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2012年底,河北省邯郸市年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人口还有68.2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10.3%,扶贫攻坚的任务还很重。邯郸市委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出发点,以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落脚点,去年以来,组织2.9万名机关干部与2.9万户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
这次活动原则上要求一帮三年,一年内普遍找到致富门路,两年内实现巩固提升,三年内稳定脱贫,达不到脱贫条件的继续帮扶,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解对,从而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帮扶机制。我们把全市5816名市直机关干部、21885名县(市、区)干部和903名企事业单位的中层管理人员纳入了帮扶队伍,基本实现了有帮扶能力的干部全部参与,惠及全市2.9万贫困家庭10多万贫困人口。一年多来,各级干部与贫困群众结亲戚、办实事,已有3353户贫困户达到稳定脱贫标准,同时也使干部接了地气、受了教育。
为一大批贫困家庭解了燃眉之急。做好扶贫帮困工作,“造血”致富是根本路径,“输血”救急也是必要手段。一些家庭因为多种原因生活拮据,老人治病、子女求学十分困难。对这些家庭,帮扶干部或者在钱、物上给予帮助,或者积极争取社会保障,让许多家庭重新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邱县干部乔朝英了解到帮扶对象因两个女儿均考上大学,学费成了沉重负担时,帮其申请到了贫困生助学金和低保救助,并拿出4000元工资帮两个孩子圆了大学梦。目前,各级帮扶干部累计助学助医1.1万多人次,极大减轻了这些家庭的生活压力。
为贫困家庭量身打造了致富门路。各级干部坚持因人制宜、一户一策,为每个家庭都选出了一条适合自身条件、满足自身意愿的致富门路。丛台区干部李江了解到帮扶对象姚海林想开饭店但缺乏资金时,帮其担保办理了5万元小额贷款,并积极协调办理相关手续。姚海林开办的“天天三桌”小饭店生意红火。活动开展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3.4万多人次,累计帮助协调贷款、争取政策性资金将近2500多万元,帮助1万多人学到了致富技能或找到了工作岗位。
群众的精神面貌普遍发生了较大改观。各级干部从扶志入手,重在激发群众的致富信心,使许多家庭感到生活有了奔头,精神状态有了积极变化。武安市活水村的王培云一家,丈夫因病去世,看病欠下10多万元债务,婆婆年迈需要照顾,两个孩子都在上学,沉重的生活负担让她对生活一度丧失了信心。自从在帮扶活动中家里建起蔬菜大棚后,王培云就像换了个人,整天扑在大棚里。几个月下来,她晒黑了、累瘦了,但致富的劲头更足了。如今,她还动员周围几户群众一起种植大棚蔬菜,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干部对基层的情况有了更深了解。“一帮一”活动为机关干部搭建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平台,有效解决了部分干部没有基层工作经历,对基层情况不了解的问题。市公安局干部常俊炎通过结对帮扶,对一线民警如何服务群众有了重新的认识。他就改进入户走访、信息采集等工作,向派出单位提出多项建议。他深有感触地说,看起来是我们在帮助困难群众,其实群众也在帮助我们改造思想、改进工作。
干部与群众的感情进一步密切。广大帮扶干部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带着家人到帮扶户家中走亲戚、拉家常、谋路子、帮致富,一起吃饭、一起劳动,既帮助群众解决了困难,也对干部自身及其家属、子女是一次教育。去年以来,各级干部共入户近26万次,基本达到一名干部一季度深入帮扶户一次。广平县干部董秀廷初次来到帮扶户刘士勤家,刘士勤毕恭毕敬,一句一个“领导”。随着交往增多,两人的距离感逐渐消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市保密局干部于英亮对帮扶对象靠捡废品为生深受触动,身体力行并向身边同志倡议少抽一包烟、少进一次饭店、少买一件衣服,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献给帮扶群众,得到身边同志的纷纷响应。
这次活动原则上要求一帮三年,一年内普遍找到致富门路,两年内实现巩固提升,三年内稳定脱贫,达不到脱贫条件的继续帮扶,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解对,从而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帮扶机制。我们把全市5816名市直机关干部、21885名县(市、区)干部和903名企事业单位的中层管理人员纳入了帮扶队伍,基本实现了有帮扶能力的干部全部参与,惠及全市2.9万贫困家庭10多万贫困人口。一年多来,各级干部与贫困群众结亲戚、办实事,已有3353户贫困户达到稳定脱贫标准,同时也使干部接了地气、受了教育。
为一大批贫困家庭解了燃眉之急。做好扶贫帮困工作,“造血”致富是根本路径,“输血”救急也是必要手段。一些家庭因为多种原因生活拮据,老人治病、子女求学十分困难。对这些家庭,帮扶干部或者在钱、物上给予帮助,或者积极争取社会保障,让许多家庭重新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邱县干部乔朝英了解到帮扶对象因两个女儿均考上大学,学费成了沉重负担时,帮其申请到了贫困生助学金和低保救助,并拿出4000元工资帮两个孩子圆了大学梦。目前,各级帮扶干部累计助学助医1.1万多人次,极大减轻了这些家庭的生活压力。
为贫困家庭量身打造了致富门路。各级干部坚持因人制宜、一户一策,为每个家庭都选出了一条适合自身条件、满足自身意愿的致富门路。丛台区干部李江了解到帮扶对象姚海林想开饭店但缺乏资金时,帮其担保办理了5万元小额贷款,并积极协调办理相关手续。姚海林开办的“天天三桌”小饭店生意红火。活动开展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3.4万多人次,累计帮助协调贷款、争取政策性资金将近2500多万元,帮助1万多人学到了致富技能或找到了工作岗位。
群众的精神面貌普遍发生了较大改观。各级干部从扶志入手,重在激发群众的致富信心,使许多家庭感到生活有了奔头,精神状态有了积极变化。武安市活水村的王培云一家,丈夫因病去世,看病欠下10多万元债务,婆婆年迈需要照顾,两个孩子都在上学,沉重的生活负担让她对生活一度丧失了信心。自从在帮扶活动中家里建起蔬菜大棚后,王培云就像换了个人,整天扑在大棚里。几个月下来,她晒黑了、累瘦了,但致富的劲头更足了。如今,她还动员周围几户群众一起种植大棚蔬菜,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干部对基层的情况有了更深了解。“一帮一”活动为机关干部搭建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平台,有效解决了部分干部没有基层工作经历,对基层情况不了解的问题。市公安局干部常俊炎通过结对帮扶,对一线民警如何服务群众有了重新的认识。他就改进入户走访、信息采集等工作,向派出单位提出多项建议。他深有感触地说,看起来是我们在帮助困难群众,其实群众也在帮助我们改造思想、改进工作。
干部与群众的感情进一步密切。广大帮扶干部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带着家人到帮扶户家中走亲戚、拉家常、谋路子、帮致富,一起吃饭、一起劳动,既帮助群众解决了困难,也对干部自身及其家属、子女是一次教育。去年以来,各级干部共入户近26万次,基本达到一名干部一季度深入帮扶户一次。广平县干部董秀廷初次来到帮扶户刘士勤家,刘士勤毕恭毕敬,一句一个“领导”。随着交往增多,两人的距离感逐渐消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市保密局干部于英亮对帮扶对象靠捡废品为生深受触动,身体力行并向身边同志倡议少抽一包烟、少进一次饭店、少买一件衣服,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献给帮扶群众,得到身边同志的纷纷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