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福菇是近几年新开发的珍稀菇类,出菇温度较高,适宜在春末至中秋节前栽培,发展前景广阔,但其栽培主料棉籽壳价格相对较高,本试验以在金福菇栽培主料中添加桑枝,探讨通过桑枝替代棉籽壳栽培金福菇的可行性。
一、品种选择
本次试验品种来源与2016年在柳州市柳北区沙塘镇采集的野生金福菇。
二、栽培季节
金福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时27-33℃,子实体最适合温度在30-35℃。本次试验5月16号接种栽培种,7月23号菌丝长满,出现少量黄水,7月26号覆土出菇。试验数量均为金福菇栽培种900袋。
三、培养料配方
配方一 :棉籽壳47%,蔗渣25%,桑枝16%,石灰%3,麦麸8%.,石膏1%。
配方二(對比配方):棉籽壳63%,蔗渣25%,石灰%3,麦麸8%.,石膏1%。
四、灭菌
试验采用常压灭菌,灭菌时间12h,灭菌温度100℃。
五、种植技术流程
选地→整地→铺石灰→摆放菌种→覆土→淋水→盖稻草→管理→采菇
六、操作要点
1.选地:选具备半遮光、通风良好、空气流通顺畅、保湿性好的场地种植,如大棚内、竹蕉林地、瓜地、大豆地等。
2.整地:需按照所选种植地具体情况选者不同的整地方法。
(1)常规整地:此方法适合种植空间较宽裕的情况。如一般大棚种植或竹林间空地种植等。在选好的地上挖出深15—20cm,宽1—1.2m,长度可按实际情况自控的坑。挖出的表土在一边放好,作菌种覆盖用。
(2)农作物大小行间种的整地方法:适合于各种农作物(瓜藤下、大豆地间)脚下种植。在各种农作物(瓜藤下、大豆地间)下,挖出5—10cm的坑。注意别伤到农作物的根。
3.铺石灰:在挖好的坑里铺上一层石灰,注意别铺太多,能盖住坑底50%即可。
4.放种子:在挖好的坑里放入种子
常规整地里放种:在挖好的坑里,竖着整个放入种子,种与种间相距8—10cm,一排可放3—4个,一平方米可放9—12袋种子。
农作物脚下间种放种:在挖好的坑里放入种子,如空间太小,可一把大袋种子分成几小块放入。
5.覆土:采用全脱袋覆土,最好用沙壤土覆土。主要因为沙壤土的透气性好有利于菌丝的生长,放入种子后,覆盖上泥土,泥土厚度盖过种子3—5cm即可。
6.淋水:淋水使泥土湿透,用手抓出一搓土,握一下,成团,有大量水在手心残留即可。
7.盖稻草:盖上1—2cm的稻草,以达到保湿的目的,再连着稻草淋水,使稻草淋湿即可。以后每次淋水都连着稻草淋。
8.管理:保持温度在27—35℃之间,在原基分化期间(菌丝爬到土上菇蕾长出前)可多淋点水,增加湿度,长出菇蕾后也要保持好湿度,这时注意淋水时不要淋对菇蕾。一般来说10—20天左右菌丝爬到土上,15—25天左右可出菇蕾,25—40天左右可采菇。碰到大风大雨天,室外金福菇的生长很容易受到影响,针头期菇蕾遇水冲击,很易枯死。有条件的建议做个大棚或盖遮阳网,也可以搭1米高左右的小拱棚,棚上盖黑膜,便于遮阴挡雨,但小拱棚应至少保持三面透气。
9.采菇:采菇时注意一丛丛连根拔起,在摘完菇后,清理残留物和菌脚,及时补土,淋水,以免影响下一潮菇的生长。
七、病虫害防治
金福菇有银杏气味,出菇期病害少,但蜗牛、蛞蝓危害较常见。在阴暗潮湿的杂草地、瓜豆地较多,它们在金福菇的菌丝爬出地面现菇蕾开始危害,直到子实体成熟。影响产量和菇形。防治方法一是在种植地要清除杂草,整地起畦后,种植坑和覆土材料最好在太阳下瀑晒一段时间。二是在摆菌种的地面上撒新鲜石灰,减少虫害源。
八、研究结果与结果分析、
1.研究结果
7.26号同时覆土后观察到,加入桑枝的配方8.26号出菇蕾,采收期26天,潮数2潮,总产量260kg,生物转化率52%。 非桑枝配方出菇蕾时间比桑枝配方晚3天。但潮数3潮,比桑枝配方多一潮,采收期从9月2号到10月10号,总产量385kg,生物转化率77%。
2.结果分析
从栽培技术分析,由表一可以看出,覆土后,出菇蕾时间传统配方比桑枝配方多4天,差距较为明显,说明桑枝配方透气性好,较为适合金福菇菌丝的生长,而从出菇蕾到可采摘,传统配方与桑枝配方都是4天左右,说明两配对子实体生长速度影响不大,而生长潮数,桑枝配方2潮菇,传统配方3潮菇,桑枝配方比传统配方少一潮,产量上桑枝配方比传统配方少125kg,生物转化率桑枝配方比传统配方少25%。差距比较明显,说明桑枝配方营养不如传统配方,导致栽培后期菌种营养不足,生长周期短,潮数少,产量显著下降。
从栽培成本上分析,虽然桑枝配方金福菇产量显著下降,但以桑枝为配方也可有50%以上的生物转化率,而棉籽壳的价格逐年上涨,广西优势桑树密集地带,每年都有大量桑枝作为农业废弃物丢弃,因此桑枝价格低廉,甚至免费。是否用桑枝替代部分棉籽壳,应该谨慎的权衡成本、人工、规模、市场,产量等多方面,个案判断。
九、结语
试验表明,栽培金福菇主料里加入部分桑枝,与常规棉籽壳主料相比,产量有所降低,但是,其生物转化率也可以达到50%以上,且主料中加入部分桑枝,出菇潮数变为2潮,因此周期变短,对于桑枝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带,桑枝作为降低成本的主料,有一定的可替代性。
参考文献:
[1]
一、品种选择
本次试验品种来源与2016年在柳州市柳北区沙塘镇采集的野生金福菇。
二、栽培季节
金福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时27-33℃,子实体最适合温度在30-35℃。本次试验5月16号接种栽培种,7月23号菌丝长满,出现少量黄水,7月26号覆土出菇。试验数量均为金福菇栽培种900袋。
三、培养料配方
配方一 :棉籽壳47%,蔗渣25%,桑枝16%,石灰%3,麦麸8%.,石膏1%。
配方二(對比配方):棉籽壳63%,蔗渣25%,石灰%3,麦麸8%.,石膏1%。
四、灭菌
试验采用常压灭菌,灭菌时间12h,灭菌温度100℃。
五、种植技术流程
选地→整地→铺石灰→摆放菌种→覆土→淋水→盖稻草→管理→采菇
六、操作要点
1.选地:选具备半遮光、通风良好、空气流通顺畅、保湿性好的场地种植,如大棚内、竹蕉林地、瓜地、大豆地等。
2.整地:需按照所选种植地具体情况选者不同的整地方法。
(1)常规整地:此方法适合种植空间较宽裕的情况。如一般大棚种植或竹林间空地种植等。在选好的地上挖出深15—20cm,宽1—1.2m,长度可按实际情况自控的坑。挖出的表土在一边放好,作菌种覆盖用。
(2)农作物大小行间种的整地方法:适合于各种农作物(瓜藤下、大豆地间)脚下种植。在各种农作物(瓜藤下、大豆地间)下,挖出5—10cm的坑。注意别伤到农作物的根。
3.铺石灰:在挖好的坑里铺上一层石灰,注意别铺太多,能盖住坑底50%即可。
4.放种子:在挖好的坑里放入种子
常规整地里放种:在挖好的坑里,竖着整个放入种子,种与种间相距8—10cm,一排可放3—4个,一平方米可放9—12袋种子。
农作物脚下间种放种:在挖好的坑里放入种子,如空间太小,可一把大袋种子分成几小块放入。
5.覆土:采用全脱袋覆土,最好用沙壤土覆土。主要因为沙壤土的透气性好有利于菌丝的生长,放入种子后,覆盖上泥土,泥土厚度盖过种子3—5cm即可。
6.淋水:淋水使泥土湿透,用手抓出一搓土,握一下,成团,有大量水在手心残留即可。
7.盖稻草:盖上1—2cm的稻草,以达到保湿的目的,再连着稻草淋水,使稻草淋湿即可。以后每次淋水都连着稻草淋。
8.管理:保持温度在27—35℃之间,在原基分化期间(菌丝爬到土上菇蕾长出前)可多淋点水,增加湿度,长出菇蕾后也要保持好湿度,这时注意淋水时不要淋对菇蕾。一般来说10—20天左右菌丝爬到土上,15—25天左右可出菇蕾,25—40天左右可采菇。碰到大风大雨天,室外金福菇的生长很容易受到影响,针头期菇蕾遇水冲击,很易枯死。有条件的建议做个大棚或盖遮阳网,也可以搭1米高左右的小拱棚,棚上盖黑膜,便于遮阴挡雨,但小拱棚应至少保持三面透气。
9.采菇:采菇时注意一丛丛连根拔起,在摘完菇后,清理残留物和菌脚,及时补土,淋水,以免影响下一潮菇的生长。
七、病虫害防治
金福菇有银杏气味,出菇期病害少,但蜗牛、蛞蝓危害较常见。在阴暗潮湿的杂草地、瓜豆地较多,它们在金福菇的菌丝爬出地面现菇蕾开始危害,直到子实体成熟。影响产量和菇形。防治方法一是在种植地要清除杂草,整地起畦后,种植坑和覆土材料最好在太阳下瀑晒一段时间。二是在摆菌种的地面上撒新鲜石灰,减少虫害源。
八、研究结果与结果分析、
1.研究结果
7.26号同时覆土后观察到,加入桑枝的配方8.26号出菇蕾,采收期26天,潮数2潮,总产量260kg,生物转化率52%。 非桑枝配方出菇蕾时间比桑枝配方晚3天。但潮数3潮,比桑枝配方多一潮,采收期从9月2号到10月10号,总产量385kg,生物转化率77%。
2.结果分析
从栽培技术分析,由表一可以看出,覆土后,出菇蕾时间传统配方比桑枝配方多4天,差距较为明显,说明桑枝配方透气性好,较为适合金福菇菌丝的生长,而从出菇蕾到可采摘,传统配方与桑枝配方都是4天左右,说明两配对子实体生长速度影响不大,而生长潮数,桑枝配方2潮菇,传统配方3潮菇,桑枝配方比传统配方少一潮,产量上桑枝配方比传统配方少125kg,生物转化率桑枝配方比传统配方少25%。差距比较明显,说明桑枝配方营养不如传统配方,导致栽培后期菌种营养不足,生长周期短,潮数少,产量显著下降。
从栽培成本上分析,虽然桑枝配方金福菇产量显著下降,但以桑枝为配方也可有50%以上的生物转化率,而棉籽壳的价格逐年上涨,广西优势桑树密集地带,每年都有大量桑枝作为农业废弃物丢弃,因此桑枝价格低廉,甚至免费。是否用桑枝替代部分棉籽壳,应该谨慎的权衡成本、人工、规模、市场,产量等多方面,个案判断。
九、结语
试验表明,栽培金福菇主料里加入部分桑枝,与常规棉籽壳主料相比,产量有所降低,但是,其生物转化率也可以达到50%以上,且主料中加入部分桑枝,出菇潮数变为2潮,因此周期变短,对于桑枝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带,桑枝作为降低成本的主料,有一定的可替代性。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