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叶圣陶那样认真生活

来源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自述
  1988年,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从教30年,痴心不改,激情不减。
  我工作在江蘇省苏州市草桥中学校——叶圣陶母校,成为先生大树下野蛮生长的一棵小草,也有追求和信仰。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力求“三能”:能做、能说、能写。确因做得精彩、说得动人、写得漂亮而幸跻名师队伍,获苏州市首届德育学科带头人、苏州市首批名优班主任、苏州市首届十佳班主任、苏州市首届百名文明市民、苏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杰出贡献奖等。同时,我在核心期刊、省级刊物上发表百余篇文章,出版专著《在路上》《在手边》。
  不谋塑造别人的灵魂,只愿肝肺相示互陪互伴走一程,关键时刻领领路,充其量是个导航仪,目标是学生选择的,我依照经验为他们提供简捷、便利的路径。终极教育目标:让学生完成思想与精神的直立行走。
  在教育的迷宫中,小心翼翼地摸索了多年,努力在黑暗中寻找一个按钮,冀望有灿烂的光明在刹那间照亮我们的教育以及我们的整个生命。
  推荐理由
  我愿意读叶圣陶的教育文集,不似外国的赞可夫、维果斯基那样隔着一层。叶圣陶的文章好读不夹缠,好看不高玄,最重要的是他常说些我想说而不敢说的话,比如《给学生阅读的自由》;还有些我想说又不会说的话,比如《“学习”不只是“记诵”》。当然,更多的话直说到我心里去,比如《我呼吁》《读教科书不是最后目的》《教师必须以身作则》。
  读叶圣陶的文章有时如进寺庙遇长老,想近前又不敢近前:不敢近前,怕他看穿了我的肚肚肠肠,不近前又想知道那是一双什么佛眼,如何看我整天瞎读乱写。所以,读了很多先生的教育文章,明白了又明白,困惑了又困惑。
  正恍惚无措间,偶遇《向爷爷爸爸学做编辑》,一本薄薄的小书。几乎一口气读完,顿然通体舒畅,心开眉展,为我理解大师、亲近大师,添一通途。本书作者叶小沫为叶圣陶之孙女。可想,她的视角和情感,自然别样。家人眼中的叶圣陶,去掉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家的标签,只是“爷爷”的样子。于是,有趣有味的故事一个接一个扑面而来:“因为三午没有轻轻关门,被爷爷追到北屋重新来关一次”的家规养成故事、“照片”的故事、“写信”的故事、“纠正错别字”的故事……打住,收紧口风。一句话,读了文章外的叶圣陶,你能更加理解文章内的叶圣陶思想。
  周国平说,能刺激你写作欲望的书就是好书,这本书简直太能刺激我了,本来想写两句,结果写成了一篇……触发太多,重要的话也不能说太多哩。
  ·阅读体验·
  丘吉尔劝年轻人挑书看书要精要少,要像老年人那样谨饮慎食。他担心年少识浅,囫囵吞书,来日重读再也读不破当年错误的领会,白白断送了好书的启迪。其实,不必把读书标准抬得这样高。年齿见长,读书本身就会读出不一样的滋味,何必因噎废食白白浪费年少时光呢?倒了胃口,吃坏了肚子,发一次高烧,也会间接增强免疫力。大部分人的精神体质能扛得住一时的胡吃海塞,一知半解,不求甚解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了,习惯读了,就够了。阅读本就是私人体验,谁的读书之路不是跌跌撞撞、曲曲弯弯的呢?
  幸为叶圣陶母校的教师,追随叶圣陶的这丝欲念、这点渴望、这缕求索,是老天爷赏的酒药和饭食。我曾用2个月的暑假时间,专心研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最后,记住、了解了“教育就是养成习惯”“教为不教”“教育为人生”等几个著名论断。客观地说,那时的我也不觉得叶氏教育论比其他教育论高出多少,不至于让我因为“理论的掌握”而着迷于“掌握理论”的人。2个月的阅读,让我清晰地明白了一件事:我不是为学术而生的。我喜欢业余时间单纯慢慢品咂的看书摸书(读那些没有纸感没有纸声的电子书,感觉很别扭,手和眼都不舒服,精神先衰的征兆吧)。窃以为比学术更重要的是日常的生活,是日常生活中那些零碎的、松散的、软和的成分。
  专业理论的枯瘠让我调转方向,减少高头大章专著阅读,腾出时间读些人物传记,读点儿文章外的人和情。二读叶圣陶,不再陷进论文集里,而是从“传记”“回忆录”中读人,读情感,读故事。寻到了适合自己的读叶圣陶的方法:业余时间读叶圣陶的业余生活。比如,读叶至善的《父亲长长的一生》、叶小沫的《向爷爷爸爸学做编辑》及叶圣陶的《倪焕之》《稻草人》小说等,不以教育专业的眼光读叶圣陶这个人。在传奇、轶闻、童话、小说与杂文的零乱杂错中捕捉吉光片羽,营养浓了淡了不相干,吸收就好。
  读人读事,成了嗜好,成了习惯。即便重读叶圣陶写的纯教育理论书籍,也能踅摸出文章缝隙中情感的兴味。比如读《如果我当教师》《文心》《儿童之观念》《文章面面观》,能饶出故事的趣味和逻辑,因为我了解文章背后的血脉情缘,我明事理,我鉴赏美,这话说大了,那么,我知好歹。
  没错,好书会刺激写字的渴望。叶圣陶的文章常牵起我表达的欲念,牵引着我仿写他的文章特色:晓畅明白的文字,平实平视的切角,事事有情,处处留意,顺手一拈一写,俏皮鲜活,尽得风流。自然本色的境界,令我千朵向往!其实,叶圣陶有许多名篇巨制,是随性为之,不是有意熬制,是逞心而歌……
  兜兜转转地看了叶圣陶写的书、别人写的关于叶圣陶的书,确认了一个事实:叶圣陶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同时,看多了叶圣陶的文章,也滋养了我读叶圣陶不走常规、不落窠臼的习惯。常常是从叶圣陶文集的门进去,然后从故事的小窗跳出来。门归理性的研究者进出,窗归我这类“想采光,想看风景”的好奇学习者欢跃进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当年龄叠成了资历,读书相应地又脱略了一些约束,获得一些自由度,如公孙娘的剑器舞,已臻无法之法。我无须认真地填写各种表格,无须一篇接一篇地撰写论文。此时,读书全凭个人兴致。
  最近,看叶圣陶文集,我又被那些具有“年代感”的照片凝神定住。这些照片比文字更具魅惑力,比文字刺激神经,眼悦心悦。喜欢带图画的小人书,也许是红旗年代生人的共同病根吧?看着这些照片,我的想象力陡然提升了一格。   叶小沫回忆说,爷爷喜欢拍照,也拍得很“范儿”。最有味道的是,每张照片的文字说明清晰了然,短短一句話,时间、地点、人物齐活。文集里几百张照片,拎出即是一本“叶圣陶写真集”:“与夫人,1920年摄于甪直”“1921年与朱自清于杭州”“1925年,佩弦与至善、至美于上海”“1928年与胡愈之等于白马湖”“乐山炸后的‘全家福’”“1949年烟台李家庄‘三八’节大会致辞”“1953年‘全家福’于北京东四八条院”“1956年,与老舍在印度出席亚洲代表会议”“1971年与在上海郭绍虞家”“1979年与丁玲在北京东四八条院”“1987与吕叔湘在北京四八条院”……
  相会、聚会、开会、与各类人际会,喜悦、郁闷、平淡……这些照片连起来,也能成“图读中国教育人物史”。所以叶小沫回忆说:爷爷把可以找到的老相册都找来,把上面的照片拿了下来,大致按年代重新排列,一本一本地贴下去。这还不算,他几乎为每幅照片都写了说明,说明的文字用毛笔正楷写在宣纸条上。写成说明后,用糨糊把它贴在这幅照片的旁边。说明里包含着新闻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如果看爷爷的相册,你想知道的全在旁边的说明里,用不着再去问别人了。这习惯,即便好多照片挤在一堆,“事”和“情”也会顺顺溜溜地来来去去,绝不串场相撞。想起自己手机相册中一堆“猜谜”一样存在的照片,差距真是大啊!
  尘世不羁在文字里,似菡萏在水中开放,展示美丽,遮掩不堪。想凭空生花,想乌云满天,假作真时真亦假。而在照片里,则是凝固的时间、真实的瞬间,顺便黏贴上一个“故事”……当平面文字变成北京东四八条院,峨冠博带;变成海棠盛开,老友赏花畅叙的热腾场面;变成小院小径上与重孙“阿牛”摆拍微笑,变换成“山笑水笑人笑”“杨柳依依”的回忆……可眼见为信,可畅快地想象。
  关于照片,叶小沫讲过一件轶闻:“全家人都是哥哥三午‘照相馆’的模特,爷爷是最好的一个。32张一卷的黑白胶卷,当天照完当天洗出,这是爷爷最喜欢的速度。照片洗好后,爷爷常常是第一个欣赏者,不仅如此,他还买来直尺,带上薄薄的白手套……所有这些工序都像他做其他事情一样,干得又仔细又认真。”
  看到这里,我当下感动起来,这父子间的生动爱怜都出来了,这认真生活的样子跳脱出来了。定是要认真生活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态度。我承认,叶圣陶认真生活的样子开始让我心动生爱。这些琐屑小事中的小真、小善、小美,打动我最薄弱、最柔软的情感区。我之爱叶圣陶就是爱他的生活,爱他彻底的真实。
  兀自想起丰子恺回忆弘一大师的一件小事: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坐下。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还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孔子,要将鱼肉切得其细如雪,其薄如纸。这些认真成痴的“习惯”带出骨子里的美感。套用高更的话,为美而生活,为什么不?为爱而生活,为什么不?为快乐而生活,为什么不?有什么关系呢,重要的是生活。意趣生动的叶圣陶,如何能在理智冰冷的论文集里看到?我反正没有尼采透视主义的本领。
  读过丰富精彩的叶圣陶,如再遇有的教育人士称自己“有学”“饱学”,我真的也要一哆嗦掉筷子,我升级为叶圣陶的“死忠粉”了。最自然地开始复制叶圣陶的所作所为,不仅读他读过的书,还学他写文章,还学他生活。最近,也整理了一回老照片,为每幅照片写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暂时放怀一切地加入真生活的团体,这样做的时候,感觉精神气质与叶圣陶先生更靠拢了一点儿,心也更靠近了一点儿。
  我弯弯绕绕地终于发现了叶圣陶,走近了叶圣陶。我能听到叶圣陶在说话,谁能听到我在说话。近十年的阅读辛劳或阅读享受,逐渐有些质量积储在身体内部,凭借它而产生力量、自信,说起叶圣陶来,声音渐渐大了起来,有时还目空一切,因为有些把握了。
  对我而言,看叶圣陶,已经不太去注意那些名头,那些教育理论了。只喜欢窥探他认真生活的样子,尤其是“为照片配说明”这类小事儿小情调。
  一个人长期和另一个人构成某种长久的联系,以至于喜爱、默契,应该视为命中注定。何况我就工作、生活在叶圣陶工作、生活过的校园里呢!这缘分是千年修不来、几世积不来的机缘巧合,唯有感恩幸运的眷顾。
  画家雷诺兹1870年在皇家美术院演讲时,曾表达对米开朗基罗的景仰,他的说法深得我心:“后人纪念他时的崇敬也许是出自偏爱吧;我自豪于身为其中一员,就算不是他的仿效者,也是一个热烈崇拜者……如果我有机会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那么我将要更大胆地跟随这位大师,即使不能胜任,只要能达到他全部完美成就中的一丁点儿,也就可以满足了。我认为,我能够体会到他所努力表达的感情,这便是我的幸福。”
  现在,我也怀揣冒昧的设想,我能体会到先生对教育对生活的热爱和认真,这整篇文章可以证明。结束这篇文章,只能用先生一生证明的道理:习惯是人生的一条线,串起正谊明道,串起琐屑生活……人生这串项链,线是看不见的,但是不能没有也不能断。
  从明天起,拍照、记录,写“四要素”,像叶圣陶那样认真生活。
  谨以此文纪念叶圣陶先生仙逝30周年。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草桥中学校教师,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乡融合快速发展,传统乡村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不断增长的公共活动空间、基础设施等需求.因此,2019年浙江省首次提出乡村“未来社区”这一新的城乡建设路径,对乡村版“未来社区”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良好的效益.由于公共空间景观是构成“未来社区”九大场景的重要元素,从乡村景观长远发展来看,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乡村“未来社区”的公共空间景观营建策略,为乡村“未来社区”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在对罗布泊及周边地区植物和植被资源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植物的区系成分,阐述了该区的植被类型及其物种组成、结构,计算了主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研究了该区主要植被类型的演替规律。结果显示:罗布泊及其周边地区共有种子植物27科53属74种,其中包括栽培植物2种,省级保护植物7种,生活型以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木本植物以灌木为主,乔木树种极少。该区藜科(Chenopodiaceae)和禾本科(Poaceae)种类最多,单种科和单种属占较大的比例。该区区系成分分布最多的为世界广布类型,其次为北温带分布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的提速,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也逐步从建筑优化发展到业态改善.以上海市奉贤区五四村为例,在实地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结合“田园超市”的发展模式,分析了其景观设计中现存的乡村感、特色化、艺术化等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了美化建筑立面、构建田园超市、提升村容村貌、改善水质水景、优化生态业态等发展策略,以期为五四村的发展提供新的有益的参考.
地景建筑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建筑形态和设计理念,也是诸多建筑师设计的一种趋向.在保护和发掘传统建筑的背景下,将地景建筑的设计理念引入传统民居建筑,挖掘和分析了东北传统民居“地窨子”的价值和先人智慧,阐述了蕴含的地景建筑精神和构造形态,并提出了地窨子在现代乡村风貌治理和建设的可取之处,以供参考.
以多时相landsat遥感图像为数据来源,以北部湾滨海湿地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2000年以来3个时期3个区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及转移和景观指数分析了各区域景观格局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差异与相似并存,珍珠港、丹兜海区红树林有不同程度衰减,钦江口自然与人工湿地总体面积增加。5个研究区域整体景观破碎化较严重。
生态需水量的确定是指导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内容之一,对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区河流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以重庆主城区盘溪河为例,建立了盘溪河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模型,分别计算了盘溪河基本生态需水量、自净需水量及蒸发渗漏需水量,以确定其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城市按海绵城市理念开发后,盘溪河生态需水量为1.297×107 m 3/a,小于城市按传统模式开发后的河流生态需水量。
以搭建商群体为研究对象,结合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理论,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广州美博会指定搭建商在展览过程中放弃使用绿色环保材料进行绿色搭建的原因.通过数据剖析搭建商在践行绿色搭建中的阻碍因素,并从政府、行业协会、主办方、参展商、搭建商以及绿色环保材料制造商六大相关主体着手,提出了完善保障制度、建立审核机构等针对性建议.
由于历史文化街区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特色,以安阳市仓巷街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基因理论,对仓巷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风貌进行了调查、归类和总结,确定了仓巷街的主体基因、胞质基因、附着基因、调节基因,最后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保护提出了划定相应的保护等级和保护范围进行针对性保护,维护景观风貌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注重文脉的传承,充分将街区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做好科普宣传,以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成立的首届“课程领导研修班”,团队成员不为任何功利目的而凝聚在一起,因此拥有内生性基因,在踏踏实实的研究中,不断生长出令人欣喜的成果,彰显了团队“为了成长”的价值取向,他们在课程现场不断提升着团队的课程领导力。  【关键词】课程现场;课程领导力;内生性;方法论;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38-0
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云南是世居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高校校园景观是展现一所高校精神风貌、艺术与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适当应用,有利于彰显高校所在地地域文化特征,同时也是融入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为切入点,以西南林业大学校园景观为研究对象,从山水地形、建筑、道路、设施小品和园林植物5方面出发,探讨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造景手法、建筑形式、装饰纹样和植被特色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期为校园景观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方式提供新思路,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