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开发学生潜能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qqqz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 激趣 拓展 创新 实践 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我认为创造力是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性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其结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别人获得满足。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呢?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动机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做遵循了学习应该循序渐进的原则,能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显然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认为语文课应该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或是极富感染力的话语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讲解《十里长街送总理》前,我是这样开始的:“岁月的风雨,可以洗去我们许多的记忆,历史的车轮,可以磨掉我们许多的往事。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亿万人民悲痛欲绝,泪水洒遍祖国大地。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一日下午,百万群众云集在长安街的两旁,在泪雨和哀哭声中,向徐徐而去的总理的灵车沉痛地告别。这是历史上空前的送葬礼。
  二、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例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学习了7、8 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同学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是指“榕树的生命力强”就行,可我感觉这么说很抽象,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生命力很难,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以及平时的积累,说说自己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很大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三、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但是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又不管不問,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足够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发现。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够渐渐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习惯。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
  我在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时,就让学生读读画画;碰上诗歌,就让他们背背唱唱;要是上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就让学生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发展了自身的语言,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原来喜欢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但是使用过分了也不好。每个词语怎么解释,每个句子怎样理解,每个段落怎么朗读,全都由教师提问学生作答。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现在我觉得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一方面我重视读书思考的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很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
  五、把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我经常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有的同学吃甘蔗时把甘蔗渣乱丢,我引导他们写倡议书。我还让学生围绕“爱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成文章。我也让学生调查“农村国土整治以及人畜饮水工程”对我们这里有哪些好处,并要求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
  六、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其他文献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这个命题并不新鲜,说来也是老生常谈,再次提起,难免有“炒冷饭”之嫌。但是,不管“冷饭”,“热饭”,有营养就是“好饭”,尽管是一家之言,也要加足“佐料”,再“炒”一番。  当今信息时代,人们通信快捷,相隔千里之遥,只要一个电话即可解决问题,自不比“鸿雁传书”,邮寄信件,最快也得几天时间。可通信效率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重视写作这一事实。难道写作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高校应同时加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这是对大学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本文在分析人文精神的基本含义、我国大学教师人文精神的现状基础上,探讨了重视塑造大学教师人文精神的必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推进和实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改革新举措,其中五环四步的教学模式也被提到教学改革的议程上。教师要想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获得语文教学的新突破,就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了解。  【关键词】初中语文 五环四步教学 模式应用 探讨  在初中各科目的学习中,语文学科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历来受到教师以及学生的关注和重视。语文作为一门极富有人文性的学科,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
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
【案例题旨】  《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它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一直吸引着无数的读者,让人感慨,引人沉思。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条件下的诗歌教学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如何得到?  2.教师在学生学习体悟过程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教学策略的基本途径有哪些?教学策略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具有何种
本文根据深海法兰螺栓连接器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特点,对法兰连接器的液压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对液压系统原理进行了分析。根据液压系统回路建立了螺母库开合液压系统模型及库体
高效课改模式在我校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四年多了,在课改中我们彷徨过,动摇过,但到现在我们坚定了下来。根据开题报告的思路和计划,从理论上讲,本科研已经进行到了总结阶段(2014/9—2015/1)、课题研究的收尾阶段。这一阶段的具体任务是:(1)全面整理相关资料和数据,为完成课堂研究作充分准备;(2)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3)及时回顾、总结本课题研究的得失所在,从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及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