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234例血流感染患者资料。根据发生血流感染当天免疫功能监测结果分为免疫功能正常组〔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30%,144例〕和免疫功能抑制组(HLA-DR≤30%,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合并症、入ICU 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病原学结果、血流感染当天感染指标〔体温峰值、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及预后指标(细菌清除时间、ICU和总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的差异。
结果234例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男性132例,女性102例;年龄(60.5±18.4)岁;原发病以重症肺炎、腹腔感染为主。除免疫功能抑制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比例明显高于免疫功能正常组外〔43.3%(39/90)比41.7%(60/144),P<0.05〕,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APACHEⅡ、SOFA评分、其他合并症和原发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免疫功能正常组比较,免疫功能抑制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率明显降低〔40.0%(36/90)比56.2%(81/144)〕,革兰阴性杆菌〔50.0%(45/90)比39.6%(57/144)〕和真菌〔10.0%(9/90)比4.2%(6/144)〕的感染率均明显升高(均P<0.05)。免疫功能抑制组感染当天WBC、中性粒细胞比例、PCT水平均较免疫功能正常组明显降低〔WBC(×109/L):10.2±2.1比13.5±3.6,中性粒细胞比例:0.87±0.17比0.96±0.22,PCT(μg/L):1.3±1.1比4.7±2.1,均P<0.05〕,而体温峰值(℃:38.5±1.7比38.9±1.3)及CRP(mg/L:134.0±42.6比164.0±5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免疫功能正常组比较,免疫功能抑制组患者细菌清除时间明显延长(d:16.0±10.1比12.3±4.7),28 d病死率明显提高〔61.1%(55/90)比44.4%(64/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CU住院时间(d:21.0±17.1比18.7±10.4)及总住院时间(d:36.0±28.1比33.8±1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发生血流感染时,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真菌感染率较高,且炎症反应不明显,细菌清除时间较长,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