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眼中的学生
有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当你给学生讲第三遍还不能让学生明白时,就该停下来,因为一定有某个地方出差错了。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经常会遇到讲许多遍学生们仍听不懂的时候。因此,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学得吃力、学习不愉快的原因,一定是我们教师在某个地方出差错了。那么,错在哪里呢?
赏识教育的典型案例是:一位父亲最终把一个三岁半时尚不会说一句话的女儿培养成了心理学硕士。这位父亲一直在女儿面前翘着大拇指,并体会到:“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父母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本能地看到孩子的优点。孩子上学后,父母开始怀疑孩子,认为孩子不行,目光总盯在孩子的缺点上。”
对照这位父亲的成功教育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的困难,对照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作为天生教育家与后来不知所措的父母们,他们前后间的差别是什么呢?为什么孩子在学走路、学说话时,父母们会本能地看到他们的优点,而这之后却更多地看到缺点呢?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起点期望”。在父母眼里,孩子最初是什么也不会的,认为“不会”是应该的,“会”是值得庆贺的。因此,孩子每说一个字、每跨出一步都被作为是巨大的进步而加以喝彩。而后来,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忘了自己孩子是“不会”的,都认为自己孩子很聪明,“会”是应该的,“不会”是不正常的。因此,眼睛总是盯着孩子的“不会”,孩子每说错一字、跨错一步,都会被作为严重的错误加以指责。
女孩的父亲因为女儿三岁半还不会说一句话,便接受了孩子“不会”的事实,因此,每当孩子有一点点“会”的时候,便会翘起大拇指,父女两人都为进步而高兴。而我们在教学中,总是不肯接受学生“不会”的事实,当学生“会”的时候我们认为不值得称赞,而“不会”的时候便横加指责,使学生常常处于焦虑之中。
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学生,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从心理上接受学生的现状。这包括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认识能力、情感方式、心理期待等。接受学生的现状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和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我们教师专业的进步和成熟。
学生眼中的老师
有一年,我新接手了一个班,这班的女生特别文静,挺有趣,而男生特喜欢吵架、打架,数学课里也经常有你来我往的行为,经教育效果不大,我便想找一个比较典型的事件进行惩戒。后来果然被我逮着了一个机会,我便在课堂上使用了我所能使用的最严厉的手段,整整训了他们一节课,想让学生们明白,本老师的课是不能随随便便的。课后尽管喉咙难受,但看到学生们那副垂头丧气的样子,我心里还是挺得意的。
回到办公室,一位女生拿着作业本走进来,我没好声气地对她说:“今天没作业,你交什么?”因为训了一节课,课时任务根本没有完成,当然没有作业。可她一声不吭地把作业本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就走了。我满腹狐疑地拿起这本作业本,翻开一看,不由吓了一跳,她居然写了一句话:“老师,您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这是浪费吗?没有好的纪律能有好的教学质量吗?这应该叫“磨刀不误砍柴功”,真是小孩子信口雌黄,我在心里这样替自己辩解。于是我在她的“作业”后面写上批语:“好的纪律是好的学习的保证!”
可是,当我再看到她的回复时,我愣住了。她是这样写的:“如果你能让他们忘记吵,你就是好老师。”
后来,我经常琢磨这两句话,经常问自己,我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吗?我的课能精彩得让他们忘记走神吗?尽管还是要浪费学生的不少时间,尽管还是会上一些枯燥的数学课,但学生的建议已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
一次次的体验和经历让我发现,我每接受学生一次,就会发现自己走近了学生一步,而每走近学生一步,便会体验到自己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力增加了一分,其中的道理也不难理解:学生的反馈就像是照亮老师的镜子,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优点与不足。
老师眼中的教育
一次,我有幸听了窦桂梅老师的一节课。课始窦老师让学生对自己说三句话:“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我真的真的很棒!”然后再把这三句话送给自己的伙伴,在说的过程中,窦老师对声音响亮的同学给予肯定:“你真的很棒!”学生的自信在新课伊始就被调动起来了。于是,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伴着窦老师丰富多彩的激励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而且是越来越强烈,时不时地迸发出令人惊叹的智慧火花。课堂上窦老师时而点头以赞同,时而竖起拇指以夸奖,时而与学生握手以示感谢,时而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以示欣赏;听学生讲话时神情那么专注,那么亲切,那么欣喜;一切都是那样的生动,那样的自然,没有一丝矫揉造作。那一刻,我陶醉其中,真正领悟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回来之后,我便忙不迭地把窦老师的做法搬到了自己的课堂上。学生面对老师的意外举动,一个个睁大眼睛,困惑地看着我,似乎不认识我了:“今天老师怎么了?”我故作镇静,微笑着一再鼓励他们,教室里终于有了参差不齐的“我好棒”“我真的很棒”“我真的真的很棒”。那声音有的似蚊子嗡嗡,羞羞答答;有的似雄狮吼叫,玩世不恭;有的干脆默不吱声,敷衍了事。随后,当我让同学把这三句话送给自己的伙伴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同座是男同学的,声音如雷贯耳,指手画脚;同座是女同学的,满脸灿烂的笑容,声音矫揉造作;男女同学同座的,一副欲语还羞、男女授受不亲的样子。
我的笑容有些僵硬,但我仍憧憬和期待着,期盼着窦老师那激情四射的课堂情景剧能重新上演。而等我转入正题后,这看似热闹的课堂让我如坠深渊:积极思考发言的仍然是老面孔,沉默寡言的则依然如故,此外就是多了些肆无忌惮的学生。这不,我从最后一位男生的手心里抠出了一张纸条:“你说老师今天是不是把我们当小孩耍了?”
我望着那张皱巴巴的纸条,沮丧极了。窦老师那充满爱心、激励、尊重的课堂与现实的差距让我的思绪再次游离到远方。
我忽然明白了,橘生淮北为枳,不是树结错了果,而是人种错了树。我被窦老师“格式化”了,只是在生搬硬套地模仿,在一味追求形式上的一致,求其形却忘其神。我忽略了因人而异,忽略了课堂实质性的内涵。差异与个性,才是课堂生活的丰富内涵,才形成课堂生活的多姿多彩。我缺乏的是具有自己特色和个性的经验。我们学习魏书生,不是人人都成魏书生;我们学习霍懋征,并非人人都变为霍懋征。我们寻找的不是铸剑的模型,而是怎么样才能造成有特色的宝剑的良方。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既要相信自己,又不能孤芳自赏,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开展个性化教学。个性化的教学源自教师情感的个性、思维的个性、行为的个性以及阅历、学识、能力等方方面面的整合。这样的课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跟在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后面亦步亦趋。这种建立在对共性了然于胸的基础之上的个性之树,因为根深叶茂,所以生机盎然。
总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老师要能够多一些宽容,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关爱,如此,尘封在学生内心的冰雪定会逐渐消融,而春天的绿意将会在他们的心头绽放。
(作者单位:云南禄丰县金山镇官洼小学)
责任编辑余志全
有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当你给学生讲第三遍还不能让学生明白时,就该停下来,因为一定有某个地方出差错了。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经常会遇到讲许多遍学生们仍听不懂的时候。因此,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学得吃力、学习不愉快的原因,一定是我们教师在某个地方出差错了。那么,错在哪里呢?
赏识教育的典型案例是:一位父亲最终把一个三岁半时尚不会说一句话的女儿培养成了心理学硕士。这位父亲一直在女儿面前翘着大拇指,并体会到:“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父母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本能地看到孩子的优点。孩子上学后,父母开始怀疑孩子,认为孩子不行,目光总盯在孩子的缺点上。”
对照这位父亲的成功教育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的困难,对照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作为天生教育家与后来不知所措的父母们,他们前后间的差别是什么呢?为什么孩子在学走路、学说话时,父母们会本能地看到他们的优点,而这之后却更多地看到缺点呢?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起点期望”。在父母眼里,孩子最初是什么也不会的,认为“不会”是应该的,“会”是值得庆贺的。因此,孩子每说一个字、每跨出一步都被作为是巨大的进步而加以喝彩。而后来,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忘了自己孩子是“不会”的,都认为自己孩子很聪明,“会”是应该的,“不会”是不正常的。因此,眼睛总是盯着孩子的“不会”,孩子每说错一字、跨错一步,都会被作为严重的错误加以指责。
女孩的父亲因为女儿三岁半还不会说一句话,便接受了孩子“不会”的事实,因此,每当孩子有一点点“会”的时候,便会翘起大拇指,父女两人都为进步而高兴。而我们在教学中,总是不肯接受学生“不会”的事实,当学生“会”的时候我们认为不值得称赞,而“不会”的时候便横加指责,使学生常常处于焦虑之中。
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学生,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从心理上接受学生的现状。这包括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认识能力、情感方式、心理期待等。接受学生的现状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和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我们教师专业的进步和成熟。
学生眼中的老师
有一年,我新接手了一个班,这班的女生特别文静,挺有趣,而男生特喜欢吵架、打架,数学课里也经常有你来我往的行为,经教育效果不大,我便想找一个比较典型的事件进行惩戒。后来果然被我逮着了一个机会,我便在课堂上使用了我所能使用的最严厉的手段,整整训了他们一节课,想让学生们明白,本老师的课是不能随随便便的。课后尽管喉咙难受,但看到学生们那副垂头丧气的样子,我心里还是挺得意的。
回到办公室,一位女生拿着作业本走进来,我没好声气地对她说:“今天没作业,你交什么?”因为训了一节课,课时任务根本没有完成,当然没有作业。可她一声不吭地把作业本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就走了。我满腹狐疑地拿起这本作业本,翻开一看,不由吓了一跳,她居然写了一句话:“老师,您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这是浪费吗?没有好的纪律能有好的教学质量吗?这应该叫“磨刀不误砍柴功”,真是小孩子信口雌黄,我在心里这样替自己辩解。于是我在她的“作业”后面写上批语:“好的纪律是好的学习的保证!”
可是,当我再看到她的回复时,我愣住了。她是这样写的:“如果你能让他们忘记吵,你就是好老师。”
后来,我经常琢磨这两句话,经常问自己,我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吗?我的课能精彩得让他们忘记走神吗?尽管还是要浪费学生的不少时间,尽管还是会上一些枯燥的数学课,但学生的建议已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
一次次的体验和经历让我发现,我每接受学生一次,就会发现自己走近了学生一步,而每走近学生一步,便会体验到自己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力增加了一分,其中的道理也不难理解:学生的反馈就像是照亮老师的镜子,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优点与不足。
老师眼中的教育
一次,我有幸听了窦桂梅老师的一节课。课始窦老师让学生对自己说三句话:“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我真的真的很棒!”然后再把这三句话送给自己的伙伴,在说的过程中,窦老师对声音响亮的同学给予肯定:“你真的很棒!”学生的自信在新课伊始就被调动起来了。于是,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伴着窦老师丰富多彩的激励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而且是越来越强烈,时不时地迸发出令人惊叹的智慧火花。课堂上窦老师时而点头以赞同,时而竖起拇指以夸奖,时而与学生握手以示感谢,时而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以示欣赏;听学生讲话时神情那么专注,那么亲切,那么欣喜;一切都是那样的生动,那样的自然,没有一丝矫揉造作。那一刻,我陶醉其中,真正领悟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回来之后,我便忙不迭地把窦老师的做法搬到了自己的课堂上。学生面对老师的意外举动,一个个睁大眼睛,困惑地看着我,似乎不认识我了:“今天老师怎么了?”我故作镇静,微笑着一再鼓励他们,教室里终于有了参差不齐的“我好棒”“我真的很棒”“我真的真的很棒”。那声音有的似蚊子嗡嗡,羞羞答答;有的似雄狮吼叫,玩世不恭;有的干脆默不吱声,敷衍了事。随后,当我让同学把这三句话送给自己的伙伴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同座是男同学的,声音如雷贯耳,指手画脚;同座是女同学的,满脸灿烂的笑容,声音矫揉造作;男女同学同座的,一副欲语还羞、男女授受不亲的样子。
我的笑容有些僵硬,但我仍憧憬和期待着,期盼着窦老师那激情四射的课堂情景剧能重新上演。而等我转入正题后,这看似热闹的课堂让我如坠深渊:积极思考发言的仍然是老面孔,沉默寡言的则依然如故,此外就是多了些肆无忌惮的学生。这不,我从最后一位男生的手心里抠出了一张纸条:“你说老师今天是不是把我们当小孩耍了?”
我望着那张皱巴巴的纸条,沮丧极了。窦老师那充满爱心、激励、尊重的课堂与现实的差距让我的思绪再次游离到远方。
我忽然明白了,橘生淮北为枳,不是树结错了果,而是人种错了树。我被窦老师“格式化”了,只是在生搬硬套地模仿,在一味追求形式上的一致,求其形却忘其神。我忽略了因人而异,忽略了课堂实质性的内涵。差异与个性,才是课堂生活的丰富内涵,才形成课堂生活的多姿多彩。我缺乏的是具有自己特色和个性的经验。我们学习魏书生,不是人人都成魏书生;我们学习霍懋征,并非人人都变为霍懋征。我们寻找的不是铸剑的模型,而是怎么样才能造成有特色的宝剑的良方。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既要相信自己,又不能孤芳自赏,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开展个性化教学。个性化的教学源自教师情感的个性、思维的个性、行为的个性以及阅历、学识、能力等方方面面的整合。这样的课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跟在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后面亦步亦趋。这种建立在对共性了然于胸的基础之上的个性之树,因为根深叶茂,所以生机盎然。
总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老师要能够多一些宽容,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关爱,如此,尘封在学生内心的冰雪定会逐渐消融,而春天的绿意将会在他们的心头绽放。
(作者单位:云南禄丰县金山镇官洼小学)
责任编辑余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