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方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以江苏某卫生职业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方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干预.结果 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干预,大学生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方案的评价效果较好.结论 坚持“三全育人”“体育育人”“立德树人”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干预,能有效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机 构】
: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公共基础学院,盐城 224005;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省学生心理健康运动干预研究中心) 22512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方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以江苏某卫生职业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方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干预.结果 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干预,大学生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方案的评价效果较好.结论 坚持“三全育人”“体育育人”“立德树人”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干预,能有效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医学生宿舍氛围、核心自我评价和学业情绪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法在某高等院校抽取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宿舍氛围、核心自我评价和学业情绪.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用率或构成比,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医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总分、宿舍氛围总分与学业情绪总分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被调查医学生的宿舍氛围平均得分(43±10)分,在性别、独生子女、宿舍居住人数、周围环境氛围、课余时间安排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自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大一年级新生应付方式特点.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方式,对1947名某医学院校大一年级新生开展应付方式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应付方式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一年级新生最常采用的应付方式从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合理化、幻想和自责;男生自责和合理化得分高于女生(t1=1.92,P<0.05;t2=3.94,P<0.01),女生求助得分高于男生(t3=-2.32,P<0.05);城市学生自责和幻想得分高于农村学生(t1=-2.260,P<0.05;t2=-2.800,P<0.0
通过典型案例,阐述内观疗法辅助药物治疗惊恐障碍在临床上的应用.来访者由于数次发作不可预测的心悸、头晕、恶心,多次就诊,排除了生理疲劳、物质滥用和躯体疾病的可能性,发作间歇期常担心再次发作.咨询师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帮助分析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帮助来访者分析惊恐发作的原因.通过1周的内观治疗,帮助来访者建立新的合理思维方式,缓解焦虑情绪,改善亲子关系,并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目的 为了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人际关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人际关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来自南京3所大学的471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活满意度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进行施测.结果 ①大学生人际归因在能力、努力归因方面与人际关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运气、背景方面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②主观幸福感和人际关系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③人际关系满意度在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人际关系的困扰或良好归因于内部因素(努力、能力)的大
催收非法债务罪的保护法益不是公共秩序与民间借贷秩序,也不是公民的财产权利,而只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是指催收高利放贷等非法行为产生的合法本息或合法债务,而不是指催收超出合法本息或合法债务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赌债、毒债等违法行为产生的债务不属于本罪的债务.对于以暴力、胁迫等方法催收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的行为,应以抢劫、敲诈勒索等财产罪追究刑事责任;催收非法债务罪与抢劫、敲诈勒索等财产罪,以及非法拘禁罪、非法侵入住宅罪既可能形成想象竞合,也可能需要数罪并罚;对符合催收非法债务罪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