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百重:山水凝神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onu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百重是一位卓尔不群的当代山水画大家。相对于那些一味在古人笔墨里做文章的山水画,郑百重的山水探索无疑具有20世纪以来中国山水画向现实转换的变革特征。他拓展了传统山水画较少表现的审美对象,通过对祖国西南西北壮丽景致的描绘,反应了重峦的雄伟壮阔、飞瀑的跌宕恣肆、丛林的苍翠欲滴、四季的郁然深秀、斑斓多彩。
  异域文化的认同
  郑百重幼承家学,苦攻古文,早年跟随国画大家陈子奋学习勾勒法以及画论、画史和篆刻艺术,随后,又跟从当代名家陈挺学习山水画,其艺术风格集成了二师的笔墨精华。
  20世纪80年代,郑百重携其画寻师访友,先后在南京、杭州等地开办个人画展,令名家林散之、钱松岩、陆俨少、魏紫熙、陈大羽、杨建侯、周昌谷诸先生称赞不已。
  郑百重的画作题取材多选于脍炙人口的古典名篇,如杜甫的《草堂诗话》、苏轼的《赤壁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他所创作的李商隐巴山夜雨,入选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展并送往日本东京展出。
  郑百重在国内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并在国内创立了他的山水画美学思想体系。随后他旅居美国10余年,成为海外中国画流风的典型代表。
  10余年的海外旅居生活,扩大了他的眼界和胸襟,在异域文化环境中,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强烈追寻与渴望。海外旅居以“他者”目光审视,使得郑百重比在国内更能看清民族文化的特征和文化个性存在的价值。他以自己文化血脉中的独特民族气质和独特的笔墨意蕴,来抵制后现代艺术语境中的文化同化,并赢得了异域文化的认同和青睐。
  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认为,郑百重的画是学了写实的技能,又学习了中国画的技巧和笔墨传统,然后到西方受了熏陶,并将两者结合了起来。
  “从审美的要求来看,他的画很明朗,有中国画的精髓,又吸收了西方人的东西,很到位。郑百重就是郑百重,他的学历、他的生活经历、他的艺术探索,他走到这步,就成了这样。”
  邵大箴认为,在西方,画中国画的人不少,像郑百重这样对传统的追求,包括笔墨技巧,是在一般人的水平之上的。
  无论走到哪里,郑百重的眼睛和肤色都显示着中国人的基因特征;无论他的画展办到哪里,他都将那份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水墨风格带到哪里。
  借古开今,借洋兴中
  相对于那些简率萧索的山水画,郑百重的山水画显得谨严密实、厚重富丽、雄浑伟阔,让人有亲近自然又敬畏自然之感。他极少写江南的小桥流水,也很少画阳朔的漓江烟雨,而是把画面聚焦在川藏峡谷、云贵森林、呼伦草原和燕赵大地。他既有描绘枯石秃塬、陡岩峭壁的《黄金宫殿》,也有描写断崖险峻、湍流激浪的《雅鲁藏布江之歌》,更有银河挂天、瀑布飞流的《九寨之水天上来》和树木葱茏、田园秘境的《绿遍武陵源》。
  郑百重经历了艺术创作中两个重要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10年,他以花鸟和山水并举的创作方式,一方面从当代大家陈子奋、陆俨少的师承中,回溯传统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的笔墨渊源,另一方面,则是在80年代中后期中国画遭遇“穷途末路”的危机论期间,探索中国画创作求变的路径。
  这一阶段,郑百重以苦练尝百家,深悟笔墨之气韵、格调和规范,同时试图融会贯通,借古开今,借洋兴中。这10年是他在中国画坛上崭露头角,以创新而给人清新印象的10年。他的《四季花鸟》、《源远流长》、《香远益清》和《人定胜天》大都具有现代意味。虽然这一阶段陶冶于传统笔墨,但求新思变的观念始终主导着他的创作。
  郑百重艺术创作的第二个阶段,是他在20世纪90年代赴美讲学之后。这一阶段他先后赴美、法、英、德等欧美国家,往返于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区进行讲学、考察和举办个展。这一阶段他远离艺术时尚,远离刻意求异变新,远离西方当代艺术的侵扰。他回归中国传统,艺术走向成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独特的绘画语言
  “学传统不都是搬弄古人的图式,他是有斟酌、有吸取的,每幅画都要给人一种意境,一种感受。”中央美院教授薛永年认为,从郑百重的作品中,能看到他的各种探索,有白描、水墨,更多的是设色,每一种都能表明他的实力基础。
  郑百重的画面常常摄取的是从天而降、落差巨大的飞瀑流泉,山峦叠嶂、壁立千仞的峡谷风云,最喜铺染的是重林耸翠、羊群列阵的林海绿野。他用这些传统涉足较少的山水题材来扩展山水画的境界,以此改写传统山水之境,追求中国画美学几乎缺憾了的崇高之美。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刘曦林认为,郑百重能有今天的成就,首先得益于他有深厚的文脉。这个文脉不是在福建所流行的那种闽风,是从陈子奋、陆俨少先生那里得到的比较全面的中华文化修养。
  “他写过美术史,对中国书法、中国美术史的了解非常系统,这修养是决定百重先生有今天这样艺术成就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在张大千之后,中国画中经典式的青绿山水作品有限,画得好的寥若晨星。刘曦林认为,郑百重把这个绝活继承了下去,又往前走了一步。在张大千、刘海粟之后,他把泼彩和西画因素加进去了。“从这点来讲,他的山水实现了一个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理想。”
  相对于那些率性而为、一挥而就的“才子画”,郑百重的山水画显得笃实缜密、苍厚拙朴。他的山水画总是画得很密实,这种密实并不是虚妄的主观臆造,凭空拼凑,也不是写生山水完全跟着对象走,画面成为水墨的风景写生;而是在写生基础上,进行艰辛提炼和高度概括。
  人民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程大利认为,除了继承传统以外,郑百重以一种惊人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世界,变成了一种自己的心得,形成了自己的一种语言形式。
  独树一帜的当代文人画
  从传统文人画的意趣看,郑百重的入世心态,他的性格乃至作品本身,已离传统文人画甚远。但从欧美的视角,或者从后现代艺术语境来分析,他的山水画依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品格,这又和那些旅居海外的中国画家拉开了距离。
  在某种意义上,正是郑百重作品的文化性提升了他整个艺术创作的质量,也使他的笔墨与造型、水墨与色彩看似难以统一的矛盾迎刃而解。笔者留意到,他的艺术履历中有着教授美术史的经历,不论他在福建多所艺术院校,还是美国衣阿华大学、加州大学,抑或在台湾中央大学、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史都是他的一个重要职业。
  作为一位艺术史学者,他发表过《佛教与中国书画》、《杨州八怪的艺术》、《六法漫淡》、《青铜器时代的艺术与书法》和《中国书法发展的几种倾向性》等颇有影响的学术论述,这使他比别的画家更有历史学养和眼光。
  如果说文人画是具有文化气质和文化含量的艺术作品,那么,郑百重的作品无疑是当代绘画中的文人画,特别是他的艺术创作和后现代艺术的生成共处同一时空的时候,他作品中弥散出的文化气息更加浓郁。
  迄今为止,郑百重先后在中国大陆各大城市以及香港、台湾地区、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他的作品还广被收藏于中国文化部、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国国家博物馆、洛杉矶大学、加州大学图书馆、台湾高雄文化中心、巴黎中华文化中心等机构。作品曾获全国美展优秀奖、香港金牌奖、台湾金笔奖、日本众议院奖、日本艺术院奖、美国众议院教育成果奖和艺术成就奖、美国加州欧西那市金锁匙奖等。
  郑百重的作品无疑是当代绘画中的文人画。正是从艺术史学者的角度,郑百重的艺术创作才具有了传统文人画的当代性意义和价值,也正是他艺术作品里的文化气质,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民族个性与身份。
其他文献
红腹锦鸡是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势雉类,1999年至2005年对保护区内野生红腹锦鸡生物学特性及繁殖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红腹锦鸡属中型鸡类,雄鸡体重570~751g,体长861
2004~2005年观察研究了肇庆北岭山地区南草蜥(Takydromus sexlineatus meridionalis Gunther)的生态习性。成体全长(TL)245.104mm,尾长为体长的3.9倍,尾再生能力强。12月到翌年2月冬眠
<正> 变压器数量与容量的选取,是企业变配电系统设计中一个关键问题。选取变压器数量与容量主要要考虑负荷的大小与性质;负荷发展的可能性(备用容量);选取与大变压器配套的开
2013年2月18日下午,深圳光明新区。远山如黛,春光明媚。在TCL现代化的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宽敞的会议室里,记者又一次见到行色匆匆的李东生。在不久前召开的广东省“两会”上,李
报道四川石棉城区及5个乡的蝶类调查情况。通过10多年的调查和标本采集,获标本600余号,整理出10科99种。
通过以洋槐蚜和Ahis robiniae Macchiati为食物对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Thunberg)进行室内饲养和观察,记述了龟纹瓢虫幼虫的孵化、蜕皮行为,成虫的羽化、捕食、交配、产卵行
本文提出了自主研发我国船模数值水池的初步设想。在对国外船模数值水池最新发展动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概念开展项层设计研究,制定了总体研究思路,确定了总目标、技术指
从决明子中分离得到胰蛋白酶抑制剂COTI,利用其缓冲液浸泡油菜叶片饲喂菜青虫(Pieris rapae L)幼虫后,幼虫体重明显下降,分析显示菜青虫中肠提取物中蛋白酶活性受到COTI的抑制,表明
2003年3—5月对尚湖浮游动物种群结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观察到尚湖浮游动物93种,其中原生动物38种,轮虫27种,枝角类18种,桡足类10种。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