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医多年,接诊的患者无数,就免不了要经历患者的死亡。其中,总有一些患者的死亡让我难以释怀。
那是在急诊科轮转的一个夜班,我负责接诊患者。刚接班不多久,伴着急救车刺耳的声音,几个家属推着一个患者大声呼喊着“医生、医生”朝诊室奔过来。
我看到患者的时候,他在急救床上蜷成一团,用被单罩住了整张脸。我把被单揭开,看到了一张表情恐惧的脸,他瞥了我一眼就匆忙闭上眼睛,嘴里频繁往外吐泡沫,周围的任何响动都会引起他一阵惊悚的震颤。
我大致向家属了解了一下情况,患者3天前开始不敢喝水、2天前开始怕风,来医院前开始高热、肌肉僵硬、不能行走。我脑里迅速闪过“狂犬病”3个字,马上安排了各项检查,结果各项指标都不容乐观,紧急将患者送进了抢救室。
凌晨过后,来看急诊的患者终于少下来,我处理完手头的患者,就去抢救室打探一下那个患者的情况,看到的却是护士正在处理他的遗体。原来缩成一团的身体已经展开,整个躯体摊在病床上,我才发现他原来是个魁梧的中年男子。
抢救室的同事后来告诉我,他们问了家属才知道,患者1年前曾被家里的狗咬破皮,但因为是自己养的狗,加之仅仅破了皮而没有流血,就没有去打狂犬疫苗。哎,你说可惜不可惜……
那是我在心臟监护病房(CCU)轮转的时候,负责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农村汉子,人长得挺高大,脸是常年风吹日晒后的褐红色,陪他看病的是他的爱人,一个娇小玲珑的女人。
他得的病是淀粉样变性,累及心脏,所以心脏的工作不太正常。他在住院期间已经“死”(心跳呼吸骤停)过两次,都被我们抢救回来。那是第三次,我们刚查完房,在护士台改医嘱时发现监护屏上出现异常——他又室颤了。我们冲进病房,迅速地给他进行电击、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可这次不像上两次那样的幸运,半小时之后,患者的心跳仍没有恢复。我们这边继续抢救,管病房的领导去外面找他的爱人谈话。
隔着监护室大门,我们听不到谈话的内容,只能听到几声哭声,我、一个护士、一个主班医生和一个下夜班的医生,4个人轮流胸外按压了两个小时。终于,领导进来说停下来吧,拉死亡心电图,宣布死亡时间。
事后,领导对我们说:“这次抢救,前30分钟是在抢救患者,后面的一个半小时是为了给患者家属接受事实的时间。”
我清晰地记得,那是国庆节放假前的一天,我在呼吸科轮转,下午快下班时收进来一个新患者,因为我当天值夜班,就让我负责。
我去接诊他的时候,直觉就告诉我他的情况不容乐观。问了病史、看了他以前的就诊记录,诊断不能明确。因为担心假期期间很多检查不能做,抓紧时间在下班前给他加做了几个必须要做的检查。他的家人以为住院了,就可以暂时放松一下,有的去买日用品,有的去找住宿的地方,于是一时没法与他们谈有创抢救的问题。
我在夜间巡查病房时,发现他的情况更糟了——他坐在病床上,脸色萎黄,眼睛无神,血氧饱和度降低。给他先后将鼻导管吸氧换成普通面罩吸氧,又换成文丘里面罩吸氧,血氧饱和度还是维持不住。
我让护士通知家属,我也呼叫来了总值班。总值班与家属交代病情,而我准备气管插管。当我把气管插管需要的物品都放置在床旁时,看到他动了动,似乎要说话,于是我把他的面罩给摘了下来,可他的嘴开合了几下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这时候总值班进来了,说家属的意愿是积极抢救,气管插管吧。可是气管插管完毕,装上了呼吸机,患者还是在凌晨5点离开了,一直处于安静状态。
过了很久我还在想,患者想说却没能说出的话语究竟是什么。
那是我在肿瘤科负责的一个乳腺癌末期的老年患者。家属和患者自己都对病情有充分的了解,在入院的时候就签了放弃一切有创抢救。
在患者最后的时光里,家属每日都过来探望,陪她说说话,然后到医生办公室跟我们了解一下病情,道声辛苦。患者也很平静,除了疼得厉害的时候会叫我们增加止痛药,平常很少麻烦我们。我值班的晚上,都会去看看她、和她说几句话,她每次都握着我的手说谢谢。
她走的那天,正好是我值班。当我看到她的血压突然下降时,就问她陪床的女儿要不要通知家里的其他人,女儿看了看妈妈平静的脸庞,轻声说:“不用了。”
我站在她女儿旁边,看着监护屏,每次血压有大幅变化的时候就问一句“要不要使用升压药物?”(因为她签的是放弃有创抢救,对于无创的药物使用,我们还是有义务询问她的意向的)。她女儿每次的回答都是:“不用了。”
我就这样一直陪在她女儿旁边,直到监护屏上的心电图变成一条直线。我做最后的心电图,宣布老人的死亡时刻,她女儿终于开始低泣。我看了一眼老太太,因为使用吗啡止痛,她的脸竟然给我一种慈祥幸福的感觉。我轻声对她女儿说:“你妈妈走得没有痛苦。”她起身对我鞠了一躬,说:“谢谢你,医生!”
最可惜的死亡
那是在急诊科轮转的一个夜班,我负责接诊患者。刚接班不多久,伴着急救车刺耳的声音,几个家属推着一个患者大声呼喊着“医生、医生”朝诊室奔过来。
我看到患者的时候,他在急救床上蜷成一团,用被单罩住了整张脸。我把被单揭开,看到了一张表情恐惧的脸,他瞥了我一眼就匆忙闭上眼睛,嘴里频繁往外吐泡沫,周围的任何响动都会引起他一阵惊悚的震颤。
我大致向家属了解了一下情况,患者3天前开始不敢喝水、2天前开始怕风,来医院前开始高热、肌肉僵硬、不能行走。我脑里迅速闪过“狂犬病”3个字,马上安排了各项检查,结果各项指标都不容乐观,紧急将患者送进了抢救室。
凌晨过后,来看急诊的患者终于少下来,我处理完手头的患者,就去抢救室打探一下那个患者的情况,看到的却是护士正在处理他的遗体。原来缩成一团的身体已经展开,整个躯体摊在病床上,我才发现他原来是个魁梧的中年男子。
抢救室的同事后来告诉我,他们问了家属才知道,患者1年前曾被家里的狗咬破皮,但因为是自己养的狗,加之仅仅破了皮而没有流血,就没有去打狂犬疫苗。哎,你说可惜不可惜……
最不舍的死亡
那是我在心臟监护病房(CCU)轮转的时候,负责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农村汉子,人长得挺高大,脸是常年风吹日晒后的褐红色,陪他看病的是他的爱人,一个娇小玲珑的女人。
他得的病是淀粉样变性,累及心脏,所以心脏的工作不太正常。他在住院期间已经“死”(心跳呼吸骤停)过两次,都被我们抢救回来。那是第三次,我们刚查完房,在护士台改医嘱时发现监护屏上出现异常——他又室颤了。我们冲进病房,迅速地给他进行电击、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可这次不像上两次那样的幸运,半小时之后,患者的心跳仍没有恢复。我们这边继续抢救,管病房的领导去外面找他的爱人谈话。
隔着监护室大门,我们听不到谈话的内容,只能听到几声哭声,我、一个护士、一个主班医生和一个下夜班的医生,4个人轮流胸外按压了两个小时。终于,领导进来说停下来吧,拉死亡心电图,宣布死亡时间。
事后,领导对我们说:“这次抢救,前30分钟是在抢救患者,后面的一个半小时是为了给患者家属接受事实的时间。”
最仓促的死亡
我清晰地记得,那是国庆节放假前的一天,我在呼吸科轮转,下午快下班时收进来一个新患者,因为我当天值夜班,就让我负责。
我去接诊他的时候,直觉就告诉我他的情况不容乐观。问了病史、看了他以前的就诊记录,诊断不能明确。因为担心假期期间很多检查不能做,抓紧时间在下班前给他加做了几个必须要做的检查。他的家人以为住院了,就可以暂时放松一下,有的去买日用品,有的去找住宿的地方,于是一时没法与他们谈有创抢救的问题。
我在夜间巡查病房时,发现他的情况更糟了——他坐在病床上,脸色萎黄,眼睛无神,血氧饱和度降低。给他先后将鼻导管吸氧换成普通面罩吸氧,又换成文丘里面罩吸氧,血氧饱和度还是维持不住。
我让护士通知家属,我也呼叫来了总值班。总值班与家属交代病情,而我准备气管插管。当我把气管插管需要的物品都放置在床旁时,看到他动了动,似乎要说话,于是我把他的面罩给摘了下来,可他的嘴开合了几下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这时候总值班进来了,说家属的意愿是积极抢救,气管插管吧。可是气管插管完毕,装上了呼吸机,患者还是在凌晨5点离开了,一直处于安静状态。
过了很久我还在想,患者想说却没能说出的话语究竟是什么。
最平静的死亡
那是我在肿瘤科负责的一个乳腺癌末期的老年患者。家属和患者自己都对病情有充分的了解,在入院的时候就签了放弃一切有创抢救。
在患者最后的时光里,家属每日都过来探望,陪她说说话,然后到医生办公室跟我们了解一下病情,道声辛苦。患者也很平静,除了疼得厉害的时候会叫我们增加止痛药,平常很少麻烦我们。我值班的晚上,都会去看看她、和她说几句话,她每次都握着我的手说谢谢。
她走的那天,正好是我值班。当我看到她的血压突然下降时,就问她陪床的女儿要不要通知家里的其他人,女儿看了看妈妈平静的脸庞,轻声说:“不用了。”
我站在她女儿旁边,看着监护屏,每次血压有大幅变化的时候就问一句“要不要使用升压药物?”(因为她签的是放弃有创抢救,对于无创的药物使用,我们还是有义务询问她的意向的)。她女儿每次的回答都是:“不用了。”
我就这样一直陪在她女儿旁边,直到监护屏上的心电图变成一条直线。我做最后的心电图,宣布老人的死亡时刻,她女儿终于开始低泣。我看了一眼老太太,因为使用吗啡止痛,她的脸竟然给我一种慈祥幸福的感觉。我轻声对她女儿说:“你妈妈走得没有痛苦。”她起身对我鞠了一躬,说:“谢谢你,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