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接受救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以任意编号的形式划入常规组与联合组(n=38)。常规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入选患者的TC、TG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联合组患者的血脂指标降低幅度更大,与常规组指标比较差距明显(P<0.05);常规组患者症状恢复率为81.58%,联合组为97.37%,联合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更高(P<0.05),;常规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幅度低于联合组,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与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整体治疗有效率较高。
[关键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96-5249(2017)]9-0116-02
脑梗死也可以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指的是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患者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软化,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自主生活能力会产生较大影响。脑梗死患者多伴有恶心、四肢乏力及运动障碍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会昏迷或者死亡。作为突发性脑部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中,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影响较大,而药物治疗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与预后效果。为了深入研究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死的效果,以本院接受救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论述,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接受救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人选患者均确诊为脑梗死,自愿参与实验研究,以任意编号的形式划入常规组与联合组(n=37)。联合组男女病患占比为20:17,年龄范围46-76岁,平均数值为(63.04±5.61)岁。患者病程时间在10-33h之间,平均时长为(18.51±2.53)h。常规组男女病患占比为19:18,年龄范围46-77岁,平均数值为(63.15±5.72)岁。患者病程时间在10-32h之间,平均时长为(18.55±2.48)h。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可以分组对照研究(P>0.05)。
1.2方法人选患者治疗前均停止服用其他抗凝药物、溶栓药物等,常规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100mg/次,早餐后口服。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阿托伐40mg睡前口服,治疗12天。
1.3评价标准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指标改善效果。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SS评分)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分数范围0-45分,分数高则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差。显效表示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90%;好转表示患者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50-90%之间;无效则表示患者症状未见改善或者病情加重(症状恢复率=显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处理 SSPS20.0描述整理数据,t计算计量材料,计数材料x2计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TC、TG指标比较治疗后人选患者的TC、TG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联合组患者的血脂指标降低幅度更大,与常规组指标比较差距明显(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比较常规组患者症状恢复率为81.58%,联合组为97.37%,联合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更高(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常规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幅度低于联合组,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脑梗死为临床治疗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所造成,致使患者脑动脉血流阻断,诱发脑组织局部缺氧、缺血的症状,神经功能受到损伤。当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阿司匹林为常用药物,可发挥改善患者血脂水平的作用。作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能够抑制血小板血栓烷A2的生成,使患者的血浆粘稠度降低,改善患者的微循环状态,具有药物见效速度较快,药物使用效果比较稳定的特征。
阿托伐他汀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作为新一代的他汀类降脂药物,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脂水平,缓解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得以改善。阿托伐他汀可直接作用于患者血管內皮组织,预防肝细胞中胆固醇的生成,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持续上升,保证患者的身体代谢能力。阿托伐他汀在转变患者血脂状态的同时,对患者脑部神经功能也能够形成保护效果,药物治疗的效果更佳。
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人选患者的TC、TG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所好转,联合组患者的血脂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更大。相较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方法,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常规组患者症状恢复率为81.58%,联合组为97.37%,联合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更高,进一步证实了联合用药的价值。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与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整体治疗有效率较高。
[关键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96-5249(2017)]9-0116-02
脑梗死也可以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指的是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患者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软化,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自主生活能力会产生较大影响。脑梗死患者多伴有恶心、四肢乏力及运动障碍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会昏迷或者死亡。作为突发性脑部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中,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影响较大,而药物治疗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与预后效果。为了深入研究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死的效果,以本院接受救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论述,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接受救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人选患者均确诊为脑梗死,自愿参与实验研究,以任意编号的形式划入常规组与联合组(n=37)。联合组男女病患占比为20:17,年龄范围46-76岁,平均数值为(63.04±5.61)岁。患者病程时间在10-33h之间,平均时长为(18.51±2.53)h。常规组男女病患占比为19:18,年龄范围46-77岁,平均数值为(63.15±5.72)岁。患者病程时间在10-32h之间,平均时长为(18.55±2.48)h。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可以分组对照研究(P>0.05)。
1.2方法人选患者治疗前均停止服用其他抗凝药物、溶栓药物等,常规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100mg/次,早餐后口服。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阿托伐40mg睡前口服,治疗12天。
1.3评价标准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指标改善效果。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SS评分)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分数范围0-45分,分数高则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差。显效表示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90%;好转表示患者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50-90%之间;无效则表示患者症状未见改善或者病情加重(症状恢复率=显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处理 SSPS20.0描述整理数据,t计算计量材料,计数材料x2计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TC、TG指标比较治疗后人选患者的TC、TG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联合组患者的血脂指标降低幅度更大,与常规组指标比较差距明显(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比较常规组患者症状恢复率为81.58%,联合组为97.37%,联合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更高(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常规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幅度低于联合组,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脑梗死为临床治疗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所造成,致使患者脑动脉血流阻断,诱发脑组织局部缺氧、缺血的症状,神经功能受到损伤。当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阿司匹林为常用药物,可发挥改善患者血脂水平的作用。作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能够抑制血小板血栓烷A2的生成,使患者的血浆粘稠度降低,改善患者的微循环状态,具有药物见效速度较快,药物使用效果比较稳定的特征。
阿托伐他汀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作为新一代的他汀类降脂药物,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脂水平,缓解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得以改善。阿托伐他汀可直接作用于患者血管內皮组织,预防肝细胞中胆固醇的生成,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持续上升,保证患者的身体代谢能力。阿托伐他汀在转变患者血脂状态的同时,对患者脑部神经功能也能够形成保护效果,药物治疗的效果更佳。
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人选患者的TC、TG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所好转,联合组患者的血脂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更大。相较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方法,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常规组患者症状恢复率为81.58%,联合组为97.37%,联合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更高,进一步证实了联合用药的价值。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与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整体治疗有效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