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音乐剧《新华报童》观后感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e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年以来,国内音乐剧舞台五彩缤纷相当活跃.2021年“五一”节假期间,一部《新华报童》为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颂赞献礼,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三天连演五场.现场的热度与专家的热评之高,已然大大超乎预期.rn这部戏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支持,北京甲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文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联合出品.何琪任音乐总监和作曲、编曲、指挥,编剧曹瑜;导演美花.如若谈及“名人”效应,第一或唯一应属艺术总监甲丁.曾获党政军国家级各类奖项、曾数次担任CCTV春晚总体设计、曾导演过大型演艺活动两百余场,他对该剧所设定的艺术标准创演水准,要求应该不低.
其他文献
在音乐艺术中,受众面最大的体裁是歌曲,一般说来它结构较为短小,旋律朗朗上口,歌词隽永,为广大民众所喜爱.自学堂乐歌开始,中国优秀的歌曲不胜枚举.改革开放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歌曲的创作更是雨后春笋般增长.但同时另一个现象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尽管创作数量不少,但在这些作品中,有多少是可以流传下去的,可以被世代传唱的?也有些歌曲,其本身艺术质量卓越,但由于存在方式较为单一,也限制了其传播和受众.因此,将一部优秀的声乐作品恰当地改编为其他体裁形式的作品,既是原作品生命的延续,又能多角度扩大原作品的影响,
期刊
作为一种特殊的依托于漕运制度的行贩私盐的手段,“漕私”的治理是清代整顿漕运制度的重要问题.作为漕运制度与盐政制度的交叉治理问题,清代“漕私”治理制度框架相对完备,而且“保漕”与“治盐”呈表里之势,相互之间有一定的价值层次关系.随着清代社会转型,盐粮市场化的加深,漕运制度渐趋崩溃,日渐细化的漕私控制制度逐渐被架空,“漕私”的治理从保漕的关键变为了漕运系统的资本输入口,加速了漕运制度的崩溃,而这中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又是如何引发的,值得我们深究.
2021年11月6日和7日,由南方歌舞团制作的音乐剧《烽火·冼星海》在深圳上演,这也是自2015年首演、2016年复排以及多次演出之后的再度亮相.此剧由广东电视台主持人兼策划人陈晓琳编剧,广州战士文工团杜鸣作曲,广东电视台谭颖导演.2016年得到国家艺术基金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资助,还荣获广东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一等奖,2017年进京参加由文化部举办的“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活动,曾在诸多省市上演.
期刊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就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发展对接进行探讨,阐述了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的三种方式:介入、悬置、耦合,指出当下二者对接的困境体现在对接苍白、悬置落空和融合表面化.提出应对困境的优化策略为:细化层级关系,层层介入;短暂悬置,立足本源探寻;探寻耦合路径,精准对接.
音乐教师教育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质量①②,因此音乐师范生的培养有效性也成为了近年来音乐教育领域内的热门议题.以往的研究显示,音乐教师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有特殊且独有的挑战③④⑤,例如:课外辅导导致学生水平差异过大、音乐学科被边缘化所导致的工作开展困难等.这些挑战给新手音乐教师带来了额外的困难,如果师范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有可能经历奥地利音乐社会学家马克(Mark C.D)所提到的“实践冲击”⑥.因此,本研究旨在建构一种可以用于监测中国音乐教师教育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模型,以了解音乐师范生的职前准
期刊
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团(以下简称乐团)初创于20世纪初期,在中国传统乐团的基础上借鉴西洋管弦乐团的声部编制发展而来.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乐器改革、乐团编制和合奏排练教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管弦乐团演奏形式.与此同时,民族管弦乐的人才培养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音乐专业院校为民族管弦乐团的专业化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包括普通高校在内的业余民族管弦乐团促进了民族管弦乐的普及,推动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期刊
2021年10月18-19日,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制作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民族乐器制作大师满瑞兴制作技艺70周年”系列活动在北京举办.本次活动主要由一场音乐会及一场学术研讨会构成,分别从琵琶制作与演奏艺术及制琴学理上对满瑞兴琵琶制作70年的技艺进行展示与总结.
期刊
相对于语音,词汇和语法一直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的薄弱环节,也是极易被考生忽视的环节.通过分析138份在校大学生PSC命题说话语料,共发现290例词汇语法偏误,其中多数为非方言性偏误,方言性偏误较少.方言性偏误中以词汇偏误居多;非方言性偏误主要表现在违反了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以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居多.避免使用方言词汇和语法、慎用网络流行语、提高情绪自我控制能力、语速适当、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是解决命题说话项词汇语法偏误问题并提升考试成绩的有效手段.
转场舞是流行于黔西南布依族地区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是布依族的日常生活劳作与历史记忆.近年来,转场舞作为一张“非遗”文化名片登上了中国的舞台,它的产生既是对布依族传统文化内涵的继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再造.通过参与观察与细致访谈,从主体性视域下探讨布依族转场舞生成的运行机制与乡土逻辑.布依民众在日常生活的仪式操演中发挥了自主能动性的作用,学者们关于地方文化的研讨促使转场舞成为有历史、有民族性的传统民俗,政府部门将它作为一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塑造.总之,转场舞的生成是经由布依族人、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等不同行
20世纪90年代初,郭乃安先生提出“音乐既是为人而创造的,也是为人所创造的……人是音乐的出发点和归宿”,倡导“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①,这一观念与主张于当下音乐时局仍具有重要意义,即“以人为始筑理论体系”②.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历代中国音乐学人的努力探索与系统总结,他们扎根于中国文化传统,立足于世界多元文化格局,投身于中国音乐文化事业,为之于构建中国音乐理论体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