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相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耳聋家系的临床与遗传学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耳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4代遗传耳聋家系,分析家系成员临床表型、遗传特征,为致病基因鉴定、遗传咨询和婚育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对家系成员进行病史调查、查体、临床听力学检测和外周静脉血样本采集,绘制遗传图谱,分析听力学特征及家系遗传规律。结果调查1507327家系共51人,发现20人存在听力损失,其中直系亲属感音神经性耳聋15人,传导性耳聋2人,混合性耳聋1人,配偶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2人。直系亲属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男性6人,女性9人;发病年龄8到49岁,平均31.7岁;低频听力损失型4例,全频听力损失型11例;听力损失程度轻度2例,中度4例,中重度3例,重度5例,极重度1例;随年龄(x)增加平均听阈(y)逐渐增高(y=1.180x+4.886,R2=0.618,P=0.001);各代连续发病,每一代男女均可患病;在进行过听力测试的家系成员中,Ⅱ代患病率100%(1/1),Ⅲ代患病率61.11%(11/18),Ⅳ代患病率13.04%(3/23);Ⅱ代平均发病年龄35岁,Ⅲ代平均发病年龄32.45岁,Ⅳ代平均发病年龄27.67岁。结论此耳聋家系为低频听力损失起病、逐渐加重、最终累及全频的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逐渐降低,发病年龄逐渐提前。后续研究可针对低频相关的耳聋基因进行致病基因的鉴定。
其他文献
现代设计在70年代由西方工业国家传入,在中国铺展开设计的理论基础 80年代。滚滚而来的设计理论曾以强劲的攻势、激烈的研讨震撼一代中国设计人的心 进入90年代后,中国设计的
赫尔巴特力求平衡“服从权威”和“崇尚自然”两种教育倾向,从而提出管理论。他的学生观也正是谋求这种平衡的产物:对学生既不无条件压制,更不放任自流。他对学生进行管理的目的
【病例】女,41岁。因体检发现子宫增大2年伴月经量增多1年入院。既往月经规律,初潮12岁,月经周期30天,经期5—6天,经量中等,无经期腹痛。2年前妇科体检时发现子宫增大,考虑为子宫肌
血液透析(血透)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尿毒症患者抢救生命、维持生存的主要治疗措施.近年来,虽血透技术不断提高和完善,但其对血流动力学及心脑血管的不利影响依然存在,且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让当前的世界从互联网时代进一步发展为了大数据时代,对国家的主权与安全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斯诺登事件让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安全问题进一步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