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石油工业部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授予年近九旬的刘萧无同志“中华铁人文学奖荣誉奖”,以表彰他用文学作品反映克拉玛依石油开发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新疆老作家刘萧无的“石油情节”,还得追溯到1956年。
当时,从半生戎马生涯中走过来的刘萧无正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刚刚参加完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慰问团回国的他,接上级通知,拟调他到北京《文艺报》工作。对他来说,北京不只是人人向往的首都,更是生他养他的故乡。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啊!但正当他办理手续之时,万里之外的克拉玛依传来“黑由山1号井”喷出原油的大喜讯。他深知石油在百废待兴的共和国经济中所占的重要战略地位。于是,他毫不犹豫,婉言谢绝来自领导和亲友的劝阻,毅然决定:到克拉玛依去!到边疆石油建设的第一线去!
1956年5月,他挂职克拉玛依油田矿务局党委副书记,带着简单的行装,来到艰苦创业的石油工人中问。白天他和石油职工一起奔波在酷热炙人、风沙扑面的戈壁滩上,经常吃不上蔬菜喝不上水;夜晚,他住进地窝子,在昏暗的马灯下,伏案疾书,钻机的轰鸣声伴着他喷涌的文思,源源不断地从笔端流泻,描绘出黑油山下万马奔腾的石油大会战那震撼人心的场景。《第一个旗帜》《在我们这里有这样一个小姑娘》《海燕》《漫步在克拉玛依的星群下》《开辟道路的人》《井架搬家》等一篇篇散文、特写,陆续发表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疆日报》上。在他笔下,出技术尖兵陆铭宝,钻井队长任荣堂,绘图员程雪苓,试油工彭海群,修路模范王士元,井架安装先锋吐尔逊等一大批石油创业者的鲜活形象。他们为祖国找石油的崇高理想,不怕苦不怕累的创业精神,曾打动过千万读者的心。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有多少有志青年、转业军人潮水般涌向克拉玛依,其中不少人就是受到刘萧无作品的感染和鼓舞,才来到这广阔的油海上扬起人生风帆的。
1957年,刘萧无作品集《克拉玛依散记》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部反映新中国石油开发事业和一代石油工人风采的散文报告文学集。
此后,先后任新疆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刘萧无,由于担负着新疆文艺界繁重的组织领导工作,无法再集中时间去体验和反映石油工人的生活。但他在克拉玛依创业初期那段艰辛而昂扬的生活体验,他和石油工人结下的深厚友谊,一直深深地铭刻在他的记忆之中,成为他一生拂之不去的“石油情结”。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刚从文革劫难中解放出来的他,就从工作岗位上离休了。这时年近七旬的刘萧无再次奔向克拉玛依,而且每隔一年就要去一次;每次都要深入到钻井工地、采油工区、科研单位、职工家庭,和工人、领导、科研人员亲切交谈,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又写出了一批反映新时期石油工业现代化和石油工人新风貌的报告文学,如《天然地质博物馆》《吾将地下而求索》《克拉玛依性格》《瀚海生明月》等。后收在199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油龙鳞爪记》中。这些作品受到石油工人的欢迎和赞许,他们说:“要说写咱石油工人,还是咱们的老书记!”
刘萧无的晚年,特意把家安在乌鲁木齐明园新疆石油管理局家属院内,成为“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石油队伍中的一员”(管理局书记张毅称赞他的话)。
2004年1月,刘萧无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享年91岁。他以革命者的坚定和文学家的痴情,实践了他扎根边疆、献身石油、终老天山的宏愿!
文字编辑:华南
新疆老作家刘萧无的“石油情节”,还得追溯到1956年。
当时,从半生戎马生涯中走过来的刘萧无正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刚刚参加完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慰问团回国的他,接上级通知,拟调他到北京《文艺报》工作。对他来说,北京不只是人人向往的首都,更是生他养他的故乡。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啊!但正当他办理手续之时,万里之外的克拉玛依传来“黑由山1号井”喷出原油的大喜讯。他深知石油在百废待兴的共和国经济中所占的重要战略地位。于是,他毫不犹豫,婉言谢绝来自领导和亲友的劝阻,毅然决定:到克拉玛依去!到边疆石油建设的第一线去!
1956年5月,他挂职克拉玛依油田矿务局党委副书记,带着简单的行装,来到艰苦创业的石油工人中问。白天他和石油职工一起奔波在酷热炙人、风沙扑面的戈壁滩上,经常吃不上蔬菜喝不上水;夜晚,他住进地窝子,在昏暗的马灯下,伏案疾书,钻机的轰鸣声伴着他喷涌的文思,源源不断地从笔端流泻,描绘出黑油山下万马奔腾的石油大会战那震撼人心的场景。《第一个旗帜》《在我们这里有这样一个小姑娘》《海燕》《漫步在克拉玛依的星群下》《开辟道路的人》《井架搬家》等一篇篇散文、特写,陆续发表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疆日报》上。在他笔下,出技术尖兵陆铭宝,钻井队长任荣堂,绘图员程雪苓,试油工彭海群,修路模范王士元,井架安装先锋吐尔逊等一大批石油创业者的鲜活形象。他们为祖国找石油的崇高理想,不怕苦不怕累的创业精神,曾打动过千万读者的心。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有多少有志青年、转业军人潮水般涌向克拉玛依,其中不少人就是受到刘萧无作品的感染和鼓舞,才来到这广阔的油海上扬起人生风帆的。
1957年,刘萧无作品集《克拉玛依散记》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部反映新中国石油开发事业和一代石油工人风采的散文报告文学集。
此后,先后任新疆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刘萧无,由于担负着新疆文艺界繁重的组织领导工作,无法再集中时间去体验和反映石油工人的生活。但他在克拉玛依创业初期那段艰辛而昂扬的生活体验,他和石油工人结下的深厚友谊,一直深深地铭刻在他的记忆之中,成为他一生拂之不去的“石油情结”。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刚从文革劫难中解放出来的他,就从工作岗位上离休了。这时年近七旬的刘萧无再次奔向克拉玛依,而且每隔一年就要去一次;每次都要深入到钻井工地、采油工区、科研单位、职工家庭,和工人、领导、科研人员亲切交谈,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又写出了一批反映新时期石油工业现代化和石油工人新风貌的报告文学,如《天然地质博物馆》《吾将地下而求索》《克拉玛依性格》《瀚海生明月》等。后收在199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油龙鳞爪记》中。这些作品受到石油工人的欢迎和赞许,他们说:“要说写咱石油工人,还是咱们的老书记!”
刘萧无的晚年,特意把家安在乌鲁木齐明园新疆石油管理局家属院内,成为“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石油队伍中的一员”(管理局书记张毅称赞他的话)。
2004年1月,刘萧无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享年91岁。他以革命者的坚定和文学家的痴情,实践了他扎根边疆、献身石油、终老天山的宏愿!
文字编辑: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