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的“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分离并“留守”在老家的少年儿童。留守儿童进入初中后的教育问题明显。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寻求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对策,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善他们存在的不良心理,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让留守的天空同样蔚蓝。本文就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谈点滴体会与收获。
【关键词】关爱;留守的天空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有关调查显示:“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的研究,较为突出的是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寻求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对策,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善他们存在的不良心理,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已成为学校教育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大课题。
1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关爱
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爷爷奶奶的照顾很多时候仅仅是满足留守儿童的吃和穿,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方面顾及很少,此时,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与其监护人沟通的同时,主动地承担一部分照顾他们生活的责任,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很高兴,他会从心里觉得你是个可亲的老师、朋友,也会回报你优异的表现;班主任应以温暖的言与行滋润留守儿童,对本已缺乏亲情的留守儿童,班主任的教育更应是“和风细雨”式的,用亲切的话语去打动他,以诚挚的情感去感染他。
2从心理上多给予关爱
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抚养或者托付在亲戚家中,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孩子没有信任的倾诉对象,从心理上造成一定压抑,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很多留守儿童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特别家庭比较贫穷的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加剧,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世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交流、冲动易怒、神经过敏,与父母的隔膜感增强。作为教师用真诚的关爱去感化“留守儿童”失落的心灵,积极创造宽容、仁爱、平等、尊重的心理氛围和人际关系,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受欢迎、受尊重、被接受、被欣赏的,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
2.1关爱留守儿童,用温暖去抚慰他们失落的心灵。更多的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感情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感情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行、睡等问题,帮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
2.2视留守儿童为亲人,贴近孩子的心灵。班主任转变自身的观念,不仅要做好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扮演好学生心灵的抚慰者的角色。班主任应俯下身子,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了解孩子的所想所需,有针对性地与他交流,让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打开他的心扉,让学生觉得你值得信任才会跟你说实话,才会接受你的道理,他就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改掉身上不良的行为。
2.3用真正的师爱守护留守儿童失落的心灵。我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班级里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开通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
3从学习上多给予帮助
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留守儿童的学习缺少家长监督,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甚至抱着可学可不学的态度。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大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婶娘……这些人都是孩子的长辈,有着共同的弱点:特别娇惯孩子,只顾孩子吃、穿,而忽视了学习和思想教育,言行上对孩子非常迁就,很少严格管教,即便孩子犯了错,他们也非常宽容,这样会导致一些孩子自控能力弱,几乎没有自觉看书学习的习惯,自觉学习做作业能力非常差。由于缺少正确的家庭辅导,自觉性也不够强,学习感到非常困难,很难跟上其他同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学习成绩就更加跟不上。
4发挥班级活动在留守儿童教育上的特殊作用
如“每月给父母一封信”活动。鼓励“留守儿童”每个月写一封信给在外地的父母,并要求父母要回信。通过书信往来减轻“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加强爱的教育。同时还可开展“每半月一个电话”活动,鼓励儿童多和父母打电话,学会向父母汇报在校在家情况,让外出的父母不用担心。
如“感恩之心”活动。可组织全校学生集中开会,让“留守儿童”代表上台演讲,说说他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的,和父母之间的一些故事。同时,邀请部分外出家长代表也上台谈谈他们在外地时是如何想念在家的孩子,在外地的生活状况,他们外出的原因等。让我们的“留守儿童”感受父母外出打工的不易,懂得节约用钱、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等就是对外出父母最大的支持,最大的爱。
如“向家长汇报”活动。因地制宜,每半个学期给“留守儿童”的父母寄上一份该生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的报告,并可提出对其子女教育方面的一些建议。
结合学校日常活动给“留守儿童”展示的舞台。如校运动会、校艺术周,尽可能让所有“留守儿童”都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尽一切可能用集体的力量去帮助所有“留守儿童”让他们不再觉得孤独,重塑自信心,融入到集体中,做一名积极向上的好少年。
多用爱去滋润他们,让他们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阳光和雨露,拥有温馨和亲情,拥有微笑和快乐!
5以博大的胸怀看待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
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因而班主任应有博大的胸襟来对待留守儿童身上所存在的问题。那些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出现反复现象是难免的,班主任应冷静对待,认真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及时启发诱导他改正错误,切忌急躁而前功尽弃。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和参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加应该认清形势,积极行动起来,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让我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弥补父母未能给他们的爱,让留守的天空同样蔚蓝,携手共同为他们编织一个色彩斑斓的梦。
参考文献
[1]于慎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中州学刊,2006,(3):128-130
[2]梁岭,郑丽.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⑺:84-86
[3]林燕华.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5):121-124
[4]吴承红,蔡澄,邵启扬.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教育探索,2005,12(174):100-101
[5]陈少华,马勇琼.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探析[J]. 玉林师范学院报,2006,(4):177-180
[6]堪海燕.透析农村外出务工家庭“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J].2005,(6):399-401
【关键词】关爱;留守的天空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有关调查显示:“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的研究,较为突出的是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寻求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对策,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善他们存在的不良心理,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已成为学校教育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大课题。
1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关爱
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爷爷奶奶的照顾很多时候仅仅是满足留守儿童的吃和穿,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方面顾及很少,此时,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与其监护人沟通的同时,主动地承担一部分照顾他们生活的责任,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很高兴,他会从心里觉得你是个可亲的老师、朋友,也会回报你优异的表现;班主任应以温暖的言与行滋润留守儿童,对本已缺乏亲情的留守儿童,班主任的教育更应是“和风细雨”式的,用亲切的话语去打动他,以诚挚的情感去感染他。
2从心理上多给予关爱
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抚养或者托付在亲戚家中,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孩子没有信任的倾诉对象,从心理上造成一定压抑,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很多留守儿童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特别家庭比较贫穷的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加剧,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世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交流、冲动易怒、神经过敏,与父母的隔膜感增强。作为教师用真诚的关爱去感化“留守儿童”失落的心灵,积极创造宽容、仁爱、平等、尊重的心理氛围和人际关系,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受欢迎、受尊重、被接受、被欣赏的,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
2.1关爱留守儿童,用温暖去抚慰他们失落的心灵。更多的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感情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感情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行、睡等问题,帮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
2.2视留守儿童为亲人,贴近孩子的心灵。班主任转变自身的观念,不仅要做好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扮演好学生心灵的抚慰者的角色。班主任应俯下身子,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了解孩子的所想所需,有针对性地与他交流,让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打开他的心扉,让学生觉得你值得信任才会跟你说实话,才会接受你的道理,他就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改掉身上不良的行为。
2.3用真正的师爱守护留守儿童失落的心灵。我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班级里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开通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
3从学习上多给予帮助
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留守儿童的学习缺少家长监督,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甚至抱着可学可不学的态度。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大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婶娘……这些人都是孩子的长辈,有着共同的弱点:特别娇惯孩子,只顾孩子吃、穿,而忽视了学习和思想教育,言行上对孩子非常迁就,很少严格管教,即便孩子犯了错,他们也非常宽容,这样会导致一些孩子自控能力弱,几乎没有自觉看书学习的习惯,自觉学习做作业能力非常差。由于缺少正确的家庭辅导,自觉性也不够强,学习感到非常困难,很难跟上其他同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学习成绩就更加跟不上。
4发挥班级活动在留守儿童教育上的特殊作用
如“每月给父母一封信”活动。鼓励“留守儿童”每个月写一封信给在外地的父母,并要求父母要回信。通过书信往来减轻“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加强爱的教育。同时还可开展“每半月一个电话”活动,鼓励儿童多和父母打电话,学会向父母汇报在校在家情况,让外出的父母不用担心。
如“感恩之心”活动。可组织全校学生集中开会,让“留守儿童”代表上台演讲,说说他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的,和父母之间的一些故事。同时,邀请部分外出家长代表也上台谈谈他们在外地时是如何想念在家的孩子,在外地的生活状况,他们外出的原因等。让我们的“留守儿童”感受父母外出打工的不易,懂得节约用钱、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等就是对外出父母最大的支持,最大的爱。
如“向家长汇报”活动。因地制宜,每半个学期给“留守儿童”的父母寄上一份该生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的报告,并可提出对其子女教育方面的一些建议。
结合学校日常活动给“留守儿童”展示的舞台。如校运动会、校艺术周,尽可能让所有“留守儿童”都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尽一切可能用集体的力量去帮助所有“留守儿童”让他们不再觉得孤独,重塑自信心,融入到集体中,做一名积极向上的好少年。
多用爱去滋润他们,让他们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阳光和雨露,拥有温馨和亲情,拥有微笑和快乐!
5以博大的胸怀看待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
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因而班主任应有博大的胸襟来对待留守儿童身上所存在的问题。那些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出现反复现象是难免的,班主任应冷静对待,认真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及时启发诱导他改正错误,切忌急躁而前功尽弃。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和参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加应该认清形势,积极行动起来,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让我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弥补父母未能给他们的爱,让留守的天空同样蔚蓝,携手共同为他们编织一个色彩斑斓的梦。
参考文献
[1]于慎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中州学刊,2006,(3):128-130
[2]梁岭,郑丽.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⑺:84-86
[3]林燕华.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5):121-124
[4]吴承红,蔡澄,邵启扬.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教育探索,2005,12(174):100-101
[5]陈少华,马勇琼.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探析[J]. 玉林师范学院报,2006,(4):177-180
[6]堪海燕.透析农村外出务工家庭“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J].2005,(6):39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