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生长点,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与智育的结合点——詹万生。学校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多年来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专职教师引导,兼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应以班主任为主,必然能够找到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整合机制。
关键词:学校教育;心理健康;班主任工作
一、中职班主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必要性
(一)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部分中职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闲聊、睡觉、听音乐、玩手机者不乏其人;生活中,信息时代娱乐媒体的繁荣使一些学生变得浮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住校的中职生更是远离父母亲人,在支配时间、使用金钱和物品等问题上都要学会管理和控制。但是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会沉迷于游戏、上网,导致经常发生“经济危机”。这样的问题虽小,但积少成多也会占去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焦虑、紧张、困惑、孤独等心理上的不适应,情感上的挫败、无助以及行为上的错乱和困难。
(二)自卑心理严重
中职生大多数知识基础较薄弱,学习成绩不理想,自认为不是读书的料,低人一等,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再加上世俗的偏见,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使得部分中职生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严重者在学习上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这阻碍了他们的进步和成长。
(三)自我封闭与渴望放开的心理予盾并存
中职生对友情有较强烈的渴望,希望能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有自己的“铁哥们”,同时住校中职生因为暂时远离了父母亲人,此时更加渴望与同学、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得到理解。但是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不懂得处理、化解各种矛盾,面对交往困难时又缺乏指导和帮助,使小事被放大、小矛盾被激化,严重者甚至对同学或教师产生仇恨心理。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男女学生之间自然形成了两个群体,表面上互不相关、相互疏远,而在内心,却敏锐地注视着异性的变化,滋长着对一些异性的好感和对一些异性的反感,关心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能引起异性尤其是自己好感的异性的注意,但又装出一副冷漠的样子;对父母和老师也封锁着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往往言不由衷,外部表现和内心想法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不能根据他们的某个举动或行为就做出结论,而需要深入他们的内心来加以了解。
二、中职班主任应具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
倾听是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而又较容易掌握的技术。对于班主任来说,倾听的习惯和态度比倾听的技术更重要。因为在现实的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习惯说而不习惯听,甚至不愿意给问题学生以说话的机会,更不用说通过主动倾听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想法了。倾听能够贴近学生,倾听能够让学生亲师信道。认真、耐心地倾听能营造出信任和融洽的心理氛围,也才能使班主任及时捕捉和把握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从而找到正确的办法解决问题。班主任应多深入学生中间和学生“闲聊”,通过这些看似无用的闲聊,能够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班主任也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二)无条件积极关注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学生在学习期间所犯下的各种过错都会有其不同的原因,正是因为学生的不完善、不完美,教师的存在才是必要的,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也就不会对有过错的学生大发雷霆或感到很恼火了。因此,班主任面对学生的过错时,不能老以道德、法制的眼光批评学生,而应首先表示理解,才可以继续冷静、客观地教育学生。学生得到老师的理解,才會放松戒备,才能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因此不管学生出现怎样严重的心理问题,教师都要无条件积极关注。
(三)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指导和帮助
当学生向班主任提出自己面對的问题时,班主任应首先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班主任也可以以建议的口吻向学生提供一些处理问题的意见。因为中职生由于年龄和经验所限,自己较难找出好的解决方法,如果教师没有给出一些中肯的建议,他反而会无所适从,问题分析了一大堆,但他不知该怎么做。
(四)以行为矫正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多数中职生其实明白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该不该做,但他们明知是错却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从而出现不良行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倡导使用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自我消退法示范法等方式,对个体的不良的行为进行矫正。在班级管理中同样可以参照这些方法,教师以自身的行为示范,促使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使用代币奖励法激励学生朝向更高的行为目标不断努力(评选班级之星,包括优秀学生奖、进步奖、爱心奖、优秀班干部等);使用自我消退法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足;以强化法使学生改过的积极行为不断得到巩固(对学生表现出的进步进行及时的鼓励)。
(五)与科任老师、家长紧密联系,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教育网络,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效和持久地展开。班主任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与科任老师、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家长,因其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多数都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成绩高低,而没有意识到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出现问题也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对其进行心理指导。因此班主任要经常与科任老师和家长进行沟通,使其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给科任老师和家长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简单的技巧,从而形成心理健康的教育网络。
结论
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习、研究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才能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温馨的学校大家庭,才会有和谐的班集体。生命教育与校园文化教育相结合。通过构建心理干预体系,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增强其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降低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多利,张仕辉.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年20期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年30期[3]蒋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重庆市垫江县第一职业中学校
关键词:学校教育;心理健康;班主任工作
一、中职班主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必要性
(一)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部分中职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闲聊、睡觉、听音乐、玩手机者不乏其人;生活中,信息时代娱乐媒体的繁荣使一些学生变得浮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住校的中职生更是远离父母亲人,在支配时间、使用金钱和物品等问题上都要学会管理和控制。但是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会沉迷于游戏、上网,导致经常发生“经济危机”。这样的问题虽小,但积少成多也会占去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焦虑、紧张、困惑、孤独等心理上的不适应,情感上的挫败、无助以及行为上的错乱和困难。
(二)自卑心理严重
中职生大多数知识基础较薄弱,学习成绩不理想,自认为不是读书的料,低人一等,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再加上世俗的偏见,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使得部分中职生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严重者在学习上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这阻碍了他们的进步和成长。
(三)自我封闭与渴望放开的心理予盾并存
中职生对友情有较强烈的渴望,希望能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有自己的“铁哥们”,同时住校中职生因为暂时远离了父母亲人,此时更加渴望与同学、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得到理解。但是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不懂得处理、化解各种矛盾,面对交往困难时又缺乏指导和帮助,使小事被放大、小矛盾被激化,严重者甚至对同学或教师产生仇恨心理。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男女学生之间自然形成了两个群体,表面上互不相关、相互疏远,而在内心,却敏锐地注视着异性的变化,滋长着对一些异性的好感和对一些异性的反感,关心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能引起异性尤其是自己好感的异性的注意,但又装出一副冷漠的样子;对父母和老师也封锁着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往往言不由衷,外部表现和内心想法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不能根据他们的某个举动或行为就做出结论,而需要深入他们的内心来加以了解。
二、中职班主任应具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
倾听是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而又较容易掌握的技术。对于班主任来说,倾听的习惯和态度比倾听的技术更重要。因为在现实的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习惯说而不习惯听,甚至不愿意给问题学生以说话的机会,更不用说通过主动倾听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想法了。倾听能够贴近学生,倾听能够让学生亲师信道。认真、耐心地倾听能营造出信任和融洽的心理氛围,也才能使班主任及时捕捉和把握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从而找到正确的办法解决问题。班主任应多深入学生中间和学生“闲聊”,通过这些看似无用的闲聊,能够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班主任也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二)无条件积极关注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学生在学习期间所犯下的各种过错都会有其不同的原因,正是因为学生的不完善、不完美,教师的存在才是必要的,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也就不会对有过错的学生大发雷霆或感到很恼火了。因此,班主任面对学生的过错时,不能老以道德、法制的眼光批评学生,而应首先表示理解,才可以继续冷静、客观地教育学生。学生得到老师的理解,才會放松戒备,才能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因此不管学生出现怎样严重的心理问题,教师都要无条件积极关注。
(三)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指导和帮助
当学生向班主任提出自己面對的问题时,班主任应首先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班主任也可以以建议的口吻向学生提供一些处理问题的意见。因为中职生由于年龄和经验所限,自己较难找出好的解决方法,如果教师没有给出一些中肯的建议,他反而会无所适从,问题分析了一大堆,但他不知该怎么做。
(四)以行为矫正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多数中职生其实明白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该不该做,但他们明知是错却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从而出现不良行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倡导使用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自我消退法示范法等方式,对个体的不良的行为进行矫正。在班级管理中同样可以参照这些方法,教师以自身的行为示范,促使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使用代币奖励法激励学生朝向更高的行为目标不断努力(评选班级之星,包括优秀学生奖、进步奖、爱心奖、优秀班干部等);使用自我消退法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足;以强化法使学生改过的积极行为不断得到巩固(对学生表现出的进步进行及时的鼓励)。
(五)与科任老师、家长紧密联系,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教育网络,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效和持久地展开。班主任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与科任老师、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家长,因其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多数都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成绩高低,而没有意识到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出现问题也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对其进行心理指导。因此班主任要经常与科任老师和家长进行沟通,使其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给科任老师和家长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简单的技巧,从而形成心理健康的教育网络。
结论
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习、研究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才能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温馨的学校大家庭,才会有和谐的班集体。生命教育与校园文化教育相结合。通过构建心理干预体系,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增强其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降低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多利,张仕辉.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年20期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年30期[3]蒋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重庆市垫江县第一职业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