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活一点“微节庆”时间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y3s118x3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节那天,我对母亲说:我请你吃饭吧。母亲说好,过了一会儿,又说:算了,还是在家里吃吧。我笑说:仪式感还是要有的,毕竟过节。母亲也笑了,说:仪式感不是非得凑节日的,今天餐厅肯定人满为患,不如就在家里吃。有心,日常生活也可以是“节庆”时间呀。
  这话说得我心里一动。
  是啊,重视节日的仪式感固然很好,然而凡事有度,一味追逐仪式感,反而失去了本心。倘若日常总是忽略母亲,没有帮她洗洗碗说说话,陪她散散步购购物,只在节日里把鲜花、大餐奉上,是不是更像一种减轻自己愧疚的表演呢?
  润物细无声,母亲给予我们的都是一点一滴从不大肆张扬的关心和爱。那么,我们抛开打卡式的节日祝福,从日常贴心关注和陪伴开始,才是最本真最自然的回报吧。
  有个作家,他有一个提法很有意思,他说,在每一天、每一周、每个月里,空出一点时间,把它放进括号里,按下暂停键,做一些对你来说价值排序没有那么高的事情,比如阅读。这段时间,就是你自己规定的、日常生活里的“节庆时间”。在阅读中,时间就暂时失去了压迫力,你可以享受它,而不用追赶它。
  日常生活里的“节庆时间”,说得多好呀。可以不是某个节日这样郑重的一整天,而是一个半天、一个小时,甚至是10分钟,从你忙忙碌碌又筋疲力尽的工作中,從你费尽心思维护的人际关系中暂停一下,给自己和家人一个“微节庆”时间。放下手机,一起聊聊天,散散步,你静静地陪家人坐一会儿,帮母亲洗洗碗,甚至,只是在她洗碗时你站在旁边帮忙拿点东西,聊几句家常。这个短短的时间里,没有关键绩效指标,没有客户,没有做不完的作业,只有共度的时间,单纯的属于家人的时间。用心和家人一起的时间,就是节庆。
  《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得出过一个结论:有些东西,对生病的人来说是必需品,在某些人眼里,仅仅是奢侈品,对另一些人来说,是根本听都没听过的东西。换句话说,一样东西的价值不是恒定的,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判断和选择。
  时间也是如此,节日也是如此。能否给日常生活一点“微节庆”时间,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周继红摘自大洋网)
其他文献
父亲去世十多年了。对父亲的回忆横亘在眼前,却不敢贸然打开。我谨慎地将回忆小心地一点点装帧进我记忆的文字珍藏。  父亲是共产党员,那时候的父亲除每月为家里挣来几十元的工资之外,还挣来了不少装帧在木条框内玻璃下的奖状。几乎年年都有,家里柜子上堆了高高一摞。  父亲那些年勤恳工作得来的,还有好多塑料皮笔记本,里面还有彩画插页,存放在一起,说是等我和弟、妹考上大学再用。但我好奇的是夹在笔记本中的那些三指宽
期刊
小时候我家隔壁有个女孩,特别喜欢看电影,只要有新片就会跑去电影院看。她还会到音像店里买那些国内没有的片子,为此几乎花光了零花钱。  后来,她在家人的要求下考入上海某所高等院校读金融系。但她对电影的爱好始终未褪,完成课业之余依然一部接一部地看电影。她大四那年,某知名银行招聘,几千人应聘,只有3个录取名额。她拗不过家人的要求,去报考,凭着优异成绩顺利考上,成为一名正式职员,没多久由于表现出色又升任经理
期刊
父亲生前是摄影家,拍摄了大量的摄影作品,有的作品还在省内甚至全国产生过重要影响。因此,每当想念父親,我都会翻看父亲拍摄的照片,仿佛父亲就坐在我身旁,向我讲述这些照片背后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在父亲拍摄的所有照片中,我印象最深的有4幅,这4幅照片都不是父亲的代表作,更称不上是艺术摄影作品,但它们背后所隐藏的故事,却感人至深,让我难以忘怀。  第一张照片拍的是志愿军从鸭绿江大桥入朝时的场景,拍摄时间他
期刊
曾经一度,我非常羡慕那些可以旅行的人。  那时候我被诸多条件所缚,没钱没经验、没勇气也没有往外走的动力。每次听别人讲起外面的世界时,我满眼羡慕之情。  再往后,我也开始一次次地买票,坐火车,查攻略,逛景点,拍照片,走过千山万水。再奔波再累,走在路上,总体会不到疲惫,当时我觉得是因为身体好,后来想想,全是因为欣喜。  人在非常开心的状态下,真的可以忘掉所有疲惫。  某天晚上,舍友聊到黄山时,我也想起
期刊
几年前,父母决定离开老家,来到我所在的城市定居时,为一大箱子瓷器发愁了许久。不是什么价格昂贵的名家作品,就是他俩从结婚到现在陆续添置的酒具、盘子和碗,爱惜得很好。离开时,这一箱子既不舍得送人,又不好搬运,因此左右为难。我只得劝他们人先过来,等放长假时我再开车回去拉。  一年后,我和老公准备兑现承诺回老家拖东西,我爸却说算了,那些东西就是搬来也只能闲置在地下室,反而是种负担,只需要把他们结婚时那一對
期刊
生来就喜欢寻味。年幼时,放学后生煤球炉,不忘煨根年糕,心血来潮时,捡几根脚踏车的辐条串起五花肉丁,撒椒盐,烤成肉串,香气四溢,每每引得隔壁邻居驻足探看,啧啧声起:“喔唷,小顽,嘴巴真是馋痨哦……”  的确,我对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与挑剔,遭家人讥讽,说我生就一副“金嘴”。倒不是有口福吃遍天下美食,而是看见桌案上的一块糕团、一碟菜与一碗羹,总要追求刀工、火工与食材的搭配,且要图个卖相与氛围。为此,
期刊
亚当森在优美座位公司担任销售经理。最近,他从公司总部得到一个确切的消息:柯达公司创始人伊斯曼捐出巨款要在罗彻斯特建造一座音乐堂、一座纪念馆和一座戏院。这批建筑内所需的座椅正在对外寻找商家。如果能拿下这批订单,公司的业绩将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公司总部把这个任务下达给亚当森的部门,老总给他的意见是:花最小的代价获取订单。  亚当森领命后立马召集大家开会商议对策。遗憾的是,大家讨论了半天,也没有拿出
期刊
这几年,“人设”一词在网络上广为流行,而“人设崩塌”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所谓“人设”,简单说就是正面积极的形象设定,出现“人设崩塌”现象,说到底是当事者的“人设”与真实形象有出入。  这启示我们,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精准定位至关重要。知晓在什么场合、处什么位置、以什么身份、担什么职责,定准“我”的坐标,这样说话才不会出格,办事才不会出界,做人才不会出位。  定准“我”的坐标,首先要弄清楚“我是谁”
期刊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数不清次的回头。比如,明知道身后有条狗,不回头哪知道它会不会追你?明知道已经走错了路,不回头岂不是错上加错?不回头反躬,能知道有多少得与失?有时候,回头乃是出于无奈;有时候,回头则是明智之选。不管属于哪一种,“回头”都是必须的,都很有意义。  我一位朋友的妻子在婚姻登记处工作,一次她遇到一对夫妻来办离婚手續,恰巧办公用的电脑坏了。她说:“回头你们再来吧。”可这对夫妻走后却并没再
期刊
《菜根谭》有句话很受推崇:“每临大事有静气。”苏洵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李鸿章的“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 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讲的都是这个意思。而元代画家高房山有诗:“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能闲也是一种境界,所谓“心闲为贵”。李清照的“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