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河湟地区人地关系问题研究——以20世纪30~40年代为中心

来源 :青海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hen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口和耕地是构成农业经济的基础要素,在相当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国时期青海人口和耕地呈快速增长之势,并且耕地的增长率远远大于人口的增长率,人口的增长并没有给土地带来巨大压力;从维持最低粮食消费角度看,现有耕地能够满足农民的需要,人地关系呈缓和之势,学术界流行的"近代以来人口压力巨大,人地关系紧张"的观点并不适合当时的青海地区。
其他文献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政府必须面对的重大经济、政治、社会问题。通过调查了解新疆各族群众对民生问题的反映,有助于把群众诉求与民生问题
中亚如今已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对外知识视野与知识需求日益关注的区域。古代中国在"西域"认知层面的长期传统以及二战之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于"中亚"认知中占
利用小麦穗离体培养技术和SDS-PAGE技术,研究了不同氮素浓度处理下小麦籽粒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表达和积累规律。研究显示:氮素浓度不影响HMW-GS组成和表达顺序,各处理
《中国建设》(China Reconstructs,现为《今日中国》)杂志创刊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有影响的对外刊物之一。在新中国民族政策开创并初步形成体系的时期(1949~1965),《中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