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前河水潺潺,屋后绿树成荫;青瓦白墙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家家门前房后干净整洁,菜园地里绿油油的白菜、大蒜长势喜人。
在麻城市三河口镇碧枫冲安置点广场上,老人们悠闲地晒着太阳、谈笑着,小孩尽情地嬉戏,贫困户在旁边的食用菌基地忙碌着。
看着这一幕幕,最先搬到安置点的搬迁户陈长明也觉着不可想象,以前大家从不同的地方搬过来,生活习惯也各不相同,管理也不到位,到处脏乱差,公共事务少有人管。
碧枫冲安置点是麻城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涉及16个村105户294名贫困户。不是自然湾,没有专门管理员,管理谈何容易?
为确保搬迁户能够真正“稳得住”,三河口镇积极探索安置点管理模式,使碧枫冲成为搬迁户的幸福家园。
自治为基,村规民约更走心
各户门前卫生要“三包”,生活垃圾要倒入指定位置,门口花池可以种植时令蔬菜但不得搭架高于1米……一条条村规民约张贴在公共栏上。
“每天早上七点,我雷打不动地拉着车到每家收垃圾,住户听到我的吆喝,就把垃圾送过来,家家户户是干净的!”环境卫生保洁队队长周绍明说起自己的工作,很高兴。
在镇城建办的指导下,安置点制定了安置小区环境卫生、生产生活、文化习俗、平安治理等方面的村规民约,经过大伙商讨通过,并有相应奖惩措施,做到自己定制度、自己好遵守。
安置点还组建了自治委员会,下设乡风文明理事会、治安巡逻联防队、环境卫生保洁队、青年志愿服务队等四个工作组,参与日常管理、平安巡逻、文明督导等村事村务,实现民事民管、民安民创。
法治为本,村庄治理更有序
“平安建设时刻抓,大事小事不放下,扫黑除恶不手软,露头打……”三河口镇举行的“孝善之星”颁奖仪式暨“法治三河、平安万家”文艺汇演活动,以“法”为元素的文艺节目,吸引了周边几百名群众前来观看。
“我们在推行送法下乡的同时,还打造了普法教育宣传长廊,举行普法宣传、安全教育,让法治元素看得见、摸得着,营造人人学法、遇事找法的法治环境。”三河口镇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凌卫华介绍。
“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安置点的群众不仅能时常接受普法教育还能得到平安巡逻队的及时帮助,有什么邻里纠纷都能立马解决,邻里相处更和谐,环境治理更有序。
德治为先,乡风民风更和美
“星星门前挂,胜过人说话”“有红白喜事要向理事会先打报告”“红黑榜上见真招”……一系列移风易俗的举措,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和美文明的乡风民风。
搬迁户徐红良在红白理事会会长周绍伦的帮助下,在安置点文化礼堂办了父亲的丧事,里里外外节约了一万多元的酒席钱,还挣了30个孝善积分,在“微孝善超市”兑换了日常用品。
安置点每季度组织一次环境卫生评比活动,按“最清潔、清洁、不清洁”进行排名,并在红黑榜上公示;每年开展一次“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对所有住户进行评星、授牌……这些都有相应“孝善积分”奖励。
红白理事会还不定期对群众进行培训教育,对安置点内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吃喝浪费等现象进行监督和劝导,教育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杜绝出现因请客送礼、大肆铺张导致返贫的不良风气。
“如今,家家户户门口都挂上了不同星级的牌子,但大伙心里也暗暗较劲,一定要挂满星,那才有面子。”周绍伦笑着说。
在麻城市三河口镇碧枫冲安置点广场上,老人们悠闲地晒着太阳、谈笑着,小孩尽情地嬉戏,贫困户在旁边的食用菌基地忙碌着。
看着这一幕幕,最先搬到安置点的搬迁户陈长明也觉着不可想象,以前大家从不同的地方搬过来,生活习惯也各不相同,管理也不到位,到处脏乱差,公共事务少有人管。
碧枫冲安置点是麻城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涉及16个村105户294名贫困户。不是自然湾,没有专门管理员,管理谈何容易?
为确保搬迁户能够真正“稳得住”,三河口镇积极探索安置点管理模式,使碧枫冲成为搬迁户的幸福家园。
自治为基,村规民约更走心
各户门前卫生要“三包”,生活垃圾要倒入指定位置,门口花池可以种植时令蔬菜但不得搭架高于1米……一条条村规民约张贴在公共栏上。
“每天早上七点,我雷打不动地拉着车到每家收垃圾,住户听到我的吆喝,就把垃圾送过来,家家户户是干净的!”环境卫生保洁队队长周绍明说起自己的工作,很高兴。
在镇城建办的指导下,安置点制定了安置小区环境卫生、生产生活、文化习俗、平安治理等方面的村规民约,经过大伙商讨通过,并有相应奖惩措施,做到自己定制度、自己好遵守。
安置点还组建了自治委员会,下设乡风文明理事会、治安巡逻联防队、环境卫生保洁队、青年志愿服务队等四个工作组,参与日常管理、平安巡逻、文明督导等村事村务,实现民事民管、民安民创。
法治为本,村庄治理更有序
“平安建设时刻抓,大事小事不放下,扫黑除恶不手软,露头打……”三河口镇举行的“孝善之星”颁奖仪式暨“法治三河、平安万家”文艺汇演活动,以“法”为元素的文艺节目,吸引了周边几百名群众前来观看。
“我们在推行送法下乡的同时,还打造了普法教育宣传长廊,举行普法宣传、安全教育,让法治元素看得见、摸得着,营造人人学法、遇事找法的法治环境。”三河口镇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凌卫华介绍。
“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安置点的群众不仅能时常接受普法教育还能得到平安巡逻队的及时帮助,有什么邻里纠纷都能立马解决,邻里相处更和谐,环境治理更有序。
德治为先,乡风民风更和美
“星星门前挂,胜过人说话”“有红白喜事要向理事会先打报告”“红黑榜上见真招”……一系列移风易俗的举措,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和美文明的乡风民风。
搬迁户徐红良在红白理事会会长周绍伦的帮助下,在安置点文化礼堂办了父亲的丧事,里里外外节约了一万多元的酒席钱,还挣了30个孝善积分,在“微孝善超市”兑换了日常用品。
安置点每季度组织一次环境卫生评比活动,按“最清潔、清洁、不清洁”进行排名,并在红黑榜上公示;每年开展一次“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对所有住户进行评星、授牌……这些都有相应“孝善积分”奖励。
红白理事会还不定期对群众进行培训教育,对安置点内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吃喝浪费等现象进行监督和劝导,教育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杜绝出现因请客送礼、大肆铺张导致返贫的不良风气。
“如今,家家户户门口都挂上了不同星级的牌子,但大伙心里也暗暗较劲,一定要挂满星,那才有面子。”周绍伦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