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意义在于尝试让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同时在选择的过程中适时做出动态调整以适应自身水平的变化。笔者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在分层作业的策略方面开展了大量实践研究,实践表明分层作业策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98-01
一、课堂作业分层布置的重要研究意义
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地课堂作业布置方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1)不顾及学生的知识基础,统一布置作业。每个学生都要完成同样的作业,看似公平,但是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来说完成难度是不同的。(2)内容千篇一律,降低学习兴趣。教师抱着让学生多加练习的初衷,布置大量重复性的作业,非但无法让学生打好基础,反而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3)只注重作业标准化的结果,固化学生解题思维,缺乏创新意识。所以,传统的课堂作业布置方式需要做出一定变革。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必须围绕学生容易接受的作业形式展开研究工作,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兴趣爱好以及知识基础,通过大量教学实践找到最合适的课堂作业布置策略。设计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作业中获得愉悦和成功,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分层作业具有多种形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够更加的积极的参与,不仅能够提高信息素养、有所收获,而且能实现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水平的有效提升,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二、课堂分层作业策略的实施过程
(一)理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设计多元化分层作业。在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过程中,我们要特别考虑学生自身的不同,从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到接受能力的水平高低。从学生实际知识框架出发,遵循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制定相应的任务,这个过程中包括基础任务、提高任务以及拓展任务,以此来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和自主创新能力。
所谓基础任务,顾名思义,就是一些相对来说简单容易的任务。包括所学的书本知识和最近研究出来的新方法,只要学生按照老师要求踏踏实实地做,一般都能顺利完成。提高任务则相对要求较高,需要学生付出较多努力来完成,仅仅依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拓展任务可以让学生达到较高层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是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诚然,各任务之间联系应紧凑,以此形成稳固阶梯式模式。
采用这种分层授课方式,基础差的学生可以从简单的问题中学习到更深一层的知识,基础好点的学生也不会因为题目太简单而浪费时间,能让不同知识框架的学生同时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水平,可谓一箭双雕。
(二)因材施教,“一对一”辅导模式。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设计自学“帮助”进行针对性辅导。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及时在课堂上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如果仍无法满足需求,可以由优等生担任小老师协助作业辅导。比如,教师可以安排优等生和差生同桌,让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在潜移默化中,优等生可以帮助差生提高成绩。并且由于是同学的平等关系,特困生的作业问题能够在轻松的气氛里得到解答,而优等生在对特困生辅导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知识,其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丰富评价方式,形成良性竞争。
笔者认为,分层作业策略的实施,需要有分层的教学评价来支撑,即承认学生在横向的学习差异,把纵向发展程度作为学生的评价标准。在教学中,对学习特别吃力的学生,采用表扬式评价,寻找其发光点,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抓住优点,只要做好基础题目,使用稍微夸张的语句进行肯定的赞扬,同时提出更高的期望;对学习中等的学生,采用激励式评价,当他们完成提高题目后,只需用“很好,还有进步空间”等简单言语来表达赞扬,在给予鼓励的同时也要指出不足之处,促使他们更进一步;对于有数学天赋的学生,采用竞争式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采用分组竞赛的模式,使他们积极参与拓展任务,而笔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继续努力哦!” ,使其充满斗志。
笔者在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在学生的课程教学反馈表里,大部分学生在分层作业评价中获得了积极向上的动力和精神上的自我满足。通过多样化的评价,使学习吃力的学生增强了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中等的学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在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上也有很大提升。
三、实践效果与改革
(一)提高教学有效性,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分层作业的策略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的现实情况,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作业的难度上安排较为合理的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基础和能力各得其所,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分层作业的策略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能做,我会做,我想做”,有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激发教师自我提高,促进教学改革。教师应注意平时多与学生交流,多参与学生之间的实践,以此来使所派任务更加贴近学生自身知识水平。针对学生所提交的作业,教师应认真研究修改,认真分析每个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从学生自身出发,才能找出最适合学生个人的改进方法和策略。而这项任务,就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以教学改革为平台,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师要摒弃前辈们死板、教条式的教学陋习,积极寻找新颖突出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改革的潮流推动信息技术授课方式的发展。
(三)欢聚课堂,和谐师生。笔者将学生看作天使,在分层作业的策略实施时侧重于主动学习,而不是传统的被动接受,采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给学生提供一种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了知识和心里的满足。
(四)反思与展望。鉴于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策略实施的时间较短,还处于摸索阶段,仍有许多工作需要改进(1)分层作业的数量和难易程度很难把握,今后要细化分层作业的设计,确保更有针对性。(2)由于分层作业对耗费教师较大精力,推行小班教学会更多的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3)教师一般都是在根据作业结果做出评价,而无法了解学生的解题过程,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解题思路详细写在作业本上,便于教师做出合理的评价。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98-01
一、课堂作业分层布置的重要研究意义
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地课堂作业布置方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1)不顾及学生的知识基础,统一布置作业。每个学生都要完成同样的作业,看似公平,但是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来说完成难度是不同的。(2)内容千篇一律,降低学习兴趣。教师抱着让学生多加练习的初衷,布置大量重复性的作业,非但无法让学生打好基础,反而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3)只注重作业标准化的结果,固化学生解题思维,缺乏创新意识。所以,传统的课堂作业布置方式需要做出一定变革。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必须围绕学生容易接受的作业形式展开研究工作,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兴趣爱好以及知识基础,通过大量教学实践找到最合适的课堂作业布置策略。设计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作业中获得愉悦和成功,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分层作业具有多种形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够更加的积极的参与,不仅能够提高信息素养、有所收获,而且能实现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水平的有效提升,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二、课堂分层作业策略的实施过程
(一)理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设计多元化分层作业。在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过程中,我们要特别考虑学生自身的不同,从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到接受能力的水平高低。从学生实际知识框架出发,遵循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制定相应的任务,这个过程中包括基础任务、提高任务以及拓展任务,以此来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和自主创新能力。
所谓基础任务,顾名思义,就是一些相对来说简单容易的任务。包括所学的书本知识和最近研究出来的新方法,只要学生按照老师要求踏踏实实地做,一般都能顺利完成。提高任务则相对要求较高,需要学生付出较多努力来完成,仅仅依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拓展任务可以让学生达到较高层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是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诚然,各任务之间联系应紧凑,以此形成稳固阶梯式模式。
采用这种分层授课方式,基础差的学生可以从简单的问题中学习到更深一层的知识,基础好点的学生也不会因为题目太简单而浪费时间,能让不同知识框架的学生同时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水平,可谓一箭双雕。
(二)因材施教,“一对一”辅导模式。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设计自学“帮助”进行针对性辅导。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及时在课堂上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如果仍无法满足需求,可以由优等生担任小老师协助作业辅导。比如,教师可以安排优等生和差生同桌,让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在潜移默化中,优等生可以帮助差生提高成绩。并且由于是同学的平等关系,特困生的作业问题能够在轻松的气氛里得到解答,而优等生在对特困生辅导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知识,其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丰富评价方式,形成良性竞争。
笔者认为,分层作业策略的实施,需要有分层的教学评价来支撑,即承认学生在横向的学习差异,把纵向发展程度作为学生的评价标准。在教学中,对学习特别吃力的学生,采用表扬式评价,寻找其发光点,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抓住优点,只要做好基础题目,使用稍微夸张的语句进行肯定的赞扬,同时提出更高的期望;对学习中等的学生,采用激励式评价,当他们完成提高题目后,只需用“很好,还有进步空间”等简单言语来表达赞扬,在给予鼓励的同时也要指出不足之处,促使他们更进一步;对于有数学天赋的学生,采用竞争式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采用分组竞赛的模式,使他们积极参与拓展任务,而笔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继续努力哦!” ,使其充满斗志。
笔者在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在学生的课程教学反馈表里,大部分学生在分层作业评价中获得了积极向上的动力和精神上的自我满足。通过多样化的评价,使学习吃力的学生增强了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中等的学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在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上也有很大提升。
三、实践效果与改革
(一)提高教学有效性,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分层作业的策略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的现实情况,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作业的难度上安排较为合理的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基础和能力各得其所,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分层作业的策略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能做,我会做,我想做”,有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激发教师自我提高,促进教学改革。教师应注意平时多与学生交流,多参与学生之间的实践,以此来使所派任务更加贴近学生自身知识水平。针对学生所提交的作业,教师应认真研究修改,认真分析每个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从学生自身出发,才能找出最适合学生个人的改进方法和策略。而这项任务,就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以教学改革为平台,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师要摒弃前辈们死板、教条式的教学陋习,积极寻找新颖突出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改革的潮流推动信息技术授课方式的发展。
(三)欢聚课堂,和谐师生。笔者将学生看作天使,在分层作业的策略实施时侧重于主动学习,而不是传统的被动接受,采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给学生提供一种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了知识和心里的满足。
(四)反思与展望。鉴于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策略实施的时间较短,还处于摸索阶段,仍有许多工作需要改进(1)分层作业的数量和难易程度很难把握,今后要细化分层作业的设计,确保更有针对性。(2)由于分层作业对耗费教师较大精力,推行小班教学会更多的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3)教师一般都是在根据作业结果做出评价,而无法了解学生的解题过程,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解题思路详细写在作业本上,便于教师做出合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