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课堂提问的质量如何,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目的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迁移性,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度等。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从而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有效;提问;课堂;精彩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教
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查学生对课前学过的知识掌握情况的措施之一,又是督促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唤起学生的创造力的重要手段,更是了解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所以课堂提问的质量如何,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1 当前课堂教学提问的过程中,还存在下列现象
1.1 过于频繁。问题数量过多,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问题。大量地占去了学生思索、以及体验时间。学生被教师的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
1.2 控制问题的答案。一些教师为了完成预定的上课进程,愿意打断学生发言自己作答,或者是在学生答错后没有试图启发学生思考就加入个人的评价。结果整个课堂只听见教师的观点,而没有学生的观点,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对还是错。学生难以形成自己回答问题的逻辑系统,从而消极怠工,偏离主题。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
1.3 随意性强. 一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想到什么提问什么,东拉西扯,越扯越远。
1.4 提问不明确。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
1.5 参与面不广。只提好学生,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总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
1.6 提问后不等待。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时间思考。
针对以上各种现象,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各种提问的技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现常态课堂的参与性、互动性、有效性呢?以下提供的几个实施策略。
2 有效提问的策略
2.1 提出的问题要有目的性。课堂提问的目的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学生获得新知识而设计的,因此设计的任何一个提问都应有预期的目的,应抓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弄清针对哪些问题展开提问,这些提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在提问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 “ 问无实质,问多无趣 ” , 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 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课堂提问不是教师对学生学过的知识和授课内容的简单重复,它应该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教师善 “ 启 ” ,学生才能 “ 发 ” 。教师要利用提问来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应启而发,取得水到渠成的效果。所以应该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启发性,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节课中,提问道: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边垂直(例如邻边);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一组边相等时呢?想一想各种各样的情况;除了边改变,还有什么替代(例如对角线)?会有什么改变?把这些组合条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老师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思维空间得以发散,使课堂的提问更具有效性。
2.3 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设计提问的问题时,不单是对被提问的同学一个人的了解、检查和促进,应该让全体学生参与和思考,不仅仅提问一个人或几个人,要受益大多数人乃至全体学生,因此提问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把回答提问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的提问更具有效性。
2.4 提出的问题要有迁移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知识的迁移。能通过学习课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用黄金分割解决实际问题,(例题)很多人认为,人体从肚眼到脚跟的距离x与很高l之比为0.618时身材比较优美,但一般人通常达不到这一比值,假设一女孩身高为160cm,x:l=0.61,请你帮她挑一双最佳高度的高跟鞋?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的提问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
2.5 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度。我们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难易要适度,不过分扩大或缩小范围,不随意提高或降低要求。如果提出的问题范围过大,要求过高,与学生的认知有很大的差距,学生的思维会受到滞塞,会有较长时间的 “ 沉寂无声 ” 的场面,如果要求过低,会出现 “ 一呼百应 ” 的情景,这样的提问并不能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提问题时要注意把握“度”,必须针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并且要合理有序,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要把一些太大或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的难度。
2.6 提出的问题要有科学性。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确切和唯一的,即使是发散性问题,其答案的范围也应在教师预料之中,要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用明确的反应,或肯定,或否定,或点拨或追问,恰当的反应可强化提问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把握时机,当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时,要安排具有启发意义的提问。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作深层次思考。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逐个解决疑点、难点问题。
2.7 提出的问题要有灵活性。围绕教学中心、重点难点而精心设计几个提问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因而不排除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出现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一旦问题出现,这时就要灵活地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当场设计出一些提问,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有错误是正常情况,教师应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从而灵活地提出针对性强的新问题。所以我们在设计提问时也要注意提问的灵活性。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调控教学过程、增进师生感情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好的提问,才能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从而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有效;提问;课堂;精彩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教
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查学生对课前学过的知识掌握情况的措施之一,又是督促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唤起学生的创造力的重要手段,更是了解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所以课堂提问的质量如何,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1 当前课堂教学提问的过程中,还存在下列现象
1.1 过于频繁。问题数量过多,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问题。大量地占去了学生思索、以及体验时间。学生被教师的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
1.2 控制问题的答案。一些教师为了完成预定的上课进程,愿意打断学生发言自己作答,或者是在学生答错后没有试图启发学生思考就加入个人的评价。结果整个课堂只听见教师的观点,而没有学生的观点,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对还是错。学生难以形成自己回答问题的逻辑系统,从而消极怠工,偏离主题。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
1.3 随意性强. 一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想到什么提问什么,东拉西扯,越扯越远。
1.4 提问不明确。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
1.5 参与面不广。只提好学生,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总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
1.6 提问后不等待。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时间思考。
针对以上各种现象,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各种提问的技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现常态课堂的参与性、互动性、有效性呢?以下提供的几个实施策略。
2 有效提问的策略
2.1 提出的问题要有目的性。课堂提问的目的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学生获得新知识而设计的,因此设计的任何一个提问都应有预期的目的,应抓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弄清针对哪些问题展开提问,这些提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在提问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 “ 问无实质,问多无趣 ” , 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 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课堂提问不是教师对学生学过的知识和授课内容的简单重复,它应该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教师善 “ 启 ” ,学生才能 “ 发 ” 。教师要利用提问来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应启而发,取得水到渠成的效果。所以应该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启发性,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节课中,提问道: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边垂直(例如邻边);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一组边相等时呢?想一想各种各样的情况;除了边改变,还有什么替代(例如对角线)?会有什么改变?把这些组合条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老师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思维空间得以发散,使课堂的提问更具有效性。
2.3 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设计提问的问题时,不单是对被提问的同学一个人的了解、检查和促进,应该让全体学生参与和思考,不仅仅提问一个人或几个人,要受益大多数人乃至全体学生,因此提问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把回答提问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的提问更具有效性。
2.4 提出的问题要有迁移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知识的迁移。能通过学习课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用黄金分割解决实际问题,(例题)很多人认为,人体从肚眼到脚跟的距离x与很高l之比为0.618时身材比较优美,但一般人通常达不到这一比值,假设一女孩身高为160cm,x:l=0.61,请你帮她挑一双最佳高度的高跟鞋?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的提问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
2.5 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度。我们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难易要适度,不过分扩大或缩小范围,不随意提高或降低要求。如果提出的问题范围过大,要求过高,与学生的认知有很大的差距,学生的思维会受到滞塞,会有较长时间的 “ 沉寂无声 ” 的场面,如果要求过低,会出现 “ 一呼百应 ” 的情景,这样的提问并不能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提问题时要注意把握“度”,必须针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并且要合理有序,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要把一些太大或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的难度。
2.6 提出的问题要有科学性。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确切和唯一的,即使是发散性问题,其答案的范围也应在教师预料之中,要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用明确的反应,或肯定,或否定,或点拨或追问,恰当的反应可强化提问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把握时机,当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时,要安排具有启发意义的提问。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作深层次思考。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逐个解决疑点、难点问题。
2.7 提出的问题要有灵活性。围绕教学中心、重点难点而精心设计几个提问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因而不排除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出现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一旦问题出现,这时就要灵活地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当场设计出一些提问,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有错误是正常情况,教师应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从而灵活地提出针对性强的新问题。所以我们在设计提问时也要注意提问的灵活性。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调控教学过程、增进师生感情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好的提问,才能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从而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