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正成为“连接一切、聚合天下”的中心,连接中促进了融合,完成了跨界与整合,撤除了传统企业和传统思维打造的篱笆与棚栏,连接中发挥了长尾效应”,实现了人类聚合天下的梦想。在此场景下,“互联网+应运而生并成为万众创业中无法绕开的热点。身处互联同大环境,需要清楚他认识到以下问题,才能够在“互联网+”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互联网;聚合;跨界与整合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马化腾认为,利用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平台,可以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种全新生态,从而促使传统行业实现快速的升级换代。由此,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将在中国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带来聚变。在我们如今的日常生活中,每天会用到点餐导航、叫车、网络文付微信红包等众多的互联网服务,这些给我们带来便利的服务背后,就映射着“互联网+ ” 的魅力所在。可以展望的是,“互联网+”将为国计民生注入巨大活力。
一、“互联网+”改变社会形态
1、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互联网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电脑网络进人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领域,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阅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模式等。
2、互联网模糊了不同领域学科的边界
工业革命的社会化大生产通过细致分工,使得人们成为流水线上的螺丝钉,从而需要专业化人才完成专业的任务。借助互联网,信息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流动,行业壁垒在信息洪流冲击之下分崩离析,行业融合、领域交互成为新的趋势。过去有限范围内的知识传递变成了无国界的网络交互,不同的思想交流碰撞,在学科边缘、行业边界之上不断擦出创新之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未来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跨界人”。
3、互联网改变了社会结构
互联网促进了社会利益结构多元化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社会分层结构,导致社会群体关系更加复杂。传统社会结构中各社会要素垂直结构形态发生了变化,网络社会结构重新依据兴趣爱好等方式进行重组。
4、互联网重构了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作为一个信息交互平台,互联网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化属性。作为人们长期置身其中的虚拟社会,互联网形成了独有的网络伦理文化特征,具有虚拟性匿名性快捷性、开放性等特点。互联网提供的资源在空间上重塑了人们的活动场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
二、“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早在多年前,就以信息化应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制造业服务化等形式在孕育发展。今天,“互联网+”理念的提出,进一步将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融合发展上升到占据新兴业态竞争高地,推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优化的新高度。借“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东风,在一产、二产和三产中全面推进“互联网+”,对中国经济转型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互联网+”将从经济结构优化、业态结构优化、市场结构优化三个方面,产生结构转型的效应。
中国政府此时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客观上将推动互联网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整合,变革生产方式,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互联网在这里不光意味着技术,而且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业态是这种新生产方式的外在表现形态)。产业化与服务化最直观的区别在于,产业化是大规模生产,长于降价竞争,进人低端结构,提高GDP速度;服务化是差异化生产,长于提价竞争,进人高端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互联网+”传统融合行业,实际是产业化与服务化相互渗透融合过程,要在保持增长速度的同时提高增长质量。从产业化向服务化转变,就是从传统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1、“互联网+制造”将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
“互聯网+制造”,是“互联网+”行动计划首先要加以推动的领域。“中国制造2025”是“互联网+制造”的重要基础,制造业服务化是“互联网+制造”的重要方向。“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代表了 下一-步制造业与互联网结合的世界性趋势。其中,“中国制造2025”对于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将帮助中国推进智能制造,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带动高附加值的新业态的发育,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2、“互联网 +服务”将强化现代支撑服务业以激活增值服务
以互联网思路发展服务业,一方面要重点发展支撑服务业,为支撑服务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在支撑服务业基础上,刺激多样性的发展,发育高附加值的增值业态。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和先导部队,互联网的服务业的升级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服务业升级的一个风向标。互联网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其中以平台化生态化为特色的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深刻改变了流通业的面貌,改变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商业环境。“互联网+”将把这一成功复制到流通业之外的所有服务业中。
3、“互联网+制造”将充分释放服务化潜力,将农业现代化提升到新水平
中国工业化目标还有五年即将基本完成,在即将进人的信息经济时代,以服务化驱动产业化,是与信息化驱动工业化相一致的新的路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服务化代表着农业现代化的新方向,成为“互联网+农业”的中心议题。
农业服务化的实践基础是信息化、电子商务助力和引领的“新三农”转型。从农业电子商务的微观实践看,互联网在帮助农民与市民对接特色商品(如一村一品)上具有特别的优势,不同于产业化的大宗商品交易。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同质化的产业化,向差异化的服务化方向转型升级,形成中国特色的家庭个性化定制自主经营与产业化大生产对接之路。
可以展望的是,“互联网+”将为国计民生注入巨大活力。在这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服务型政府、活跃的产业/行业/企业将为人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1]魏珊,徐桂琴.大数据环境下顾客洞察与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综述及展望[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8)
[2]郁榕睿.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7)
[3]基于运营商大数据的互联网海量用户行为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崔子龙,1973年3月,男,汉族,山东淄博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单位:淄博职业学院,255314,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关键词:互联网;聚合;跨界与整合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马化腾认为,利用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平台,可以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种全新生态,从而促使传统行业实现快速的升级换代。由此,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将在中国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带来聚变。在我们如今的日常生活中,每天会用到点餐导航、叫车、网络文付微信红包等众多的互联网服务,这些给我们带来便利的服务背后,就映射着“互联网+ ” 的魅力所在。可以展望的是,“互联网+”将为国计民生注入巨大活力。
一、“互联网+”改变社会形态
1、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互联网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电脑网络进人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领域,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阅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模式等。
2、互联网模糊了不同领域学科的边界
工业革命的社会化大生产通过细致分工,使得人们成为流水线上的螺丝钉,从而需要专业化人才完成专业的任务。借助互联网,信息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流动,行业壁垒在信息洪流冲击之下分崩离析,行业融合、领域交互成为新的趋势。过去有限范围内的知识传递变成了无国界的网络交互,不同的思想交流碰撞,在学科边缘、行业边界之上不断擦出创新之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未来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跨界人”。
3、互联网改变了社会结构
互联网促进了社会利益结构多元化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社会分层结构,导致社会群体关系更加复杂。传统社会结构中各社会要素垂直结构形态发生了变化,网络社会结构重新依据兴趣爱好等方式进行重组。
4、互联网重构了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作为一个信息交互平台,互联网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化属性。作为人们长期置身其中的虚拟社会,互联网形成了独有的网络伦理文化特征,具有虚拟性匿名性快捷性、开放性等特点。互联网提供的资源在空间上重塑了人们的活动场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
二、“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早在多年前,就以信息化应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制造业服务化等形式在孕育发展。今天,“互联网+”理念的提出,进一步将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融合发展上升到占据新兴业态竞争高地,推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优化的新高度。借“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东风,在一产、二产和三产中全面推进“互联网+”,对中国经济转型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互联网+”将从经济结构优化、业态结构优化、市场结构优化三个方面,产生结构转型的效应。
中国政府此时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客观上将推动互联网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整合,变革生产方式,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互联网在这里不光意味着技术,而且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业态是这种新生产方式的外在表现形态)。产业化与服务化最直观的区别在于,产业化是大规模生产,长于降价竞争,进人低端结构,提高GDP速度;服务化是差异化生产,长于提价竞争,进人高端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互联网+”传统融合行业,实际是产业化与服务化相互渗透融合过程,要在保持增长速度的同时提高增长质量。从产业化向服务化转变,就是从传统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1、“互联网+制造”将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
“互聯网+制造”,是“互联网+”行动计划首先要加以推动的领域。“中国制造2025”是“互联网+制造”的重要基础,制造业服务化是“互联网+制造”的重要方向。“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代表了 下一-步制造业与互联网结合的世界性趋势。其中,“中国制造2025”对于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将帮助中国推进智能制造,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带动高附加值的新业态的发育,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2、“互联网 +服务”将强化现代支撑服务业以激活增值服务
以互联网思路发展服务业,一方面要重点发展支撑服务业,为支撑服务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在支撑服务业基础上,刺激多样性的发展,发育高附加值的增值业态。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和先导部队,互联网的服务业的升级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服务业升级的一个风向标。互联网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其中以平台化生态化为特色的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深刻改变了流通业的面貌,改变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商业环境。“互联网+”将把这一成功复制到流通业之外的所有服务业中。
3、“互联网+制造”将充分释放服务化潜力,将农业现代化提升到新水平
中国工业化目标还有五年即将基本完成,在即将进人的信息经济时代,以服务化驱动产业化,是与信息化驱动工业化相一致的新的路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服务化代表着农业现代化的新方向,成为“互联网+农业”的中心议题。
农业服务化的实践基础是信息化、电子商务助力和引领的“新三农”转型。从农业电子商务的微观实践看,互联网在帮助农民与市民对接特色商品(如一村一品)上具有特别的优势,不同于产业化的大宗商品交易。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同质化的产业化,向差异化的服务化方向转型升级,形成中国特色的家庭个性化定制自主经营与产业化大生产对接之路。
可以展望的是,“互联网+”将为国计民生注入巨大活力。在这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服务型政府、活跃的产业/行业/企业将为人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1]魏珊,徐桂琴.大数据环境下顾客洞察与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综述及展望[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8)
[2]郁榕睿.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7)
[3]基于运营商大数据的互联网海量用户行为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崔子龙,1973年3月,男,汉族,山东淄博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单位:淄博职业学院,255314,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