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矛盾观照下的孔乙己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Mous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有姓名无用途
  姓名,是由姓和名组成的,是人们为区分个体,给每个人所取的特定的名称符号,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姓名。借助姓名,我们才能有秩序地正常地交往。
  在孔乙己生活的那个年代,即使没有读过书的男性,也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孔乙己读过书,一定有他自己的名字,但是,孔乙己对人说话,满口之乎者也,总是让人听不懂。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上大人孔乙己”这叫人半懂不懂的话里,给他取了这个绰号,叫作孔乙己。但是,在生活中,孔乙己的真实姓名已经没有了任何的用途,一贫如洗的孔乙己连使用自己名字的机会都没有,没有办法用姓名显示自己的存在,卑微如草芥。生活中,孔乙己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甚至连姓名都可以忽略不计了,文中说“没有他,别人也便这样过”。对孔乙己来说,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在作者不慌不忙的叙述中,读者知道了“孔乙己”这个名字的来历,人还活着,姓名就已经失去了任何价值,在我们的大脑中,作者不动声色地在孔乙己身上增加了一份苦涩!
  這样的写法在鲁迅先生别的作品里也能找到。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只是因为先前有一个女工叫阿长,后来回去了,然后现在的女工来补了她的缺,因为大家叫习惯了,所以就没有再改口,从此,现在的女工就成了长妈妈了。“孔乙己”和“长妈妈”在鲁迅先生不慌不忙的叙述中出现,却一样让人记忆深刻:他们的名字来历都带有戏剧性,然而都丢失了真实的姓名,丢失了最起码的尊严。
  二、有长衫无地位
  小说中,对孔乙己的几次正面描写都集中在咸亨酒店,在咸亨酒店喝酒的有两类人:一类是短衣帮,因为地位低下、生活贫困,他们只能靠柜台外站着喝酒;一类是长衫客,他们可以踱进隔壁的包间,慢慢地坐喝。咸亨酒店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在这里,短衣帮和长衫客有如楚河汉界,泾渭分明。
  长衫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孔乙己不但没钱而且更没有任何社会地位,显然,他是不能穿长衫的,但是,他却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舍不得脱下他的长衫,即使那长衫又脏又破,多年没洗没补。因为孔乙己是读书人,长衫是读过书的证明,是读书人的骄傲,是孔乙己不屑与短衣帮为伍的唯一底气。但是,一件长衫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他显摆的资本的,文中写道:孔乙己连半个秀才都没有捞到,越过越穷,弄到快要讨饭了。短衣帮也不会因为孔乙己穿了一件长衫就对他另眼相待,长衫客更不会因为一件长衫就接纳他。在孔乙己的心中,长衫已经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但是在咸亨酒店,在社会上,孔乙己扛着这面精神旗帜,人们给予的最好注解只能是迂腐寒酸、可笑可怜,也表明他在现实面前的不伦不类、无处遁形,“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是对孔乙己最形象的描写。
  孔乙己“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这是对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咸亨酒店的描写,很显然,他的那件长衫最后还是脱下了。是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了腿无法穿长衫,还是长衫被丁举人抽打得不成衣样无法再穿?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脱下,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孔乙己已经彻底站不起来了,趴下的不仅是身体,还有他的精神。孔乙己最终连一件长衫也没能守住,可见世间凉薄。长衫是孔乙己形象特征,也是他悲剧命运的注脚,更是他灵魂的标签。
  三、有初心无本领
  孔乙己性格里不仅有迂腐,而且掺和着善良和可爱。他教小伙计识字,小伙计并不领情而且不屑,等了好久之后,孔乙己很恳切地说:“不能写罢?……我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当小伙计不耐烦地说出“茴”字怎么写后,孔乙己高兴极了,进一步问小伙计知道“茴”字的四种写法吗?说完,便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面上写,但是,小伙计一点兴趣也没有,孔乙己只能叹气,一副极惋惜的表情,面对孔乙己教识字,小伙计是不屑,不耐烦,愈不耐烦,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却是极高兴,很恳切,直至极惋惜。
  从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中,我们不仅能看出孔乙己以读书人的身份显摆,而且还以讨好小伙计的姿态想找到一丝的存在感。孔乙己知道,他没法在成人世界里找人谈天,便只好和孩子说说话,他以求和的态度求生存,所以,他真诚且满怀善意地走向小伙计,但是,一句“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吗”,说明连小伙计都不接受孔乙己的示好。
  有时,孔乙己的善良也是一种本能的流露:一群小孩子围住了正喝酒的孔乙已,孔乙己便分茴香豆给他们吃,每人一颗。吃完后,孩子们仍然不肯走,一双双眼睛都直直地巴望着碟子。这时候,孔乙己慌了,用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子又看一看豆,摇着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将碟子罩住”,这样的语言和动作,既迁腐又可笑。可是他是在“弯下腰去”又“直起身子看一看豆”才不好意思地拒绝了孩子们的要求的,善良在这一刻得到彰显。
  然而,孔乙己毕竟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他能向这个世界表示的最大善意也仅此而已,身处那样的社会,举步维艰的孔乙己已经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释放更多的能量和本心。
  四、有争辩无胜算
  孔乙己对人是那样的善良,那他生活的社会环境会对他温柔一点吗?小说中,孔乙己正面出场两次,这两次都是在短衣帮的嘲笑声中开始的,整个过程伴随着孔乙己的争辩,争辩的结果无一例外的都是以孔乙己的惨败而结束。第一次是: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第二次是: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为了掩饰自己争辩失败的现实,孔乙己说着别人不懂的话。其实,争辩的结果是孔乙己必输无疑。
  第一,孔乙己偷窃是事实。事实胜于雄辩,这本身就是一大污点,所以,在争辩中,孔乙己失去了底气,即使他睁大眼睛、涨红了脸、青筋条条绽出、死要面子地百般辩解“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说些人不懂的话,玩些偷换概念的伎俩,都无济于事。
  第二,孔乙己的对手太强大。首先,辩手下手狠,让孔乙己无法争辩。他们或者攻其痛点、釜底抽薪,例如,“你当真认识字么?”“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精准定位孔乙己最不愿揭开的伤疤,或者请君入瓮、借力打力,例如,“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什么清白?我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其次,辩手势力大。例如,只要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都拿他取笑。再次,辩手穷追猛打。例如,对短衣帮的的挑衅,孔乙己已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但是他们却故意高声叫嚷:“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咸亨酒店里这群同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卑微的人联起手来,他们狂欢般地揭孔乙己的短,一点不犹豫,一点不手软,恻隐之心全无。咸亨酒店的这种狂欢结成了一张无形的大网,网得孔乙己透不过气来,他不仅没有任何胜算的可能,还找不到任何出口。
  五、有伤情无同情
  丁举人,是一个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上层社会的读书人,曾经是读书人的他,一旦爬进上层社会就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壁垒,和下层社会划清了界限。孔乙己一不小心偷到了丁举人家,他冲撞了上层社会,一个容不得他的上层社会,从短衣帮“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觉到丁举人的心狠手辣,果然,孔乙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先写服辩,然后是打,最終打折了腿。
  文中的丁举人并没有正面出场,小说从短衣帮和掌柜的对话中侧面交代了丁举人毒打孔乙己的事实。丁举人的毒打,是对孔乙己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孔乙己的身体残疾了,精神摧毁了。这顿毒打直接导致了孔乙己最终的悲惨结局,丁举人所代表的阶层,毫不留情地打压着孔乙己本就小得可怜的生存空间。
  丁举人的毒打已经让孔乙己遍体鳞伤,然而,孔乙己周围的人们,对遍体鳞伤的孔乙己竟然没有一丁点儿同情心,而且对孔乙己的伤疤进行了二次伤害,反复揭短,这样,孔乙己的伤疤永远也不能痊愈。不仅仅是孔乙己的伤疤成了酒客们的笑料,他的生死也成了别人的的谈资,而且还是极度冷漠的谈资。掌柜的想起孔乙己的唯一理由是“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时,已经被丁举人打折了腿,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掌柜一见到孔乙己,就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了年关和第二年端午,仍然重复着他那句话。掌柜的问:“打折了怎样呢?”一个酒客说:“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的不再问了,依旧不紧不慢地算他的账,在这寒透骨节的社会里,人们已经模糊了孔乙己是生还是死。生也好,死也好,伤也好,痛也好,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能博得别人一点点的同情。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有孔乙己的活路吗?他只能是死路一条!
  六、有笑声无笑容
  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最终在笑声中离去,在笑声这一背景中刻画孔乙己的形象,这是鲁迅先生的匠心独运。小说中,十多处写到了不同人的笑。短衣帮的笑,掌柜的笑,小伙计的笑。在第3段,作者首次写笑并引出孔乙己:“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
  从此,咸亨酒店里的笑声就伴随着孔乙已,“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了”,孔乙己的出现拉开了取笑逗乐的帷幕,一直到这时候,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在第6段,作者再次使用了接近相同的句子: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笑声回环往复,反复出现,给人以不绝于耳的感觉。在这时,酒店里的几乎所有人都发出了笑声:“我”可以附和着笑;短衣帮笑着问孔乙己;掌柜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的争辩引人发笑;听到笑声的邻居孩子也赶来凑热闹;吃了豆的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孔乙己的周围成了笑声的海洋,可是周围的人越是笑,孔乙己越是感到尴尬,因为孔乙己听到的只是冷飕飕的笑声,根本看不到笑容,更看不到一丝温暖,孔乙己淹没在笑声的海洋里。
  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是盘着两腿来的,掌柜的仍然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说完,掌柜的和喝酒的都笑了,孔乙己喝完了酒,便在大家的笑声中,坐着用手慢慢走去了。在这些冰冷的笑声中,孔乙己带着无限的悲苦和凄凉离场了。
  小说中的笑声和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笑声中,读者体味着孔乙己内心凉透了的悲苦和凄凉,体味着世态炎凉、人间冷暖。
  孔乙己清高迂腐,想用长衫证明自己是个读书人;孔乙己极力争辩,想维护自己的一丝尊严;孔乙己心地善良,想尽自己所能赢得孩子们的尊重……但是,他却一再被挤压,一再被冷漠,一再被戏弄,一再被摧残。短衣帮的愚昧冷血,掌柜的唯利是图,丁举人的凶残毒辣,小伙计的嗤之以鼻。他们共同织就了一张大网,在这张大网下没有孔乙己一点生存的空间。他只能背负着残疾的身体,背负着人们笑声,背负着被扒下精神长衫的痛苦,离开咸亨酒店,离开人群。那他去哪儿了呢?没有人关心他。
   被这个社会剥离得一无所有的孔乙己,面对这样一个光怪陆离的大舞台,也许真的只能死去了。
  [作者通联:江苏泰州市孔桥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归去来兮辞》是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经典之作,思传千载而历久弥新。其诗情“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文如其人”,在欣赏陶渊明优美文辞的同时,我们又可以探究出作者思想发展的轨迹。这之中既有“性本爱丘山”的率真,也有“误落尘网”中的懊悔,亦流露出曾经的“猛志逸四海”的大济,但更多的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壮豪之情。   一、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古往今来人们欣赏《归去来兮辞》时,大多都是赞颂陶
通过丰谷酒业酿酒区域空气中不同季节、不同位置以及夏季停产前后微生物分布情况的研究,表明丰谷酒业酿酒区域空气中已形成了一定的微生态体系。在车间内这一适宜酿酒微生物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社会交际交往方面,因得益于网络的便利语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网络语言去中心化趋势明显。去中心化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的网络术语,它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社会化关系形态和内容生产方式。中心化是在网络系统中,中心决定节点(网络终端设备),节点依赖中心;去中心化则是任何人都是一个节点,任何一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产命脉,质量管理部门在生产的质量管理工作中作为原辅材料进厂的检验和监督、生产过程的指导和控制、产品出厂的把关和报告的机构,在保持和稳定产品质量的
教育发展的不断进步紧接着教育改革的步伐,新课程改革也逐渐出现在"教育行列"里。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不断地在对教育提出更多的新的要求,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