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星形胶质细胞是脑内数量占比最高的细胞,其可通过终足包绕神经元的胞体、轴突和树突形成三突触结构.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星形胶质细胞对突触的形成、成熟、维持以及突触可塑性的调节有重要作用.突触可塑性是认知和学习记忆的基础.阐明星形胶质细胞对突触可塑性的调节机制,可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大脑功能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因此,本文将对星形胶质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对突触可塑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机 构】
: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 南京 21000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形胶质细胞是脑内数量占比最高的细胞,其可通过终足包绕神经元的胞体、轴突和树突形成三突触结构.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星形胶质细胞对突触的形成、成熟、维持以及突触可塑性的调节有重要作用.突触可塑性是认知和学习记忆的基础.阐明星形胶质细胞对突触可塑性的调节机制,可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大脑功能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因此,本文将对星形胶质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对突触可塑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肝癌的治疗东西方指南间存在明显差异,晚期肝癌的治疗依然是个重大挑战。随着肝癌药物治疗的进展,靶向和免疫治疗逐渐从临床试验走向临床实践,我们已经进入了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的时代,为进一步推动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提供了基础。肝细胞癌术后有着极高的复发率,目前尚无有效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用于减少术后复发,随着临床试验的推进,结合复发风险预测模型,选择性的进行术后辅助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新辅助治疗,目前最亟待统一的是标准问题,肝门淋巴结转移是值得关注的临床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肝细胞癌进行
气管外伤、狭窄、肿瘤以及部分先天性疾病可严重损伤正常通气功能,引起组织缺氧,危及患者的生命。气管病变切除重建是治疗这些疾病最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临床中仍无长期安全可靠的方法能够实现长段气管损伤后的重建,组织工程化气管可能是目前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案。软骨作为组织工程气管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起到提供力学支撑并维持气管整体性的关键作用。组织工程气管软骨再生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软骨细胞的来源、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策略和水凝胶材料复合支架的制备、生物活性因子的研究和应用等,本文通过对这几个部分进行探讨,综述
微小核糖核酸(miRNAs)是一类广泛存在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小RNA,在组织与体液中均稳定表达,通过与信使RNA(mRNA)序列互补来降解靶mRNA,阻断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在转录后调控和不同的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s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微小核糖核酸-196(miR-196)作为miRNAs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组织及细胞中异常表达,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在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和经颞叶皮质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青年重症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安康市中心医院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青年基底节区重症脑出血患者。发病后6个月时采用格拉斯哥转归量表评价转归,4~5分定义为转归良好,1~3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n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n 结果:共纳入51例患者,年龄中位数41岁(四分位数间距39~43岁),男性29例(56.8%),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中位数
目的:对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进行5年随访,观察及评估预后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71例IC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电话随访方式随访5年,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RS)将ICAO患者分为结局良好组(mRS≤2分)和结局不良组(mRS>2分);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5年后,纳入预后良好组48例(67.60%),预后不良组23例(32.29%).坚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口服他汀的患者相对预后良好,合并房颤、既往卒中史
脑脊液漏是脊柱外科手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术中发生硬脊膜破裂,是临床上面临的一个难题。脑脊液是一种保护大脑和维持颅内压的生理性液体,脑脊液漏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持续性头痛、恶心、呕吐,并增加脑膜炎的风险。正确有效的硬脊膜缝合和修补是恢复的基础,硬脊膜的修复难以通过药物途径得到缓解,因此脑脊液漏及时识别和细致修复,对于恢复和降低并发症至关重要。本文就近年相关不同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就脑脊液漏的病因和诊断及其修复方法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以避免伤口和椎管内及颅内感染、延迟愈合、假性硬脊膜囊肿形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miR-146a表达与自噬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在我院接受血肿清除术并完成术后3个月随访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4例纳入脑出血组,另取尸检的非脑出血病例18例纳入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及对照组正常脑组织中的miR-146a及自噬基因Beclin-1、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II/LC-I的表达;脑出血组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并根据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分(mRS)分为预后不良组187例和预后良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ICH)是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的脑血管病,目前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案.微创手术治疗已被证实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但在现有的大型临床试验中未体现出明显优势,这可能与微创治疗的时间点选择有关.目前对既往文献的回顾表明,超早期进行微创治疗可能带来较大获益,但再出血风险较高;早期进行微创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大多数研究认为12 h内是一个较佳的时间窗;关于晚期进行微创治疗的研究较少,但患者仍可能从中获益.关于微创治疗ICH最佳时间窗的选择目前尚无定论,仍需更多的基础及临床试验来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目的: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在病程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8例GBS首次发病患者,给予正规GBS治疗并随访18个月,根据随访期GBS的复发及再次入院治疗情况,最终分组为急性期组118例,缓解期组36例,复发期组6例次;健康志愿者96例纳入对照组.每次入院时,均进行休斯功能分级量表评分(HFGS)及医学研究理事会量表(MRC)评分;采集外周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分析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与MRC总和评分相关性.结果:急性期组及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抗疫医务人员在临床一线,与病患第一时间零距离接触,其心理状态(尤其是抑郁和焦虑)值得关注.抗疫医务人员的负面心理应激状态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及日常工作和生活.本文就新冠肺炎疫情中,抗疫医务人员抑郁和焦虑状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