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
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无心”。主要体现在:朗读训练没有找准“着眼点”、朗读情感未激发、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指导等问题。本文笔者就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谈谈可行的方法: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准备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那么,教师要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二、轻拢慢捻抹复挑——指导篇
1.静思默想酝酿情感。孔夫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读书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朗读”要与“静思默想”结合,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在阅读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慢慢地读,静静地读,边读边思考,遇到重难点可以反复读、细细品,还可以停下来思考一番,待明白后,再读下去。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
2.读书如见感同身受。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
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到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可以这么说,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更加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
我在听一位老师教学《花》这篇文章时,读到这样一句话:“你会不会顺路经过我这里,我想看看你,和你聊聊天,我们很久没有团聚了。”
师:读着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见母亲站在哪里,怎样地盼呢?能用朗读表现你的感受吗?
生:我仿佛看见一位满脸皱纹的老母亲站在门口,眼睛不停地望着公路的那头,仿佛在等待着儿子的出现。
师1:好一幅慈母盼儿图,你能读好它吗?(生1带着渴盼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
生2:我仿佛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站在阳台上,望着川流不息的车流,多么希望能有儿子的车在自家门口停下来啊。
师:你读懂了这位母亲的心,来,读一读!(生2用低沉的语调朗读)
师:是啊,仿佛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一位老母亲的目光里流淌的尽是对儿子无尽的牵挂,我们都来读读这句话吧,体会体会这份浓浓的思念?(生用缓慢的语速深情地朗读)
师:你觉得母亲的要求高吗?从哪看出来?
生3:我从“顺路”、“想看看你”、“聊聊天”看出母亲的要求很低,只是想顺路看看儿子而已!
师:“而已”用得真好,这就是一位平凡母亲对儿子的一点点要求,能把你的感受送到这个句子中去吗?(生把“看看你”、“和你聊聊天”读得特别柔软,尽显母亲的慈爱。)
师:极低极低的要求里隐藏着母亲极浓极浓的思念!
正所谓“我口读我心”,当学生的脑海里有了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时,朗读在不经意间也变得“栩栩如生”了。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读书如见”,去想象、感受文本背后的画面,学生感同身受,唤醒了沉睡的情感,自然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儿子平凡而又令人回味的深情,体验到亲情的美好。
3.技巧指导,锦上添花。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是徒劳。教师只有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精义妙理,在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对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再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三、大珠小珠落玉盘——展示篇
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除了课前悉心准备,课堂上有效指导外,课余,组织学生开展朗读展示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展示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满足感,促进朗读的积极性。而更多学生则在榜样的影响下,自然而然激起朗读的欲望,“我也可以读得这么好!”“我可以读得更好”等念头在学生的脑中闪现,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朗读水平的提高。
优秀学生的范读是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最好榜样。在优秀同学的带领下,全班有感情朗读的氛围更浓了,其他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也大大增强。当然“朗读高手”涉及的面可以广一些,除了这几个学生,班里其余优秀的学生都可以上,甚至是进步比较大的学生。此外,我还利用班队课开展美文诵读,经典诵读,讲故事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样一来,既是对优秀学生的鼓励,更能对其他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当自己朗读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比平时更认真了,更专注了,读得也更好了。
(河北省正定县南楼学区南楼小学)
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无心”。主要体现在:朗读训练没有找准“着眼点”、朗读情感未激发、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指导等问题。本文笔者就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谈谈可行的方法: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准备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那么,教师要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二、轻拢慢捻抹复挑——指导篇
1.静思默想酝酿情感。孔夫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读书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朗读”要与“静思默想”结合,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在阅读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慢慢地读,静静地读,边读边思考,遇到重难点可以反复读、细细品,还可以停下来思考一番,待明白后,再读下去。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
2.读书如见感同身受。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
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到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可以这么说,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更加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
我在听一位老师教学《花》这篇文章时,读到这样一句话:“你会不会顺路经过我这里,我想看看你,和你聊聊天,我们很久没有团聚了。”
师:读着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见母亲站在哪里,怎样地盼呢?能用朗读表现你的感受吗?
生:我仿佛看见一位满脸皱纹的老母亲站在门口,眼睛不停地望着公路的那头,仿佛在等待着儿子的出现。
师1:好一幅慈母盼儿图,你能读好它吗?(生1带着渴盼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
生2:我仿佛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站在阳台上,望着川流不息的车流,多么希望能有儿子的车在自家门口停下来啊。
师:你读懂了这位母亲的心,来,读一读!(生2用低沉的语调朗读)
师:是啊,仿佛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一位老母亲的目光里流淌的尽是对儿子无尽的牵挂,我们都来读读这句话吧,体会体会这份浓浓的思念?(生用缓慢的语速深情地朗读)
师:你觉得母亲的要求高吗?从哪看出来?
生3:我从“顺路”、“想看看你”、“聊聊天”看出母亲的要求很低,只是想顺路看看儿子而已!
师:“而已”用得真好,这就是一位平凡母亲对儿子的一点点要求,能把你的感受送到这个句子中去吗?(生把“看看你”、“和你聊聊天”读得特别柔软,尽显母亲的慈爱。)
师:极低极低的要求里隐藏着母亲极浓极浓的思念!
正所谓“我口读我心”,当学生的脑海里有了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时,朗读在不经意间也变得“栩栩如生”了。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读书如见”,去想象、感受文本背后的画面,学生感同身受,唤醒了沉睡的情感,自然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儿子平凡而又令人回味的深情,体验到亲情的美好。
3.技巧指导,锦上添花。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是徒劳。教师只有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精义妙理,在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对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再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三、大珠小珠落玉盘——展示篇
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除了课前悉心准备,课堂上有效指导外,课余,组织学生开展朗读展示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展示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满足感,促进朗读的积极性。而更多学生则在榜样的影响下,自然而然激起朗读的欲望,“我也可以读得这么好!”“我可以读得更好”等念头在学生的脑中闪现,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朗读水平的提高。
优秀学生的范读是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最好榜样。在优秀同学的带领下,全班有感情朗读的氛围更浓了,其他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也大大增强。当然“朗读高手”涉及的面可以广一些,除了这几个学生,班里其余优秀的学生都可以上,甚至是进步比较大的学生。此外,我还利用班队课开展美文诵读,经典诵读,讲故事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样一来,既是对优秀学生的鼓励,更能对其他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当自己朗读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比平时更认真了,更专注了,读得也更好了。
(河北省正定县南楼学区南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