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大户11年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feng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晓全用11年的岁月扑在养牛的技术上专研,在牛身上下大功夫,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发家致富成就了这位养牛大王。
  从最初养牛4头到如今年出栏350头,从保本销售到年盈利60余万元,从“菜鸟”到高手——胡晓全,一个70后农村“打工娃”花了11年时间,创造了让众人称道的 “致富传奇”,带动当地季节性务工达千余人次。日前,笔者走进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金鼓村,见到了这位家喻户晓的养牛大王。
  养牛有一套:会听音乐的牛肯长膘
  森林茂密的金鼓村三组,虫鸣鸟叫、溪流淙淙、风景如画。
  顺着时断时续的轻音乐,笔者来到牛场。经过消毒室,只见干净整洁的牛圈里牛儿个个膘肥体壮,有的淡定远眺,有的闭目养神,一副悠然自在的样子。
  听音乐、睡午觉、吃营养餐……这是一群过着“小资生活”的生态牛。胡晓全说,因为买来的小牛是放养的,若圈养就会躁动不安、“茶饭不思”,影响长膘。“放音乐能让牛儿‘足不出户’也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这样健康生长。”
  “我可不止轻音乐这一个‘秘方’。”胡晓全如数家珍。牛吃的是农家肥种的新鲜牧草,即使下雨天,也有麦草、稻草、酒糟搭配的“粗粮”。不仅饮食搭配科学营养,卫生等方面也会细致到每个环节,比如定时清理牛圈,进出人员必须严格消毒等。
  “这娃做事踏实,肯学习。”金鼓村党支部书记樊富告诉笔者,十多年前,北京打工回乡的胡晓全试养了4头牛。后来他去了德阳、山东等地考察,了解市场需求和行情,并到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认真学技术。如今,他的养牛场年出栏肉牛350头,年经营收入500余万元,利润达60余万元。
  开生态农场:“文艺范”混搭“乡土味”
  古树苍劲,花草斑斓,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栈道木石蜿蜒其间,行走在胡晓全充满文艺气息的生态农场,犹如画中一般。
  “这地方比城里好多了吧!”胡晓全指着农场菜园里三五成群自由采摘的游客乐呵呵地说。在他的眼里,这里就是“金窝银窝”。看准村里的森林覆盖率高和距城近等优势,自2015年起,他就下定决心要开办集种、养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家庭农场。
  “他开农家乐以前从事餐饮近十年,有胆量,也有经验。”邻居孙海生说。笔者发现,苦麻菜、刺芽儿、灰灰菜,这些五六十年代吃的野菜在农场的厨房里应有尽有。除了“忆苦思甜”的乡土菜之外,停车场、无线wifi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让游客既有“梦回故乡”的感觉,又不会远离现代文明,难怪游客爆满。
  “我们农家乐可同时容纳600人就餐。现在一周大概接待千人左右,预计每周毛收入可达6万余元。”胡晓全说。
  做致富带头人:让村民旱涝保收
  “幸亏这娃儿,我的鸡蛋、野菜都卖给他了。一年能收入万把元吧。”提到胡晓全,三组60多岁的保天贵激动地说。
  在金鼓村,还有许多跟保天贵一样的村民得益于胡晓全的带动。
  “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创业才真正有意义。”富起来的胡晓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15年,他带头成立村上第一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120多户,保底销售的模式让社员“旱涝保收”,户均增收1万元左右。“他不仅亲自给社员传授种养技术,还带领大家先后去德阳、达州等地学习考察,跑市场,找订单,让大家学会分析市场,规避种养风险。”社员罗光云说。
  如今,胡曉全创办的集肉牛养殖、蔬菜种植、休闲生态农庄为一体的生态家庭农场总面积已达170余亩,辐射带动当地季节性务工达千余人次。其养牛场被四川省农业厅授予“肉牛标准化示范场”称号,金鼓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牛村”。
  市级劳模、农业产业化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对胡晓全来说已成“过去式”,在他眼中,致富路任重道远。他说,有压力才有动力。50多万元贷款估计明年还清,农场将带动更多人增收。
  养牛大王的发家了但他的事业还要继续做多做做强农场将带着更多人增加收入。
其他文献
中英两国茶叶消费数一数二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最早可追溯至6000多年前。饮茶之风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从用来防病健身渐渐发展为日常保健饮品。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姚国坤,从事茶及茶文化研究已有50多年。他介绍,古往今来,饮茶不仅与健康有关,还与各民族和地方的婚丧嫁娶等传统习俗相融合,如汉族的大碗茶、白族的三道茶,凡款待宾客、寿辰庆
期刊
5月9日,农业部举行“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启动实施新闻发布会,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叶贞琴和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李书民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农业部启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农膜回收行动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等“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叶贞琴对五大行动的有
期刊
品牌“brand”一词源于古挪威语brandr,意为烙印。在牲畜身上打上烙印,用以区分产品的归属。无论是美国西部牲畜身上的印记,还是欧洲地窖里酒桶上的标志,抑或是我国良渚时期陶罐底部的符号,都说明,品牌是从农业开始的。  但是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农业产品逐渐被工业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品牌化抛在了后面,从世界范围来看都是这样。显然,其中必有客观原因:一是做品牌的难度远比工业品大。二是农业在各产业中的基础地
期刊
4月17日,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在河南郑州召开。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河南省省长陈润儿出席会议并讲话。韩长赋强调,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是一项必须长期抓经常抓认真抓的战略性任务。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为农产品加工业强起来、农业品牌亮起来、广大农民富起来,做出新的更
期刊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我国地标事业的发展,消费者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逐年提升。日前,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上,来自全国的10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20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在现场展出。不同于以往,如今农产品地理标志不仅发挥了政府的品牌引领带动作用,而且在产业扶贫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7年农业部定点扶贫工作方案》提出,“支持定点扶贫县打造农产品
期刊
近几年,高端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褚橙”一夜之间红遍了大江南北,作为成为中国“橙子界”的名牌产品,褚橙也成为了精品农业、高端农业的成功典范。然而,褚橙为什么能火呢?除了优质的产品外,或许更多人会认为是得益于褚时健传奇的阅历、商界名流及媒体的友情助推、电子商务的创新销售模式等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认为,褚橙的成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科技筑就品质、品质成就品牌。在中国农业品
期刊
4月17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上,农业品牌建设成果展示区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目光,地理标志产品展区、十大苹果品牌展区、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展区、蛋品展区等10个展示区风格设计各不相同,展示产品琳琅满目。而要说最吸引人的,则要数十大苹果品牌展区和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展区,记者在成果展示区采访期间,这两个展区总是被人围得水泄不通。  现场:嘴上说的产品再好,尝过之
期刊
澳大利亚是全球著名的畜牧业发达国家,地域广阔的维多利亚州也有着许许多多的优质农场。近日,为全面了解澳大利亚的农场运营模式,笔者来到了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安德鲁农场。  笔者在安德鲁农场进行了为期9天的考察体验,对澳洲的乡村习俗、农人生活习惯有所了解,尤其对当地农场“以林养草、以草养羊,林草牧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印象深刻。  农场始建于1838年,位于大洋路附近的Otway地区,面积约2
期刊
灵宝苹果、信阳毛尖、温县山药……伴随着消费结构的日益升级,品牌成为消费者挑选农产品的重要依据。  4月17日,中国农业品牌发展论坛在河南郑州举办。论坛由中国农村杂志社、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河南省农业厅联合主办,该论坛采用演讲、对话、访谈等方式,讲述中国农业品牌故事,探讨农业品牌发展路径。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论坛上指出,推动农业品牌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事关推动现代农业
期刊
湖北省全面实施“一县一标”品牌培育工程,争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百强”;贵州省设立4000万元的宣传推广基金,着力打造包括绿宝石、湄潭翠芽、都匀毛尖以及遵义红在内的“三绿一红”贵茶品牌;赣南脐橙、五常大米品牌价值均超过600亿元……截至2016年底,全国“三品一标”总数接近10.8万个,逐渐成为人们购物篮里的“常客”。一大批区域品牌农产品得到稳步发展,逐渐成长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较强市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