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和谐社会对社会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社会体育在资源配置、社会指导员数量和质量、群众的参与意识、法规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背景下,我国社会体育运动的发展需要从经济、管理、人员、理念、法律等方面进行完善,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指导员
中图分类号: G812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现状
第一,社会体育法制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已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等体育法规制度,与其相配套的法规制度也进一步完善。
第二,社会体育科学化程度增强。《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是促进社会体育科学化的两项。到2004年底, 我国已有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 43 万人。他们在社会体育中正发挥其运动技能传授、科学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作用。
第三,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国家对广大群众不断进行正确的引导, 更新体育观念, 调动其参与社体育的积极性。企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农村文体站和城乡社区在社会体育发展中起着积极的组织作用,公益性的体育社团组织和营利性俱乐部、健身会所正在蓬勃发展。实现了体育投资从政府单一化向市场多元化的转变。
第四,体育场馆数量增加。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比1995年增加38.1%,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比1995年增加31.6%。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比1995年增长58.46%,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为148.15元,比1995年增长377%。
第五,体育锻炼人数增加,体育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随着经济和国民收入快速增长,人们体育活动开始向爬山、远足、钓鱼、舞蹈、健美操、气功、保龄球、网球、门球、轮滑等时尚体育项目扩展。广大老百姓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享受着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也对体育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我国社会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终身体育参与意识尚未普遍形成。
2004年底,我国7—70岁人群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该年龄段总人数的37.1%,但是一些调查研究却挖掘出了这一系列的可喜成果背后隐藏的更深层次的人类意识领域的问题,即人们的终身参与和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环节较为薄弱。
(二)体育资源相对匮乏,使用效率低
1、体育运动设施不足,开放率低。
据国家体育总局1996年及2002年两次公布的《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是影响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我国体育活动的场馆设施严重不足,平均每10万人只拥有50.82个,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我国的体育场馆不但在数量上少,而且开放率也较低。我国的大多数大型体育场地设施是为举办大型国内外体育赛事所建,很少对居民开放。、
2、体育资源的分布呈现明显的非均衡性。
我国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引致了社会体育事业发展和体育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目前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投入的主体仍是政府财政。由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悬殊,致使体育事业的投入差距较大。
(三)专业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满足社会体育发展的需求。
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 我国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 43 万人,每3039人拥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而在日本,平均每2000人中就有1个社会体育指导员。以现有的体育指导员数量的增速来看,满足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要求压力较大。从质量上看,目前中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等级结构、文化程度、体育专业素质和类型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仅以文化程度为例,我国现有指导员队伍中, 大学以上学历的占 36.4%, 中学学历占 54.56%, 小学占9.04%,而且在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中, 有 12.4%~14%的人不了解体育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经过体育专业培训的仅占 14.8%~17.2%, 大部分体育指导员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贫乏或一知半解。由此可见我国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学历状况、文化和专业基础知识偏低,专业指导能力较差。
(四)政府部门对社会体育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
据调查:我国城乡居民仅有10%左右的人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有较深的了解,有30%左右的人略知,有60%没有听说过。另据对川南11个贫困县的县级领导的调查显示:知道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只有75%,另有25%的听别人说过;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内容知道程度,50%的全文读过,31.5%的听别人介绍过,10%的不知道具体内容。以上的数据表明我国政府部门对有关社会体育的法、文件的宣传力度不够大。
三、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发展我国社会体育的重要意义
社会体育是以人为本,以不断满足人们身体与精神的享受和发展需要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在闲暇时间里,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增添情趣、增加交往、增长技能为主要目的、自主性的体育活动。它是一种最为普遍的体育,它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范围遍及整个社会。因此,社会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竞技体育、学校体育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本质上是要把关注的目光从片面追求物质的增长和财富的积累,逐渐转移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对个人而言,健康是智力、体力和心理发展的基础,是劳动生产力的基础;对社会而言,良好的国民健康状况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使得“紧张”成为现代各种流行病的潜在因素,“焦虑”成为心理病患的主要杀手,人们急切地需要一种“缓解剂”来调整疲惫的肢体和紧张的情绪。社会体育以其融健身性、娱乐性、余暇性和自主性于一体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社会体育活动中,由于没有学校体育的强制性和竞技体育那样激烈的对抗性和功利性,因此,参与者在体力、心理和精神上一般不具有抵触和反感情绪,不负担胜负成败的责任与压力,使人易于处在一种主动、轻松、快乐、舒畅地享受生活的状态之中。参与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活动方式、时间和形式等,轻松愉快地从事体育锻炼,在精神上获得一种解放感、自由感和愉快感。社会体育本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倡导了健康和文明生活方式以及和谐发展的身心。
(二)确保社会安定和谐的有效途径。
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保持社会的稳定、有序。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分层趋于复杂化,收入差距拉大,劳动力就业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影响稳定、滋生犯罪的温床。体育运动的实践证明体育运动是缓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体育社会学家把体育运动作为控制社会发展的工具,又用社会管理来控制体育的运转,让良性运行的社会享受体育运动的恩惠,让体育运动成为社会健康运行的安全阀。
(三)促进经济发展。
和谐社会既要解决相对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也要解决经济发展自身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提高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现代服务业。体育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事业现实的生存与运作方式,是当代体育不断社会化、生活化、消费化的产物。社会体育的发展将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不仅能起到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的结构调整、扩大社会就业以及涵养税源的实际作用,而且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体育不仅要为国争光,还要为国争利,所以要大力发展作为现代娱乐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产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指导员
中图分类号: G812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现状
第一,社会体育法制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已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等体育法规制度,与其相配套的法规制度也进一步完善。
第二,社会体育科学化程度增强。《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是促进社会体育科学化的两项。到2004年底, 我国已有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 43 万人。他们在社会体育中正发挥其运动技能传授、科学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作用。
第三,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国家对广大群众不断进行正确的引导, 更新体育观念, 调动其参与社体育的积极性。企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农村文体站和城乡社区在社会体育发展中起着积极的组织作用,公益性的体育社团组织和营利性俱乐部、健身会所正在蓬勃发展。实现了体育投资从政府单一化向市场多元化的转变。
第四,体育场馆数量增加。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比1995年增加38.1%,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比1995年增加31.6%。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比1995年增长58.46%,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为148.15元,比1995年增长377%。
第五,体育锻炼人数增加,体育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随着经济和国民收入快速增长,人们体育活动开始向爬山、远足、钓鱼、舞蹈、健美操、气功、保龄球、网球、门球、轮滑等时尚体育项目扩展。广大老百姓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享受着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也对体育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我国社会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终身体育参与意识尚未普遍形成。
2004年底,我国7—70岁人群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该年龄段总人数的37.1%,但是一些调查研究却挖掘出了这一系列的可喜成果背后隐藏的更深层次的人类意识领域的问题,即人们的终身参与和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环节较为薄弱。
(二)体育资源相对匮乏,使用效率低
1、体育运动设施不足,开放率低。
据国家体育总局1996年及2002年两次公布的《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是影响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我国体育活动的场馆设施严重不足,平均每10万人只拥有50.82个,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我国的体育场馆不但在数量上少,而且开放率也较低。我国的大多数大型体育场地设施是为举办大型国内外体育赛事所建,很少对居民开放。、
2、体育资源的分布呈现明显的非均衡性。
我国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引致了社会体育事业发展和体育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目前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投入的主体仍是政府财政。由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悬殊,致使体育事业的投入差距较大。
(三)专业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满足社会体育发展的需求。
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 我国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 43 万人,每3039人拥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而在日本,平均每2000人中就有1个社会体育指导员。以现有的体育指导员数量的增速来看,满足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要求压力较大。从质量上看,目前中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等级结构、文化程度、体育专业素质和类型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仅以文化程度为例,我国现有指导员队伍中, 大学以上学历的占 36.4%, 中学学历占 54.56%, 小学占9.04%,而且在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中, 有 12.4%~14%的人不了解体育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经过体育专业培训的仅占 14.8%~17.2%, 大部分体育指导员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贫乏或一知半解。由此可见我国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学历状况、文化和专业基础知识偏低,专业指导能力较差。
(四)政府部门对社会体育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
据调查:我国城乡居民仅有10%左右的人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有较深的了解,有30%左右的人略知,有60%没有听说过。另据对川南11个贫困县的县级领导的调查显示:知道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只有75%,另有25%的听别人说过;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内容知道程度,50%的全文读过,31.5%的听别人介绍过,10%的不知道具体内容。以上的数据表明我国政府部门对有关社会体育的法、文件的宣传力度不够大。
三、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发展我国社会体育的重要意义
社会体育是以人为本,以不断满足人们身体与精神的享受和发展需要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在闲暇时间里,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增添情趣、增加交往、增长技能为主要目的、自主性的体育活动。它是一种最为普遍的体育,它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范围遍及整个社会。因此,社会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竞技体育、学校体育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本质上是要把关注的目光从片面追求物质的增长和财富的积累,逐渐转移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对个人而言,健康是智力、体力和心理发展的基础,是劳动生产力的基础;对社会而言,良好的国民健康状况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使得“紧张”成为现代各种流行病的潜在因素,“焦虑”成为心理病患的主要杀手,人们急切地需要一种“缓解剂”来调整疲惫的肢体和紧张的情绪。社会体育以其融健身性、娱乐性、余暇性和自主性于一体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社会体育活动中,由于没有学校体育的强制性和竞技体育那样激烈的对抗性和功利性,因此,参与者在体力、心理和精神上一般不具有抵触和反感情绪,不负担胜负成败的责任与压力,使人易于处在一种主动、轻松、快乐、舒畅地享受生活的状态之中。参与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活动方式、时间和形式等,轻松愉快地从事体育锻炼,在精神上获得一种解放感、自由感和愉快感。社会体育本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倡导了健康和文明生活方式以及和谐发展的身心。
(二)确保社会安定和谐的有效途径。
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保持社会的稳定、有序。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分层趋于复杂化,收入差距拉大,劳动力就业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影响稳定、滋生犯罪的温床。体育运动的实践证明体育运动是缓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体育社会学家把体育运动作为控制社会发展的工具,又用社会管理来控制体育的运转,让良性运行的社会享受体育运动的恩惠,让体育运动成为社会健康运行的安全阀。
(三)促进经济发展。
和谐社会既要解决相对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也要解决经济发展自身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提高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现代服务业。体育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事业现实的生存与运作方式,是当代体育不断社会化、生活化、消费化的产物。社会体育的发展将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不仅能起到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的结构调整、扩大社会就业以及涵养税源的实际作用,而且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体育不仅要为国争光,还要为国争利,所以要大力发展作为现代娱乐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