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

来源 :政治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ldd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设计中,人大和政协是同时存在互为补充的。政协拥有宪法所赋予的重要地位,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其中,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是十分重要的,是体现政治关系的有组织的政治监督。地方政协应该勇于探索如何对省、市委进行民主监督;加强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监督;与地方人大的刚性监督加强互动并互为补充;并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监督载体,提升民主监督的效果。
其他文献
参与民主理论目前是国内外政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卡罗尔·帕特曼作为当代参与民主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对参与和民主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了具有新意的论证。当代民主理论的演变主要体现为从共和主义向自由主义的转变,其中蕴含着“民主”与“参与”的悖论,认为大多数公民的政治冷漠是民主体系的稳定的条件,公民的政治参与一般不应超出投票选举的水平。帕特曼的参与民主理论对此提出了质疑,并得到了左翼政治理论家的普遍支持,但参与民主理论本身也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难题。参与和民主能否走出貌合神离的困境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而对代议民主
由中国政治学会主办、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中国政治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2月21日-23日在哈尔滨隆重召开。来自全国10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政治学、行政学界200余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研讨和谐社会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促进社会和谐关键在党。这是由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党的执政地位、及其先进性所决定的。它有着深刻的概念内涵和符合历史的、现实的和执政党特性的基本逻辑。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必须充分关注党内和社会中的各种不和谐因素,主动增强党内和谐。选择以党的指导思想、组织原则、制度规定等方面的和谐来促进社会和谐的路径,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7年9月12—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和俄罗斯社会规划院共同举办的“中俄政治学家论坛:中俄两国的民主建设与国际环境”双边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俄罗斯社会规划院、俄罗斯外交部国立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科学院等机构从事民主问题研究的俄罗斯知名人士及俄罗斯外交部、俄驻华使馆官员,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越南人民的历史选择。世界在变,但时代未变,依然是十月革命开创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历史的终结,不能对民主社会主义抱什么幻想,第三条道路在社会主义国家根本走不通。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具有逻辑和历史同构性,同时如同其他历史类型的社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即政治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引导正确的发展方向、塑造合格的主体、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正确总结我国半个多世纪民主建设的经验,科学分析和认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房宁的新著:《民主政治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重大问题》(以下简称《十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是最近出版的一部立足于本国历史、国情和实践,总结本国民主实践经验,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话语体系的著作。
目前,有限政府论在学术界和实践界已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理论观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政策导向。本文在梳理以自由主义为内涵的有限政府论之思想源流的基础上,对国内关于有限政府争论的各种观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指出有限政府论与社会主义政府职能之间的矛盾性,并对有限政府论提出的“宪政改革”、“小政府、大社会”等现实政治诉求进行了剖析和反思。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则论断、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民主政治的认识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和政治文明建设认识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