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把应举学子称为“公车”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someboy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汉时期,由于实行的是察举制,各地自下而上选拔出德才兼备的青年才俊,直接进入国家管理层。这些被选拔上来的青年才俊有一项特权,就是乘坐公家的车马赴京面圣。也正是因为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来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西汉刚刚建立时,由于连年战争的原因,马匹奇缺,连汉高祖刘邦出行都找不到四匹毛色相同的马拉车,一些进京的学子不得已乘坐“牛车”。
  到了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认为,国家初建,百废待兴,因此在公车使用上也应该节俭,所以费用相对低廉的“牛车”再次盛行,直到经济恢复后牛车才被马车取代。
  这种优待举子的传统一直流传下来。清代初叶,为了笼络汉族的知识分子,顺治皇帝曾下诏,应举学子的路费由政府供给,路费的多少,因路程远近而不同。
  据史料记载,路费供给以广东琼州府最多,每名学子30两白银,而山东最少,每人只有1两。其余地区从3两至20两不等。云南、贵州和新疆等偏远地区的应举学子除了每人发给白银3两外,还免费提供驿马一匹。
其他文献
1方程与函数思想的内涵高中数学中方程与函数的思想,即是将数学解题方法建立在变量与常量、变量与函数以及函数与方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上,从而将表面上看起来不是函数的方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