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一五”以来,铜川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大力发展“果、牧、药、菜”等特色农业,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本文从“十一五”时期铜川市农民收入的构成与特点、
农民增收的因素、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十二五”,期间加快农民增收的提出了五点建议。
关键词:农民增收因素分析建议
“十一五”以来,铜川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三农”(一)工资性收入保持稳步增长,是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2010 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800.3 元,
农政策,大力发展“果、牧、药、菜”等特色农业,促比2005 年的501 元增加1299.3 元,年均增长29.1%。
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由2005 年的24.9% 提高到
一、“十一五”時期全市农民收入的构成与特点
37.6%,增长了12.7 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铜川市把增加劳务收入作为农
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外出务
工的政策,加大农民技能和转岗就业培训、并加强劳务
输出的组织、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有利的促进农村劳动
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劳务经济的稳定增长。尤其2010 年
外出务工人数达到8.12 万人,同比增长10.3%。劳务经
济的稳定增长拉动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
(二)家庭经营收入仍占主导地位,是农民增收
的主渠道
由上图可见:“十一五”期间,我市农民人均纯
2005 年以来受价格因素、农村税费改革和国家“粮
收入由2005 年的2010 元增加到2010 年的4789 元,五
食直补”政策的影响,家庭经营性收入大幅度增长。
年累计增加2779 元,年均增速18.96%。从纵向上看,
2010 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为2286 元,比2005
年的1390 元增加896 元,年均增长10.46%。2010年农
2006 年农民人均收入稳步回升,2007年以后步入高速
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比2005 年下降21.45 个百分点,
增长阶段。特别2008 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经
是农民重要而稳定的收入来源。
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惠农的措施后,增幅高达
家庭经营性收入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其中
25.6%,农民收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2010 年第一产业收入1827.8 元,比上年增加279.1 元,
铜川市农民人均收入构成比较(按比重)单位:元
增长18%,占经营性收入80%; 第二,三产业收入458.3
元,比上年增加了83 元,占经营性收入的20%。
(三)财产性收入迅速增长,成为农民增收新变化
受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水平提高、农民土地流转和
房屋出租增多等因素影响,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不断增
长,成为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2010年,农民人均财
产性收入223.1 元,比2005 年增加178.1 元。
作者简介 :姓名:石栋芳工作单位:陕西省铜川市统计局职称:统计师籍贯:陕西省富平县
出生年月: 1970 年10 月邮编:727031联系地址:铜川市新区正阳路9 号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7•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年10 月25 日
(四)转移性收入较快增长,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源泉
“十一五”期间国家持续加大惠农补贴政策实施
力度,全市种养补贴品种、种养补贴标准进一步扩大和
提高,以政策性收入为主要内容的转移性收入成为农
民增收的又一推动力。2010年农民人均转移性纯收入
479.6 元,比2005 年增加405.6 元。
二、“十一五”期间农民增收的因素分析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高、
城乡面貌变化大、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农民
收入快速增长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惠农政策深得民心,惠农补贴给农民带来实惠
长期以来,农业的积累支撑了工业的成长。财力
充实之后,国家果断采取了反哺农业的战略。2006 年,
终结了“皇粮国税”,农业进入了“无税时代”。国家
先后对种粮农民实施了直接补贴、良种补贴、退耕还林
补助、农机具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政策等政策
性补贴,同时提高了报销医疗费的标准,扩大贫困学生
的补助范围,提高了农村低收入人群的保障能力,以及
新增了家电下乡补贴等,拉动了转移性收入的增长。“多
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使支农惠农资金成了真金白银。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推动了家庭经营性收
入快速增长
近年来国家减免农业税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直接
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2010 年我市粮食大丰收。产量达到26.6 万吨,同
比增长14.8%。其中,夏粮9.4 万吨,增长2.9%;秋粮
总产17.2 万吨,增长21.5%,秋粮产量创近十年来新高。
玉米价格不断上涨,收购价在1.8 元左右,价格同比提
高了50%,农民种植信心增强,播种面积大幅扩大,促
使秋粮产量快速增长;水果产量达到 56 万吨,同比增
长18.4%;其中苹果产量达到53 万吨,增长18.8%。苹
果销售价格大幅上涨,其中75# 苹果平均收购价在4.6
元/ 每公斤, 同比上涨0.8 元左右;全年蔬菜产量9.93
万吨,同比增长6.73%,价格同比提高30% 左右;中
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9 万亩,种植户达到6250 户,实
现产值4000 余万元。
(三)工资收入的大幅度上升,助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我市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开展引导农民进城务工,
帮助就近就业,扶持返乡创业,优化务工环境,扩大劳
务输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本市务工经济发展起
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资的上涨等因素使农民打
Cheng Shi Jian She Li Lun Yan Jiu•政工论坛•
工收入稳定增长,“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
点。如2005 年我市农村技工收入平均每天50 元左右,
而现在技工每天平均收入达到100-120 元。
(四)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收入结构多元化发展趋势
强农惠农政策在坚定了农民务农信心的同时,也
让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和劳务输出等
途径提高了劳动技能,增加了务工收入。我市农民家庭
的收入结构已经由传统的种养业收入占主导地位,转变
为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不断增加的
多元化发展格局。
三、“十一五”间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十一五”发展成绩令人鼓舞,但我们也清醒地
看到,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继续扩大
2005 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相差3861 元,比值为
2.92,农民收入增幅较城镇居民相差3.8 个百分点。在
2006 年至2010 年的五年中,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一直
徘徊在3 以上,不但没有下降的趋势,反而略有增加。
(二)种植业基础仍不稳固
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较差,
耕作粗放,投入不足,导致土地本身的自然肥力衰退。
农产品生产成本加大,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较为普遍,直
接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畜牧业发展徘徊不前
畜牧业的发展虽然潜力较大,但农户分散养殖占
主导地位,因畜牧疫情、价格动荡等因素,导致利润空
间不断缩小,将制约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劳动力素质低下是制约农民增收的根本因素
農民受教育程度严重偏低。农民科学种植技术含
量太低。虽然各区县经常组织农民技能培训,但外出务
工的农民也只能干些粗重的体力工作,工资收入低的现
实仍未改变。技能型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在技能型人才
中,高级技能人才更为短缺。劳动力总体素质不能适应
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的需要。
(五)低收入户和较低收入户增收难度较大
低收入户家庭的收入大多主要来源于农业和政府
补贴,尤其是老、弱、病、残、智障者和无劳力者,在
人力资源、生产资料、市场信息等多方面均处于劣势,
虽有各级政府大力扶持,但由于增收难度大,影响整体
平均水平
四、对“十二五”,期间加快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我市根据农业生产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实际,提出
•28•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年10 月25 日Cheng Shi Jian She Li Lun Yan Jiu•政工论坛•
了“稳粮、优果、兴牧、增药”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
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
(一)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各级政府大力扶持农民自主创业,要放宽准入门
槛、融通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和激励农民创业。有
工业优势的,可整合资源,建工业集中区, 形成企业集
聚效应。有种植业优势的,可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转,
通过签订合同,让种田能手“租赁承包”大面积土地,
实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形成发展种植业的规模效应。
有养殖优势的,可引导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扭转过
去“光有组织,没有合作”的现象,形成规模化、合作
化的市场效应。让农民“创业有方向,增收有路子,致
富有奔头”。
(二)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加强种植业和畜牧业疾病预防,特别应注意的是
铜川市的特色产业的发展。如粮食、苹果、畜牧、蔬菜、
中药材等,在每年的关键季节要加强自然灾害的预警机
制建设,不断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三)鼓励和培育龙头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力,
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培育和
壮大龙头企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农村企业的
加快发展,拉动了农业产业化,推进了农村工业化,使
农民就地转化为工人。不但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力转移的
问题,而且使他们有了可观的工资收入,促进了农民收
入来源的多途径增长和快速增长。
(四)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转移质
量和效益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提高劳务输出的
质量和劳务输出效益。逐步改变劳务输出时间短,干脏
活、累活的局面,使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苦力
型向技能型、自发型向组织型转变。
开展劳务中介服务,搞好劳务产业,通过有组织
的劳务输出,使农民走出黄土地成为永久型产业工人。
不断推进小城镇建设,引导农民就地转移,增加
非农收入的渠道,使农民增收具备长期性、稳定性和可
持续性特点,更有效地利用剩余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增加
农民收入。制定我市农民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回乡
创业,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
(五)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依托资源、产业基础、技术条件等优势,以基地
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要在特色优势产品上挖掘潜力,
积极推进粮经结构、种养结构、品种结构的调整,突出
优势产业,着力在一村一品上做文章、下功夫,以果、
牧、药、菜四大主导产业为代表的产业特色更加鲜明、
优势日益突出,要上规模上档次。建设农业产业园或观
光园,发展以休闲,采摘,垂钓等为内容的现代农村旅
游观光业。
参考文献
[1]2004年至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2]《2011年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
措施》农民日报2011-03-29
[3]《十二五规划努力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农民日报2011-04-12
[4]《展望“十二五”:我国农民将得到哪些新
的实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韩俊和中国社科
院农发所研究员李国祥
[5]2011年《铜川市政府工作报告》
(责任编辑 郭 博)
大力发展“果、牧、药、菜”等特色农业,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本文从“十一五”时期铜川市农民收入的构成与特点、
农民增收的因素、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十二五”,期间加快农民增收的提出了五点建议。
关键词:农民增收因素分析建议
“十一五”以来,铜川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三农”(一)工资性收入保持稳步增长,是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2010 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800.3 元,
农政策,大力发展“果、牧、药、菜”等特色农业,促比2005 年的501 元增加1299.3 元,年均增长29.1%。
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由2005 年的24.9% 提高到
一、“十一五”時期全市农民收入的构成与特点
37.6%,增长了12.7 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铜川市把增加劳务收入作为农
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外出务
工的政策,加大农民技能和转岗就业培训、并加强劳务
输出的组织、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有利的促进农村劳动
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劳务经济的稳定增长。尤其2010 年
外出务工人数达到8.12 万人,同比增长10.3%。劳务经
济的稳定增长拉动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
(二)家庭经营收入仍占主导地位,是农民增收
的主渠道
由上图可见:“十一五”期间,我市农民人均纯
2005 年以来受价格因素、农村税费改革和国家“粮
收入由2005 年的2010 元增加到2010 年的4789 元,五
食直补”政策的影响,家庭经营性收入大幅度增长。
年累计增加2779 元,年均增速18.96%。从纵向上看,
2010 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为2286 元,比2005
年的1390 元增加896 元,年均增长10.46%。2010年农
2006 年农民人均收入稳步回升,2007年以后步入高速
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比2005 年下降21.45 个百分点,
增长阶段。特别2008 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经
是农民重要而稳定的收入来源。
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惠农的措施后,增幅高达
家庭经营性收入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其中
25.6%,农民收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2010 年第一产业收入1827.8 元,比上年增加279.1 元,
铜川市农民人均收入构成比较(按比重)单位:元
增长18%,占经营性收入80%; 第二,三产业收入458.3
元,比上年增加了83 元,占经营性收入的20%。
(三)财产性收入迅速增长,成为农民增收新变化
受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水平提高、农民土地流转和
房屋出租增多等因素影响,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不断增
长,成为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2010年,农民人均财
产性收入223.1 元,比2005 年增加178.1 元。
作者简介 :姓名:石栋芳工作单位:陕西省铜川市统计局职称:统计师籍贯:陕西省富平县
出生年月: 1970 年10 月邮编:727031联系地址:铜川市新区正阳路9 号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7•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年10 月25 日
(四)转移性收入较快增长,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源泉
“十一五”期间国家持续加大惠农补贴政策实施
力度,全市种养补贴品种、种养补贴标准进一步扩大和
提高,以政策性收入为主要内容的转移性收入成为农
民增收的又一推动力。2010年农民人均转移性纯收入
479.6 元,比2005 年增加405.6 元。
二、“十一五”期间农民增收的因素分析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高、
城乡面貌变化大、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农民
收入快速增长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惠农政策深得民心,惠农补贴给农民带来实惠
长期以来,农业的积累支撑了工业的成长。财力
充实之后,国家果断采取了反哺农业的战略。2006 年,
终结了“皇粮国税”,农业进入了“无税时代”。国家
先后对种粮农民实施了直接补贴、良种补贴、退耕还林
补助、农机具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政策等政策
性补贴,同时提高了报销医疗费的标准,扩大贫困学生
的补助范围,提高了农村低收入人群的保障能力,以及
新增了家电下乡补贴等,拉动了转移性收入的增长。“多
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使支农惠农资金成了真金白银。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推动了家庭经营性收
入快速增长
近年来国家减免农业税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直接
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2010 年我市粮食大丰收。产量达到26.6 万吨,同
比增长14.8%。其中,夏粮9.4 万吨,增长2.9%;秋粮
总产17.2 万吨,增长21.5%,秋粮产量创近十年来新高。
玉米价格不断上涨,收购价在1.8 元左右,价格同比提
高了50%,农民种植信心增强,播种面积大幅扩大,促
使秋粮产量快速增长;水果产量达到 56 万吨,同比增
长18.4%;其中苹果产量达到53 万吨,增长18.8%。苹
果销售价格大幅上涨,其中75# 苹果平均收购价在4.6
元/ 每公斤, 同比上涨0.8 元左右;全年蔬菜产量9.93
万吨,同比增长6.73%,价格同比提高30% 左右;中
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9 万亩,种植户达到6250 户,实
现产值4000 余万元。
(三)工资收入的大幅度上升,助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我市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开展引导农民进城务工,
帮助就近就业,扶持返乡创业,优化务工环境,扩大劳
务输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本市务工经济发展起
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资的上涨等因素使农民打
Cheng Shi Jian She Li Lun Yan Jiu•政工论坛•
工收入稳定增长,“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
点。如2005 年我市农村技工收入平均每天50 元左右,
而现在技工每天平均收入达到100-120 元。
(四)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收入结构多元化发展趋势
强农惠农政策在坚定了农民务农信心的同时,也
让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和劳务输出等
途径提高了劳动技能,增加了务工收入。我市农民家庭
的收入结构已经由传统的种养业收入占主导地位,转变
为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不断增加的
多元化发展格局。
三、“十一五”间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十一五”发展成绩令人鼓舞,但我们也清醒地
看到,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继续扩大
2005 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相差3861 元,比值为
2.92,农民收入增幅较城镇居民相差3.8 个百分点。在
2006 年至2010 年的五年中,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一直
徘徊在3 以上,不但没有下降的趋势,反而略有增加。
(二)种植业基础仍不稳固
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较差,
耕作粗放,投入不足,导致土地本身的自然肥力衰退。
农产品生产成本加大,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较为普遍,直
接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畜牧业发展徘徊不前
畜牧业的发展虽然潜力较大,但农户分散养殖占
主导地位,因畜牧疫情、价格动荡等因素,导致利润空
间不断缩小,将制约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劳动力素质低下是制约农民增收的根本因素
農民受教育程度严重偏低。农民科学种植技术含
量太低。虽然各区县经常组织农民技能培训,但外出务
工的农民也只能干些粗重的体力工作,工资收入低的现
实仍未改变。技能型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在技能型人才
中,高级技能人才更为短缺。劳动力总体素质不能适应
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的需要。
(五)低收入户和较低收入户增收难度较大
低收入户家庭的收入大多主要来源于农业和政府
补贴,尤其是老、弱、病、残、智障者和无劳力者,在
人力资源、生产资料、市场信息等多方面均处于劣势,
虽有各级政府大力扶持,但由于增收难度大,影响整体
平均水平
四、对“十二五”,期间加快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我市根据农业生产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实际,提出
•28•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年10 月25 日Cheng Shi Jian She Li Lun Yan Jiu•政工论坛•
了“稳粮、优果、兴牧、增药”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
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
(一)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各级政府大力扶持农民自主创业,要放宽准入门
槛、融通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和激励农民创业。有
工业优势的,可整合资源,建工业集中区, 形成企业集
聚效应。有种植业优势的,可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转,
通过签订合同,让种田能手“租赁承包”大面积土地,
实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形成发展种植业的规模效应。
有养殖优势的,可引导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扭转过
去“光有组织,没有合作”的现象,形成规模化、合作
化的市场效应。让农民“创业有方向,增收有路子,致
富有奔头”。
(二)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加强种植业和畜牧业疾病预防,特别应注意的是
铜川市的特色产业的发展。如粮食、苹果、畜牧、蔬菜、
中药材等,在每年的关键季节要加强自然灾害的预警机
制建设,不断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三)鼓励和培育龙头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力,
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培育和
壮大龙头企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农村企业的
加快发展,拉动了农业产业化,推进了农村工业化,使
农民就地转化为工人。不但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力转移的
问题,而且使他们有了可观的工资收入,促进了农民收
入来源的多途径增长和快速增长。
(四)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转移质
量和效益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提高劳务输出的
质量和劳务输出效益。逐步改变劳务输出时间短,干脏
活、累活的局面,使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苦力
型向技能型、自发型向组织型转变。
开展劳务中介服务,搞好劳务产业,通过有组织
的劳务输出,使农民走出黄土地成为永久型产业工人。
不断推进小城镇建设,引导农民就地转移,增加
非农收入的渠道,使农民增收具备长期性、稳定性和可
持续性特点,更有效地利用剩余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增加
农民收入。制定我市农民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回乡
创业,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
(五)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依托资源、产业基础、技术条件等优势,以基地
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要在特色优势产品上挖掘潜力,
积极推进粮经结构、种养结构、品种结构的调整,突出
优势产业,着力在一村一品上做文章、下功夫,以果、
牧、药、菜四大主导产业为代表的产业特色更加鲜明、
优势日益突出,要上规模上档次。建设农业产业园或观
光园,发展以休闲,采摘,垂钓等为内容的现代农村旅
游观光业。
参考文献
[1]2004年至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2]《2011年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
措施》农民日报2011-03-29
[3]《十二五规划努力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农民日报2011-04-12
[4]《展望“十二五”:我国农民将得到哪些新
的实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韩俊和中国社科
院农发所研究员李国祥
[5]2011年《铜川市政府工作报告》
(责任编辑 郭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