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佛教在我国从东汉年间就已流传,并对我国的本土文化有重要影响。它本是外来宗教,经过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两次灭佛后,仍然能在中国广为流传,在唐朝时期更是盛行,无疑在我国宗教发展史上,唐朝是一个重要时期。唐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为佛教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佛教对于唐代的音乐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佛教音乐;段善本;颖师;诗词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唐代佛教音乐发展概述
我国最早的佛教音乐是曹魏时曹植创作的,据唐道世《法苑珠林》卷三十六载:“陈思王曹植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世。”由此可看,佛教音乐早在曹魏时期就已存在。然而在中国的音乐发展史上,唐代是佛教音乐改良创新的关键时期,中国佛教音乐也是在唐代进入繁盛时期。韩愈曾赋诗描绘佛教文化发展的盛况“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廷。”诗人姚合则作诗来描述民间佛教文化的繁盛:“远近持斋来谛听,酒坊鱼市近无人。”由此可知,无论对官方还是对民间,佛教文化都对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对人们的生活与文化层层渗透,越发的本土化。唐朝建立后,政治经济都处于高度繁荣的状态,统治者在全国范围内兴建寺院,聚集高僧,与此同时,大量佛教经书被翻译后传入中国。天竺,龟兹等佛教国家的佛教音乐在这一时期也大量进入中国,佛教音乐在传入中原后并非是原汁原味的印度佛教音乐,而是在接受了我国本土文化的影响之后广为流传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将龟兹乐与汉乐相结合的燕乐歌舞大曲《秦王破阵乐》以及借鉴印度佛曲《婆罗门曲》创作的《霓裳羽衣曲》。
唐朝时期国家繁荣昌盛,与外国交流密切,特别是唐玄宗“贞观之治”时期,与多国往来密切,各国使节,贵族,商人,僧侣等都来唐朝拜访。亚非地区和唐通史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佛教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交融与发展。武则天时期为了从宗教上打击李姓,对佛教采取了纵容态度,这使得佛教迅猛发展。在全国的各个州基本都设有佛教寺院,和尚数目大大增加。可以说唐代皇室对佛教的高度重视使得唐朝最高的统治者变相地为佛教文化进行了推广和传播。佛教音乐在本土不断发展,特别是融合了中国民间的说唱音乐后,佛教音乐的中国特色更加浓烈,类型丰富,题材多样,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使得佛教在民间的传播更加的广泛。
唐代佛教音乐在宫廷音乐和世俗音乐中寻求共性,在文人墨客和民间百姓中寻求交集,在外来的佛教音乐中不断融合唐代的本土文化,产生出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佛教音乐,并在我国不断生根发芽,广为流传。
二、僧侣对于唐代音乐的影响
唐朝年间涌现了一大批佛教音乐家,他们对于唐代的音樂发展至关重要。唐代琵琶名家段善本,又名段和尚,他一生经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被赞许为“唐代琵琶第一艺”。唐德宗贞元年间,在东西天门街祈雨一决胜负,段善本化妆成一女郎弹《录要》一曲,与号称琵琶“第一手”的的康崑崙比试,受到了德宗皇帝的召见与嘉奖。《乐府杂录》中记载:“贞元中有康崑崙,第一手。始遇长安大旱,诏移两市祈雨。乃至天门街,市人广较胜负,及斗声乐。即街东有康崑崙琵琶最上,必谓街西无以敌也,遂请崑崙登彩楼,弹一曲新翻羽调《录要》。其接西亦建一楼,东市大诮之。及崑崙度曲,西市楼上出一女郎,抱乐器,先云:‘我亦弹此曲,兼移在枫香调中。’及下拨,声如雷,其妙入神,崑崙即惊骇,乃拜请为师。女郎遂更衣出见,乃僧也。盖西市豪族,厚赂庄严寺僧善本,以定东鄙之胜。翌日,德宗招入,令陈本艺,异常嘉奖,乃令教授崑崙。段奏曰:‘且请崙弹一调’。及弹,师曰:‘本领何杂?兼带邪声。’崑崙惊曰:‘段师神人也!臣少年初学艺时,偶于邻舍女巫授一品弦调,后乃易教师。段师精鉴如此玄妙也!’段奏曰:‘且遗崑崙不近乐器近十余年,使忘其本领,然后可教。’诏许之,后果尽段之艺。
从文献中可见段善本技艺之高超。除本人技艺高超外段善本还培养了李管儿等数十名琵琶弟子,在唐代音乐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为唐代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极大地推动了唐代音乐艺术的发展。
除段善本以外,佛教中还有许多技巧高超的僧侣也对于唐代音乐艺术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李贺有一首《听颖师弹琴歌》: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稜尊。
古琴大軫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其中弹琴技艺高超的颖师就是来自天竺的一位僧人,他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在长安,以琴艺而著称。韩愈也曾赞颂过颖师的琴艺,诗曰: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这两首乐府诗歌都是对当时技艺高超的佛僧的描述,在体现了颖师技艺高超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不见佛教艺僧促进了唐代音乐的繁荣,更是推动唐代音乐达到鼎盛不可磨灭的一股力量。
三、佛教对唐代歌词的影响 在政治、经济、文化都高度繁荣的盛唐背景下,佛教的文化与音乐也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盛况,佛乐对唐代诗词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在唐代佛教音乐的创造、演唱、演奏均达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唐代歌词中的格律、音韵、意境等也都被赋予了佛教思想的元素
佛教思想影响了唐代诗人的审美方向,意境作为中国古典艺术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诗人在创作诗词时除了格调、音韵以外还会十分注重意境,而佛教思想则对诗人们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来时无极去无踪,去与来时是一同。
何需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这是唐代诗人鸟窠创作的一首诗,体现了佛教对于生死的看法。
除此之外,佛教还丰富了唐代诗歌的题材内容。唐代是我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除唐武宗外,其他皇帝都尊崇佛教,广修寺院。使得寺庙或有林泉之美,或清幽靜雅,当诗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咏诵佛寺的佳作。
唐代诗人杜甫喜游寺访僧,曾到五台山研习佛法,与京师大云寺主赞上人交往极深。因此杜甫的诗歌当中常常以佛寺来作为咏叹的对象。以《望牛头寺》为例:
《望牛头寺》
牛头见鹤林,梯迳绕幽深。
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阴。
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这首诗是通过写牛头山景色来表现诗人对禅居修行生活的向往。前二联表现牛头山禅寺的幽静与超凡脱俗,高于天外,与天河相接。后二联写牛头山禅师不分昼夜传灯布道的功德无量,表达自己不作狂歌亦修成不住心的心愿。杜甫通过描写牛头寺的景色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可见在唐代,禅寺已成为诗人们用来表达自身情感的描写对象,这丰富了诗人们的写作题材。大量优美诗歌又作为歌词出现在唐代的音乐当中,极大推动了唐代音乐文化的的发展与传播。
四、总结
佛教自东汉以来便在我国呈现出本土化的趋势,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都高度繁荣的盛唐之下,佛教在吸收着我国本土文化的同时又影响着我国音乐的发展,在诗词韵律以及思想意境等方面都深刻的影响着唐代的音乐,同时又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僧推动了唐代音乐技艺的发展。他们不仅技艺高超,还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对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林媛媛.佛教音乐对唐代诗词音韵的影响[J]文艺争鸣,2016(3):25.
[2]王早娟.佛教音乐对唐代长安诗歌创作的影响[J].东北师范大学报,2011(7):20.
【关键词】佛教音乐;段善本;颖师;诗词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唐代佛教音乐发展概述
我国最早的佛教音乐是曹魏时曹植创作的,据唐道世《法苑珠林》卷三十六载:“陈思王曹植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世。”由此可看,佛教音乐早在曹魏时期就已存在。然而在中国的音乐发展史上,唐代是佛教音乐改良创新的关键时期,中国佛教音乐也是在唐代进入繁盛时期。韩愈曾赋诗描绘佛教文化发展的盛况“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廷。”诗人姚合则作诗来描述民间佛教文化的繁盛:“远近持斋来谛听,酒坊鱼市近无人。”由此可知,无论对官方还是对民间,佛教文化都对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对人们的生活与文化层层渗透,越发的本土化。唐朝建立后,政治经济都处于高度繁荣的状态,统治者在全国范围内兴建寺院,聚集高僧,与此同时,大量佛教经书被翻译后传入中国。天竺,龟兹等佛教国家的佛教音乐在这一时期也大量进入中国,佛教音乐在传入中原后并非是原汁原味的印度佛教音乐,而是在接受了我国本土文化的影响之后广为流传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将龟兹乐与汉乐相结合的燕乐歌舞大曲《秦王破阵乐》以及借鉴印度佛曲《婆罗门曲》创作的《霓裳羽衣曲》。
唐朝时期国家繁荣昌盛,与外国交流密切,特别是唐玄宗“贞观之治”时期,与多国往来密切,各国使节,贵族,商人,僧侣等都来唐朝拜访。亚非地区和唐通史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佛教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交融与发展。武则天时期为了从宗教上打击李姓,对佛教采取了纵容态度,这使得佛教迅猛发展。在全国的各个州基本都设有佛教寺院,和尚数目大大增加。可以说唐代皇室对佛教的高度重视使得唐朝最高的统治者变相地为佛教文化进行了推广和传播。佛教音乐在本土不断发展,特别是融合了中国民间的说唱音乐后,佛教音乐的中国特色更加浓烈,类型丰富,题材多样,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使得佛教在民间的传播更加的广泛。
唐代佛教音乐在宫廷音乐和世俗音乐中寻求共性,在文人墨客和民间百姓中寻求交集,在外来的佛教音乐中不断融合唐代的本土文化,产生出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佛教音乐,并在我国不断生根发芽,广为流传。
二、僧侣对于唐代音乐的影响
唐朝年间涌现了一大批佛教音乐家,他们对于唐代的音樂发展至关重要。唐代琵琶名家段善本,又名段和尚,他一生经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被赞许为“唐代琵琶第一艺”。唐德宗贞元年间,在东西天门街祈雨一决胜负,段善本化妆成一女郎弹《录要》一曲,与号称琵琶“第一手”的的康崑崙比试,受到了德宗皇帝的召见与嘉奖。《乐府杂录》中记载:“贞元中有康崑崙,第一手。始遇长安大旱,诏移两市祈雨。乃至天门街,市人广较胜负,及斗声乐。即街东有康崑崙琵琶最上,必谓街西无以敌也,遂请崑崙登彩楼,弹一曲新翻羽调《录要》。其接西亦建一楼,东市大诮之。及崑崙度曲,西市楼上出一女郎,抱乐器,先云:‘我亦弹此曲,兼移在枫香调中。’及下拨,声如雷,其妙入神,崑崙即惊骇,乃拜请为师。女郎遂更衣出见,乃僧也。盖西市豪族,厚赂庄严寺僧善本,以定东鄙之胜。翌日,德宗招入,令陈本艺,异常嘉奖,乃令教授崑崙。段奏曰:‘且请崙弹一调’。及弹,师曰:‘本领何杂?兼带邪声。’崑崙惊曰:‘段师神人也!臣少年初学艺时,偶于邻舍女巫授一品弦调,后乃易教师。段师精鉴如此玄妙也!’段奏曰:‘且遗崑崙不近乐器近十余年,使忘其本领,然后可教。’诏许之,后果尽段之艺。
从文献中可见段善本技艺之高超。除本人技艺高超外段善本还培养了李管儿等数十名琵琶弟子,在唐代音乐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为唐代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极大地推动了唐代音乐艺术的发展。
除段善本以外,佛教中还有许多技巧高超的僧侣也对于唐代音乐艺术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李贺有一首《听颖师弹琴歌》: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稜尊。
古琴大軫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其中弹琴技艺高超的颖师就是来自天竺的一位僧人,他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在长安,以琴艺而著称。韩愈也曾赞颂过颖师的琴艺,诗曰: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这两首乐府诗歌都是对当时技艺高超的佛僧的描述,在体现了颖师技艺高超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不见佛教艺僧促进了唐代音乐的繁荣,更是推动唐代音乐达到鼎盛不可磨灭的一股力量。
三、佛教对唐代歌词的影响 在政治、经济、文化都高度繁荣的盛唐背景下,佛教的文化与音乐也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盛况,佛乐对唐代诗词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在唐代佛教音乐的创造、演唱、演奏均达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唐代歌词中的格律、音韵、意境等也都被赋予了佛教思想的元素
佛教思想影响了唐代诗人的审美方向,意境作为中国古典艺术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诗人在创作诗词时除了格调、音韵以外还会十分注重意境,而佛教思想则对诗人们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来时无极去无踪,去与来时是一同。
何需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这是唐代诗人鸟窠创作的一首诗,体现了佛教对于生死的看法。
除此之外,佛教还丰富了唐代诗歌的题材内容。唐代是我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除唐武宗外,其他皇帝都尊崇佛教,广修寺院。使得寺庙或有林泉之美,或清幽靜雅,当诗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咏诵佛寺的佳作。
唐代诗人杜甫喜游寺访僧,曾到五台山研习佛法,与京师大云寺主赞上人交往极深。因此杜甫的诗歌当中常常以佛寺来作为咏叹的对象。以《望牛头寺》为例:
《望牛头寺》
牛头见鹤林,梯迳绕幽深。
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阴。
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这首诗是通过写牛头山景色来表现诗人对禅居修行生活的向往。前二联表现牛头山禅寺的幽静与超凡脱俗,高于天外,与天河相接。后二联写牛头山禅师不分昼夜传灯布道的功德无量,表达自己不作狂歌亦修成不住心的心愿。杜甫通过描写牛头寺的景色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可见在唐代,禅寺已成为诗人们用来表达自身情感的描写对象,这丰富了诗人们的写作题材。大量优美诗歌又作为歌词出现在唐代的音乐当中,极大推动了唐代音乐文化的的发展与传播。
四、总结
佛教自东汉以来便在我国呈现出本土化的趋势,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都高度繁荣的盛唐之下,佛教在吸收着我国本土文化的同时又影响着我国音乐的发展,在诗词韵律以及思想意境等方面都深刻的影响着唐代的音乐,同时又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僧推动了唐代音乐技艺的发展。他们不仅技艺高超,还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对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林媛媛.佛教音乐对唐代诗词音韵的影响[J]文艺争鸣,2016(3):25.
[2]王早娟.佛教音乐对唐代长安诗歌创作的影响[J].东北师范大学报,201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