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实用癌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211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4例,均行胸腔镜手术,统计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有无吸烟、有无饮酒、有无高血压等信息,分析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18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35例,发生率19.02%(35/184).年龄、性别、有无吸烟、手术切除范围、有无慢支肺气肿、肿瘤最长直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是影响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单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男性、吸烟、手术切除范围广、慢支肺气肿、肿瘤最长直径长、手术时间长、住院天数长是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手术后并发症发生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依据上述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多模态MRI检查对胶质母细胞瘤(GBM)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胶质母细胞瘤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和MRI检査,分析多模态MRI成像特点及功能成像变化点,观察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优势.结果 CT平扫检查呈等或高密度、均匀密度,增强扫描为密度均匀强化;MRI平扫诊断为等或稍低信号,DWI为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均匀强化,少数表现出环形强化.CT阳性检出率为61%,MRI阳性检出率为66%,联合检出率为
目的 探究白光内镜下和癌前病变采用放大内镜(ME)-内镜窄带成像(NBI)下的早期胃癌(EGC)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及早期胃癌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患者16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组,EGC组.分析白光内镜下早期胃癌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和ME-NBI下的特征性表现,并进一步分析影响早期胃癌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181个病灶中存在106个LGIN、28个HGIN、41个HGC.白光内镜下EGC病灶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为Ⅱc型,占48.78
目的 探讨结膜入路中采用指触钝性分离对治疗眼眶血管瘤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39例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2组.对照组20例采取结膜切口分离入眶治疗,而研究组1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指触钝性分离,比较2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结膜入路中采用指触钝性分离可有效加快眼眶血管瘤手术进程,同时不损伤周围组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能
目的 探讨改良颞下颧弓下缘入路与传统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治疗海绵窦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海绵窦肿瘤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海绵窦肿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8例采用改良颞下入路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观察2组肿瘤处理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神经功能、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个月,采用来院随访方式,观察2组患者复发、再手术及死亡情况,于末次随访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肿瘤处理方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
目的 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术后并发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14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狭窄分为观察组(发生狭窄)和对照组(未发生狭窄),所有患者均行ESD.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术后病理学类型、病灶位置、病灶纵向长径、组织浸润深度等临床资料,分析ESD后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组性别、年龄、病灶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灶纵向长径、病理学类型、组织浸润深度及术后创面>3/4食管周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4食管周径均
目的 研究结肠镜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鉴别结直肠良恶性息肉的价值.方法 选取6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良性35例、恶性27例.对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血清CEA、CA125等肿瘤标志物检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结肠镜、血清CEA、CA125水平对结直肠良恶性息肉诊断结果,分析结肠镜与血清CEA、CA125单独与联合检测的灵敏性与特异性.结果 结肠镜检查的灵敏性为74.29%(26/35)、特异性为85.19%(23/27)、准确度为70.03%(49/62).血清CEA联合CA125检测的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癌减灭术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卵巢癌患者62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予以开腹式卵巢减灭术,观察组予以腹腔镜下卵巢癌减灭术.对比2组围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前、术后24 h T淋巴细胞水平(CD3+、CD4+),应激反应水平[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切除数目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CD3+、CD4+水平较对照组高(
目的 探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对胃癌疗效及患者血清相关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1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研究组患者60例,采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而对照组患者50例,则采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等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相关免疫炎性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术后研究组相关免疫炎性指标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破裂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破裂出血手术患者116例,采用我院自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破裂出血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问卷,收集不同肝硬化程度、肿瘤大小、手术分期、手术时间等患者生存期信息,分析临床特点和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肝硬化程度、肿瘤大小、手术分期、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栓塞化疗次数是影响手术治疗预后的单因素(P50 mm(95%CI 2.071~7.425,OR=3.921)、手术分期二期(95%CI 1.946~7.416,
目的 探讨西门子双源CT(DS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与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SPTP及PNET作为研究对象,分为SPTP组(31例)及PNET组(86例),使用西门子双源CT进行扫描,比较两组CT扫描影像学特征,对该法鉴别SPTP及PNET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SPTP组钙化、浮云征比例明显高于PNET组,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幅强化绝对值明显低于PNET组(P<0.05);SPTP组动脉期增强峰值时相、壁结节样强化比例明显低于PNET组,环形强化比例明显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