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神农架无人区手记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osao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君山是神农架中“野人”最常出没的地方。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种习俗:进深山时双臂都要套上竹筒,一旦被野人拉住手时,可以把手从竹筒中抽出逃脱。
  ●遭到野猪袭击后,向导老杜庆幸地说幸好我们遇到的是野猪,不是驴头狼,不然别说这几把匕首,就是冲锋枪估计都难对付……
  ●蚂蝗沟中的蚂蝗群让人毛骨悚然,它们有的在水中,有的挂在树上,有人走过时就会直接跳到其身上吸血。
  
  位于湖北省西部的神农架,是中国内陆罕有的没有被破坏的原始森林,其总面积达1618平方公里,广大的林区囊括了3700余种植物,为1060余种动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原生态环境。当然,这里不仅生活着金丝猴、白蛇等67种珍稀野生动物,据说还隐藏着许多相传千年的神秘生物,比如来自史前时代的“驴头狼”、隐没于茫茫林区中的“野人”……
  多年以来,神农架的神秘吸引了众多的科学家、探险家……2010年9月30日,我们一行10人的考察队也来到了神农架林区深处的龙降坪。从卫星图上看,这个村庄的东面是一大片空白。我们将从这里出发,深入这片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唯一保持完好的原始森林——神农架无人区。
  出发前一夜,我特意在营地前的石头上打磨了一下战术匕首,向导说它很有可能是我们在森林中最后的生命保障。队友安迪则在一旁读着《山海经》,因为上面记录着考察队即将触摸的来自远古洪荒的传奇:神农氏尝百草、汉民族神话史诗《黑暗传》……而营地旁的摇篮河中,娃娃鱼依旧若隐若现,向导挂在帐篷上被称作“吞口”的辟邪木雕面具,则一副凶相地看着森林深处……
  
  汉民族神话史诗《黑暗传》的隐身地
  从龙降坪准备出发时,天上太阳高悬,气温有30℃左右。向导杜氏兄弟俩都背着近20公斤的大包,刚走两步,小杜突然将我刚刚砍来的手杖抓了过去,一把扔下山崖说:“漆树的毒液对皮肤损害极大,如果你不想烂手的话,就去重新砍一根竹杖吧”。
  行进之际,林木越来越密,阳光穿透树木折射进来,整个原始森林显得色彩斑斓:绿的桫椤,红的“过江龙”(一种长满刺的红藤,它可以从河流的一边,穿过河底生长到对岸),蓝紫色的野葡萄……初入原始森林的我们,对这片谜一般的森林尚未感到畏惧,开路的老杜还为我们唱起了山歌:“神农教民把田耕,出来七十二毒神,布下瘟疫害百姓,搅得老祖好心疼,上山便把百草寻,要用百草治百病……”
  歌声越听越有味,而后来的详谈则更让我们震惊:原来老杜刚才所唱的,正是在内地失传已久,被称为“汉民族神话史诗”的《黑暗传》——这部流传于神农架地区的史诗唱本长达3000多行,记录了汉民族的远古创世神话,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而在神农架地区,把《黑暗传》带进棺材陪葬的事也屡见不鲜。谁是它的第一个作者?如此丰富、壮观、文采飞扬的唱本,为什么仅会流传在偏远的神农架深山中?这些都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个待解的千古之谜。
  经过10多个小时的穿山越岭,我们在杜鹃岭扎营,这里不仅有充足的水源,还有满山的野杜鹃及“日照金山”的美景。入夜后,躺在空寂的高山古草甸上,四周满是嶙峋怪石和一簇簇高山箭竹、天空中闪烁的星光,一种原始洪荒的神秘气息渐渐弥漫着营地……
  不过,正当我们迷恋这温柔的“夜”时,“夜”却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入夜后不久,杜鹃岭的气温陡降到摄氏零度以下,老杜出发前为我们每人准备的一壶烈性白酒起了作用,全靠它的帮助,我们才抵御了一夜的寒冷。清晨醒来,队员们发现所有的帐篷外层都结上了一层晶莹的冰霜,草甸与树上也挂着厚厚的雪霜——但天上的太阳依旧高悬,这里的昼夜温差竟高达近40℃。
  
  老君山顶“野人窝”
  作为世界未被破解的四大谜团之一的“神农架野人”,一直是我们进入无人区深处后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尤其当队伍踏入神农架野人传说最多的老君山地界时,大家都被这神秘的传说遗址震惊了。
  老君山,位于神农架主峰神农顶东北的原始森林中,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其独特的气候与地貌:山腰云雾缭绕,山顶则常被白雪覆盖,山间密布着高山箭竹林及各种药草。
  资料显示,神农架是世界上发现“野人”次数最多、目击者人次最多的地方之一。《山海经·海内南经》、屈原的《山鬼》、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都有关于“野人”的记载。自上世纪初以来,这里已有400多人在不同地方、不同程度地看到100多个“野人”活体,中国野考协会的多次考察也证明,神农架确实存在一种介于猿和人之间的灵长类动物。
  而老君山一带,则是神农架中野人最常出没的地方。老杜告诉我们,自己的爷爷就在这片高山箭竹林中见过野人:它们很高、很强壮,就住在箭竹林里,窝是用20多根箭竹扭成的。后来还有人专门研究过这‘野人窝’,最后得出结论:不是猴类或熊类干的,它们没那么聪明,只能是“野人”……
  当我们登上海拔2936米的老君顶时,大家似乎都在下意识地寻找什么——据说这一带经常会发现野人的遗迹,如毛发、粪便等。小杜还饶有兴致地给我们讲起了当地流行的野人传说: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时,一些民夫逃了出来,躲进深山老林避祸,最后就变成野人,这些野人就是他们的后裔。而当地人还流传着这样一种习俗:进深山时双臂都要套上竹筒,一旦被野人拉住手时,可以把手从竹筒中抽出逃脱。据说这还是被贬到这里14年的唐朝庐陵王李显提倡的,他当时就在神农架大九湖囤积兵马,准备东山再起,对抗自己的母后武则天……
  
  “望天龙”悬崖惊魂
  出发前往“望天龙”时,老杜笑称我们即将经过“鬼门关”,不由得让大家内心一紧。
  所谓“望天龙”,其实是一块立于高山绝壁上的巨石,传说在其化为蛟龙祸害人间之时,神农氏祈祷天降炸雷,重新将其封印。不过,传说是优美的,路途却是曲折的:想要翻过这座绝壁,首先需要借助绳索,在接近90°、1000多米高的高山草甸上顺山而下,再攀爬下一段几百米的悬崖,才能抵达山底的河谷。
  在无数次被“绊脚树”(神农架特有的一种荆棘,成片生长,高度往往深至大腿,人踏入其中便难以移动)划伤之后,队伍终于来到了这块未能成蛟的巨石旁,而此时,我们面临两段最难行的道路:第一段路上是一片高山草甸,根本就没有路,而草则是一簇簇生长,下行时很容易踩空而扭伤脚,路途中的很多树也充满了“陷阱”——要么满身利刺,要么脆弱得一碰就断,在此时如果一旦滑坠,很可能就直接掉下深渊。
  第二段路则是由悬崖和滑坡组成,泥土和石头都很松软,而我们每个人都背了平均近20公斤重的装备,行进时非常笨拙。在向导的指挥下,我们下攀得很慢,因为有的路段只能容一人——首先是道路狭窄,同时也害怕上面的人踩落飞石砸伤下面的人,如果在这一路段上受了伤,几乎得不到任何支援和救助。
  尽管我们小心翼翼,但在中途还是出了问题:队员小李在下攀时不慎滑坠,幸好她抓住岩石上的藤蔓才保住了一条命,但背包却跌落山崖,十几秒后才听到其跌到山涧底的声音。最后抵达谷底时,尽管大家已经疲惫不堪,但彼此都很激动,热烈地拥抱。
  晚上我们扎营在九冲河畔。九冲河发源于老君山,虽长度只有20多公里,但因海拔高差悬殊,沿河有大小瀑布十余处,极为秀美。而其“九冲”之名的来历,也有一段令人回味的历史:1652年,闯王李自成的侄儿李来亨率领起义军3万人驻扎于此,清王朝则调集湖广、四川、陕西等地20余万兵马围攻此地,官兵连续发起9次冲锋,终将李来亨击败。明月高挂,枕着水声入眠,仿佛白天的劳累又化为当年的金戈铁马,在梦中又滔滔而来……
  
  野猪夜袭营地
  对于外来者来说,到了神农架没有被动物攻击过,就等于没来过这里。这个法则在我们的队伍中也得到了印证——攻击我们的是两样在现代都市中难以寻觅的动物:野猪和蚂蝗。
  野猪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令我们着实慌乱不堪:当时我们的营地扎在一片古杜鹃林旁。大概半夜一点左右,我迷迷糊糊地听到有人在呼救,我的第一反应便是抽出放在枕边的战术匕首,与同帐的队员安迪一起跳出帐外。而这时仅有的一盏营地灯已经打开(还有一盏在前日登山时摔坏了),很快,我们看到一头黑色的动物悉悉嗦嗦地钻入了旁边的树丛,转眼便消失了。
  “野猪在拱我们帐篷!”我们来到刚才呼救的队员小章的帐篷旁,发现帐篷一角已经被钻出一个大洞,而洞的位置很接近就寝的人的头部,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小章运气好,野猪很可能就直接给她头部致命一击了。而向导老杜在查看了现场后,庆幸地安慰我们:幸好我们遇到的是头野猪,不是驴头狼,不然别说你这几把匕首,就是拿把冲锋枪估计都难对付……(据说驴头狼是一种生活在神农架地区的驴头狼身的动物,生物学界普遍认为它就是史前动物“沙犷”,其行走如飞,时常伤害牲畜或人类)。
  相比单独行动的野猪,蚂蝗沟中蚂蝗群的攻击更让我们毛骨悚然。这些东西非常讨厌,有的在水中,有的挂在树上,有人走过时就会直接跳到人身上吸血。
  进蚂蝗沟前,我们作了充分的准备,不仅把带来的驱蚊剂涂在脚上和鞋帮上,还用绳子扎紧了裤口和袖口。但毕竟这是蚂蝗的地盘,我们很快在林木中发现了它们,它们潜伏在落叶上,岩石下。而我们快速移动的脚步声也很快惊醒了这些“吸血杀手”——它们立即从落叶上像眼镜蛇样竖立起来,并向我们快速移动,“跑快点!如果下雨了到时想跑都难”,在老杜的吼声下,大家拔腿就跑,都想能迅速离开这片是非之地。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一片开阔地,大家赶紧卸下身上的装备,互相检查,果然又刮下了十几条“追随者”。老杜告诉我们,说幸好今天天气还算好,上次他带一支队伍进山,结果天降暴雨,最后每个人脚上都起码挂了五六条蚂蝗,有个女队员脱下袜子时,发现白袜已经被染成了红色,脚上还不断有血淌出,旁边有几条已经吃得圆滚滚的蚂蝗,身体已经比先前涨大了数倍,身体透亮……
其他文献
【摘要】为满足信息化时代下新教学改革的需求及社会对人才自主能力的高要求,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应运而生。文章首先阐述混合式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介绍基于U校园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校本化实践,最后提出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策略、强化教学交互和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角度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U校园;混合式学习;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林雅诗(1995-),女,汉族,福
【摘要】在当今多元文化逐渐交融的背景下,人才的合作能力和意识越来越为人所重视。团队合作的思维需要从小培养,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安排相关的教学。另外,英语学科在学生日后的发展和学习中有着十分长远的影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英语水平。本文介绍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的问题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
【摘要】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体系中的重点环节,同时也是教师的教学难点,一方面需要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控,另一方面也要从基础的词汇与语法教学出发向外拓展,循序渐进地教授正确的解题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阅读成绩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将详细讨论学生在日常阅读理解中存在的几点学习误区,同时举例说明正确的解题方法,供各位同人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理解;学习误区;解题方法  【作者简介】王学
【摘要】在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时,教师需要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开拓文化视野,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应用方法的同时,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民情、人文艺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英语国家的角度去了解英语文化的内涵,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于外来文化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与此同时,学生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人在使用英语时的基本文化理念后,学生对于英语的语感会逐步加强,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层次,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英语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英语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是英语学习中最基础但也是关键的一部分,教师要注意打好基础,重点教学。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对英语的重要性认知尚浅,且单词学习反复性与枯燥性较强,故学生大多时候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词汇,进而导致教师难以推进教学任务,词汇教学质量下降。合作学习是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词汇学习兴趣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翻译这一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也面临着创新和改变,本文提出了翻译职业化的培养模式是有效、客观和科学的方法,进而结合两者提出了新型的人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质量检测和职业道德培养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促进翻译教学发展和翻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翻译职业化;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孙跃鹏(1979-),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
【摘要】任务驱动背景下的英语阅读为明确阅读方向和活化过程提供了指引,在聚焦读前、读中和读后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化探究,在预读思考、协作探究和拓展延伸中聚焦问题,在相互切磋中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任务;探究;表达  【作者简介】钱小丹,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  阅读是培养学生认知思维和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开阔眼界的有效渠道。传统阅读教学,更多注重学生自我阅读理解的时空,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英语写作精准教学逐渐受到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然而受限于技术条件,其应用与研究正面临困境。大数据的兴起为高中英语写作精准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文章在梳理高中英语写作精准教学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数据对它的影响,并提出了精准确立写作教学目标、精准设计写作教学过程、精准实施写作教学方案和精准进行写作教学评价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基于大数据改进高中英语写作精准教学提供借鉴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专高专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相关策略,即鼓励阅读、激发兴趣;加强学习、夯实基础;掌握技巧、培养习惯;了解文化,克服障碍;利用网络,提升素养。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阅读;策略  【作者简介】文瑞英(1976-),女,湖南益阳人,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英语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法。  在PRETCO-A(B)、CET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慕课受到了世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该教育模式将互联网作为平台,实现了大规模的网络教育,实现了优势教育资源的整合,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但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下,师生之间无法实现面对面的沟通,在气氛营造等方面也存在不足。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很多高校都在开展线上教育的同时实现了线下教育的同步,形成了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增强教学的带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