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重重的4231
原本为了磨合阵容,想在家门口讨个好彩头的中国之队,派出了全部主力出战东亚杯,却都陷入了“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尴尬境地,女足三场皆墨叨陪末座,男足一个地下,一个天上的严重分化,更是让人看不懂。而在中国队普遍感到困难的几场比赛中,两位主教练不约而同地排出了4231的阵容,却暴露出了似曾相识的问题。
4231作为一种开放进攻的阵型,以双后腰为基石,衔接前场的四人进攻组,形成钳形的压迫攻势,单前锋就如龙王嘴里的龙珠,众星捧月,交映生辉。与它的一般式442不同,4231通过错落有致的阵型搭配,组成了速度、宽度、深度俱佳的攻防。
4231兴起于本世纪初,三四年来中国之队也大量应用,然而并没有体现阵型革新后快刀斩乱麻的屡试不爽,相反中场控制力薄弱和锋无力的“痼疾”被放大,时常陷入阵型被分割包围的尴尬。
中国男女足排出的4231阵型,在本届东亚杯,面对近邻球队如出一辙的高位逼抢,显得缺乏应变和各自为战,球队站位过于死板,机械如战术板上的棋子演示,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中前场三线的协同作战和战略纵深,各自为战恰好落入了对手的战略构想。
中国女足在本届东亚杯均以4231应战,世界杯阵容仅有2人出入,却被“朝韩”二队打得心神不宁,阵脚大乱,韩国李珉珴,几乎一人之力冲垮了中场阵线;朝鲜队一个金润美就能搅乱中国队的整个防线,更别说还有罗恩心和韦晶心,持续不断地对中后场形成三线猛冲猛抢。
中国男足那边,首战佩兰循亚洲杯小组赛三战三捷的“光荣阵型”,摆出4231,欲首胜讨彩,本来中前场衔接就存在脱节,临时拼凑的后防线一触即溃,不仅防守漏洞百出,连一次像样的攻门都欠奉,施蒂利克指哪打哪,韩国队的中超防线站位有秩,协调统一,中国队这边的攻守混乱,相形见绌。幸好第二战佩兰审时度势,果断撤下人困马乏的主力,换上一批国家队“初哥”,辅以541阵容扎起篱笆,打起最熟悉的防反,才拨乱反正。三战下来三套打法,有收获也有反复,比如后防线的衔接不紧,拿球停球过于危险。
“火炉”中的一盆冷水:小师妹还要多向师姐学习
相比之下,中国女足“上也不是,下也不是”的尴尬,令人更加心急。女足世界杯上中国队篱笆扎得不错,正是得益于阵型的一伸一缩恰逢得体,进球则是总能在关键时刻,奇迹降临,磕磕绊绊地进了八强。然而彼此彼此,运气终究只能好一时,总有叫啥啥不灵的时候,东亚杯上的铿锵玫瑰,在“火炉”备受煎熬,如坐针毡。
中国女足在东亚杯和世界杯上的表现反差明显,一来是因为中日韩朝之间,廿载制约与反制约,大家都非常了解,彼此都有几斤几两,用什么办法打最对路,自然最清楚不过。二来东亚杯的三个对手,也确实伯仲之间,谁赢都很正常,哪怕三场全败,也没什么奇怪的。三来比起世界杯上的对手,一来中国队自身的特点有优势,二来其实亚洲以外的对手,对于这些90后的小玫瑰们,既不熟悉,也鲜有交手,双方交战,打出自己的特点,抓好防守,过关也不算太难。
东亚杯的四支参赛队和世界杯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中日韩朝都属于同质球队,各队的身体条件都差不多,也都注重地面配合与高位逼抢(尤其是日韩朝),同门交手,要看技艺掌握的精湛程度;风格对撞,要看临场的制约与反制约。因此,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女足的技战术程度,在东亚范围的同帮派球会中,不占上风;传接配合和跑位意识,比较松散;整体攻防与战术配置,受制于人。
4231是一个要求非常精当的战术,阵型的错落排列,需要球员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和阅读比赛的能力,也需要球员之间有足够的默契、丰富的团组进攻套路支撑,对于单前锋孤军深入、一击致命的精准打击能力,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我们都说,只有和至臻化境的师傅打,才能现出自己的“三脚猫”功夫,在意识、精准、流畅、意境等方面,有多大的不足和上升空间。现在显得狼狈不丢人,因为我们的对手在运用4231阵型和传控打法时,比我们学得更早、更深入、更成型、更有体系感,这是我们处于“初级阶段”的学徒们,所不可匹敌的。我们需要的,是打出自己的问题,完善自己的配合,根据我们自己的球员特点,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法和体系。凭借个人能力的闪光,我们能达到一些高度,但那只是昙花一现,没有一个高效体系的支撑,不可能长久。
三战皆墨:阵型打散,各个击破
三场败仗比赛过程各异,但比赛内容却如出一辙地松松垮垮。郝伟摆出的4231,站位太开,配合太少,三线太散,进攻单一草率,缺乏纵深和线与线之间的收缩保护,日韩朝三队都采取了高位压迫的方式,渗透逼抢线与线之间的空当,制造了很多的少打多策应球,把场上的空间充分利用,使中国队每一侧都感受到巨大的防守压力,根本无暇稳住阵脚,压上进攻。
中国女足现在最大的状况是攻防全面脱节,一方面阵型的过度拉开,导致纵深被站位逼抢,从后场发起进攻非常困难;另一方面,防线的补位和关门几乎乱套,没有配合,各自为阵,经常在一片混乱之间草草解围。
后腰的问题最为致命,不说非要有维埃拉+马克莱莱坚不可摧的链式攻防,至少一攻一守站位分工,要职责明确。在郑智经常要拉回去领导后防的情况下,吴曦与蔡惠康(刘建业)的组合虽然防守尚可,但创造力显得不够,吴曦的中长传策应还有待历练;由谭茹殷和任桂辛组成的女足屏障,上下脱节,站位太平,缺乏纵深保护,导致中圈弧顶处,守转攻无人接应分球,反击时总被打穿身后肋部空当,上不去下不来,体现不出攻守转换的枢纽作用。
主攻的后腰任桂辛,没有关键部位的拿球接应,攻上去立马丢球,这让留守后腰谭茹殷非常难办,是补防边后卫空当还是留守中圈弧顶,都是两难的选择,一来二去关门关不上,中路收不紧。朝鲜队的第二个进球便是典型的声东击西,如果你不夹击底线的突破,就立马打到禁区直面门将,如果补到边后卫防区,中路又有大片的机会可以插上打门。
防守捉急,进攻更要命。中国队的进攻没有纵深,中路完全被锁死,腹地的空当没有人去接应拿球,只得死抱一条边路,抱着炸药包往上冲,往往刚撕开一个口子,对面的夹击就已经上来了,策应球员离得过远,球传不出去,便交出了球权。
界外球配合,也是中国女足一大软肋。吴海燕抛界外球,大概比她的边路空当被打穿更茫然,防守是大家一起防,可是扔界外球,几乎没有队友无球跑动,给吴海燕跑出抛球路线,举目无亲,只能往有防守的纵深送球,但这自然会受到“关门”的待遇。
界外球的毫无配合只是进攻手段缺乏的一个缩影,队员们在面对界外球时,无所适从,抛球的不知道怎么扔,无球的不知道的谁去接,谁来跑。本来是阵线继续向前推进的好机会,却成了对手“迫使”中国队交出球权的隔山打牛的大招,全队处于“蒙圈”的三不知状态,不知道怎么办,令人冷汗直冒。
进攻配合上呈现为单箭头的孤军深入,很多时候边路拿到球就只能打,没法传,强侧的接应点跟不上,自然就没有后续进攻和策应转移。另外前场四人组的联系松散,没有抱团配合,拿到球自己干的更深层原因是因为没有接应点,根本打不穿防守,只能碰运气。王霜对阵日本时,在前腰位置上几乎隐形,数次抢球犯规还险些红牌罚下。连一脚完整的射门都欠奉,在防守中又鲜有贡献,导致后腰就要直面第一道冲击波,增援回防也不及时。
女足乱战,绝非个人能力的不足,而是各线协同配合的迟缓和缺失。日本队前锋轻轻松松就能1V3在中卫身前拿住球策应,此时后腰根本没有回来关门的意思,任由场上的局面发展,中路的防守站着“预判”,看球不看人的现象尤其严重,甚至连无球穿插的人在哪儿有时都应接不暇,更别说肋部纵深一次次被打穿,一次次跟不上对方的动作,只能亦步亦趋,被牵着鼻子走,完全丢失了战略主动。
支招谭茹殷:不想茫然叉腰 请从大卫皮萨罗学起
有道是,腰好腿好精神好,足球场上亦是如此。女足要想运转自如精神好,不妨先从中场后腰做起。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进攻也不是一下就打到前场的,打造成熟稳定的进攻体系,必须从进攻发起的源头——后腰开始。前场进攻的配合套路肯定不少,但没有后场的铺垫架桥,粮草信号发不上来,自然无法组织行动统一的攻坚。
4231的双后腰一攻一防的职责分工一定要交待明确,相互之间一定要照应和保护,攻守都是这样。前卫线的队员,除了策应前锋之外,一部分要靠近后腰,在推进困难的时候,依靠三人小组和边后卫套上打开边路通道,把球往上送,在防守的时候,必须给予后腰足够的支援,起到延缓进攻的作用。
留守后腰谭茹殷在三场比赛上,成为对手分割中国队前后场的突破口,个人优势也无从发挥,很多时候只能叉着腰疲于奔命,直上直下体能消耗非常大,直面对手第一道冲击波不说,还要带球突破往上送球。其实送给谭茹殷一句话,哈维难学,大卫皮萨罗可学。
在身体条件受限的情况下,不妨学学大卫的传控护球,接球调度的选位时机,对于中后场的保护衔接,互相的喊话策应,以及一脚长传的开阔视野都能悟上好久。留守后腰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怎么踢不费力,怎么传队友舒服,对于奇缺中场节拍器的中国女足来说,只要拥有一位皮萨罗式的“守望型枢纽后腰”,进攻滞涩、发起手段单一将成为过去式,我想,一名后腰梦寐以求的,也正是成为球队承上启下的“精灵魔法师”。
有困惑,就有解决的方向。技战术的演练丰富不光依靠进攻教练的传授,更需要每个人多思考、多自主学习,往往关键大赛上,意识比能力更重要。中国女足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清一色的90后们,不仅身体要强健,平时踢球更要动脑,多看比赛,多学习同一位置上优秀球员的活动方式、踢球风格、兼收并蓄,用知识和智慧武装自己,见多识广,才能有更深远的修炼。
原本为了磨合阵容,想在家门口讨个好彩头的中国之队,派出了全部主力出战东亚杯,却都陷入了“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尴尬境地,女足三场皆墨叨陪末座,男足一个地下,一个天上的严重分化,更是让人看不懂。而在中国队普遍感到困难的几场比赛中,两位主教练不约而同地排出了4231的阵容,却暴露出了似曾相识的问题。
4231作为一种开放进攻的阵型,以双后腰为基石,衔接前场的四人进攻组,形成钳形的压迫攻势,单前锋就如龙王嘴里的龙珠,众星捧月,交映生辉。与它的一般式442不同,4231通过错落有致的阵型搭配,组成了速度、宽度、深度俱佳的攻防。
4231兴起于本世纪初,三四年来中国之队也大量应用,然而并没有体现阵型革新后快刀斩乱麻的屡试不爽,相反中场控制力薄弱和锋无力的“痼疾”被放大,时常陷入阵型被分割包围的尴尬。
中国男女足排出的4231阵型,在本届东亚杯,面对近邻球队如出一辙的高位逼抢,显得缺乏应变和各自为战,球队站位过于死板,机械如战术板上的棋子演示,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中前场三线的协同作战和战略纵深,各自为战恰好落入了对手的战略构想。
中国女足在本届东亚杯均以4231应战,世界杯阵容仅有2人出入,却被“朝韩”二队打得心神不宁,阵脚大乱,韩国李珉珴,几乎一人之力冲垮了中场阵线;朝鲜队一个金润美就能搅乱中国队的整个防线,更别说还有罗恩心和韦晶心,持续不断地对中后场形成三线猛冲猛抢。
中国男足那边,首战佩兰循亚洲杯小组赛三战三捷的“光荣阵型”,摆出4231,欲首胜讨彩,本来中前场衔接就存在脱节,临时拼凑的后防线一触即溃,不仅防守漏洞百出,连一次像样的攻门都欠奉,施蒂利克指哪打哪,韩国队的中超防线站位有秩,协调统一,中国队这边的攻守混乱,相形见绌。幸好第二战佩兰审时度势,果断撤下人困马乏的主力,换上一批国家队“初哥”,辅以541阵容扎起篱笆,打起最熟悉的防反,才拨乱反正。三战下来三套打法,有收获也有反复,比如后防线的衔接不紧,拿球停球过于危险。
“火炉”中的一盆冷水:小师妹还要多向师姐学习
相比之下,中国女足“上也不是,下也不是”的尴尬,令人更加心急。女足世界杯上中国队篱笆扎得不错,正是得益于阵型的一伸一缩恰逢得体,进球则是总能在关键时刻,奇迹降临,磕磕绊绊地进了八强。然而彼此彼此,运气终究只能好一时,总有叫啥啥不灵的时候,东亚杯上的铿锵玫瑰,在“火炉”备受煎熬,如坐针毡。
中国女足在东亚杯和世界杯上的表现反差明显,一来是因为中日韩朝之间,廿载制约与反制约,大家都非常了解,彼此都有几斤几两,用什么办法打最对路,自然最清楚不过。二来东亚杯的三个对手,也确实伯仲之间,谁赢都很正常,哪怕三场全败,也没什么奇怪的。三来比起世界杯上的对手,一来中国队自身的特点有优势,二来其实亚洲以外的对手,对于这些90后的小玫瑰们,既不熟悉,也鲜有交手,双方交战,打出自己的特点,抓好防守,过关也不算太难。
东亚杯的四支参赛队和世界杯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中日韩朝都属于同质球队,各队的身体条件都差不多,也都注重地面配合与高位逼抢(尤其是日韩朝),同门交手,要看技艺掌握的精湛程度;风格对撞,要看临场的制约与反制约。因此,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女足的技战术程度,在东亚范围的同帮派球会中,不占上风;传接配合和跑位意识,比较松散;整体攻防与战术配置,受制于人。
4231是一个要求非常精当的战术,阵型的错落排列,需要球员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和阅读比赛的能力,也需要球员之间有足够的默契、丰富的团组进攻套路支撑,对于单前锋孤军深入、一击致命的精准打击能力,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我们都说,只有和至臻化境的师傅打,才能现出自己的“三脚猫”功夫,在意识、精准、流畅、意境等方面,有多大的不足和上升空间。现在显得狼狈不丢人,因为我们的对手在运用4231阵型和传控打法时,比我们学得更早、更深入、更成型、更有体系感,这是我们处于“初级阶段”的学徒们,所不可匹敌的。我们需要的,是打出自己的问题,完善自己的配合,根据我们自己的球员特点,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法和体系。凭借个人能力的闪光,我们能达到一些高度,但那只是昙花一现,没有一个高效体系的支撑,不可能长久。
三战皆墨:阵型打散,各个击破
三场败仗比赛过程各异,但比赛内容却如出一辙地松松垮垮。郝伟摆出的4231,站位太开,配合太少,三线太散,进攻单一草率,缺乏纵深和线与线之间的收缩保护,日韩朝三队都采取了高位压迫的方式,渗透逼抢线与线之间的空当,制造了很多的少打多策应球,把场上的空间充分利用,使中国队每一侧都感受到巨大的防守压力,根本无暇稳住阵脚,压上进攻。
中国女足现在最大的状况是攻防全面脱节,一方面阵型的过度拉开,导致纵深被站位逼抢,从后场发起进攻非常困难;另一方面,防线的补位和关门几乎乱套,没有配合,各自为阵,经常在一片混乱之间草草解围。
后腰的问题最为致命,不说非要有维埃拉+马克莱莱坚不可摧的链式攻防,至少一攻一守站位分工,要职责明确。在郑智经常要拉回去领导后防的情况下,吴曦与蔡惠康(刘建业)的组合虽然防守尚可,但创造力显得不够,吴曦的中长传策应还有待历练;由谭茹殷和任桂辛组成的女足屏障,上下脱节,站位太平,缺乏纵深保护,导致中圈弧顶处,守转攻无人接应分球,反击时总被打穿身后肋部空当,上不去下不来,体现不出攻守转换的枢纽作用。
主攻的后腰任桂辛,没有关键部位的拿球接应,攻上去立马丢球,这让留守后腰谭茹殷非常难办,是补防边后卫空当还是留守中圈弧顶,都是两难的选择,一来二去关门关不上,中路收不紧。朝鲜队的第二个进球便是典型的声东击西,如果你不夹击底线的突破,就立马打到禁区直面门将,如果补到边后卫防区,中路又有大片的机会可以插上打门。
防守捉急,进攻更要命。中国队的进攻没有纵深,中路完全被锁死,腹地的空当没有人去接应拿球,只得死抱一条边路,抱着炸药包往上冲,往往刚撕开一个口子,对面的夹击就已经上来了,策应球员离得过远,球传不出去,便交出了球权。
界外球配合,也是中国女足一大软肋。吴海燕抛界外球,大概比她的边路空当被打穿更茫然,防守是大家一起防,可是扔界外球,几乎没有队友无球跑动,给吴海燕跑出抛球路线,举目无亲,只能往有防守的纵深送球,但这自然会受到“关门”的待遇。
界外球的毫无配合只是进攻手段缺乏的一个缩影,队员们在面对界外球时,无所适从,抛球的不知道怎么扔,无球的不知道的谁去接,谁来跑。本来是阵线继续向前推进的好机会,却成了对手“迫使”中国队交出球权的隔山打牛的大招,全队处于“蒙圈”的三不知状态,不知道怎么办,令人冷汗直冒。
进攻配合上呈现为单箭头的孤军深入,很多时候边路拿到球就只能打,没法传,强侧的接应点跟不上,自然就没有后续进攻和策应转移。另外前场四人组的联系松散,没有抱团配合,拿到球自己干的更深层原因是因为没有接应点,根本打不穿防守,只能碰运气。王霜对阵日本时,在前腰位置上几乎隐形,数次抢球犯规还险些红牌罚下。连一脚完整的射门都欠奉,在防守中又鲜有贡献,导致后腰就要直面第一道冲击波,增援回防也不及时。
女足乱战,绝非个人能力的不足,而是各线协同配合的迟缓和缺失。日本队前锋轻轻松松就能1V3在中卫身前拿住球策应,此时后腰根本没有回来关门的意思,任由场上的局面发展,中路的防守站着“预判”,看球不看人的现象尤其严重,甚至连无球穿插的人在哪儿有时都应接不暇,更别说肋部纵深一次次被打穿,一次次跟不上对方的动作,只能亦步亦趋,被牵着鼻子走,完全丢失了战略主动。
支招谭茹殷:不想茫然叉腰 请从大卫皮萨罗学起
有道是,腰好腿好精神好,足球场上亦是如此。女足要想运转自如精神好,不妨先从中场后腰做起。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进攻也不是一下就打到前场的,打造成熟稳定的进攻体系,必须从进攻发起的源头——后腰开始。前场进攻的配合套路肯定不少,但没有后场的铺垫架桥,粮草信号发不上来,自然无法组织行动统一的攻坚。
4231的双后腰一攻一防的职责分工一定要交待明确,相互之间一定要照应和保护,攻守都是这样。前卫线的队员,除了策应前锋之外,一部分要靠近后腰,在推进困难的时候,依靠三人小组和边后卫套上打开边路通道,把球往上送,在防守的时候,必须给予后腰足够的支援,起到延缓进攻的作用。
留守后腰谭茹殷在三场比赛上,成为对手分割中国队前后场的突破口,个人优势也无从发挥,很多时候只能叉着腰疲于奔命,直上直下体能消耗非常大,直面对手第一道冲击波不说,还要带球突破往上送球。其实送给谭茹殷一句话,哈维难学,大卫皮萨罗可学。
在身体条件受限的情况下,不妨学学大卫的传控护球,接球调度的选位时机,对于中后场的保护衔接,互相的喊话策应,以及一脚长传的开阔视野都能悟上好久。留守后腰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怎么踢不费力,怎么传队友舒服,对于奇缺中场节拍器的中国女足来说,只要拥有一位皮萨罗式的“守望型枢纽后腰”,进攻滞涩、发起手段单一将成为过去式,我想,一名后腰梦寐以求的,也正是成为球队承上启下的“精灵魔法师”。
有困惑,就有解决的方向。技战术的演练丰富不光依靠进攻教练的传授,更需要每个人多思考、多自主学习,往往关键大赛上,意识比能力更重要。中国女足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清一色的90后们,不仅身体要强健,平时踢球更要动脑,多看比赛,多学习同一位置上优秀球员的活动方式、踢球风格、兼收并蓄,用知识和智慧武装自己,见多识广,才能有更深远的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