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對新形势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凸显出教学方法传统忽视主体性原则、教学内容陈旧德育意识薄弱、教育环境滞后致使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的问题,本文主张应该以以人为本思想为基石,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境,着力构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关键词:以人为本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人,客体是人,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人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而目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凸显出教学方法传统忽视主体性原则、教学内容陈旧德育意识薄弱、教育环境滞后等问题,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大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以人为本作为一种对人高度重视的观点,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构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一、中学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面临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刻板的灌输、机械的管理、强制的服从和单调的训练已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了。随着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信息时代带来的资讯风暴,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中学生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
中学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存在教学方法传统、教学内容陈旧、教育环境滞后等挑战,要着力构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二、以人为本思想是构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的基石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既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发展理念的形成,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完善。
“以人为本”思想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注重人的主观特性、尊重人的个体多样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是我国各项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是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的肯定,既强调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目的地位,又强调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以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为要求。
以人为本的中心含义就在于以人为中心,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的对象活动,追求自我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根本目标在于人的全面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就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谈到教育本质时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而不是把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以人为本思想,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理论依据。
三、以人为本,着力构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一)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凸显政治教育主体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中学生同教育者一样是教育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其自身基础和内在需要,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能动地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德育意识,整合、丰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党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学生在高中阶段,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为主要学习任务。因此要加大德育力度,要进一步整合、丰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多、更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德育效果。
目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存在的重要问题是文化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脱节,教学活动与思想政治工作分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整合、丰富教学内容,就是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相互结合,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整体。如讲“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时,让同学们从中明白君臣乃至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道理,让学生们懂得要讲诚信;学习“东施效颦”的故事时,让学生们明白学习别人要先考虑自己的条件,盲目模仿人家往往适得其反;还可以将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时事引入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鲜活感、时代性、可信度和趣味性。
总之,在进行智力开发和教育过程中加入非智力教育内容,将文化知识和能够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人格、解决思想问题和思想矛盾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法制观、道德观相互结合,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凸显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 坚持以人为本,优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挥教育环境的隐性育人功能
社会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同时又对思想政治教育起能动作用,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以人为本,强化环境意识,努力优化环境,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利条件,发挥教育环境的隐性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王玉珏:《创新德育方法,加强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年第1期。
[2]臧天春:《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工作》,《科学之友》2007年第2期。
[3]王小燕:《论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理论学刊》2004年第8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人,客体是人,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人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而目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凸显出教学方法传统忽视主体性原则、教学内容陈旧德育意识薄弱、教育环境滞后等问题,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大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以人为本作为一种对人高度重视的观点,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构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一、中学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面临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刻板的灌输、机械的管理、强制的服从和单调的训练已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了。随着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信息时代带来的资讯风暴,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中学生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
中学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存在教学方法传统、教学内容陈旧、教育环境滞后等挑战,要着力构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二、以人为本思想是构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的基石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既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发展理念的形成,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完善。
“以人为本”思想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注重人的主观特性、尊重人的个体多样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是我国各项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是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的肯定,既强调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目的地位,又强调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以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为要求。
以人为本的中心含义就在于以人为中心,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的对象活动,追求自我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根本目标在于人的全面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就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谈到教育本质时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而不是把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以人为本思想,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理论依据。
三、以人为本,着力构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一)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凸显政治教育主体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中学生同教育者一样是教育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其自身基础和内在需要,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能动地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德育意识,整合、丰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党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学生在高中阶段,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为主要学习任务。因此要加大德育力度,要进一步整合、丰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多、更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德育效果。
目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存在的重要问题是文化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脱节,教学活动与思想政治工作分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整合、丰富教学内容,就是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相互结合,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整体。如讲“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时,让同学们从中明白君臣乃至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道理,让学生们懂得要讲诚信;学习“东施效颦”的故事时,让学生们明白学习别人要先考虑自己的条件,盲目模仿人家往往适得其反;还可以将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时事引入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鲜活感、时代性、可信度和趣味性。
总之,在进行智力开发和教育过程中加入非智力教育内容,将文化知识和能够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人格、解决思想问题和思想矛盾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法制观、道德观相互结合,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凸显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 坚持以人为本,优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挥教育环境的隐性育人功能
社会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同时又对思想政治教育起能动作用,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以人为本,强化环境意识,努力优化环境,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利条件,发挥教育环境的隐性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王玉珏:《创新德育方法,加强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年第1期。
[2]臧天春:《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工作》,《科学之友》2007年第2期。
[3]王小燕:《论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理论学刊》2004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