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三农”报道探析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ai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潇湘晨报》、《长沙晚报》的“三农”报道因为媒体属性、发行范围、读者定位等差异,分别呈现各自的特点。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两份报纸的“三农”报道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对此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湖南省的“三农”报道水平。
  关键词:三农报道;《潇湘晨报》;《长沙晚报》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2-0033-03
  一、引 言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尤其是近几年湖南省长株潭经济圈按照“两型社会”的规划建设以来,《潇湘晨报》和《长沙晚报》加大了有关“三农”报道的力度,二者在“三农”报道上各具特色,为“三农”新闻传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范本。
  《潇湘晨报》和《长沙晚报》在湖南省内的发行量分列前两位,其媒体属性、读者定位、内容产品、经营目标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
  《潇湘晨报》是一份市场化运作的大众化报纸,奉行“影响无处不在,权威只在人心”的办刊理念;而《长沙晚报》兼具党报性质与晚报特性,以“党的权威,人民的晚报”为办报方针。《长沙晚报》与《潇湘晨报》在受众市场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分度,前者主要读者群落是机关单位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等,后者则更受普通老百姓的喜欢。
  本文通过收集2011年至2012年两份报纸关于“三农”的新闻报道,主要从其报道数量、题材选择、版面设置、报道角度、同主题报道、原创采写、文字语言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出省会党报与都市报在“三农”报道中的特点,提出一些问题,以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重视“三农”新闻传播,不仅对广大农民是福音,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更是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二、《长沙晚报》和《潇湘晨报》“三农”报道的基本特征
  由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观念的误读,以及新闻传媒界“软文”的泛滥等因素,近十年来,一些省级乃至地方党报对“三农”新闻报道认识不足,致使“三农”新闻成为党报新闻报道的弱项。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都市报的兴盛,一些党报在“三农”报道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主要表现在对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时效不强,对“三农”热点问题重视不够,对基层农民缺乏人文关怀等方面。党报作为我国大众传媒中的主流媒体,必须最大化发挥大众传媒的基本功能,包括思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文化积淀功能和实用服务功能等。
  众所周知,各级党报的“三农”报道,是农民获得政策、市场、技术等信息的重要渠道,一直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长沙晚报》作为湖南省会长沙市委的机关党报,近几年来,有针对性地将党报的优势应用于“三农”报道领域,对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产生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在“三农”新闻传播中为其他媒体树立榜样,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
  《潇湘晨报》作为一份创办已经十年的市场化报纸,其新闻报道紧抓社会热点,贴近老百姓生活。大部分报道以受众视角透析社会百态,将镜头对准普通群众,使他们成为新闻中心点。近几年,对于“三农”报道,该报力度较大,有一定数量的议题设置,也给予了诸多人文关怀,彰显出对农民、农民工的关心和尊重,相当程度上推动了有关党政部门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解决。相比之下,其报道的文本建构更注重故事化的话语方式,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更胜《长沙晚报》一筹。
  三、《长沙晚报》和《潇湘晨报》“三农”报道比较
  (一)报道数量的比较
  为便于研究,报道样本来自于《长沙晚报》和《潇湘晨报》的网络版(2011.6~2012.6,下同),期间每周随机选择3天的网络版,输入“三农”、“农民”、“农村”、“农业”四个关键词,有关报道的样本篇数和报道体裁如1表所示:
  由表1看出,关于“三农”报道,《长沙晚报》的数量多于《潇湘晨报》。就版面设置而言,《长沙晚报》的“三农”报道主要在A版,集中于当日要闻、评述、综述、社会新闻、时政要闻等版面,而《潇湘晨报》的“三农”报道主要分布在B叠的“湖南·时政”和“湖南·综合”等版面。
  (二)题材选择与头版比较
  将两份报纸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的报道样本进行题材分类,结果如下表所示:
  通过表2可以看出,《长沙晚报》作为省会党报,其党报的喉舌功能发挥显著,更注重有关“三农”政策的正面宣传;而《潇湘晨报》则更多关注农民医疗健康等民生大计问题。《长沙晚报》比较偏重报道领导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与活动,以及农民典型事迹。《潇湘晨报》则比较注重农村遭遇污染、需要加强环境保护等题材。
  另外,两份报纸头版头条中关于“三农”报道的选材角度如下表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长沙晚报》与《潇湘晨报》在头版头条上,“三农”报道数量大致旗鼓相当,就其选材侧重点来说,近一年来都比较注重从农村医疗保障、环保等角度来展开报道。比如,二者在2011年12月24的头版中均出现相关农村医疗政策的报道,即《长沙晚报》的《社区医院看普通门诊可享医保 明年长沙城区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普通门诊统筹 将惠及147万城乡参保居民》和《潇湘晨报》的《城乡居民医保参保者看门诊可报销》。
  (三)同主题报道的具体个案比较
  笔者选取农村医疗保障与中共“一号文件”这两个视角,比较《长沙晚报》与《潇湘晨报》在同一天针对同一主题所进行的报道。
  2011年12月24日,就《长沙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实施办法》的正式实施,长沙市政府就此召开动员大会部署相关工作。《长沙晚报》与《潇湘晨报》分别给予了相关报道,并都于头版见报。简要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据表4,在医疗保障问题上,《长沙晚报》和《潇湘晨报》均在头版头条给予报道,其中《长沙晚报》的复合式标题较长,信息量也较多,给出了“惠及147万城乡参保居民”的具体数据;《潇湘晨报》标题较短,具体标明“参保者门诊可报销600元”的信息。就版面与篇幅来说,《长沙晚报》主打头版,共807字;《潇湘晨报》则是纵深推进,在头版导读后,于A03版进行详细地评论,头版246字大致介绍医保主要内容,后续再进行相应深度报道。   2012年2月2日,针对国家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长沙晚报》与《潇湘晨报》同时给予了报道,笔者抽取这两篇报道进行比较,简要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就排版来说,二者重视程度和传播效果不相上下,在《潇湘晨报》头版上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大字标题的渲染,具体文本内容虽处于A07版,但实际的宣传效果不差于《长沙晚报》的A1版。
  就标题而言,《长沙晚报》主副标题相结合,其信息量详尽于《潇湘晨报》的单一式标题,其中“第9个”透露出政府下达中央一号文件的总体数据,也突出党中央对于“三农”问题的长时期重视。《长沙晚报》注重“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的信息点,《潇湘晨报》则强调“政府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信息重心落脚点不同。
  就内容篇幅来讲,《长沙晚报》此类“三农”政策宣传专题报道的字数远多于《潇湘晨报》,也足见党报和市场化大众类报纸对“三农”政策报道的新闻价值判断和操作手法的差别。
  (四)原创报道比较
  《长沙晚报》和《潇湘晨报》在处理党中央相关“三农”政策的新闻报道时,为了省时省力,有时转发新华社或者是《人民日报》的新闻稿件,在图片选择和文字表述上,二者都缺乏相应的创新度,依然存在人物刻板化、宣传完美化、图片模式化的现象。
  通过抽取《长沙晚报》与《潇湘晨报》“三农”报道样本,进行分类归纳整理,两份报纸三农报道的原创性数量,如下表所示:
  通过表6,不难看出,“三农”报道中,《长沙晚报》原创报道比例近72%;《潇湘晨报》原创报道比例为77 %;《长沙晚报》“三农”报道的原创性略低于《潇湘晨报》。而在文字语言表达以及新闻图片的原创方面,《潇湘晨报》注重口语表达,通俗而煽情,而相比之下,《长沙晚报》在语言文字与图片运用上比较中庸、严肃,但是不生涩。
  四、《长沙晚报》与《潇湘晨报》“三农”报道的共同缺陷
  (一)“农民”作为报道主体时常被淡化
  报道“三农”问题,农民理应是被表现的主体,因为农民是主角。但两份报纸的“三农”报道,农民、农民工的主体地位有时依然被冷漠、边缘化,以农业部门或地方政府为主角的报道占据了“三农”报道的大部分,领导新闻和二手资料偏多,会议报道、政策图解抑或工作经验呈现较多,农民或者农民工喜怒哀乐的生动真切新闻,却没有及时有效报道出来。
  (二)报道角度比较狭窄
  报道大多停留在三农问题的表面现象或者是某一政策实施、领导视察讲话当中,缺乏较新的报道视角。湖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产品丰富,农业科技研究发达,同时也是农民工输出大省。“三农”报道不仅只是围绕农村经济及农民生产、生活展开。目前。两份报纸的报道中,有关村干部、农民、农民工的视角依然存在样板化、典型化、符号化,题材切入的角度缺乏新颖。
  (三)两报从事“三农”报道的记者编辑人员,其“走转改”的力度较弱
  有些记者编辑对湖南省的“三农”问题既缺乏深刻的认识,也缺乏专业素养和报道热情。“三农”问题报道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到传播效果等,存在扁平化、模式化、肤浅化的认识,不少记者编辑有些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态,直接影响了采访作风、素材的有效收集、整理加工和主题表达的力度。
  五、湖南“三农”报道的改进建议
  (一)改变工作作风,深入群众,了解农民
  记者要改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走进农村,走进田间地头,充分地了解农村、农民。客观而言,一些记者怕往农村跑,认为“没时间”、“耗精力”、“不划算”。到农村基层采访,去一次至少要一两天时间,费时费神不算,回来还不一定能写成稿子或者及时上版面。在办公室打打电话、收收邮件、编编会议材料一天写两三篇稿件没问题。另外,在报纸工作量的考核上,对“三农”报道稿件并无明显优惠政策。因此,一方面记者下不去,另一方面发生在农村基层的大量鲜活的新闻上不来。“三农”报道,根在基层。农村是最大的基层,天地广阔,新鲜有价值的素材多,关键看记者能不能沉下去。记者只有深入基层接“地气”,心里才能有底气,三农报道也才能冒“热气”。只有关心农业,走进农村,了解农民,才能够真正了解其所需,政策所缺,这样才能够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三农”报道,也才能够调整好“三农”报道的切入点,增加“三农”报道的新亮点。
  (二)带着对农民的情感去报道“三农”问题
  记者报道新闻就得用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现场[1]。有学者指出,在某些关于社情民生的题材中,可以考虑通过对硬新闻软化的方法,写出人情味浓郁、语言轻松活泼、富有视听效果,易于读者感官接受的新闻来。这种新闻采写手法上的人文关怀,党报应该予以重视[2]。因此,从事“三农”报道,记者也可换位思考,转换角色,调整心态,把自己当做“农民”的一分子,这样采访挖掘素材才比较顺畅,农民才能与媒体拉近感情,与记者交朋友。同时,注意用农民看得懂的文字去写作,用农民的话说“三农”的事,避免干巴巴、文绉绉的语言来采写“三农”题材,鼓励编辑多发些图文并茂的文章。
  (三)提供实用信息,注重实用效果
  新闻媒体,不管何时、不论何地,时时刻刻都要关注群众的情绪,关注群众的脸色,关注群众的呼声,把自己的思想聚焦到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聚焦到民众欲知而未知的兴奋点上,聚焦到群众的愿望、要求和呼声上[3]。
  改进湖南的“三农”报道,应根据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读者的意见,《长沙晚报》或者《潇湘晨报》开辟一些相对固定的版面和专栏,为农民提供各地有益的经验和农村实用信息。这些栏目不仅可以请专家学者撰稿,同时还可以请农村一线的致富能手、土专家建言献策,对一些技术性强、涉及民生民情等的大问题开展大讨论,让农民群众一起来参加大讨论,从而增强农民的阅读兴趣,而且也让农民对“三农”报道看得懂、用得上,从而形成一个农民与媒体互动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和平,徐蕾.全身心地投入 真感情地投入——从两篇追踪报道看“三贴近”[J].新闻前哨,2009(4).
  [2] 汪家庚.论增强党报的可读性及其实现途径[J].黄山学院学报,2011(4).
  [3] 熊先志.新闻连民心四招[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这个以个人为信息传播中心、具有高度信息参与性和交互主体性的信息传播的自媒体时代,其呈现出的媒体发布信息、引导舆论、以及事件的推进、真相的探究等方面信息传播新秩序,前所未有地打破了传统媒体构建的信息传播模式。本文以微博为重点研究对象,从自媒体信息传播建构、自媒体信息传播的舆论模式、自媒体信息传播的角色扮演等方面加以分析,同时形成了在此基础之上的全新思考,以此来探析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新秩序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外形、身份和地位”、“性别认同、婚姻”、“出柜问题”、“生育问题”和“艾滋病等疾病问题”这几个方面分析美剧中的同性恋亚文化呈现,发现美剧因其以市场为导向的价值观使得其对“同性恋”这一边缘群体的呈现表现出了融入主流文化的特点。  关键词:同性恋;亚文化;文化研究;美剧;电视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4-0080-02  同性恋对于
期刊
摘 要:中国的早间新闻在《东方时空》播出后曾在各级电视台上掀起一个发展高潮。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很多早间新闻节目被撤换停办。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凤凰早班车》,央视经济频道《第一时间》,由于自身特点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享有较高的口碑并发展至今。笔者对两档节目的特点进行比较和总结,以期对同类节目发展起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闻早餐;媒介融合;主持人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正大综艺》是中央电视台最富生命力、最具国际化的节目。在长达23年的时间里,它伴随着中国电视文艺由综艺向娱乐的进程,经历了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嬗变,完成了其作为综艺节目由审美到娱乐的流变,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从审美走向娱乐的活标本。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正大综艺》;娱乐化;流变  中图分类号:J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4-0088-03  在中国
期刊
摘 要:当今城市电视台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日益严峻,城市台要想大有作为,必须落实好本土化创新策略,打造品牌节目,搞好区域化合作,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做好服务,创造影响力,培育受众的忠诚度和信任度,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本土化;节目品牌;区域化合作;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4-0125-02  目前,中国大陆
期刊
摘 要:2012年9月,湖北“千人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荆楚大地拉开序幕。《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等省内主流媒体以“千人走转改”活动为契机,纷纷辟出“走转改”专栏或节目,用心关注百姓冷暖,用情抒写基层民生。大批记者奔赴基层一线,访工地、蹲企业、进社区,夜宿农家话农事,走街串巷问民生,创作出一批“有温度”、“接地气”的好作品,引发群众热议。与此同时,湖北媒体作为全国新闻媒体的一
期刊
朱学东,男,现为《中国周刊》杂志总编辑。曾任《南风窗》总编辑、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董事、传媒杂志常务副总编辑兼常务副社长、信息早报副总编辑、新闻出版署工作人员、北京印刷学院教员。曾发表过一系列在业内产生较大影响的文章,被收录到《中国传媒产业蓝皮书》、《中国期刊年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等。多次参与新闻出版总署以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传媒方面相关课题的研究。  编者按:《中国周刊》是由共青团中央主管的
期刊
摘 要:2011年年末,广电总局两次下发的“限广令”对媒体、广告主及电视观众三方均带来了深远影响。本文从福利经济学视域借用文献分析法对三者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判断,旨在为政策颁布后三方权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初步的思考建议。文章认为,只有政策致力于提升媒介双重市场的社会福利最大化分配,才能有效地实现政策的既定目标,并建议应当将抉择权交回市场即受众手里的同时,将政策的着力点落实为构建一种公正、民主、
期刊
摘 要:根据2010年4月《中国新闻网站市场份额统计》报告,腾讯新闻以23.18%的绝对优势跃居第一。从2009到2010年,腾讯新闻超越了新华网成为最受瞩目的网络新闻平台,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腾讯网顺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趋势及时对网络新闻做了调整。本文试以2007年到2011年“今日话题”版块评论专题的变化出发,探究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新闻评论;发展趋势;腾讯网;今日话题
期刊
把职业当乐趣,把播音当事业,默默之中有快乐,坚守之中是收获。生命之所以辉煌,是因为有矢志不渝,孜孜不懈的信念。在工作中得到快乐,同时也给观众带来快乐,这是我始终追求的目标。  编者按:作为一名新闻类主持人,不光要有端庄的外表和令人愉悦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或温文尔雅,或热情活泼,或老成持重,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断和观众产生共鸣。当你的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