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重建审计诚信、持续提高审计质量、强调舞弊审计责任的大环境下,审计理论与实践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审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也势在必行。为培养既具专业知识技能又具创新及实践能力的财会人员,会计专业审计教学应以“学”为主、以“教”为辅。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型,包括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评价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形式,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等。上海电视大学的“3L’’教学模式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改革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中心、教育者引导学习为前提、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手段支助学习为基础的“导学—自学—助学”三维互动教学模式其核心就是完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而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引导者,就像一台节目的导演,而学生就是整台节目的参与者,演什么节目,节目质量怎样,是否创新,学生是关键。
一、审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审计人员执业环境的复杂化要求进行审计教学改革21世纪初安然、世通等系列大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的接连发生,不仅严重动摇了社会公众对于注册会计师能力和诚信的信任程度,而且客观地向公众呈现出一种财务舞弊金额及其经济后果日益扩大的趋势。在加强会计监管、强化审计人员揭露舞弊财务报告的责任呼声高涨的背景下,各国政府对于审计人员审计能力及其执业诚信的重视度空前高涨,相关的审计规范也密集出台。无论是美国的SOX法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SNo.99(《审计准则第99号———考虑财务报告中的舞弊》),还是我国的新颁布的审计准则,都强调审计人员怀疑一切的职业怀疑精神、共享经验的协作精神、识别舞弊风险的执业能力的提升以及对舞弊风险评估结果做出适当反应的具体方式及程序的合理运用等。变化的环境在给审计人员审计能力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直接引致了注册会计师专业服务产品的纵深开发,非审计鉴证业务的开发与拓展,也外延和强化了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责任。所有这些都使得传统审计教育模式及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成为必然。
2.新审计准则倡导的全新审计模式要求进行审计教学改革区别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新审计准则系统引入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确立了现代审计的战略审计观,强调审计人员对于被审计客户战略目标、经营环境、公司治理结构、业绩衡量、风险评估等在内的战略风险的分析,主张个性化的审计程序如出其不意的盘点等不可预计的审计程序的运用,要求审计人员基于更开阔的视角在源头上和宏观上发现和判断被审计客户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行为。在这种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必须是复合型的人才,不仅要熟知审计最基础的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而且要具有包括战略分析、绩效分析、风险评估、欺诈识别以及持续经营评估等在内的各项拓展技能。为了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高校的审计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二、会计专业审计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1.教学目标定位本科阶段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不仅应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创新及实践能力的财会人员。在此目标下,审计教学应以“学”为主、“教”为辅,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即强调学生的“自学”,而教师的“教”应体现为“导学+助学”。对于会计专业而言,审计课程仅是延伸的核心专业课程,因材施教,我们在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上,侧重审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同时兼顾审计实务操作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模式实践与评价(1)尝试实施“学为主、教为辅”的互动教学模式。为配合审计教学改革,我们尝试实施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引导学习为前提、网络教学资源为基础的“教师导学———学生自学———教师助学”互动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方案为:首先,在我校校园网的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申请开设审计学课程教学;然后,教师先于教学将课程教案、自学指导书、参考书、课件、案例及其作业等教学资源放于平台上与学生共享;在此基础上,学生利用教学资源预习、自学、练习、疑难提出,课堂教学教师施以理论点讲、引导、疑难讨论与解答、总结评价等,同时,结合相关章节教师拟定选题,学生课外泛读,并择优试讲;最后,基于审计软件进行审计模拟训练。实践证明,在该教学模式,因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要环节置于课堂之外,故能有效节省课堂时间,进而可在学生课外自学、教师课堂导学的教与学互动下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推进。除外,该教学模式还能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较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尝试实施理论点讲式教学与案例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以基础理论点讲及引导学生自学为主,在此基础上,适时考核自学效果,安排案例讨论。案例讨论具体实施步骤为“给出并介绍案例———瓴出关键点并以问题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安排并组织学生讨论———依据学生讨论结果施以总结评价”。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增强学生的实务分析能力。如学习法律责任可分四步展开。第一步,教师提前将课程课件、自学指导书、工具参考书等放于网络教学平台,要求学生据此熟悉章节的标题、脉络及内容结构;第二步,适时安排一次授课,课堂上教师施以点将,即将本章的重要理论点(比如发现和报告被审计单位的错误、舞弊和违反法规行为的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界定,审计人员遭受法律诉讼的三方面原因,普通过失、重大过失与欺诈的界定,审计人员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的辨别标准,审计人员进行抗辩的理由等)逐一帮学生梳理清楚。在此基础上通过留思考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自学、查阅资料及探求,比如我们可让学生课外去思考为何审计人员仅对重大错误舞弊负有查出的责任?为何只能做到合理保证而非绝对保证?何谓虚假证明文件?审计人员是适用“过错责任”还是“非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何谓舞弊三角理论?何谓审计期望差距等;第三步,通过课堂提问或典型例题练习适时考核自学效果;第四步,适时安排课堂案例讨论。此过程最关键的则是教师对于案例关键点的梳理。如对于一个有关注册会计师遭受法律诉讼后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的案例,我们可以如下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案例加以思考:本案例是否出现了经营失败?经营失败了审计有无失败?审计后的报表有无错误?如果有错误,错误是否重大?错误若重大,注册会计师有无严格遵守审计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如何抗辩等。相信,学生把这些问题讨论考清楚了,案例讨论自然也就出效果了。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型,包括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评价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形式,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等。上海电视大学的“3L’’教学模式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改革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中心、教育者引导学习为前提、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手段支助学习为基础的“导学—自学—助学”三维互动教学模式其核心就是完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而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引导者,就像一台节目的导演,而学生就是整台节目的参与者,演什么节目,节目质量怎样,是否创新,学生是关键。
一、审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审计人员执业环境的复杂化要求进行审计教学改革21世纪初安然、世通等系列大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的接连发生,不仅严重动摇了社会公众对于注册会计师能力和诚信的信任程度,而且客观地向公众呈现出一种财务舞弊金额及其经济后果日益扩大的趋势。在加强会计监管、强化审计人员揭露舞弊财务报告的责任呼声高涨的背景下,各国政府对于审计人员审计能力及其执业诚信的重视度空前高涨,相关的审计规范也密集出台。无论是美国的SOX法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SNo.99(《审计准则第99号———考虑财务报告中的舞弊》),还是我国的新颁布的审计准则,都强调审计人员怀疑一切的职业怀疑精神、共享经验的协作精神、识别舞弊风险的执业能力的提升以及对舞弊风险评估结果做出适当反应的具体方式及程序的合理运用等。变化的环境在给审计人员审计能力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直接引致了注册会计师专业服务产品的纵深开发,非审计鉴证业务的开发与拓展,也外延和强化了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责任。所有这些都使得传统审计教育模式及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成为必然。
2.新审计准则倡导的全新审计模式要求进行审计教学改革区别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新审计准则系统引入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确立了现代审计的战略审计观,强调审计人员对于被审计客户战略目标、经营环境、公司治理结构、业绩衡量、风险评估等在内的战略风险的分析,主张个性化的审计程序如出其不意的盘点等不可预计的审计程序的运用,要求审计人员基于更开阔的视角在源头上和宏观上发现和判断被审计客户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行为。在这种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必须是复合型的人才,不仅要熟知审计最基础的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而且要具有包括战略分析、绩效分析、风险评估、欺诈识别以及持续经营评估等在内的各项拓展技能。为了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高校的审计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二、会计专业审计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1.教学目标定位本科阶段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不仅应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创新及实践能力的财会人员。在此目标下,审计教学应以“学”为主、“教”为辅,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即强调学生的“自学”,而教师的“教”应体现为“导学+助学”。对于会计专业而言,审计课程仅是延伸的核心专业课程,因材施教,我们在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上,侧重审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同时兼顾审计实务操作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模式实践与评价(1)尝试实施“学为主、教为辅”的互动教学模式。为配合审计教学改革,我们尝试实施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引导学习为前提、网络教学资源为基础的“教师导学———学生自学———教师助学”互动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方案为:首先,在我校校园网的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申请开设审计学课程教学;然后,教师先于教学将课程教案、自学指导书、参考书、课件、案例及其作业等教学资源放于平台上与学生共享;在此基础上,学生利用教学资源预习、自学、练习、疑难提出,课堂教学教师施以理论点讲、引导、疑难讨论与解答、总结评价等,同时,结合相关章节教师拟定选题,学生课外泛读,并择优试讲;最后,基于审计软件进行审计模拟训练。实践证明,在该教学模式,因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要环节置于课堂之外,故能有效节省课堂时间,进而可在学生课外自学、教师课堂导学的教与学互动下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推进。除外,该教学模式还能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较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尝试实施理论点讲式教学与案例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以基础理论点讲及引导学生自学为主,在此基础上,适时考核自学效果,安排案例讨论。案例讨论具体实施步骤为“给出并介绍案例———瓴出关键点并以问题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安排并组织学生讨论———依据学生讨论结果施以总结评价”。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增强学生的实务分析能力。如学习法律责任可分四步展开。第一步,教师提前将课程课件、自学指导书、工具参考书等放于网络教学平台,要求学生据此熟悉章节的标题、脉络及内容结构;第二步,适时安排一次授课,课堂上教师施以点将,即将本章的重要理论点(比如发现和报告被审计单位的错误、舞弊和违反法规行为的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界定,审计人员遭受法律诉讼的三方面原因,普通过失、重大过失与欺诈的界定,审计人员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的辨别标准,审计人员进行抗辩的理由等)逐一帮学生梳理清楚。在此基础上通过留思考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自学、查阅资料及探求,比如我们可让学生课外去思考为何审计人员仅对重大错误舞弊负有查出的责任?为何只能做到合理保证而非绝对保证?何谓虚假证明文件?审计人员是适用“过错责任”还是“非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何谓舞弊三角理论?何谓审计期望差距等;第三步,通过课堂提问或典型例题练习适时考核自学效果;第四步,适时安排课堂案例讨论。此过程最关键的则是教师对于案例关键点的梳理。如对于一个有关注册会计师遭受法律诉讼后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的案例,我们可以如下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案例加以思考:本案例是否出现了经营失败?经营失败了审计有无失败?审计后的报表有无错误?如果有错误,错误是否重大?错误若重大,注册会计师有无严格遵守审计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如何抗辩等。相信,学生把这些问题讨论考清楚了,案例讨论自然也就出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