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政课”的性质、任务、功能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它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真正把课上好。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相关性
一、高校“思政课”的性质、任务和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又称“两课”,简称为“思政课”,是高校的公共基础课,也可以称其为“国课”。“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反对资产阶级的自由化思潮和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它是社会主义大学的特色和本质的突出体现,也是每个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本任务是向大学生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它的特殊功能是引导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思维方法,再外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及其重要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指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它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方面,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它既纵向地贯穿渗透于其他素质之中,又横向地制约辐射着其他素质。政治素质是人才成长的政治保证。毋庸置疑,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才培养始终是具有鲜明的政治标准的,我们培养的人才一定要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鲜明意识。
当代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特殊群体,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有赖于一代又一代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人才。大学生理应担当起时代和国家赋予的光荣职责。一个没有强烈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大学生,在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中是很容易误入歧途的。江泽民同志曾专门提出过“三讲”,其中“讲政治”是核心。国家主席胡锦涛也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原则的具体化,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确立了人们行为的价值尺度。以上的精辟论述是指导大学生自觉强化政治意识,时刻增强政治敏锐性的科学指南。
三、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高校的“思政课”目前面临种种挑战,如赌、毒不良现象的滋生与蔓延等,使得一些大学生对现实产生诸多疑惑和不满,甚至产生强烈的反感和憎恶,从而导致他们对理想和信念的怀疑和缺失。应对这些挑战既需要科学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力”,提高“吸引力”,也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还需要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一支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主渠道畅通无阻、后劲十足,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对大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最具吸引力的一门课程。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四、“思政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相关性
“思政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密切相关。大学生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即以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以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思政课掌握科学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改造自己的思想,进而提升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伟大的祖国。这样,二者就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了。但是,就目前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而言,二者不相协调的因素还很多,未能达到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比如,一些学校的领导对“思政课”重视不够,致使资金投入极低,相关资料稀少,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再有,理论学时偏少,无法讲完全程内容,实践教学虽然学时安排很多但很难落实,几乎是在摆空架子、应付差事。此外,个别教师素质偏低、教学方法保守、落后,缺乏起码的责任感,致使教学效果难以提升,无法让学生得到应有的教育和启发,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严重地削弱了思政课的地位,导致无法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鉴于此,有关部门应及时调整对“思政课”认识不足的偏差,找好切入点,解决存在的问题。任课教师也要不断查找自身的不足,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营造出“国课”的地位和氛围来,从而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充满哲理的课堂上不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净化灵魂、放飞梦想、又红又专,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义静,陈金.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新思考[J].教育与
职业,2011(6).
[2]何秋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青年政
治学院学报,2012(3).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相关性
一、高校“思政课”的性质、任务和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又称“两课”,简称为“思政课”,是高校的公共基础课,也可以称其为“国课”。“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反对资产阶级的自由化思潮和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它是社会主义大学的特色和本质的突出体现,也是每个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本任务是向大学生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它的特殊功能是引导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思维方法,再外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及其重要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指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它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方面,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它既纵向地贯穿渗透于其他素质之中,又横向地制约辐射着其他素质。政治素质是人才成长的政治保证。毋庸置疑,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才培养始终是具有鲜明的政治标准的,我们培养的人才一定要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鲜明意识。
当代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特殊群体,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有赖于一代又一代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人才。大学生理应担当起时代和国家赋予的光荣职责。一个没有强烈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大学生,在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中是很容易误入歧途的。江泽民同志曾专门提出过“三讲”,其中“讲政治”是核心。国家主席胡锦涛也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原则的具体化,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确立了人们行为的价值尺度。以上的精辟论述是指导大学生自觉强化政治意识,时刻增强政治敏锐性的科学指南。
三、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高校的“思政课”目前面临种种挑战,如赌、毒不良现象的滋生与蔓延等,使得一些大学生对现实产生诸多疑惑和不满,甚至产生强烈的反感和憎恶,从而导致他们对理想和信念的怀疑和缺失。应对这些挑战既需要科学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力”,提高“吸引力”,也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还需要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一支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主渠道畅通无阻、后劲十足,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对大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最具吸引力的一门课程。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四、“思政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相关性
“思政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密切相关。大学生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即以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以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思政课掌握科学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改造自己的思想,进而提升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伟大的祖国。这样,二者就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了。但是,就目前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而言,二者不相协调的因素还很多,未能达到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比如,一些学校的领导对“思政课”重视不够,致使资金投入极低,相关资料稀少,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再有,理论学时偏少,无法讲完全程内容,实践教学虽然学时安排很多但很难落实,几乎是在摆空架子、应付差事。此外,个别教师素质偏低、教学方法保守、落后,缺乏起码的责任感,致使教学效果难以提升,无法让学生得到应有的教育和启发,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严重地削弱了思政课的地位,导致无法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鉴于此,有关部门应及时调整对“思政课”认识不足的偏差,找好切入点,解决存在的问题。任课教师也要不断查找自身的不足,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营造出“国课”的地位和氛围来,从而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充满哲理的课堂上不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净化灵魂、放飞梦想、又红又专,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义静,陈金.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新思考[J].教育与
职业,2011(6).
[2]何秋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青年政
治学院学报,2012(3).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