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肺栓塞患者显效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肺栓塞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6例患者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溶栓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4.38%。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栓塞患者及时给予介入治疗,能够改善病情,消除症状,提高预后效果,减少死亡率,值得推荐。
【关键词】 肺栓塞 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027-01
肺栓塞是因为肺动脉或者分支有栓子堵塞导致肺循环的障碍,99%栓子为右心系统或者静脉形成的血栓。患者一般会有面色苍白、虚脱、出冷汗、咳嗽、胸痛等症状,还会存在脑缺氧的症状,如恶心、焦虑不安、抽搐、倦怠、昏迷等[1]。该疾病近些年来较为常见,但在临床研究中,有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导致病死率高。因此针对该疾病要选择显著有效的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肺栓塞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不同方法,观察预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肺栓塞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36例,年龄范围:22-80岁,平均年龄为:(56.82±8.31)岁,男性19例,女性17例。对照组患者32例,年龄范围:23-79岁,平均年龄为:(55.83±7.68)岁,男性17例,女性15例。两组患者没有身体资料上较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该组患者选择介入治疗,首先给予肺动脉的造影,清楚显示栓塞肺动脉,采用导管和导丝破碎血栓,经导管在栓塞血管中注入25-50万尿激酶,经12小时的治疗后,采用抗凝治疗,给予4000ULMWH的皮下注射,每12小时注射一次,给予3-5天的治疗。
1.2.2 对照组
该组采用静脉的溶栓治疗,使用尿激酶,在50ml生理盐水中注入75-150万U尿激酶,通过静脉泵注入,或者将其加入到100ml的生理盐水中,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2小时完成。溶栓结束的12小时内采用低分子肝素,剂量为4000U,给予皮下静脉注射,12小时注射一次,进行3-5天的治疗,之后可根据身体情况,逐渐减少药剂量。
1.3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一周内患者的身体症状得到缓解,给予超声心动图的复查,发现肺动脉压下降到正常值,右室右房的形态正常,或者肺通气的扫描发现血流分布的缺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或者在肺血管的CT检查中,恢复正常,低氧血症也消失;治疗有效:一周内身体症状有所缓解,进行肺动脉压的复查,有所降低,右室右房缩小,或者血流分布的缺损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或者肺血管的检查得到好转,且低氧血症也有所减轻。治疗无效:患者的身体情况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达不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36例患者中,21例治疗显效,所占比例为58.3%,12例治疗有效,所占比例为33.3%,3例治疗无效,所占比例为8.3%,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32例患者中,11例治疗显效,所占比例为34.4%,16例治疗有效,所占比例为50.0%,5例治疗无效,所占比例为15.6%,治疗有效率为84.38%。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溶栓、抗凝、介入等,其中抗凝治疗为基础方法,溶栓治疗能够将肺动脉血栓情况给予溶解,改善血液动力学的相关参数,但是出血的并发症高[2]。因此要针对患者的整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给予个体化的治疗,否则容易出现出血情况。介入治疗能够改善患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情况,在肺动脉的造影证实后选择介入治疗,患者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死亡率低[3]。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4.38%。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类患者入院后一定要给予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避免因延误病情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情况。
综上所述,肺栓塞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可迅速缓解身体症状,改善身体异常情况,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满意度,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吉金荣,郭丹杰,张静.老年肺栓塞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分层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27:31-33.
[2] 彭军,董丽霞,曹洁,陈宝元.血压正常伴右心功能不全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3,01:80-84.
[3] 董扬扬,庄奕煌,王青兰.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11:46+48.
【关键词】 肺栓塞 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027-01
肺栓塞是因为肺动脉或者分支有栓子堵塞导致肺循环的障碍,99%栓子为右心系统或者静脉形成的血栓。患者一般会有面色苍白、虚脱、出冷汗、咳嗽、胸痛等症状,还会存在脑缺氧的症状,如恶心、焦虑不安、抽搐、倦怠、昏迷等[1]。该疾病近些年来较为常见,但在临床研究中,有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导致病死率高。因此针对该疾病要选择显著有效的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肺栓塞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不同方法,观察预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肺栓塞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36例,年龄范围:22-80岁,平均年龄为:(56.82±8.31)岁,男性19例,女性17例。对照组患者32例,年龄范围:23-79岁,平均年龄为:(55.83±7.68)岁,男性17例,女性15例。两组患者没有身体资料上较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该组患者选择介入治疗,首先给予肺动脉的造影,清楚显示栓塞肺动脉,采用导管和导丝破碎血栓,经导管在栓塞血管中注入25-50万尿激酶,经12小时的治疗后,采用抗凝治疗,给予4000ULMWH的皮下注射,每12小时注射一次,给予3-5天的治疗。
1.2.2 对照组
该组采用静脉的溶栓治疗,使用尿激酶,在50ml生理盐水中注入75-150万U尿激酶,通过静脉泵注入,或者将其加入到100ml的生理盐水中,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2小时完成。溶栓结束的12小时内采用低分子肝素,剂量为4000U,给予皮下静脉注射,12小时注射一次,进行3-5天的治疗,之后可根据身体情况,逐渐减少药剂量。
1.3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一周内患者的身体症状得到缓解,给予超声心动图的复查,发现肺动脉压下降到正常值,右室右房的形态正常,或者肺通气的扫描发现血流分布的缺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或者在肺血管的CT检查中,恢复正常,低氧血症也消失;治疗有效:一周内身体症状有所缓解,进行肺动脉压的复查,有所降低,右室右房缩小,或者血流分布的缺损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或者肺血管的检查得到好转,且低氧血症也有所减轻。治疗无效:患者的身体情况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达不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36例患者中,21例治疗显效,所占比例为58.3%,12例治疗有效,所占比例为33.3%,3例治疗无效,所占比例为8.3%,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32例患者中,11例治疗显效,所占比例为34.4%,16例治疗有效,所占比例为50.0%,5例治疗无效,所占比例为15.6%,治疗有效率为84.38%。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溶栓、抗凝、介入等,其中抗凝治疗为基础方法,溶栓治疗能够将肺动脉血栓情况给予溶解,改善血液动力学的相关参数,但是出血的并发症高[2]。因此要针对患者的整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给予个体化的治疗,否则容易出现出血情况。介入治疗能够改善患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情况,在肺动脉的造影证实后选择介入治疗,患者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死亡率低[3]。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4.38%。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类患者入院后一定要给予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避免因延误病情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情况。
综上所述,肺栓塞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可迅速缓解身体症状,改善身体异常情况,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满意度,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吉金荣,郭丹杰,张静.老年肺栓塞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分层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27:31-33.
[2] 彭军,董丽霞,曹洁,陈宝元.血压正常伴右心功能不全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3,01:80-84.
[3] 董扬扬,庄奕煌,王青兰.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1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