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莫泊桑的长篇小说《漂亮朋友》是一部揭露性很强的自然主义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小说中主人公杜洛瓦的身边围绕着一群上层社会的贵妇,她们在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促使主人公命运的转折,在人物性格的塑造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整部小说中她们是被利用的工具,她们是杜洛瓦向上爬的阶梯,她们也是被欺辱的对象,她们就是生活在十九世纪法国的女性。
关键词: 莫泊桑;女性形象;杜洛瓦
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的“短篇小说巨匠”,他创作了不下三百篇的短篇小说,在法国短篇小说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其在长篇小说上的成就,莫泊桑总共写过六部长篇小说,其中于一八八五年发表的《漂亮朋友》是其第二部长篇小说。这是一部揭露性很强的自然主义代表作,贝雅克·洛朗给予了这部小说相当高的评价“近半个世纪以来,这部小说的成功无论在法国还是在世界上,都没有中止过。”。
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典型冒险家杜洛瓦曾在军队中无恶不作,塑造了其无耻荒淫的性格,退伍后回到巴黎他又靠着自己的漂亮外表及圆滑手段,无耻的利用身边的贵妇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向上攀爬,聚敛钱财。他狡猾阴险,对权利贪婪不已,凭借他的情妇们,他最终坐上了《法兰西生活报》的总编辑。《漂亮朋友》是一部典型的自然主义作品,其中对于性的描写比较暴露和直白,并且往往从生理的角度来解读一些行为。然而这种直白的对性的描写在笔者看来也是一种讽刺,一种对像杜洛瓦这种冒险家的种种可耻行径的讽刺。
杜洛瓦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冒险家的典型,虚伪,无耻,狡猾,不学无术。他有一张漂亮的脸,因此可以用来吸引他的情妇们为他办事,他就这样利用女性获得权力与金钱。一旦发现更加有利用价值的人那么便毫不留情的抛弃之前的情妇,无耻至极。结尾并不像一般故事那样这种浪荡之徒走向灭亡或反省改变,而是走到最后杜洛瓦依然前途一片光明,娶到了年轻美丽的妻子,并且也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地位和金钱,这也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的黑暗。杜洛瓦是“一个机灵鬼,一个滑头,一个随机应变的人”,可是他再怎么聪明少了他的那些情妇门他依然翻不了身。围绕着他的那些女性形象在书中的重要性并不比主人公差,她们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连接着杜洛瓦与巴黎社会的各个阶层。这些女性形象不仅对情节发展作用重大,其本身也是鲜活且具有代表性的,并且在她们身上也体现出了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些贵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以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其中德·马雷尔夫人,玛德莱娜·福雷斯蒂埃,瓦尔特夫人与其女苏珊更是值得特别注意。
一、杜洛瓦的第一个也是贯穿始终的情人——德·马雷尔夫人
杜洛瓦与德·马雷尔夫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福雷斯蒂埃把他引荐给瓦尔特的宴会上,他对她说的第一句话便是称赞她的耳环,对于他大胆的称赞,德·马雷尔夫人并不是简单的致谢,而是大方热情的回应。这使得杜洛瓦跟加大胆的献殷勤说“动人极了……不过耳朵本身也增加了耳环的光彩。”,夫人回以他一个“明亮的”眼神。暧昧的情愫已在两人之间产生。马雷尔夫人是一个活泼美丽的贵妇,她对他的丈夫并没有爱情,因此她便把自己的爱情全部寄托在杜洛瓦的身上,依赖他,纵容他,甚至甘心被他欺骗。一次次的发现杜洛瓦欺骗了自己,可是又一次次的委身于他,以至于她到最后尽管杜洛瓦已和苏珊结婚还是甘心于当他的情妇,因为她离不开他。她自己花钱租房子共两人见面,自己资助杜洛瓦,给杜洛瓦钱。甚至穿着下层人的衣服跟杜洛瓦一起鬼混于一些低俗的下层消遣场所,而且享受其中。另一方面杜洛瓦也是非常喜欢跟她在一起的,喜欢她的热情活力,甚至是在和瓦尔特夫人在一起时还想起马雷尔夫人的年轻活力。马雷尔夫人在整个故事发展上来说是一个开始,她推动了杜洛瓦在上层社会的第一步,她使得杜洛瓦在勾引上层贵妇方面的信心大增,对自己的魅力信心大增,以至于后面有更加大胆的行动。
另一个值得说的是马雷尔夫人的女儿洛丽娜,这个不谙世事的小女生竟然也被杜洛瓦吸引了,甚至给杜洛瓦起了“漂亮朋友”这个外号。她允许杜洛瓦对她做她不允许别人对她做的事,甚至在得知杜洛瓦结婚后,对杜洛瓦的态度大大转变。这一个人物的安排,从侧面体现了这个帅气的“漂亮朋友”对女性的吸引力,甚至是年幼的孩子。我们也可以看出洛丽娜对杜洛瓦的这种幼稚的爱,是作者对上层社会女性的又一个有力的讽刺。
马雷尔夫人是杜洛瓦的第一个情妇,并且与之对应的是在文章最后依然写的是马雷尔夫人,前后呼应。杜洛瓦这个无耻的人甚至是在“骗娶”苏珊的婚礼上,又再一次的对他最初的情人恋恋不舍,“突然他瞥见德·马雷尔夫人。他立刻想起一次次吻她以及她回吻的情形,想起了他们之间的种种温存,想起了她的许多可爱之处,她那说话的声调,嘴唇的味道。”①而这时他还正是在婚礼上,胳膊还被自己的新娘挽着,这时多么的讽刺啊。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他没有注意旁边这些人,因为他的脑子里正在回忆过去的事:……浮现出德·马雷尔夫人的形象;每次幽会起床之后,她的头发总是蓬乱不堪,现在她正在对着镜子重理云鬓哩!”②这仿佛预示着,杜洛瓦新的攀升计划又要开始了,他的第一个情妇又一次要回到他身边了,一切又回到了从前,他的前途依然一片光明。
二、杜洛瓦的第一个妻子聪慧的玛德莱娜·福雷斯蒂埃
玛德莱娜可以说是杜洛瓦所有情妇中最聪慧的一个,也是对杜洛瓦帮助最大的一个。她善于编写新闻稿,善于利用制造舆论来为自己谋利,也和政界人士交往甚密,如果她自己也可以工作的话,那一定会大获成功。可是在十九世纪的法国社会对女性就是这么不公,女性只有依附男人才能提升自己的地位。玛德来娜最开始是帮助他的丈夫福雷斯蒂埃来撰写稿件,后来福雷斯蒂埃死了之后,她又找到了她以为可以依靠的杜洛瓦。她帮助他写新闻稿,联系政界人士,拉关系,处理难题,两个人在生活上谈论的也是政治上的事情,每个人都说杜洛瓦娶了玛德莱娜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可是后来杜洛瓦的嫉妒心让他对玛德莱娜产生猜疑之心,这种嫉妒和不安时刻折磨着他,他不断惹玛德莱娜生气,折磨她,可是稳重成熟的玛德莱娜却面对这些都冷静处理。杜洛瓦在这种“奇特而痛心”的嫉妒心重憎恨着玛德莱娜,后来以至于产生了像“所有的女人都是婊子,只能利用而不能對他们真心相待。”,“世界属于强者。必须成为强者。必须凌驾于一切。”之类的卑鄙想法。作者在文中并不多描写杜洛瓦的心理以及性格,而是从他的行为描写上来让读者自己发现,而在这里可以说是他第一次爆发,将自己的这种卑鄙无耻的想法公诸于众。 当杜洛瓦发现苏珊能为自己带来更多的财富与更高的地位时,他便想方设法的想要甩掉玛德莱娜。当他将玛德莱娜捉奸在床时,他并不是痛心,或许会有一点羞辱与气愤,可是更多的是获得解脱与成功的骄傲。对于曾經自己崇拜不敢冒犯的“女神”,帮助自己那么多的妻子如此无情,真是不可理喻。玛德莱娜这个形象到最后也是非常悲惨的,这与她之前成功聪明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社会对于女性的不公,从这一点来说其社会意义是很深刻的。玛德莱娜这么一个聪慧有用谋略的人,应该是一位很好的妻子,可是她却也有自己的情人,有着这么不堪的行为。这是这个时代所造成的,她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得这样。作者这样安排,其实也有一种厌女情结。作者笔下的这些贵妇们无一不是被批判的荡妇形象,都有自己的情人,行为放荡,表面却故作矜持,即使是玛德莱娜这样的人也不不过是隐藏的更深罢了。
三、瓦尔特夫人与其女苏珊
瓦尔特夫人是一个讽刺意味极强的形象。她是一位被公认的正派上流社会贵妇,“是个极其正派的女人,心地纯洁,从未对男人动过心,更不知淫荡是怎么回事”。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被杜洛瓦吸引后却是异常疯狂,行为可笑。有时更是离谱到“会突如其来的冲动起来,发出像十六岁少女那样娇声的呼唤,讲出令人肉麻的甜言蜜语,做出骄人作呕的青春媚态。”③,真是丑态百出。她是让杜洛瓦保持新鲜感时间最短的一个情妇,到后面杜洛瓦甚至是粗暴的对她,她依然不知觉醒的对他依然死心塌地。之前的忠贞和现在的放荡相比,现在越放荡越讽刺;之前的高贵和现在的被欺凌相比,现在越屈服越讽刺。更加讽刺的是她和杜洛瓦的情愫竟然是在她最最崇敬的上帝面前,在神圣的教堂里开始爆发的。在这一情节中杜洛瓦想道“教堂是她嫁给犹太人的安慰;上教堂使她有一种反对政界的姿态;在高贵的上流社会,教堂赋予她一个循规蹈矩的外形;教堂又是她会见情人的隐蔽所。”④,莫泊桑本来就是不信基督教的,这个情节的安排,不得不说其讽刺意味是非常强的。
瓦尔特夫人是非常凄惨的一个角色,自己被玩弄之后无情抛弃已是伤的千疮百孔,更加沉重的打击又接踵而至。杜洛瓦在甩了她之后又觊觎瓦尔特家的财产,竟然开始勾引瓦尔特夫人的女儿苏珊。一个受尽父母宠爱,非常美丽,年轻的,不谙世事的女生。就在杜洛瓦那对待女人的惯用招数中沦陷了,她面对的是一个情场高手,同时也是一个贪婪无耻的人,因此她便非常情愿的被欺骗。这对于她的母亲来说是怎样的一种伤害,一种不能说的痛苦。可是作为一个已经不忠的妻子,她又有什么能力来保护她女儿,来戳穿杜洛瓦的诡计呢?她只有自己忍受这自己酿成的苦果,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女儿嫁给自己的情人。而对于苏珊来说,她将面对的又将会是什么呢?又会比玛德莱娜好到哪里去呢?悲惨的母女的悲惨命运是社会造成的,是杜洛瓦造成的,也是自己一手导致的。
通过对整部小说中这几位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书中的女性形象具有许多共同点。她们与性紧密联系,这也是本小说自然主义特征的体现,她们都充满欲望,行为放荡。其次她们都是被利用的工具,她们只是工具,权利和金钱才是目的。还有就是她们都是悲剧的结局,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或许是一种必然的情况。之前的许多研究者都持着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在这部作品中莫泊桑展现出了一种厌女情节,对女性描写太过片面,而且不抱任何同情心,抨击这是一种语言暴力。笔者认为这或许是在女权主义下的一种片面的看法,作者在书中描述的这些女性形象都是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的,都是有一定的情节发展必要性的,并没有什么刻意的“厌女”。不抱以同情,是为了凸显主人公的无情。悲剧的结局是为了展现社会的黑暗。这只是作者的一种手段。整部作品除了一个鲜明的主人公杜洛瓦之外,其它主角基本都是女性,“漂亮朋友”也是这些女性的“漂亮朋友”。因此不分析这些女性形象是无法深刻理解这本巨作的。
注释:
①[法]莫泊桑 著,王振孙译.漂亮朋友[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第8月第1版,第265页。
②[法]莫泊桑 著,王振孙译.漂亮朋友[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第8月第1版,第265页。
③[法]莫泊桑 著,王振孙译.漂亮朋友[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第8月第1版,第198页。
④[法]莫泊桑 著,王振孙译.漂亮朋友[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第8月第1版,第183页。
(作者简介:梁 凌,中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0级01班。)
关键词: 莫泊桑;女性形象;杜洛瓦
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的“短篇小说巨匠”,他创作了不下三百篇的短篇小说,在法国短篇小说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其在长篇小说上的成就,莫泊桑总共写过六部长篇小说,其中于一八八五年发表的《漂亮朋友》是其第二部长篇小说。这是一部揭露性很强的自然主义代表作,贝雅克·洛朗给予了这部小说相当高的评价“近半个世纪以来,这部小说的成功无论在法国还是在世界上,都没有中止过。”。
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典型冒险家杜洛瓦曾在军队中无恶不作,塑造了其无耻荒淫的性格,退伍后回到巴黎他又靠着自己的漂亮外表及圆滑手段,无耻的利用身边的贵妇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向上攀爬,聚敛钱财。他狡猾阴险,对权利贪婪不已,凭借他的情妇们,他最终坐上了《法兰西生活报》的总编辑。《漂亮朋友》是一部典型的自然主义作品,其中对于性的描写比较暴露和直白,并且往往从生理的角度来解读一些行为。然而这种直白的对性的描写在笔者看来也是一种讽刺,一种对像杜洛瓦这种冒险家的种种可耻行径的讽刺。
杜洛瓦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冒险家的典型,虚伪,无耻,狡猾,不学无术。他有一张漂亮的脸,因此可以用来吸引他的情妇们为他办事,他就这样利用女性获得权力与金钱。一旦发现更加有利用价值的人那么便毫不留情的抛弃之前的情妇,无耻至极。结尾并不像一般故事那样这种浪荡之徒走向灭亡或反省改变,而是走到最后杜洛瓦依然前途一片光明,娶到了年轻美丽的妻子,并且也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地位和金钱,这也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的黑暗。杜洛瓦是“一个机灵鬼,一个滑头,一个随机应变的人”,可是他再怎么聪明少了他的那些情妇门他依然翻不了身。围绕着他的那些女性形象在书中的重要性并不比主人公差,她们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连接着杜洛瓦与巴黎社会的各个阶层。这些女性形象不仅对情节发展作用重大,其本身也是鲜活且具有代表性的,并且在她们身上也体现出了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些贵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以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其中德·马雷尔夫人,玛德莱娜·福雷斯蒂埃,瓦尔特夫人与其女苏珊更是值得特别注意。
一、杜洛瓦的第一个也是贯穿始终的情人——德·马雷尔夫人
杜洛瓦与德·马雷尔夫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福雷斯蒂埃把他引荐给瓦尔特的宴会上,他对她说的第一句话便是称赞她的耳环,对于他大胆的称赞,德·马雷尔夫人并不是简单的致谢,而是大方热情的回应。这使得杜洛瓦跟加大胆的献殷勤说“动人极了……不过耳朵本身也增加了耳环的光彩。”,夫人回以他一个“明亮的”眼神。暧昧的情愫已在两人之间产生。马雷尔夫人是一个活泼美丽的贵妇,她对他的丈夫并没有爱情,因此她便把自己的爱情全部寄托在杜洛瓦的身上,依赖他,纵容他,甚至甘心被他欺骗。一次次的发现杜洛瓦欺骗了自己,可是又一次次的委身于他,以至于她到最后尽管杜洛瓦已和苏珊结婚还是甘心于当他的情妇,因为她离不开他。她自己花钱租房子共两人见面,自己资助杜洛瓦,给杜洛瓦钱。甚至穿着下层人的衣服跟杜洛瓦一起鬼混于一些低俗的下层消遣场所,而且享受其中。另一方面杜洛瓦也是非常喜欢跟她在一起的,喜欢她的热情活力,甚至是在和瓦尔特夫人在一起时还想起马雷尔夫人的年轻活力。马雷尔夫人在整个故事发展上来说是一个开始,她推动了杜洛瓦在上层社会的第一步,她使得杜洛瓦在勾引上层贵妇方面的信心大增,对自己的魅力信心大增,以至于后面有更加大胆的行动。
另一个值得说的是马雷尔夫人的女儿洛丽娜,这个不谙世事的小女生竟然也被杜洛瓦吸引了,甚至给杜洛瓦起了“漂亮朋友”这个外号。她允许杜洛瓦对她做她不允许别人对她做的事,甚至在得知杜洛瓦结婚后,对杜洛瓦的态度大大转变。这一个人物的安排,从侧面体现了这个帅气的“漂亮朋友”对女性的吸引力,甚至是年幼的孩子。我们也可以看出洛丽娜对杜洛瓦的这种幼稚的爱,是作者对上层社会女性的又一个有力的讽刺。
马雷尔夫人是杜洛瓦的第一个情妇,并且与之对应的是在文章最后依然写的是马雷尔夫人,前后呼应。杜洛瓦这个无耻的人甚至是在“骗娶”苏珊的婚礼上,又再一次的对他最初的情人恋恋不舍,“突然他瞥见德·马雷尔夫人。他立刻想起一次次吻她以及她回吻的情形,想起了他们之间的种种温存,想起了她的许多可爱之处,她那说话的声调,嘴唇的味道。”①而这时他还正是在婚礼上,胳膊还被自己的新娘挽着,这时多么的讽刺啊。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他没有注意旁边这些人,因为他的脑子里正在回忆过去的事:……浮现出德·马雷尔夫人的形象;每次幽会起床之后,她的头发总是蓬乱不堪,现在她正在对着镜子重理云鬓哩!”②这仿佛预示着,杜洛瓦新的攀升计划又要开始了,他的第一个情妇又一次要回到他身边了,一切又回到了从前,他的前途依然一片光明。
二、杜洛瓦的第一个妻子聪慧的玛德莱娜·福雷斯蒂埃
玛德莱娜可以说是杜洛瓦所有情妇中最聪慧的一个,也是对杜洛瓦帮助最大的一个。她善于编写新闻稿,善于利用制造舆论来为自己谋利,也和政界人士交往甚密,如果她自己也可以工作的话,那一定会大获成功。可是在十九世纪的法国社会对女性就是这么不公,女性只有依附男人才能提升自己的地位。玛德来娜最开始是帮助他的丈夫福雷斯蒂埃来撰写稿件,后来福雷斯蒂埃死了之后,她又找到了她以为可以依靠的杜洛瓦。她帮助他写新闻稿,联系政界人士,拉关系,处理难题,两个人在生活上谈论的也是政治上的事情,每个人都说杜洛瓦娶了玛德莱娜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可是后来杜洛瓦的嫉妒心让他对玛德莱娜产生猜疑之心,这种嫉妒和不安时刻折磨着他,他不断惹玛德莱娜生气,折磨她,可是稳重成熟的玛德莱娜却面对这些都冷静处理。杜洛瓦在这种“奇特而痛心”的嫉妒心重憎恨着玛德莱娜,后来以至于产生了像“所有的女人都是婊子,只能利用而不能對他们真心相待。”,“世界属于强者。必须成为强者。必须凌驾于一切。”之类的卑鄙想法。作者在文中并不多描写杜洛瓦的心理以及性格,而是从他的行为描写上来让读者自己发现,而在这里可以说是他第一次爆发,将自己的这种卑鄙无耻的想法公诸于众。 当杜洛瓦发现苏珊能为自己带来更多的财富与更高的地位时,他便想方设法的想要甩掉玛德莱娜。当他将玛德莱娜捉奸在床时,他并不是痛心,或许会有一点羞辱与气愤,可是更多的是获得解脱与成功的骄傲。对于曾經自己崇拜不敢冒犯的“女神”,帮助自己那么多的妻子如此无情,真是不可理喻。玛德莱娜这个形象到最后也是非常悲惨的,这与她之前成功聪明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社会对于女性的不公,从这一点来说其社会意义是很深刻的。玛德莱娜这么一个聪慧有用谋略的人,应该是一位很好的妻子,可是她却也有自己的情人,有着这么不堪的行为。这是这个时代所造成的,她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得这样。作者这样安排,其实也有一种厌女情结。作者笔下的这些贵妇们无一不是被批判的荡妇形象,都有自己的情人,行为放荡,表面却故作矜持,即使是玛德莱娜这样的人也不不过是隐藏的更深罢了。
三、瓦尔特夫人与其女苏珊
瓦尔特夫人是一个讽刺意味极强的形象。她是一位被公认的正派上流社会贵妇,“是个极其正派的女人,心地纯洁,从未对男人动过心,更不知淫荡是怎么回事”。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被杜洛瓦吸引后却是异常疯狂,行为可笑。有时更是离谱到“会突如其来的冲动起来,发出像十六岁少女那样娇声的呼唤,讲出令人肉麻的甜言蜜语,做出骄人作呕的青春媚态。”③,真是丑态百出。她是让杜洛瓦保持新鲜感时间最短的一个情妇,到后面杜洛瓦甚至是粗暴的对她,她依然不知觉醒的对他依然死心塌地。之前的忠贞和现在的放荡相比,现在越放荡越讽刺;之前的高贵和现在的被欺凌相比,现在越屈服越讽刺。更加讽刺的是她和杜洛瓦的情愫竟然是在她最最崇敬的上帝面前,在神圣的教堂里开始爆发的。在这一情节中杜洛瓦想道“教堂是她嫁给犹太人的安慰;上教堂使她有一种反对政界的姿态;在高贵的上流社会,教堂赋予她一个循规蹈矩的外形;教堂又是她会见情人的隐蔽所。”④,莫泊桑本来就是不信基督教的,这个情节的安排,不得不说其讽刺意味是非常强的。
瓦尔特夫人是非常凄惨的一个角色,自己被玩弄之后无情抛弃已是伤的千疮百孔,更加沉重的打击又接踵而至。杜洛瓦在甩了她之后又觊觎瓦尔特家的财产,竟然开始勾引瓦尔特夫人的女儿苏珊。一个受尽父母宠爱,非常美丽,年轻的,不谙世事的女生。就在杜洛瓦那对待女人的惯用招数中沦陷了,她面对的是一个情场高手,同时也是一个贪婪无耻的人,因此她便非常情愿的被欺骗。这对于她的母亲来说是怎样的一种伤害,一种不能说的痛苦。可是作为一个已经不忠的妻子,她又有什么能力来保护她女儿,来戳穿杜洛瓦的诡计呢?她只有自己忍受这自己酿成的苦果,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女儿嫁给自己的情人。而对于苏珊来说,她将面对的又将会是什么呢?又会比玛德莱娜好到哪里去呢?悲惨的母女的悲惨命运是社会造成的,是杜洛瓦造成的,也是自己一手导致的。
通过对整部小说中这几位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书中的女性形象具有许多共同点。她们与性紧密联系,这也是本小说自然主义特征的体现,她们都充满欲望,行为放荡。其次她们都是被利用的工具,她们只是工具,权利和金钱才是目的。还有就是她们都是悲剧的结局,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或许是一种必然的情况。之前的许多研究者都持着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在这部作品中莫泊桑展现出了一种厌女情节,对女性描写太过片面,而且不抱任何同情心,抨击这是一种语言暴力。笔者认为这或许是在女权主义下的一种片面的看法,作者在书中描述的这些女性形象都是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的,都是有一定的情节发展必要性的,并没有什么刻意的“厌女”。不抱以同情,是为了凸显主人公的无情。悲剧的结局是为了展现社会的黑暗。这只是作者的一种手段。整部作品除了一个鲜明的主人公杜洛瓦之外,其它主角基本都是女性,“漂亮朋友”也是这些女性的“漂亮朋友”。因此不分析这些女性形象是无法深刻理解这本巨作的。
注释:
①[法]莫泊桑 著,王振孙译.漂亮朋友[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第8月第1版,第265页。
②[法]莫泊桑 著,王振孙译.漂亮朋友[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第8月第1版,第265页。
③[法]莫泊桑 著,王振孙译.漂亮朋友[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第8月第1版,第198页。
④[法]莫泊桑 著,王振孙译.漂亮朋友[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第8月第1版,第183页。
(作者简介:梁 凌,中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0级0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