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妈”记录:今天,你走街街了吗 8个月
“走街街”是豆子的专用词汇,标准发音是“走gai gai”,意即上街走走、散步、遛弯儿、出去玩。该词汇的提出使用者是外婆,故该词汇富有四川风味。
豆子的走街街活动起始于满月之后。我们都知道,一棵小树苗的成长是离不开阳光雨露的,小豆苗也一样。他需要晒太阳,沐浴新鲜空气。阳光里的紫外线可以帮助宝宝的身体产生维生素D,这个东西是钙质吸收不可缺少的帮手,所以适当地晒太阳可以使宝宝茁壮成长,避免佝偻病和骨骼生长障碍。
出去晒的不仅是太阳,还有人气,一路走一路打招呼,妈妈的朋友、外婆的同事、豆子的小朋友,忙得不亦乐乎,宝宝身体茁壮成长的同时,心灵也得到充分滋养。不仅宝宝受益,大人也可以舒展筋骨,抖擞精神,真是一箭双雕啊!这么好的活动,怎么能不坚持呢?
走街街,那是天天都要的。
小豆子同学很快适应了走街街的作息方式,并深谙其中乐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鸟花香间呼朋引伴,优哉游哉。每天上午9:00及傍晚7:00是豆子的固定巡街时间,雷打不变。
到点了,我们说:“豆子,走街街咯。”但见胖子精神一提,两眼放光。若是我们在餐桌上天南海北的扯淡耽误了时问,本来在一边地上等候的豆子就会很不爽,嗯嗯啊啊地说话,催促我们赶紧出门。他的生物钟闹铃了。
前段时间我们把豆子带回了成都,西南地区的气候不比南国,入冬之后天气寒冷潮湿,傍晚降温后更冷,呆在室外很容易受凉。豆子的走街街活动因此被迫取消,傍晚的走街街改为在家晚自习。
但小豆子的心已经跑野了,在家窝了两天之后,他按捺不住一颗蠢蠢欲动的心,新闻联播时段急吼吼地要去走街街。他不知道走街街这种看似普通的休闲运动其实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如今,窗外一片漆黑,空气中开始氤氲渐浓的雾气,窗户推开一点就有冷风飕飕地往里灌,祖宗啊,这哪里是走街街的天。
豆子咿咿呀呀地表示他不耐烦了,要出去。我们则唱歌喂奶拍皮球,妄图转移他的注意力。豆子架不住奶瓶的诱惑,咂巴了几口牛奶,然后,毅然推开送上眼前的波波球和小青蛙,执著地表达不满。妈妈给他讲道理,不听,还哭闹起来,情绪越来越激动。
外婆外公无奈之下,只好拿出小帽子、小毛毯,把豆子裹成粽子,然后把他紧紧抱在怀里,出门走街街。在楼梯上,豆子的哭声戛然而止,像没事儿人一样,转而打量起走廊的灯光。我们向他表示:“你赢了。”
夜色中坚持走街街的小豆子很高兴,路上行人寥寥无几,行色匆匆,豆丁忽闪着一双不大的眼睛,在层层包裹中体会着冬季的夜晚,他满足了。
今天,你走街街了吗?
心理师爸爸的分析:我要和世界接触
宝宝要和世界接触
豆子需要和这个世界接触,不能老呆在家里。大了,就要去外面,这似乎是人类设定在基因里的程序。
小宝宝到户外活动,有利心身健康。身体上可以获得很多好处,比如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等等。心理上的满足更是不可忽视。
宝宝有不断探索的欲望,一切事物在他眼里都是崭新的,他有足够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去拓展新天地。户外的世界能够提供给他足够的素材,不仅是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自然现象,还有人际间的互动、人类社会的规则。新关系和新事物带给宝宝感官上的刺激和心理上的满足,因此,几乎每个宝宝都喜欢外出活动。
相对于家里的环境而言,户外世界更多了一份不可控性,如同大自然的风云莫测,宝宝在外部环境中的体验更加丰富深刻,这里面可能有愉悦舒适,也可能有不安痛苦,一个真实而立体的世界在宝宝的心中慢慢形成。
和家人统一观念
因为这份不可控性,造成了一些家长在照料问题上的分歧。
现在家里几乎都是一个宝宝,因此大人们会更多的担心,担心自己没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导致孩子会出现什么意外。而另一方面,养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在观念上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新旧观念在养育者的内心没有协调好,大人的心理和行为就会有冲突,其实,大人的担心,恰恰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一个阻碍,而且,这个障碍直接影响到宝宝的自由成长。年轻的父母与自己父母之间由于观念的不一致,也会引起抚养宝宝过程中的冲突,那宝宝的规律几乎很难形成。
在爷爷奶奶等长辈的观念中宝宝只要能吃饱睡好,那就OK了,至于宝宝与外面的交流什么的,并不是很重要的。这是以往他们对待宝宝的方式。而年轻一代的父母更注重宝宝的心身一体的成长,因此就会有带宝宝出门的愿望。当然,宝宝会有可能在与自然接触中受到一些伤风感冒之类的小问题困扰,这会引起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长辈心疼,甚至有些比较强势的长辈会数落自己的孩子,从而让年轻的父母不敢坚持自己。这样的家庭矛盾经常发生。
而现在的父母会更多的依赖自己的父母带孩子,有的是因为要上班,有的是因为想有更多自己的时间。偶尔自己带一下,则完全是新的观念,新的方式。老一辈建立起来的规律,一下就被打破,这让宝宝无所适从。
这是目前一个很突出的社会现象,一时半会儿还真难找到一个解决的方法。既然无法统一,那就需要妥协了。
关于出门散步的问题,在豆子家里也有一些不同意见的。有时候天气不好,或者风大什么的,豆子外婆就想放弃出门散步。而豆妈和豆爸坚持依照豆子需要为第一原则,维护男孩子粗养的指导方针,还是坚持有规律的出门。下雨,那也就抱着豆子到阳台,或者楼道里看看,也算是聊胜于无吧。
心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大
宝宝需要与真实的世界接触。宝宝生存的世界里,有满足,有挫折,有美丽的花朵,也有风霜雨雪,这就是他需要面对的真实世界。一开始就让他接触,慢慢的,他对这个世界才不会陌生,才能更好的与这个世界,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
我们都知道,心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大。在一个温暖的房子里养育的宝宝,要么就是在出外的时候适应不良,要么就是自我中心,以自己的想法作为世界的标准。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才是我们生存的根本。宝宝也是世界的一份子,他有权利,也有义务要在里面去经历自己的人生。出生开始,宝宝的人生就开始了。早一点,好一点。出去走走,在妈妈的怀抱里看看这个世界,这对宝宝来说也是个准备,准备自己有一天要独立面对这个世界,他也可以很清晰地认识到,妈妈不是上帝,世界上也没有救世主。所谓的救世主,就是我们自己。
幼年时的成长经历,就好比是沙滩上的脚印,留存在我们的无意识中。如果,你希望宝宝将来是独立的、自在的、热爱大自然的,那就从小让他接触外面。过度保护的宝宝,一般在性格上来说是比较胆怯的,独立能力不强的。
豆子出门很开心,那就让他在不断的出门中,去满足,去体验吧。
“走街街”是豆子的专用词汇,标准发音是“走gai gai”,意即上街走走、散步、遛弯儿、出去玩。该词汇的提出使用者是外婆,故该词汇富有四川风味。
豆子的走街街活动起始于满月之后。我们都知道,一棵小树苗的成长是离不开阳光雨露的,小豆苗也一样。他需要晒太阳,沐浴新鲜空气。阳光里的紫外线可以帮助宝宝的身体产生维生素D,这个东西是钙质吸收不可缺少的帮手,所以适当地晒太阳可以使宝宝茁壮成长,避免佝偻病和骨骼生长障碍。
出去晒的不仅是太阳,还有人气,一路走一路打招呼,妈妈的朋友、外婆的同事、豆子的小朋友,忙得不亦乐乎,宝宝身体茁壮成长的同时,心灵也得到充分滋养。不仅宝宝受益,大人也可以舒展筋骨,抖擞精神,真是一箭双雕啊!这么好的活动,怎么能不坚持呢?
走街街,那是天天都要的。
小豆子同学很快适应了走街街的作息方式,并深谙其中乐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鸟花香间呼朋引伴,优哉游哉。每天上午9:00及傍晚7:00是豆子的固定巡街时间,雷打不变。
到点了,我们说:“豆子,走街街咯。”但见胖子精神一提,两眼放光。若是我们在餐桌上天南海北的扯淡耽误了时问,本来在一边地上等候的豆子就会很不爽,嗯嗯啊啊地说话,催促我们赶紧出门。他的生物钟闹铃了。
前段时间我们把豆子带回了成都,西南地区的气候不比南国,入冬之后天气寒冷潮湿,傍晚降温后更冷,呆在室外很容易受凉。豆子的走街街活动因此被迫取消,傍晚的走街街改为在家晚自习。
但小豆子的心已经跑野了,在家窝了两天之后,他按捺不住一颗蠢蠢欲动的心,新闻联播时段急吼吼地要去走街街。他不知道走街街这种看似普通的休闲运动其实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如今,窗外一片漆黑,空气中开始氤氲渐浓的雾气,窗户推开一点就有冷风飕飕地往里灌,祖宗啊,这哪里是走街街的天。
豆子咿咿呀呀地表示他不耐烦了,要出去。我们则唱歌喂奶拍皮球,妄图转移他的注意力。豆子架不住奶瓶的诱惑,咂巴了几口牛奶,然后,毅然推开送上眼前的波波球和小青蛙,执著地表达不满。妈妈给他讲道理,不听,还哭闹起来,情绪越来越激动。
外婆外公无奈之下,只好拿出小帽子、小毛毯,把豆子裹成粽子,然后把他紧紧抱在怀里,出门走街街。在楼梯上,豆子的哭声戛然而止,像没事儿人一样,转而打量起走廊的灯光。我们向他表示:“你赢了。”
夜色中坚持走街街的小豆子很高兴,路上行人寥寥无几,行色匆匆,豆丁忽闪着一双不大的眼睛,在层层包裹中体会着冬季的夜晚,他满足了。
今天,你走街街了吗?
心理师爸爸的分析:我要和世界接触
宝宝要和世界接触
豆子需要和这个世界接触,不能老呆在家里。大了,就要去外面,这似乎是人类设定在基因里的程序。
小宝宝到户外活动,有利心身健康。身体上可以获得很多好处,比如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等等。心理上的满足更是不可忽视。
宝宝有不断探索的欲望,一切事物在他眼里都是崭新的,他有足够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去拓展新天地。户外的世界能够提供给他足够的素材,不仅是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自然现象,还有人际间的互动、人类社会的规则。新关系和新事物带给宝宝感官上的刺激和心理上的满足,因此,几乎每个宝宝都喜欢外出活动。
相对于家里的环境而言,户外世界更多了一份不可控性,如同大自然的风云莫测,宝宝在外部环境中的体验更加丰富深刻,这里面可能有愉悦舒适,也可能有不安痛苦,一个真实而立体的世界在宝宝的心中慢慢形成。
和家人统一观念
因为这份不可控性,造成了一些家长在照料问题上的分歧。
现在家里几乎都是一个宝宝,因此大人们会更多的担心,担心自己没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导致孩子会出现什么意外。而另一方面,养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在观念上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新旧观念在养育者的内心没有协调好,大人的心理和行为就会有冲突,其实,大人的担心,恰恰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一个阻碍,而且,这个障碍直接影响到宝宝的自由成长。年轻的父母与自己父母之间由于观念的不一致,也会引起抚养宝宝过程中的冲突,那宝宝的规律几乎很难形成。
在爷爷奶奶等长辈的观念中宝宝只要能吃饱睡好,那就OK了,至于宝宝与外面的交流什么的,并不是很重要的。这是以往他们对待宝宝的方式。而年轻一代的父母更注重宝宝的心身一体的成长,因此就会有带宝宝出门的愿望。当然,宝宝会有可能在与自然接触中受到一些伤风感冒之类的小问题困扰,这会引起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长辈心疼,甚至有些比较强势的长辈会数落自己的孩子,从而让年轻的父母不敢坚持自己。这样的家庭矛盾经常发生。
而现在的父母会更多的依赖自己的父母带孩子,有的是因为要上班,有的是因为想有更多自己的时间。偶尔自己带一下,则完全是新的观念,新的方式。老一辈建立起来的规律,一下就被打破,这让宝宝无所适从。
这是目前一个很突出的社会现象,一时半会儿还真难找到一个解决的方法。既然无法统一,那就需要妥协了。
关于出门散步的问题,在豆子家里也有一些不同意见的。有时候天气不好,或者风大什么的,豆子外婆就想放弃出门散步。而豆妈和豆爸坚持依照豆子需要为第一原则,维护男孩子粗养的指导方针,还是坚持有规律的出门。下雨,那也就抱着豆子到阳台,或者楼道里看看,也算是聊胜于无吧。
心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大
宝宝需要与真实的世界接触。宝宝生存的世界里,有满足,有挫折,有美丽的花朵,也有风霜雨雪,这就是他需要面对的真实世界。一开始就让他接触,慢慢的,他对这个世界才不会陌生,才能更好的与这个世界,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
我们都知道,心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大。在一个温暖的房子里养育的宝宝,要么就是在出外的时候适应不良,要么就是自我中心,以自己的想法作为世界的标准。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才是我们生存的根本。宝宝也是世界的一份子,他有权利,也有义务要在里面去经历自己的人生。出生开始,宝宝的人生就开始了。早一点,好一点。出去走走,在妈妈的怀抱里看看这个世界,这对宝宝来说也是个准备,准备自己有一天要独立面对这个世界,他也可以很清晰地认识到,妈妈不是上帝,世界上也没有救世主。所谓的救世主,就是我们自己。
幼年时的成长经历,就好比是沙滩上的脚印,留存在我们的无意识中。如果,你希望宝宝将来是独立的、自在的、热爱大自然的,那就从小让他接触外面。过度保护的宝宝,一般在性格上来说是比较胆怯的,独立能力不强的。
豆子出门很开心,那就让他在不断的出门中,去满足,去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