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在提升思想境界、加强政治素养、培养健全人格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开展思政工作形式化、单一现象,在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上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在高校思政教育寻求创新的背景下,电影作为一种具有较强感染力和深刻教育意义的艺术形式,也逐渐成为了提升思想境界、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电影被誉为“第七艺术”,优秀的电影既有艺术的价值、又能反映时代的需求,并肩負国家精神的传播使命。在这一背景下,探究电影感染力在提高大学生思想境界中的具体作用和实施方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近年来,高校对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都在不断提升,这也为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在思政教育的形式、方法和内容等方面,还存在着创新力度不足等问题,无法完全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诉求。目前高校学生主要以“00”后为主,以说教为主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过时。从学生角度来看,思政教育不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难以引起共鸣和激发认同[2]。
高校思政教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让学生认同主流意识形态,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第二阶段是用意识指导行动,做到“知行合一”。目前来看,许多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时,多以开办讲座、集中宣教为主要形式,缺少创新。例如,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熟记在个人层面上要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通过校园观察发现,少部分人并没有在实际中践行这些核心价值观。例如,在犯错、违规后,没有向老师坦诚交代,而是编制各种理由、借口,这是不诚信的体现;在对待同学、他人时,冷漠、自私,这是不友善的体现。这些现象的存在,也侧面表明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不足,亟需改进[3]。
二、电影艺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电影教育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是提升思政教育成效的一种有效措施。将电影作品作为思政教育的素材,利用电影本身的感染力,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识。如电影《百团大战》再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抗日战争期间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且战绩辉煌的一场历史性战役。通过这部影片,大学生们感受到了当时新四军作战时的英勇与顽强,对抗战的历史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潜移默化中能促使大学生珍惜目前幸福安宁的生活,并坚定他们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大学生从电影中感悟真、善、美,进而振奋精神、净化心理、提升思想境界。同时,基于电影感染力的思政教育,也改变了传统以说教为主的模式,对于大学生来说,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了他们的积极性,这对于思政教育成绩的提升也有积极的帮助。另外,一些经典的、优质的影片,往往还会在学生群体中引起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思政教育成果也是大有裨益的。以新东方创始人为原型拍摄的《中国合伙人》展现了新时代知识分子的奋斗史、创业史,影片既给学生传递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同时又带给他们思索如何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如何将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中,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出正确的规划。
(二)电影艺术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物质生活较为丰沛的环境,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后,精神生活需求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复杂,形式也更加多样。随着网络的逐步推广与普及,网络内容的不断更新,大学生成为网络使用的主体大军。大学生上网目的主要以娱乐为主,同时兼顾交流和学习。由于时间充足、兴趣多样,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十分丰富,其中观看电影是很多学生的一种共同爱好。在影片的题材上,涵盖了科幻类、战争类、悬疑类、文艺类等等。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每个学期的观影数量大约在15-20部。电影一方面作为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让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充实,另一方面其中传递出的价值观,也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成年人,也具备了一定的思辨能力,在观影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做到“理性的看待,客观的评价”。因此,这些有较强感染力的电影,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主流电影增强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电影在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借助于一些相关题材的影片,对于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有良好的效果。以往高校的思政教育中,虽然也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点,但是说教空洞,过于抽象,而通过观看影片,利用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在特定的场景氛围下,有助于让学生对爱国主义有一个更加深刻而全面的理解。例如在观看影片《红海行动》时,看到影片中中国军人冒着生命危险完成撤侨任务时,让学生明白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借助这些影片中富有感染力的精彩片段,达到了强化爱国主义思想的目的。电影《钱学森》真实还原了钱老不顾千万阻挠返回祖国,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从零开始制造出原子弹,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感人事迹。正是因为这么一大批坚定的信仰主义者的存在,才成就了新中国“两弹一星”成功发射的卓著功勋。电影里钱老那些朴实但震撼人心的细节和言语足以打动每一位观众的心,观众惊叹于那坚定的归属、坚实的信仰、坚守的感恩,看完《钱学森》后,满是感动、震撼和唏嘘,从他的身上,你得到震撼与鼓舞,这样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通过影片传达给大学生,更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忱与为国崛起的决心与斗志。 (四)电影艺术有助于大学生优良品格的养成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也同样不可或缺。电影能够利用丰富的故事情节,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角色,对大学生优良品格的养成起到推动作用。例如在观看影片《孙子从美国来》以后,让当代大学生重新审视中西方文化的差距,然后能够采取一种“扬弃”的辩证法,从外来文化中吸收精华、去其糟粕,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影片《隐形的翅膀》中的主人公志华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女孩,她用坚强的意志博得了大家的肯定。观众被志华身残志不残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所感动!女主角虽然没有双手,但她没有轻易地被困难击倒,而是一次次战胜困难、克服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影片中志华的经历,很好地诠释了“身残志坚”这句成语,这部青春励志片对于当下存在于部分以消极心态面对生活,遇到困难怨天尤人的大学生来说具有积极的启迪作用。通过观影,促使大学生思考:当人生面对逆境与挫折时如何去面对与接受,如何运用自身主观能动性以坚强、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以后的人生。通过思考电影中角色的思想行为,再结合自身言行进行投射与反思,对培养大学生乐观、豁达、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通过电影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的策略
(一)甑选优质影视作品,培育正确价值观念
1.优秀的电影作品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电影强大的感染力,以及对学生思想境界提升作用的体现,都必须建立在电影本身质量过硬的基础之上。近年来,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搜集和观看海量影片,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既有战争类、军事类,也有科幻类、爱情类。这些电影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影片包含了暴力、血腥、恐怖等负面信息,极易对三观尚未成熟、稳定的大学生产生误导[4]。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5]。影视作品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美国出品的好莱坞影视作品,大都宣扬的是美国精神,并向全世界输出美式价值观。这种通过电影向观影者输入己方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这就对高校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电影感染力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必须要投入精力帮助学生筛选优质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建立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6]思政工作者可从以下影视作品中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孔子》《一轮明月》《一个人的皮影戏》《百鸟朝凤》等,让大学生在观影中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
2.优秀的电影作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面引导学生成长
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片可分为几类:一是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的榜样人物的代表作《周恩来》《焦裕禄》《孔繁森》;二是在文献背景下讲述历史和人物的传记类作品,以《鲁迅》《邓稼先》为代表,多通过纪实和戏剧性相结合的方式,表现主人公在艰难困境中的信念和品质,激励大学生成长;三是在战争类题材,如《百团大战》《建军大业》等;四是展现中国实力的影片,《战狼2》《红海行动》等;五是科幻类题材《流浪地球》《星际穿越》等;这些评分较高、口碑较好的经典影视作品,有的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的可以启发学生对人生有新的思考,对个人思想境界的提升有很好的帮助。
(二)电影情节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影响力和感染力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多数情况下都会遵循“源于生活”的创作框架。即便是诸如《流浪地球》这类科幻电影,或是《哪吒之魔童降世》这类动画电影,其中的一些片段,以及传达出的理念,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有所映照。对于思政工作者来说,要想利用电影提升思政教育成效,就必须寻找到电影情节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才能提升影片的感染力,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例如在影片《中国机长》中,主人公每天坚持洗冷水澡和屏气练习,保持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正是由于这种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在飞机出现故障后,在高空缺氧、低温的恶劣环境下,主人公才能冷静地完成操作,保证了飞机顺利降落,也保证了机组人员和乘客的安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凡事也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只有平时坚持学习,期末考试才能从容应对;只有平时学好了专业知识,在毕业时才能顺利找到理想工作。通过这种电影与现实的关联,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思想感悟。
(三)将精彩影视片段作为思政教育素材,走进大学课堂
可以通过开设电影赏析等选修课,计算学分,供当代大学生选学、研修。在课堂上,除了对主旋律电影进行观摩之外,教师可以设置讨论环节,让每一位同学对电影中的思想主题、故事线索、视听语言以及影片背后的故事进行分析和解读[7]。电影的一些精彩片段,可以摘选出来作为思政教育的素材,既可以让思政教育更加灵活化,又能够增强感染力。思政工作者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出普遍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然后从电影中节选片段,在观影中穿插宣教,实现思想境界的提升。例如,在进行诚信教育时,我们可以选择2011年上映的《信义兄弟》影片,节选影片中弟弟孙东林不顾工友劝阻、四处借钱给工人们发工资的片段,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主动地履行承诺。
(四)通过观影反思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影片,往往值得反复观看、细细品味。为了进一步深化电影主旨对于大学生思想境界提升的作用,除了要在观影过程中,通过穿插讲解让学生接受教育外,在观影结束后也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去回味、去反思。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将电影传达出来的精神内涵与个人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当然,思政工作者也要引导学生养成观影反思的习惯。在课余时间,每看完一部优秀的电影,可进行自我反思。观影反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一是写观影感:对于学校方面集体组织的观影活动,可以要求学生在观影结束后,写一篇观影感,谈一谈从影片的故事情节中,学习到了哪些有益的知识,以及对个人的生活、学习有哪些启发。二是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模式,这种模式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会更加产生思想火花的碰撞,新时代的大学生通过观影后的交流分享,能将个体的自我认知融入到集体认知中,更能增加大学生情感的交流与思想的提升。
结语
近年来,国产电影市场发展迅速,涌现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作品。思政工作者需要运用既能够以故事情节、艺术魅力感染观众、又能够引发观众进行深入地思考,对思想境界的提升大有裨益的影片来开展思政工作,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对于思政工作者来说,既要充分认识电影对于学生思想境界提升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又必须把握好技巧与方法。还要注重电影情节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已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与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陆颖.影视作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以纪录片《信仰》为例[ J ].学理论,2013(020):397-398.
[3]何雅静,王冬杰.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对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创新的指导[ J ].电影评介,2015(11):89-91.
[4]張金凤,刘成贵.从《建国大业》等作品看重大历史题材影片的德育功能[ J ].芒种,2013(6):179-180.
[5]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01).
[6]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 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01).
[7]张忠,丁果.发挥好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J ].红旗文稿,2017(14):31-33.
一、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近年来,高校对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都在不断提升,这也为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在思政教育的形式、方法和内容等方面,还存在着创新力度不足等问题,无法完全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诉求。目前高校学生主要以“00”后为主,以说教为主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过时。从学生角度来看,思政教育不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难以引起共鸣和激发认同[2]。
高校思政教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让学生认同主流意识形态,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第二阶段是用意识指导行动,做到“知行合一”。目前来看,许多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时,多以开办讲座、集中宣教为主要形式,缺少创新。例如,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熟记在个人层面上要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通过校园观察发现,少部分人并没有在实际中践行这些核心价值观。例如,在犯错、违规后,没有向老师坦诚交代,而是编制各种理由、借口,这是不诚信的体现;在对待同学、他人时,冷漠、自私,这是不友善的体现。这些现象的存在,也侧面表明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不足,亟需改进[3]。
二、电影艺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电影教育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是提升思政教育成效的一种有效措施。将电影作品作为思政教育的素材,利用电影本身的感染力,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识。如电影《百团大战》再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抗日战争期间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且战绩辉煌的一场历史性战役。通过这部影片,大学生们感受到了当时新四军作战时的英勇与顽强,对抗战的历史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潜移默化中能促使大学生珍惜目前幸福安宁的生活,并坚定他们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大学生从电影中感悟真、善、美,进而振奋精神、净化心理、提升思想境界。同时,基于电影感染力的思政教育,也改变了传统以说教为主的模式,对于大学生来说,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了他们的积极性,这对于思政教育成绩的提升也有积极的帮助。另外,一些经典的、优质的影片,往往还会在学生群体中引起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思政教育成果也是大有裨益的。以新东方创始人为原型拍摄的《中国合伙人》展现了新时代知识分子的奋斗史、创业史,影片既给学生传递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同时又带给他们思索如何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如何将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中,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出正确的规划。
(二)电影艺术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物质生活较为丰沛的环境,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后,精神生活需求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复杂,形式也更加多样。随着网络的逐步推广与普及,网络内容的不断更新,大学生成为网络使用的主体大军。大学生上网目的主要以娱乐为主,同时兼顾交流和学习。由于时间充足、兴趣多样,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十分丰富,其中观看电影是很多学生的一种共同爱好。在影片的题材上,涵盖了科幻类、战争类、悬疑类、文艺类等等。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每个学期的观影数量大约在15-20部。电影一方面作为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让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充实,另一方面其中传递出的价值观,也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成年人,也具备了一定的思辨能力,在观影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做到“理性的看待,客观的评价”。因此,这些有较强感染力的电影,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主流电影增强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电影在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借助于一些相关题材的影片,对于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有良好的效果。以往高校的思政教育中,虽然也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点,但是说教空洞,过于抽象,而通过观看影片,利用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在特定的场景氛围下,有助于让学生对爱国主义有一个更加深刻而全面的理解。例如在观看影片《红海行动》时,看到影片中中国军人冒着生命危险完成撤侨任务时,让学生明白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借助这些影片中富有感染力的精彩片段,达到了强化爱国主义思想的目的。电影《钱学森》真实还原了钱老不顾千万阻挠返回祖国,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从零开始制造出原子弹,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感人事迹。正是因为这么一大批坚定的信仰主义者的存在,才成就了新中国“两弹一星”成功发射的卓著功勋。电影里钱老那些朴实但震撼人心的细节和言语足以打动每一位观众的心,观众惊叹于那坚定的归属、坚实的信仰、坚守的感恩,看完《钱学森》后,满是感动、震撼和唏嘘,从他的身上,你得到震撼与鼓舞,这样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通过影片传达给大学生,更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忱与为国崛起的决心与斗志。 (四)电影艺术有助于大学生优良品格的养成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也同样不可或缺。电影能够利用丰富的故事情节,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角色,对大学生优良品格的养成起到推动作用。例如在观看影片《孙子从美国来》以后,让当代大学生重新审视中西方文化的差距,然后能够采取一种“扬弃”的辩证法,从外来文化中吸收精华、去其糟粕,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影片《隐形的翅膀》中的主人公志华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女孩,她用坚强的意志博得了大家的肯定。观众被志华身残志不残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所感动!女主角虽然没有双手,但她没有轻易地被困难击倒,而是一次次战胜困难、克服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影片中志华的经历,很好地诠释了“身残志坚”这句成语,这部青春励志片对于当下存在于部分以消极心态面对生活,遇到困难怨天尤人的大学生来说具有积极的启迪作用。通过观影,促使大学生思考:当人生面对逆境与挫折时如何去面对与接受,如何运用自身主观能动性以坚强、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以后的人生。通过思考电影中角色的思想行为,再结合自身言行进行投射与反思,对培养大学生乐观、豁达、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通过电影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的策略
(一)甑选优质影视作品,培育正确价值观念
1.优秀的电影作品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电影强大的感染力,以及对学生思想境界提升作用的体现,都必须建立在电影本身质量过硬的基础之上。近年来,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搜集和观看海量影片,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既有战争类、军事类,也有科幻类、爱情类。这些电影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影片包含了暴力、血腥、恐怖等负面信息,极易对三观尚未成熟、稳定的大学生产生误导[4]。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5]。影视作品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美国出品的好莱坞影视作品,大都宣扬的是美国精神,并向全世界输出美式价值观。这种通过电影向观影者输入己方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这就对高校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电影感染力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必须要投入精力帮助学生筛选优质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建立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6]思政工作者可从以下影视作品中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孔子》《一轮明月》《一个人的皮影戏》《百鸟朝凤》等,让大学生在观影中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
2.优秀的电影作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面引导学生成长
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片可分为几类:一是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的榜样人物的代表作《周恩来》《焦裕禄》《孔繁森》;二是在文献背景下讲述历史和人物的传记类作品,以《鲁迅》《邓稼先》为代表,多通过纪实和戏剧性相结合的方式,表现主人公在艰难困境中的信念和品质,激励大学生成长;三是在战争类题材,如《百团大战》《建军大业》等;四是展现中国实力的影片,《战狼2》《红海行动》等;五是科幻类题材《流浪地球》《星际穿越》等;这些评分较高、口碑较好的经典影视作品,有的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的可以启发学生对人生有新的思考,对个人思想境界的提升有很好的帮助。
(二)电影情节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影响力和感染力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多数情况下都会遵循“源于生活”的创作框架。即便是诸如《流浪地球》这类科幻电影,或是《哪吒之魔童降世》这类动画电影,其中的一些片段,以及传达出的理念,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有所映照。对于思政工作者来说,要想利用电影提升思政教育成效,就必须寻找到电影情节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才能提升影片的感染力,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例如在影片《中国机长》中,主人公每天坚持洗冷水澡和屏气练习,保持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正是由于这种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在飞机出现故障后,在高空缺氧、低温的恶劣环境下,主人公才能冷静地完成操作,保证了飞机顺利降落,也保证了机组人员和乘客的安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凡事也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只有平时坚持学习,期末考试才能从容应对;只有平时学好了专业知识,在毕业时才能顺利找到理想工作。通过这种电影与现实的关联,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思想感悟。
(三)将精彩影视片段作为思政教育素材,走进大学课堂
可以通过开设电影赏析等选修课,计算学分,供当代大学生选学、研修。在课堂上,除了对主旋律电影进行观摩之外,教师可以设置讨论环节,让每一位同学对电影中的思想主题、故事线索、视听语言以及影片背后的故事进行分析和解读[7]。电影的一些精彩片段,可以摘选出来作为思政教育的素材,既可以让思政教育更加灵活化,又能够增强感染力。思政工作者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出普遍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然后从电影中节选片段,在观影中穿插宣教,实现思想境界的提升。例如,在进行诚信教育时,我们可以选择2011年上映的《信义兄弟》影片,节选影片中弟弟孙东林不顾工友劝阻、四处借钱给工人们发工资的片段,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主动地履行承诺。
(四)通过观影反思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影片,往往值得反复观看、细细品味。为了进一步深化电影主旨对于大学生思想境界提升的作用,除了要在观影过程中,通过穿插讲解让学生接受教育外,在观影结束后也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去回味、去反思。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将电影传达出来的精神内涵与个人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当然,思政工作者也要引导学生养成观影反思的习惯。在课余时间,每看完一部优秀的电影,可进行自我反思。观影反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一是写观影感:对于学校方面集体组织的观影活动,可以要求学生在观影结束后,写一篇观影感,谈一谈从影片的故事情节中,学习到了哪些有益的知识,以及对个人的生活、学习有哪些启发。二是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模式,这种模式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会更加产生思想火花的碰撞,新时代的大学生通过观影后的交流分享,能将个体的自我认知融入到集体认知中,更能增加大学生情感的交流与思想的提升。
结语
近年来,国产电影市场发展迅速,涌现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作品。思政工作者需要运用既能够以故事情节、艺术魅力感染观众、又能够引发观众进行深入地思考,对思想境界的提升大有裨益的影片来开展思政工作,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对于思政工作者来说,既要充分认识电影对于学生思想境界提升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又必须把握好技巧与方法。还要注重电影情节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已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与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陆颖.影视作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以纪录片《信仰》为例[ J ].学理论,2013(020):397-398.
[3]何雅静,王冬杰.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对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创新的指导[ J ].电影评介,2015(11):89-91.
[4]張金凤,刘成贵.从《建国大业》等作品看重大历史题材影片的德育功能[ J ].芒种,2013(6):179-180.
[5]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01).
[6]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 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01).
[7]张忠,丁果.发挥好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J ].红旗文稿,2017(1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