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江南多雨,沈书谦就是在一个多雨的日子,和家人一起搬到了位于杭州城五十里外的小河县。
小河县不大,不过因为紧挨着杭州城,所以到比远点的小城更显得富庶,县里原有两个大户人家,一家姓白,做茶叶生意,茶楼开到了杭州城里,另一家姓林,家主是旧年月里最后一科的秀才,家里经营了几十亩藕田。
沈书谦一家搬到杭州没几日,沈老爷就和当地的乡绅富户有了交情,沈书谦也很快加入到了当地乡绅富户的孩子团里,改朝换代了,没人再讲什么“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老理,一群半大的少爷小姐们凑在一起,谈天說笑,百无顾忌,竟是比什么都快活的。
白家的大少爷白景毅在这个小团体里算得上是说一不二的,他年岁最大,过了年就有十五了,已经上了两年杭州城里的新学,除了假期,一个月只回来一次,他还有个弟弟,叫白景福,才十二,还是个半大的小子,一张胖乎乎的娃娃脸,想装出点少年老成的味道都难。
林家么,没有少爷,正房只生了个小姐,比白家的大少爷小一岁,上的也是新学,林家的小姐年纪虽然不大,但姿容秀美,体态窈窕,再加上女孩天生就比男孩成人的早,所以年方十四的林小姐在举手投足间已然带上种让人忍不住流连的味道,很自然就成了孩子团里一干小子们暗自倾慕的对象。
沈书谦在这个小团体里,年纪不算大也不算小,不过因他是外来的,所以在几个人里一直表现得温温和和,不算出挑。
其实这个团体里,除了一群乡绅富户的少爷小姐,还有一个人,只是她虽然永远像条小尾巴一样跟随着他们跑东跑西,却不知为什么,似乎永远也没有人用正眼瞧过她。
沈书谦是跟着聚了两次之后才注意到这个总是躲在角落里的女孩的,他之前一直以为她是哪家带出来陪游的小丫头,可后来又感觉不像,找机会过去问了她,才知道她管林家的大小姐叫“姐姐”,他问她叫什么,她抬起巴掌大的小脸,湿漉漉雾蒙蒙的大眼睛看着他眨了半天,才舒开弯弯细细的眉,怯生生的说了句“芽儿,我娘叫我芽儿”,他又问她几句别的,她却低下头,又不肯再开口。
沈书谦对这个叫芽儿的女孩并没什么特别印象,不过后来他还是断断续续地知道了这个看起来瘦瘦小小的女孩虽然确实是林家大小姐的妹妹,但却是个丫头生养的,据说当年林老爷年近三十却只有一女,林家老太太不乐意了,非要给自己儿子娶个小,后来不知怎么弄的,一直跟在林夫人身边的一个大丫头就上了林老爷的床,过了一年,那个大丫头生了个闺女,林老爷就以自己这辈子就是无子的命堵了林家老太太的嘴,然后又带着一家老小从老宅搬到了这小河县,那个生了闺女的大丫头虽然也跟着林老爷一家过来了,可照旧还干着伺候旧主的活,她生的女孩就这样被人不主不仆地养着,吃喝是不愁,但却连个正经的大名都没有。
2
沈家搬到小河县时正是夏季,城里新学放暑期,沈书谦跟着白家林家的少爷小姐们跑了一个半月,回头就跟沈老爷说,他也要去城里上新学。
沈老爷同意了。
临近九月,孩子团在开学前最后聚了一回,白大少爷提议大家去个远点的地方,所有人都同意,一群人于是坐着骡车,浩浩荡荡地去了杭州城外的十里荷塘。
那时候正式盛夏,荷塘里荷叶田田荷花争艳,荷塘边早有等客的艄公等在那里,一群人两三个的分了组坐上木舟,最后却因为剩下白家的二少爷是个单数,生了点波折。
落了单的白二少爷嚷着要和自家哥哥一起坐,一起同来的人瞧着早已和林家大小姐坐在一条舟里的白景毅吃吃地笑。
根本不想换舟的白大少爷不耐烦地瞪了自己弟弟一眼,胡乱扫了扫四面,指着跟下人一样站在岸上的小人,冲着自家弟弟说:“那不是还有一个人吗?那个谁?你,就是你,你也上船,和景福坐一起!”
被点着脑袋叫过来的女孩站在岸边一脸怯生生的不敢动,白大少爷却已经不耐烦地转过头去,不再理叫嚷着不乐意的白二少爷,最后那个被临时叫过去凑数的女孩还是上了小舟,几条采菱船在艄公的一支一撑下,飞快地离了岸边,轻巧地钻入连绵成片的荷塘里。
江南多雨,他们来的时候还是晴天,等他们坐着小船划入荷田时天上却已迷迷蒙蒙的飘起了细雨,雨丝不过牛毛大小,打在人身上也不觉得什么,反倒在闷热中激起一股舒爽的凉意。
沈书谦的老家在北地,鲜少见到这种成片成片的夏荷美景,此时只觉睁眼就见满眼绿色点点荷粉,闭目间又感觉清新的水汽扑面,一时间竟被迷得有些入了神。和他同舟的少年郎却是土生土长在本地,荷塘景色再美也禁不住从小看到大,于是此时的心思就全投在了别处。沈书谦听到同舟伙伴偶尔漏出几声嘿笑,睁眼一瞧,看到不远处坐在同一条舟子里的白大少爷和林大小姐两人并头私语的模样,也忍不住会心一笑。
木舟在荷塘中滑行而过,远处隐约传来采菱女清脆婉转的歌声,时续时断,沈书谦转过头细听,过了会儿忽然感觉那歌声似乎一下近了起来,回眼看去,却发现原来那细细的歌声竟是从跟在他们之后的木舟上传来的,那个被临时叫上船的小女孩正低着头,一边剥着艄公给的菱角一边小声哼唱着刚才采菱女唱的那支乡谣——
采红菱呀采红菱,
湖水清呀照双影。
划着船儿到湖心呀,
你过来呀么看分明,
澄清清的水里两个影儿,
一个你呀一个我,
就好像两角菱呀么两角菱。
女孩的声音细细甜甜,带着种孩子式的清澈,阳光从薄薄的云朵后面漏下来,湖水反出的点点并不晃人眼的粼光,打在女孩脑袋低垂的侧影上,映出一片细幼和白皙,沈书谦不知为什么,竟然看得有些目不转睛,不知何时,身旁一直没断过的笑闹也渐渐停下来。
在不知不觉中被一群人注目的女孩忽有所觉,闭上嘴,傻乎乎地抬起头望向四周,几家少年郎看着她小雀儿般怯生生的模样都忍不住笑起来,沈书谦向白大少爷和林大小姐坐的那条舟子上望了望,见那两人也笑得一脸开怀。
被大家并无恶意的笑了一通的小女孩抿抿嘴,略带不安,也跟着笑了笑,同一条舟上的白小胖看到她手里新剥出来的菱角又白又嫩,伸手来要,女孩慌忙给他,之后停了停,接着很是讨好地给他剥起菱角。
沈书谦瞧着重新低下头,不再看未出一声的小女孩,笑了笑,把头转向别处。舟儿在荷塘里晃晃荡荡地往前行,同舟的人和他说话,他正笑答着,忽然听到身后的小舟上响起一声尖叫,沈书谦转头望去,却看到刚才还好好的坐在舟里的小女孩已不知为何滚到了水里,站在舟头的白小胖子一手拿着只半残的荷叶,另一只手傻呆呆地举着,瞧着那在水里扑腾的小小人影犯楞。
“还傻站着干嘛?还不赶快坐回头,你也想下水试试?”
坐在另一只舟上的白景毅向着自己傻愣住的弟弟吼了声,听到吼声的白小胖子“咕咚”一下向后坐了一个屁墩。
滚进水里的小女孩还在一沉一浮地用力挣扎着,原本长在南方的孩子多少都应该有些水性,不知为什么看她的模样却像极为怕水,船上的艄公蹲在舟头用竹竿够她却一下两下没够着,沈书谦看得皱眉,正待说点什么,忽然听到身旁的木舟上又是“噗通”一声,转头看去,却是白大少爷已然脱了外衣,翻身一跃跳进了荷塘里。
那个叫“芽儿”的女孩就这样被白大少爷救了上来,小小的女孩被推上舟时小脸惨白浑身湿透,像只落汤鸡般的落魄狼狈,但沈书谦却发现那张惨白的小脸上,原本乌蒙蒙的眼睛却是让人惊讶的明亮起来。
他顺着她的目光望过去,裸着上半身的白大少爷正一手扒住木舟,满不在乎地抹了把脸上的湖水,转头叫那些舟上的少年们也下来凉快凉快。一张浓眉俊目的脸上带着股让人忍不住信服的自信和神采飞扬。
江南多雨,沈书谦就是在一个多雨的日子,和家人一起搬到了位于杭州城五十里外的小河县。
小河县不大,不过因为紧挨着杭州城,所以到比远点的小城更显得富庶,县里原有两个大户人家,一家姓白,做茶叶生意,茶楼开到了杭州城里,另一家姓林,家主是旧年月里最后一科的秀才,家里经营了几十亩藕田。
沈书谦一家搬到杭州没几日,沈老爷就和当地的乡绅富户有了交情,沈书谦也很快加入到了当地乡绅富户的孩子团里,改朝换代了,没人再讲什么“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老理,一群半大的少爷小姐们凑在一起,谈天說笑,百无顾忌,竟是比什么都快活的。
白家的大少爷白景毅在这个小团体里算得上是说一不二的,他年岁最大,过了年就有十五了,已经上了两年杭州城里的新学,除了假期,一个月只回来一次,他还有个弟弟,叫白景福,才十二,还是个半大的小子,一张胖乎乎的娃娃脸,想装出点少年老成的味道都难。
林家么,没有少爷,正房只生了个小姐,比白家的大少爷小一岁,上的也是新学,林家的小姐年纪虽然不大,但姿容秀美,体态窈窕,再加上女孩天生就比男孩成人的早,所以年方十四的林小姐在举手投足间已然带上种让人忍不住流连的味道,很自然就成了孩子团里一干小子们暗自倾慕的对象。
沈书谦在这个小团体里,年纪不算大也不算小,不过因他是外来的,所以在几个人里一直表现得温温和和,不算出挑。
其实这个团体里,除了一群乡绅富户的少爷小姐,还有一个人,只是她虽然永远像条小尾巴一样跟随着他们跑东跑西,却不知为什么,似乎永远也没有人用正眼瞧过她。
沈书谦是跟着聚了两次之后才注意到这个总是躲在角落里的女孩的,他之前一直以为她是哪家带出来陪游的小丫头,可后来又感觉不像,找机会过去问了她,才知道她管林家的大小姐叫“姐姐”,他问她叫什么,她抬起巴掌大的小脸,湿漉漉雾蒙蒙的大眼睛看着他眨了半天,才舒开弯弯细细的眉,怯生生的说了句“芽儿,我娘叫我芽儿”,他又问她几句别的,她却低下头,又不肯再开口。
沈书谦对这个叫芽儿的女孩并没什么特别印象,不过后来他还是断断续续地知道了这个看起来瘦瘦小小的女孩虽然确实是林家大小姐的妹妹,但却是个丫头生养的,据说当年林老爷年近三十却只有一女,林家老太太不乐意了,非要给自己儿子娶个小,后来不知怎么弄的,一直跟在林夫人身边的一个大丫头就上了林老爷的床,过了一年,那个大丫头生了个闺女,林老爷就以自己这辈子就是无子的命堵了林家老太太的嘴,然后又带着一家老小从老宅搬到了这小河县,那个生了闺女的大丫头虽然也跟着林老爷一家过来了,可照旧还干着伺候旧主的活,她生的女孩就这样被人不主不仆地养着,吃喝是不愁,但却连个正经的大名都没有。
2
沈家搬到小河县时正是夏季,城里新学放暑期,沈书谦跟着白家林家的少爷小姐们跑了一个半月,回头就跟沈老爷说,他也要去城里上新学。
沈老爷同意了。
临近九月,孩子团在开学前最后聚了一回,白大少爷提议大家去个远点的地方,所有人都同意,一群人于是坐着骡车,浩浩荡荡地去了杭州城外的十里荷塘。
那时候正式盛夏,荷塘里荷叶田田荷花争艳,荷塘边早有等客的艄公等在那里,一群人两三个的分了组坐上木舟,最后却因为剩下白家的二少爷是个单数,生了点波折。
落了单的白二少爷嚷着要和自家哥哥一起坐,一起同来的人瞧着早已和林家大小姐坐在一条舟里的白景毅吃吃地笑。
根本不想换舟的白大少爷不耐烦地瞪了自己弟弟一眼,胡乱扫了扫四面,指着跟下人一样站在岸上的小人,冲着自家弟弟说:“那不是还有一个人吗?那个谁?你,就是你,你也上船,和景福坐一起!”
被点着脑袋叫过来的女孩站在岸边一脸怯生生的不敢动,白大少爷却已经不耐烦地转过头去,不再理叫嚷着不乐意的白二少爷,最后那个被临时叫过去凑数的女孩还是上了小舟,几条采菱船在艄公的一支一撑下,飞快地离了岸边,轻巧地钻入连绵成片的荷塘里。
江南多雨,他们来的时候还是晴天,等他们坐着小船划入荷田时天上却已迷迷蒙蒙的飘起了细雨,雨丝不过牛毛大小,打在人身上也不觉得什么,反倒在闷热中激起一股舒爽的凉意。
沈书谦的老家在北地,鲜少见到这种成片成片的夏荷美景,此时只觉睁眼就见满眼绿色点点荷粉,闭目间又感觉清新的水汽扑面,一时间竟被迷得有些入了神。和他同舟的少年郎却是土生土长在本地,荷塘景色再美也禁不住从小看到大,于是此时的心思就全投在了别处。沈书谦听到同舟伙伴偶尔漏出几声嘿笑,睁眼一瞧,看到不远处坐在同一条舟子里的白大少爷和林大小姐两人并头私语的模样,也忍不住会心一笑。
木舟在荷塘中滑行而过,远处隐约传来采菱女清脆婉转的歌声,时续时断,沈书谦转过头细听,过了会儿忽然感觉那歌声似乎一下近了起来,回眼看去,却发现原来那细细的歌声竟是从跟在他们之后的木舟上传来的,那个被临时叫上船的小女孩正低着头,一边剥着艄公给的菱角一边小声哼唱着刚才采菱女唱的那支乡谣——
采红菱呀采红菱,
湖水清呀照双影。
划着船儿到湖心呀,
你过来呀么看分明,
澄清清的水里两个影儿,
一个你呀一个我,
就好像两角菱呀么两角菱。
女孩的声音细细甜甜,带着种孩子式的清澈,阳光从薄薄的云朵后面漏下来,湖水反出的点点并不晃人眼的粼光,打在女孩脑袋低垂的侧影上,映出一片细幼和白皙,沈书谦不知为什么,竟然看得有些目不转睛,不知何时,身旁一直没断过的笑闹也渐渐停下来。
在不知不觉中被一群人注目的女孩忽有所觉,闭上嘴,傻乎乎地抬起头望向四周,几家少年郎看着她小雀儿般怯生生的模样都忍不住笑起来,沈书谦向白大少爷和林大小姐坐的那条舟子上望了望,见那两人也笑得一脸开怀。
被大家并无恶意的笑了一通的小女孩抿抿嘴,略带不安,也跟着笑了笑,同一条舟上的白小胖看到她手里新剥出来的菱角又白又嫩,伸手来要,女孩慌忙给他,之后停了停,接着很是讨好地给他剥起菱角。
沈书谦瞧着重新低下头,不再看未出一声的小女孩,笑了笑,把头转向别处。舟儿在荷塘里晃晃荡荡地往前行,同舟的人和他说话,他正笑答着,忽然听到身后的小舟上响起一声尖叫,沈书谦转头望去,却看到刚才还好好的坐在舟里的小女孩已不知为何滚到了水里,站在舟头的白小胖子一手拿着只半残的荷叶,另一只手傻呆呆地举着,瞧着那在水里扑腾的小小人影犯楞。
“还傻站着干嘛?还不赶快坐回头,你也想下水试试?”
坐在另一只舟上的白景毅向着自己傻愣住的弟弟吼了声,听到吼声的白小胖子“咕咚”一下向后坐了一个屁墩。
滚进水里的小女孩还在一沉一浮地用力挣扎着,原本长在南方的孩子多少都应该有些水性,不知为什么看她的模样却像极为怕水,船上的艄公蹲在舟头用竹竿够她却一下两下没够着,沈书谦看得皱眉,正待说点什么,忽然听到身旁的木舟上又是“噗通”一声,转头看去,却是白大少爷已然脱了外衣,翻身一跃跳进了荷塘里。
那个叫“芽儿”的女孩就这样被白大少爷救了上来,小小的女孩被推上舟时小脸惨白浑身湿透,像只落汤鸡般的落魄狼狈,但沈书谦却发现那张惨白的小脸上,原本乌蒙蒙的眼睛却是让人惊讶的明亮起来。
他顺着她的目光望过去,裸着上半身的白大少爷正一手扒住木舟,满不在乎地抹了把脸上的湖水,转头叫那些舟上的少年们也下来凉快凉快。一张浓眉俊目的脸上带着股让人忍不住信服的自信和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