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熟练地运用提问技能,能促进师生之间教学信息的交流和反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开展智力活动,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训练学生敢于和善于答问的胆量与能力。因此,讲究提问的艺术,无论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提问 学生 技巧 方法
提问法是师生利用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不仅仅是教师讲,学生也讲。提问法有多种形式。一种为讲授新知识而进行的提问,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提出一系列前后连贯性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或根据对眼前的事物的观察,进行积极地思考,做出正确的回答,借以获得新知识,也称启发式教学。第二种是巩固或检查知识而进行的提问,要求学生通过所学过的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用自己的话表现出来,以便检查巩固,也称问答式谈话法。第三种是与讲授、演示、参观等教学方法结合应用的提问。
课堂教学提问是加深学生印象的有效的手段。提问的优点在于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养成探讨问题的习惯,避免学生掌握知识中的形式主义,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考虑的因素。运用提问取得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高度的提问技巧,是否善于提出问题,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要为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服务,应该选择既有代表性,又能考察学生全面知识的掌握和学生能接受的内容来提问。一般来说,可以围绕教学目的设计问题,可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设计问题,可选择教学的突破口设计问题,可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可在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处设计问题,可在知识、概念容易混淆处设计问题,可在教学内容的总结处设计问题,可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问题。
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题意清楚,使所有学生对问题的意义有共同的理解,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问题的用语要简短,使学生听后能够马上理解,要避免含义不清,字句啰嗦,学生不易记住的提问。
(二)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以思考性为主,以记忆为辅。要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去想问题,在积极思维中解决问题,不提暗示性的问题。如果学生的回答是机械的,教师可以再提出内容相同而形式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提问检查复习时,问题的词句最好不要用教科书的小标题或课文的原句。有时可以由结果问到原因,有时可以从原因问到结果,要避免谈话中的形式主义,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要面向所有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再指定个别学生回答,答案不完整或有错误时,可由另一个学生补充修正,不益与个别同学对话时间过长。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 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相适应,既不太易、太难,也不过大、过少,难易适中,由易到难,由表及里,逐步的提高问题的难度,这样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力。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变化的个体差异,要让每一个学生不断提高现有水平,以促进他们达到最近发展区,即学生摸不着,但跳一跳能够得着的问题。提问不能故弄玄虚,更不能急躁,要提出让学生经过思考能够回答上来的问题。提问要因材施教,对不同性质,不同难度的问题,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问题容易,提问中差生;问题较难,提问优等生。提问面应普遍,不要集中在一、两个学生身上,应该好、中、差都问,尤其对胆小的、不常发言的学生和后进声,更要给他们以亲近感,热情引导,增强其信心和勇气,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
(四) 要注意听取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的回答,对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一些辅助性的问题启发、诱导,不能有不耐烦的表示,更不能讽刺挖苦,不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要有明朗的态度。同时要允许学生答错问题,只有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才不怕犯错误,才能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开思维,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达到提问的目的。对回答较独特的学生教师应马上给予真诚地夸奖,对回答不好的学生应委婉地请他坐下再好好想一想。学生的回答能够反应他的理解、掌握情况,以及他们的思维障碍,这对于课后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要保护学生勇于阐述自己观点的积极性,不能挫伤这种积极性。认同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过程的个体差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 提问的规律性。提问也是组织教学的一种手段。学生怕提问,一说提问就变得很安静了,他们有的安静是在想问题,而有的是怕引起注意而被提问,由此应让提问变得频繁而又有规律性,使课堂教学宽严相济。课前的复习、预习的提问,课中的讲解提问,课尾的总结提问,使学生了解课堂的规律,分配注意力集中时段,复习、预习、总结的好习惯形成自然,认真听好课,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系统性,所设计的问题要先后有序,环环相扣;有主有次,连结一贯,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具有内在联系。
(六) 课堂教学提问对象的互换,传统教育是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课堂提问不是教师的特权,学生也有这样的权力。教师可以在知识全部讲解之后让学生向教师提出他们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被问被考的被动的人才。他们在现象和知识面前不会质疑,不会提问,全盘吸收。课堂上互换提问对象,让学生根据他们所看、所想、所读、所说、所懂来提出问题,在于可使学生不懂之处了解,不同意之处澄清,使学生能理解的学习而非盲目的接受,这也是探究学习方法。
(七) 课堂提问用语应灵活多样。有的问题要学生就他们所听、所看、所学做出回答,而有的灵活开放的问题教师可以自问自不会答,以一个遇到困难的人出现(如:这样一来我该怎么办,这样问题大家来看怎么解决等),则学生更乐意接受任务。教师的疑难对他们的心理暗示为,教师没有标准答案,教师也是带着問题在积极的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课堂要学习。我们要能提出问题,也要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八) 提问要善于掌握时机。在学生跃跃欲试,处于“愤悱”境地时提问为最佳。选择提问的时机要以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情绪而定。教师要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机提出相应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号去寻找科学的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问可以是直问与曲问,正问与反问,单问与环问,独问与对问,还可以是明问与暗问,提问形式应根据教学需要与实际灵活运用,相互配合。一般的经验是教师在作了较长讲解后,突然话题一转,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当一个问题已讲完,下一个问题即将开始时,采用提问的方法以作过渡;当讲解的内容较易懂,为挖掘教材内涵,找出其深刻含义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总之,提问在课堂上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投身与教学活动中来,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巩固学过的知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地掌握,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使教师据此来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对教学活动的调整,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当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或茫然无措时,教师一个导向性的提问便可使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是一个拼搏的过程,是和我们已有的经验作斗争的一个过程,需要认识的过程,认同的过程。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是传授科研知识,协调认同加深印象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应以“启发式”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引导全体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教学大纲提出的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正伟.中国教师教育文丛[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永新,曾峥.中学数学教材教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赵小平.现代数学大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郑庆昇.教学工作技能训练[M].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提问 学生 技巧 方法
提问法是师生利用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不仅仅是教师讲,学生也讲。提问法有多种形式。一种为讲授新知识而进行的提问,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提出一系列前后连贯性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或根据对眼前的事物的观察,进行积极地思考,做出正确的回答,借以获得新知识,也称启发式教学。第二种是巩固或检查知识而进行的提问,要求学生通过所学过的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用自己的话表现出来,以便检查巩固,也称问答式谈话法。第三种是与讲授、演示、参观等教学方法结合应用的提问。
课堂教学提问是加深学生印象的有效的手段。提问的优点在于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养成探讨问题的习惯,避免学生掌握知识中的形式主义,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考虑的因素。运用提问取得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高度的提问技巧,是否善于提出问题,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要为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服务,应该选择既有代表性,又能考察学生全面知识的掌握和学生能接受的内容来提问。一般来说,可以围绕教学目的设计问题,可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设计问题,可选择教学的突破口设计问题,可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可在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处设计问题,可在知识、概念容易混淆处设计问题,可在教学内容的总结处设计问题,可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问题。
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题意清楚,使所有学生对问题的意义有共同的理解,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问题的用语要简短,使学生听后能够马上理解,要避免含义不清,字句啰嗦,学生不易记住的提问。
(二)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以思考性为主,以记忆为辅。要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去想问题,在积极思维中解决问题,不提暗示性的问题。如果学生的回答是机械的,教师可以再提出内容相同而形式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提问检查复习时,问题的词句最好不要用教科书的小标题或课文的原句。有时可以由结果问到原因,有时可以从原因问到结果,要避免谈话中的形式主义,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要面向所有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再指定个别学生回答,答案不完整或有错误时,可由另一个学生补充修正,不益与个别同学对话时间过长。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 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相适应,既不太易、太难,也不过大、过少,难易适中,由易到难,由表及里,逐步的提高问题的难度,这样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力。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变化的个体差异,要让每一个学生不断提高现有水平,以促进他们达到最近发展区,即学生摸不着,但跳一跳能够得着的问题。提问不能故弄玄虚,更不能急躁,要提出让学生经过思考能够回答上来的问题。提问要因材施教,对不同性质,不同难度的问题,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问题容易,提问中差生;问题较难,提问优等生。提问面应普遍,不要集中在一、两个学生身上,应该好、中、差都问,尤其对胆小的、不常发言的学生和后进声,更要给他们以亲近感,热情引导,增强其信心和勇气,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
(四) 要注意听取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的回答,对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一些辅助性的问题启发、诱导,不能有不耐烦的表示,更不能讽刺挖苦,不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要有明朗的态度。同时要允许学生答错问题,只有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才不怕犯错误,才能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开思维,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达到提问的目的。对回答较独特的学生教师应马上给予真诚地夸奖,对回答不好的学生应委婉地请他坐下再好好想一想。学生的回答能够反应他的理解、掌握情况,以及他们的思维障碍,这对于课后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要保护学生勇于阐述自己观点的积极性,不能挫伤这种积极性。认同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过程的个体差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 提问的规律性。提问也是组织教学的一种手段。学生怕提问,一说提问就变得很安静了,他们有的安静是在想问题,而有的是怕引起注意而被提问,由此应让提问变得频繁而又有规律性,使课堂教学宽严相济。课前的复习、预习的提问,课中的讲解提问,课尾的总结提问,使学生了解课堂的规律,分配注意力集中时段,复习、预习、总结的好习惯形成自然,认真听好课,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系统性,所设计的问题要先后有序,环环相扣;有主有次,连结一贯,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具有内在联系。
(六) 课堂教学提问对象的互换,传统教育是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课堂提问不是教师的特权,学生也有这样的权力。教师可以在知识全部讲解之后让学生向教师提出他们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被问被考的被动的人才。他们在现象和知识面前不会质疑,不会提问,全盘吸收。课堂上互换提问对象,让学生根据他们所看、所想、所读、所说、所懂来提出问题,在于可使学生不懂之处了解,不同意之处澄清,使学生能理解的学习而非盲目的接受,这也是探究学习方法。
(七) 课堂提问用语应灵活多样。有的问题要学生就他们所听、所看、所学做出回答,而有的灵活开放的问题教师可以自问自不会答,以一个遇到困难的人出现(如:这样一来我该怎么办,这样问题大家来看怎么解决等),则学生更乐意接受任务。教师的疑难对他们的心理暗示为,教师没有标准答案,教师也是带着問题在积极的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课堂要学习。我们要能提出问题,也要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八) 提问要善于掌握时机。在学生跃跃欲试,处于“愤悱”境地时提问为最佳。选择提问的时机要以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情绪而定。教师要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机提出相应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号去寻找科学的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问可以是直问与曲问,正问与反问,单问与环问,独问与对问,还可以是明问与暗问,提问形式应根据教学需要与实际灵活运用,相互配合。一般的经验是教师在作了较长讲解后,突然话题一转,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当一个问题已讲完,下一个问题即将开始时,采用提问的方法以作过渡;当讲解的内容较易懂,为挖掘教材内涵,找出其深刻含义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总之,提问在课堂上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投身与教学活动中来,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巩固学过的知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地掌握,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使教师据此来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对教学活动的调整,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当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或茫然无措时,教师一个导向性的提问便可使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是一个拼搏的过程,是和我们已有的经验作斗争的一个过程,需要认识的过程,认同的过程。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是传授科研知识,协调认同加深印象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应以“启发式”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引导全体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教学大纲提出的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正伟.中国教师教育文丛[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永新,曾峥.中学数学教材教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赵小平.现代数学大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郑庆昇.教学工作技能训练[M].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