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检验工作伴随着基础医学及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正向着超微量、快速、准确、特异及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质量控制成为检验医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要作好室内质量控制工作,必须做好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阶段的质量控制,而影响这些环节的因素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临床医生
必须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及合理填写化验申请单,随着临床检验项目的种类越来越多,检验科应加强与临床医生的交流与沟通,介绍各诊断性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预测值等试验特性,使临床在选择试验时可供参考;医生必须将患者的所有信息填写清楚,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和准确。
护 士
临床检测标本通常由临床护士负责,从患者准备、标本留取、采集、运送到实验室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检测结果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临床检测标本以血标本居多,约90%以上。但很多护士却偏偏忽视了采血体位、止血带使用、溶血、输液、抗凝剂、采血量不足等对标本的影响。
患者的非病理因素影响
因为许多非疾病因素,如空腹与否、劳累或运动、体位、服用药物、输液等等都会影响检验结果。为了使检验结果如实地反映患者实际体内情况,对患者做适当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年龄、性别、妊娠、血液标本的采集的时间、饮食、运动、药物等更要引起关注。
标本因素
样本采集及运送:①样本采集时间:若对同一患者作多次测定,最好每次在同一時间收集标本,以减少人体内各分析物昼夜变化的影响。②采样系统的使用:血样标本最好采用真空采血系统。目前推广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可有效避免用错抗凝剂,保证血与抗凝剂比例,解决交叉污染,防止标本溶血,加分离胶还可加速血清分离等有效措施。真空采血系统采集血液后,应轻轻颠倒混匀5~10次,以确保抗凝剂和促凝剂(分离胶)发挥作用。③正确使用抗凝剂:目前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索、EDTA盐和枸橼酸盐,实验室应正确使用相应的抗凝剂,且标本采集时应注意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④标本的运送:常规标本采集后应由专人及时收取或送检,急诊标本随留随送。采集后的标本放置时间越短,结果变异越小。如标本确实不能及时检测,应放置适当温度贮存实验室标本的接收与处理。严格执行患者、化验单及标本收集器皿的核对制度,保证无差错:对检验申请单要认真审核包括检验项目、诊断以及标本采集时间及采集者的签名等。
收集符合要求的标本:签收人员应逐一检查标本的质量,避免血少或严重污染等,对不合格标本应注明拒收原因,并通知临床重新采集标本。
建立标本保管制度:随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有些成分的变化较大,对不能及时检验的标本,经正确处理后放冰箱(或冰冻)保存;对发出报告的常规标本一般保留1~2天,以备复查。
血清或(血浆)标本的处理方法:检验科收到临床标本后,应尽快低速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进行测定。
标本保存:因分析不能立即进行或分析后需要重新检测,样本需要保存。如果是后一种目的,标本可根据下列原则保存而不会产生明显影响。⑴短期保存:例如:①全血细胞计数(不包括分类)所用抗凝血可在室温下保存24小时。②用于APTT与PT的血小板枸橼酸抗凝血浆,可在室温下保存8小时。③检测酶或底物的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可在-8℃保存1周。④血浆蛋白:包括免疫球蛋白和特异性抗体,4~8℃可保存1周。⑵长期保存:要求保存温度低于-20℃,溶解必须缓慢,在4~8℃过夜或在水浴中不断搅动。
试 剂
保证试剂质量是做好质控的一个基本因素,不同专业自动化分析仪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带动了试剂的商品化,现在检验科自配试剂已在逐年减少。使用一种新试剂,一定要做以下几个实验:试剂的稳定性、线性回归、批内和批间变异等,试剂的选择还应涉及到方法学等问题,不同试剂代表不同的方法,其参考值也就有所变化,这就要求试剂厂家应尽量提供国际单位和适应范围较广的参考范围。
仪器稳定性及维护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国外不同厂家的设备纷纷进入中国,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自动化分析仪在大中型医院已得到广泛应用。而很多医院对各种设备的信息、性价比等缺乏相应的了解,加之国家也无权威机构对此加以论证和指导,造成我国引进的各专业设备国别多、型号杂、质量差别也较大。这既影响室内质控的稳定性,也造成室间质评的混乱。
重视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认真审核测定结果:各专业各类仪器的自动化,一方面减少了填写检验报告的误差,另一方面增加了对测定结果进行审核的要求,审核结果主要是对异常结果的分析取舍。
加强与临床医生的对话:临床医生对实验数据的评价是分析后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临床医生最熟悉患者的病理变化和疾病的发展过程,实验数据是否符合临床诊断是衡量实验结果正确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经常、定期和虚心听取临床医生意见,介绍实验室的新方法、新技术,及时追踪到任何一个产生误差的因素,使我们不断地完善制度,从而推动检验事业的发展。
临床医生
必须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及合理填写化验申请单,随着临床检验项目的种类越来越多,检验科应加强与临床医生的交流与沟通,介绍各诊断性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预测值等试验特性,使临床在选择试验时可供参考;医生必须将患者的所有信息填写清楚,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和准确。
护 士
临床检测标本通常由临床护士负责,从患者准备、标本留取、采集、运送到实验室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检测结果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临床检测标本以血标本居多,约90%以上。但很多护士却偏偏忽视了采血体位、止血带使用、溶血、输液、抗凝剂、采血量不足等对标本的影响。
患者的非病理因素影响
因为许多非疾病因素,如空腹与否、劳累或运动、体位、服用药物、输液等等都会影响检验结果。为了使检验结果如实地反映患者实际体内情况,对患者做适当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年龄、性别、妊娠、血液标本的采集的时间、饮食、运动、药物等更要引起关注。
标本因素
样本采集及运送:①样本采集时间:若对同一患者作多次测定,最好每次在同一時间收集标本,以减少人体内各分析物昼夜变化的影响。②采样系统的使用:血样标本最好采用真空采血系统。目前推广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可有效避免用错抗凝剂,保证血与抗凝剂比例,解决交叉污染,防止标本溶血,加分离胶还可加速血清分离等有效措施。真空采血系统采集血液后,应轻轻颠倒混匀5~10次,以确保抗凝剂和促凝剂(分离胶)发挥作用。③正确使用抗凝剂:目前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索、EDTA盐和枸橼酸盐,实验室应正确使用相应的抗凝剂,且标本采集时应注意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④标本的运送:常规标本采集后应由专人及时收取或送检,急诊标本随留随送。采集后的标本放置时间越短,结果变异越小。如标本确实不能及时检测,应放置适当温度贮存实验室标本的接收与处理。严格执行患者、化验单及标本收集器皿的核对制度,保证无差错:对检验申请单要认真审核包括检验项目、诊断以及标本采集时间及采集者的签名等。
收集符合要求的标本:签收人员应逐一检查标本的质量,避免血少或严重污染等,对不合格标本应注明拒收原因,并通知临床重新采集标本。
建立标本保管制度:随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有些成分的变化较大,对不能及时检验的标本,经正确处理后放冰箱(或冰冻)保存;对发出报告的常规标本一般保留1~2天,以备复查。
血清或(血浆)标本的处理方法:检验科收到临床标本后,应尽快低速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进行测定。
标本保存:因分析不能立即进行或分析后需要重新检测,样本需要保存。如果是后一种目的,标本可根据下列原则保存而不会产生明显影响。⑴短期保存:例如:①全血细胞计数(不包括分类)所用抗凝血可在室温下保存24小时。②用于APTT与PT的血小板枸橼酸抗凝血浆,可在室温下保存8小时。③检测酶或底物的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可在-8℃保存1周。④血浆蛋白:包括免疫球蛋白和特异性抗体,4~8℃可保存1周。⑵长期保存:要求保存温度低于-20℃,溶解必须缓慢,在4~8℃过夜或在水浴中不断搅动。
试 剂
保证试剂质量是做好质控的一个基本因素,不同专业自动化分析仪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带动了试剂的商品化,现在检验科自配试剂已在逐年减少。使用一种新试剂,一定要做以下几个实验:试剂的稳定性、线性回归、批内和批间变异等,试剂的选择还应涉及到方法学等问题,不同试剂代表不同的方法,其参考值也就有所变化,这就要求试剂厂家应尽量提供国际单位和适应范围较广的参考范围。
仪器稳定性及维护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国外不同厂家的设备纷纷进入中国,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自动化分析仪在大中型医院已得到广泛应用。而很多医院对各种设备的信息、性价比等缺乏相应的了解,加之国家也无权威机构对此加以论证和指导,造成我国引进的各专业设备国别多、型号杂、质量差别也较大。这既影响室内质控的稳定性,也造成室间质评的混乱。
重视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认真审核测定结果:各专业各类仪器的自动化,一方面减少了填写检验报告的误差,另一方面增加了对测定结果进行审核的要求,审核结果主要是对异常结果的分析取舍。
加强与临床医生的对话:临床医生对实验数据的评价是分析后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临床医生最熟悉患者的病理变化和疾病的发展过程,实验数据是否符合临床诊断是衡量实验结果正确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经常、定期和虚心听取临床医生意见,介绍实验室的新方法、新技术,及时追踪到任何一个产生误差的因素,使我们不断地完善制度,从而推动检验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