加词,连成新的语境
典型实例:
1.宋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该是在隋炀帝的“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前添了三字。
2.如果命运扼住了你的咽喉,你就挠命运的胳肢窝。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权不厌大,钱不厌多。
4.曼桢道:“世钧。”她的声音也在颤抖。世钧没作声,等着她说下去,自己根本哽住了没法开口。曼桢半晌方道:“世钧,我们回不去了。”——我猜,张爱玲可能是在写春运。
连,通俗地说就是在名句前面或后面加上自己的语言,在名句前加上设定背景类的文字,在名句后加上阐释类的文字,重在用来言“我”心声。第一句是秦观加上“斜阳外”后造出新境界。第二句借贝多芬的名句,化雅为趣,倒也有生存的幽默智慧。第三句后连的这新八字是仿着前八字,辛辣有力,观者能得其神。第四句出自张爱玲小说《半生缘》,却被用来形容春运的艰难,足以使人过目难忘。
“改、调、断、连”四法不是静止独立的,而是彼此关联、互相变通的。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语言潜能,让学生多尝试、多总结。另外要提醒学生,再好的化用,如果不能为文章的中心主题服务,那就是画蛇添足、因小失大。
总之,名句和熟语,是他人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散发着超越时空的魅力。我们借名句的“光环效应”使文辞浸润了音形意韵之美;调整个别字词或顺序,进而产生“借力打力”“变他为我”的神奇之功。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运用名句造出新语境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拟以“改、调、断、连”四法阐述之。
一、改:改换名句中的字词,造出新词句
典型实例:
1.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该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改来的。
2.站在人生的“米”字路口。
3.前不见青山,后不见绿水,念天地之污染,独怆然而涕下。
4.这次第(境地、遭遇、家伙),怎一个愁(苦、悲、笨)字了得?
5.天上掉下个卫生间。
这五句都是以学生熟知的名句熟语为蓝本,改换其中的几个字词,既发挥了名句效应,吸引眼球,又表达了自己的思想。第一句如果从对仗的角度去比较,王勃的“落霞…‘孤鹜”与下句的“秋水”“长天”能“句中自对”,而庾句则不能。第二句形象地描绘出路多了,方向感却更少了。第三句仿《登幽州台歌》。第四句是“旧瓶装新酒”的著名样式,几乎所有名句都能模仿这样的做法。第五句本是一作家获散文奖奖金30万元。他笑称房价太贵,30万元只够买一个卫生间,故有此说。
二、调:调整名句词语顺序,构成新样式
典型实例:
1.古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现时:“达则独善其身,穷才兼济天下。”
2.养老要防儿。
3.虽然近黄昏,夕阳无限好。
4.错过就是过错,事故不是故事。
调序调整的是词语顺序,却有自己的新意。要注意提醒学生调序往往还要和改换字词结合起来。第一句是新锐知识分子李承鹏对当今生存现状的总结,既有调序,也改换了字词。第二句是借熟语戏说“啃老”。第三句调序和改换字词后,反其意而用。朱自清晚年所作“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该也受到了李商隐诗句的启发。第四句借“错过”“事故”两词语的调序直指现实。
三、断:断取名句部分字词,糅合到文中
典型实例:
1.到了长城不扔垃圾,才是真好汉。
2.生在水浒的世界,却长了颗红楼的心。在这个三国纷飞的年代,独自去西游。
3.朝随李白辞白帝千里一日还,暮伴杜牧赏红枫霜叶红于花。
4.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断字法,重在指导学生大胆选择名句熟语中的热点字词,去掉不需要的字词,不重其形似,重在其内蕴。第一句中“到长城…‘好汉”两词在一起,自然让人想起毛泽东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名句,而这化用后的句子是倡导保护长城环境的公益广告语。第二句是网友借“四大名著”写自己的想法。第三句择取李白《早发白帝城》和杜牧《山行》中的字词糅合成新语境。第四句是断取杜甫、刘禹锡、崔颢、龚自珍四位大家的著名诗文中的字句,取其情境、得其韵味,又为我所用。
四、连:在名句前或后加词,连成新的语境
典型实例:
1.宋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该是在隋炀帝的“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前添了三字。
2.如果命运扼住了你的咽喉,你就挠命运的胳肢窝。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权不厌大,钱不厌多。
4.曼桢道:“世钧。”她的声音也在颤抖。世钧没作声,等着她说下去,自己根本哽住了没法开口。曼桢半晌方道:“世钧,我们回不去了。”——我猜,张爱玲可能是在写春运。
连,通俗地说就是在名句前面或后面加上自己的语言,在名句前加上设定背景类的文字,在名句后加上阐释类的文字,重在用来言“我”心声。第一句是秦观加上“斜阳外”后造出新境界。第二句借贝多芬的名句,化雅为趣,倒也有生存的幽默智慧。第三句后连的这新八字是仿着前八字,辛辣有力,观者能得其神。第四句出自张爱玲小说《半生缘》,却被用来形容春运的艰难,足以使人过目难忘。
“改、调、断、连”四法不是静止独立的,而是彼此关联、互相变通的。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语言潜能,让学生多尝试、多总结。另外要提醒学生,再好的化用,如果不能为文章的中心主题服务,那就是画蛇添足、因小失大。
总之,名句和熟语,是他人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散发着超越时空的魅力。我们借名句的“光环效应”使文辞浸润了音形意韵之美;调整个别字词或顺序,进而产生“借力打力”“变他为我”的神奇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