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对于“学困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的好:“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因此,对于这样一些敏感、脆弱的学生,我们每位教师就更有必要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多层次、全方位、耐心细致地因人施教。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特点;转化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99-01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智力因素都处于正常发展范围内,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其在道德行为和学习成绩方面与一般学生拉开了差距。他们往往自由散漫、贪玩、不诚实、懒惰,对学习没有兴趣,课堂上不听讲,不按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老师或家长有抵抗情绪,并需要给予特殊教育的学生。学困生形成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1.追求早期教育,忽视孩子的智力发育特点。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许多家长就错误的认为让孩子早些来到学校就能够接受更多的教育,忽视了孩子的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导致孩子无法承受过早教育带来的学业负担,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其学习越来越困难。
2.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许多家长都是为了进城务工忙于生计,把孩子托付给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有的虽在家,却疏于管理教育孩子,甚至放纵其行为。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不够。
3.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个别教师觉得学困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于处处都鄙视他,久而久之,学困生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在特定的诱惑面前,甚至会失去理智而无法控制自己,来个“破罐子破摔”,从此一厥不起。
二、学困生的特点
“学困生”一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在班集体或家庭中常常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因此便形成了与一般学生所不同的心理特点。
学困生因各方面表现欠佳,相对受到的批评较多,而表扬是少之又少。不管怎样的学困生,他们或多或少都想进步,希望各方面能跟上大家,以博得老师、同学、家长的喜欢;但一次次考试成绩上不去,拖了班级的后腿,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同学的冷眼。总是处于“不行”的地位,因此,他们感到样样不如人,于是在心理上就形成了自己“笨”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他们的自卑心理。表现为对老师的表扬不作反应;对老师的批评极其反感,甚至不顾场合地顶撞老师。或者有意破坏纪律,搞恶作剧为难老师,对优秀生抱有“敌意”。他们由于长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逐渐产生了逆反心理。这种心理驱使他们对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教育产生反感,甚至制造矛盾、发生冲突。这种现象在班级中经常出现。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的同学学会了抽烟甚至有烟瘾;有的酗酒、盗窃,打架闹事;有的常出没于三室一厅和网吧;有的和街头流氓整天混在一起,甚至违法乱纪。对学习没有兴趣,记得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小子本无才,父母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从中可略见一斑。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有的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
三、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针对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应如何转化他们呢?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那么该如何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倾注真情,用爱心滋润他们。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所以,爱生是教师必备的重要情感品质。我所在的班级有一个学生看上去非常老实,其实是个特别懒惰的孩子。自控能力差,上课时爱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有时老师提问题,他都不知提什么问题。作业也马马虎虎,潦潦草草,作业速度较慢,总是拖拖拉拉,经常不完成,各科老師都要找他要作业,是班级中一个典型的学困生。为了转化该生,我平时主动给予其关爱和帮助,经常主动走近他与他交流。在课后见面我会主动地点头微笑,只要一有进步,就在班上及时表扬他。另外还经常跟家长谈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并为家长提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通过我和家长的共同努力,现在该生在课上他学会了先思考再举手。课后,有不懂的问题,他也虚心的向他的好朋友请教。学习成绩有所进步。以前考试都是五六十分,现在考试,他基本能达到七十多。这,就是爱的力量。
(二)挖宝——发现学困生“闪光点”,帮助其树立自信。学困生闪光点的发现,是改变学困生的一条重要契机。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因此,要指导学困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让学生认识自身的优势,从而坚定信心,看到希望,产生“别人行,我也能行”的意识。在我现在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平时喜欢打闹,经常与同学打架,学习成绩非常差,有人认为他是“无可救药”的。后来我经常对他细心观察,有一次发现他为两位低年级同学劝架。我觉得很纳闷:自己平时经常打架。今天怎么为小朋友劝架了。后来在班队课的时候,我点名表扬了他,并让他上台讲一下体会。当时我看到了他非常自豪的表情,带着羞涩的笑容。第二天早上,我看到了我抽屉里的一张纸条:“谢谢您,老师,本来帮助小同学,我是不经意的,但是您却表扬了我,我现在认识到助人为乐也是一种荣誉,我决心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学生,从此以后在班级中好好表现,不打架了……”我看到这些,我的心理感到特别的欣慰。可见,学困生并非一无是处,样样都差,他们也会有发“亮”之处。教师只有从爱的角度上去观察和发现这类学生的“亮”点,才能做好转化工作。
歌德说得好:“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学困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教师要花功夫,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薛萍萍,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成长[J].山东教育,2003年12月。
[2]赵振,国内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的文献综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特点;转化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99-01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智力因素都处于正常发展范围内,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其在道德行为和学习成绩方面与一般学生拉开了差距。他们往往自由散漫、贪玩、不诚实、懒惰,对学习没有兴趣,课堂上不听讲,不按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老师或家长有抵抗情绪,并需要给予特殊教育的学生。学困生形成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1.追求早期教育,忽视孩子的智力发育特点。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许多家长就错误的认为让孩子早些来到学校就能够接受更多的教育,忽视了孩子的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导致孩子无法承受过早教育带来的学业负担,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其学习越来越困难。
2.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许多家长都是为了进城务工忙于生计,把孩子托付给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有的虽在家,却疏于管理教育孩子,甚至放纵其行为。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不够。
3.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个别教师觉得学困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于处处都鄙视他,久而久之,学困生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在特定的诱惑面前,甚至会失去理智而无法控制自己,来个“破罐子破摔”,从此一厥不起。
二、学困生的特点
“学困生”一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在班集体或家庭中常常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因此便形成了与一般学生所不同的心理特点。
学困生因各方面表现欠佳,相对受到的批评较多,而表扬是少之又少。不管怎样的学困生,他们或多或少都想进步,希望各方面能跟上大家,以博得老师、同学、家长的喜欢;但一次次考试成绩上不去,拖了班级的后腿,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同学的冷眼。总是处于“不行”的地位,因此,他们感到样样不如人,于是在心理上就形成了自己“笨”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他们的自卑心理。表现为对老师的表扬不作反应;对老师的批评极其反感,甚至不顾场合地顶撞老师。或者有意破坏纪律,搞恶作剧为难老师,对优秀生抱有“敌意”。他们由于长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逐渐产生了逆反心理。这种心理驱使他们对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教育产生反感,甚至制造矛盾、发生冲突。这种现象在班级中经常出现。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的同学学会了抽烟甚至有烟瘾;有的酗酒、盗窃,打架闹事;有的常出没于三室一厅和网吧;有的和街头流氓整天混在一起,甚至违法乱纪。对学习没有兴趣,记得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小子本无才,父母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从中可略见一斑。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有的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
三、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针对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应如何转化他们呢?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那么该如何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倾注真情,用爱心滋润他们。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所以,爱生是教师必备的重要情感品质。我所在的班级有一个学生看上去非常老实,其实是个特别懒惰的孩子。自控能力差,上课时爱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有时老师提问题,他都不知提什么问题。作业也马马虎虎,潦潦草草,作业速度较慢,总是拖拖拉拉,经常不完成,各科老師都要找他要作业,是班级中一个典型的学困生。为了转化该生,我平时主动给予其关爱和帮助,经常主动走近他与他交流。在课后见面我会主动地点头微笑,只要一有进步,就在班上及时表扬他。另外还经常跟家长谈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并为家长提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通过我和家长的共同努力,现在该生在课上他学会了先思考再举手。课后,有不懂的问题,他也虚心的向他的好朋友请教。学习成绩有所进步。以前考试都是五六十分,现在考试,他基本能达到七十多。这,就是爱的力量。
(二)挖宝——发现学困生“闪光点”,帮助其树立自信。学困生闪光点的发现,是改变学困生的一条重要契机。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因此,要指导学困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让学生认识自身的优势,从而坚定信心,看到希望,产生“别人行,我也能行”的意识。在我现在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平时喜欢打闹,经常与同学打架,学习成绩非常差,有人认为他是“无可救药”的。后来我经常对他细心观察,有一次发现他为两位低年级同学劝架。我觉得很纳闷:自己平时经常打架。今天怎么为小朋友劝架了。后来在班队课的时候,我点名表扬了他,并让他上台讲一下体会。当时我看到了他非常自豪的表情,带着羞涩的笑容。第二天早上,我看到了我抽屉里的一张纸条:“谢谢您,老师,本来帮助小同学,我是不经意的,但是您却表扬了我,我现在认识到助人为乐也是一种荣誉,我决心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学生,从此以后在班级中好好表现,不打架了……”我看到这些,我的心理感到特别的欣慰。可见,学困生并非一无是处,样样都差,他们也会有发“亮”之处。教师只有从爱的角度上去观察和发现这类学生的“亮”点,才能做好转化工作。
歌德说得好:“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学困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教师要花功夫,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薛萍萍,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成长[J].山东教育,2003年12月。
[2]赵振,国内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的文献综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