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就业视角探讨各国研究生教育在满足少数研究生从事基础理论研究,重点培养国家重要部门所需要的精英人才外,大多数都要转向适应本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研究及开发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发展趋势下,我国应借鉴国外研究生职业教育有益经验,并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特色,从国家宏观需求和研究生培养单位适应高层次就业行业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研究生高层次人才需要出发,探索了研究生教育今后的就业取向。
[关键词]毕业研究生,国外研究生教育,教育取向,就业前景。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1-0029-0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随着本国经济、科技迅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的大众化,研究生培养规模持续扩展,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张成为世界趋势。美国2000年在校注册研究生数比1991年增长了12.4%,10年间增加了近24万人[1],增长速度大大高于本科生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一些著名大学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达到了1∶1[2];英国2003年比1996年增加了34.4%;印度2003年比1992年增加了74%;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2003年比1990年分别增长156%、213.3%和541.7[1]。发展的结果使这些国家劳动力市场高层次人才数量大大提高,反过来刺激了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大量转化。正如美国学者克拉克柯尔的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末,发达国家至少有25%的劳动力属于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已超过30%,这些高级人才大都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2]。
因此,许多国家应经济形势所需、科技创新所迫对本国的研究生教育纷纷进行了改革。研究生就业除了一部分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外,大多数都转向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研究和开发。20世纪中后期及本世纪初,各发达国家研究生的就业领域从传统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扩大到了社会各领域,尤其是工业和商业部门,如美国1985年就有43%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在学术圈外工作[2]。研究生就业在全球范围内,其就业领域的拓展不仅表明了人才市场对研究生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而且呈现出了一种远离传统的高等教育和基础科研职位,转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同行业应用研究和开发,以及性质不同的甚至非科研职业的趋势。
1各国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就业适应本国经 济、科技职业发展的需要
美国研究生教育在全球发展是最快,规模大,已经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强国。但是从上个世纪30年代起,随着美国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产品生产就业人数迅速下降,第3产业尤其是服务行业就业人数快速上升,其研究生教育结构为了适应这种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幅度增加与第3产业紧密联系的专业学位和应用型研究生,压缩市场需求小的传统学科。如大力发展教育学、商学、健康专业及相应科学和心理学等美国社会需求大的学科[3]。
同时,美国政府没有过多地干预研究生教育的日常事务,而是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通过竞争来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与效益。这样,市场力量与学术力量的整合促进了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所以,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其他发达国家纷纷学习美国的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市场调节为主,以学术权威、政府指导为辅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美国的一些大企业,如IBM、英特尔公司、施乐公司等,均与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企业与大学联合办学及企业内办大学在美国非常普遍,企业向研究生传授最新技术和管理技能,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使研究成果迅速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种把研究生教育及其专业设置与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使美国迅速成为研究生高层次人力资源强国,其各就业领域前景看好,也在经济、科技和军事上成为全球领头羊。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部分传统基础学科在国内就业市场就业前景不妙,如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与此同时,随着终身学习和持续的职业发展需要越来越强烈,英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市场受欢迎的学科迅速发展起来,比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科学和管理学的研究生数量增长迅速,医学、生物和文科领域学生人数增长也较快,特别是与医学相关的专业在本科和研究生规模上都发展很快,因为大部分这样的专业都是新兴交叉学科[4],所以无论是这些新兴行业扩展的就业市场,大学本科生为了今后的职业发展而产生的对研究生学历的需要不断增长,还是英国许多大学升格后具备了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能力,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其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更适应市场的变化,在办学上更具有职业性和灵活性。
英国高等教育随着本科教育大众化,对研究生学历的需求增长较快,特别是硕士研究生,这种快速增长说明了英国研究生教育为了适应本国经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就业市场的需要,明确的培养目标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于大多数不以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和学术工作为目标的硕士研究生,主要就是适应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就业结构变化,印度各高校正在不断改造传统专业,调整和增设新的专业,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现代科技发展和人自身素质发展的需要。比如著名的软件培训巨头印度信息技术公司(NIIT)目前在全球共设有3000多家教育培训机构,每年培养50多万名软件人才,NIIT课程开发部拥有400多位软件专家,能够确保课程不断更新,紧跟软件发展潮流,这恰恰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高校实施了职业定位教育,也称“ 职业化教育”,重点强调毕业研究生就业市场化,自谋出路。
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与欧美发达国家一样,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得到了大力发展,与此同时,研究生教育机构和教育制度等都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即研究生培养注重质与量的协调发展,研究生培养在扩大量的同时,也对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日本高等院校通过与企业协作,一方面获取一定的资金,另一方也充分培养应用型人才,直接推动经济发展[5]。因此,日本研究生发展的方向明确,能够保证高效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大量供给社会各个行业所需要的高级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级营销人才。在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实现了研究生职业目标的多样化,有效地保障了研究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前景。
2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探索出适合我国社 会经济、科技发展的研究生教育特色
“十五”期间,我国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在校人数和毕业人数每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表1研究生招生人数、在学人数、增长率3个数据平均增长率都保持在21个百分点以上,提前达到国家“到2010年,……在学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规模达到硕士研究生120万,博士研究生15万”[6]。
尽管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发展迅速,可是“在高等教育扩招的背景下,在校研究生规模占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比例依然很低,仅从1999年的2.3%增长到2004年的4.6%”[7]。而有的学者却认为:我国高等学历教育规模增长的速度明显快于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政府的政策因素而非经济发展的自身推动,且已开始超过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我国GDP的增长幅度,呈现出扩招起步快、增长不平稳、大起大落的态势[8]。毕业研究生也出现了总量供大于求,即就业中的“卖方市场”。在就业机会一定的情况下,不仅研究生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就是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竞争也白热化。但是,从表1中可以看出研究生“十五”期间平均就业率仍然保持在92.78%,可见总体上来说研究生就业不是困难,只是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转型等非常时期,这些因素深刻地影响着新增就业岗位的需求,使结构调整中的当代社会,呈现出就业岗位需求有增有减的趋向,研究生要善于理性地把握这种趋势。
对此,笔者所在课题组设计了“毕业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前景预测”问卷调查,以中国高校就业联盟网站作为调研平台,从2007年5月开始进行为期5个多月的调研。尽管调研的对象是随机的,不同学科毕业研究生比例有差别,但从有关数据可以说明,研究生的发展规模和就业趋势存在结构性矛盾,即吸引研究生最多的仍然是传统的经济发达地区,工作稳定、工资福利待遇较好的机关事业单位,以至于有接近70%的毕业研究生觉得就业压力大,找到一份与自己知识结构、水平能力相称的工作岗位不容易。特别是在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日益成为高新行业发展主体时,吸收的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却不到3%。这种现象使高等院校各个层次的毕业生(包括研究生)这几年就业持续呈现“孔雀东南(沿海地区)飞”、“一江春水向东(东部地区)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中城市)”以及“150个毕业研究生争抢12名辅导员岗位”的局面。
同时与前一个调查表对比设计了“对毕业研究生流向高新企业就业现状及近期就业前景”问卷调查,在2007年6~10月对12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电子邮件调研和电话访谈。通过分析结果知道: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占被调查样本6成多一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将近4成,6成企业用人趋势每年平均都在10%以上,个别甚至达到了73%,当然这部分企业各个层次、类型的研究生都需要;有4成企业用人计划不确定,8成多企业需求的研究生层次都定位在3年制硕士生。可见,企业比较注重研究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并看重应用型和复合型的研究生,只有个别企业因为发展需要,既要基础理论研究又要应用研究多层次类型的人才,这说明了应用型和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是企业今后用人主要趋势。有将近一半的企业认为研究生专业知识与他们所需创新人才要求粘和度一般,因而研究生培养单位专业设置还需要进一步改革,以利于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更符合高端企业发展的需要。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用人前景都看好,说明研究生在高新企业就业是今后主要发展趋势。
国家经济转型后,特别是新世纪初期,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培养了大量的研究生,传统行业早已吸纳不了这么多研究生,而许多新型行业都是属于技术密集型、信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行业,这些行业专业化、智力化程度较高,对高层次研究生人才的吸纳能力会更强,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智能水平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可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又无法满足,出现了研究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即:我国研究生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与社会需求差异存在脱节,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表现为顶天(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立地(务实的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奇缺,一般性人才膨胀;轻视工农、轻视实践的倾向比较严重,广大的一线得不到所需的人才。
以上现状及矛盾,可从如下二个方面探究:
1)从宏观的角度来讲,研究生培养要紧跟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类型与规格要与未来几年内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保持一种动态的均衡,以免研究生就业出现“行业失衡”,同时,又要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功能,促进研究生就业结构的转换升级,不断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的需要。
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时,必须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有很高的理解力,配合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要。从表2可以看出,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是逐年上升,第三产业中除了有部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更多的是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这些行业专业化、智力化程度较高,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吸纳能力会更强。所以,研究生培养单位在积极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同时,要注意使研究生教育由培养学术型人才,向培养大量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转变。
2)从微观的角度来说,研究生的培养要对就业市场的变化进行预测。为了使毕业研究生充分就业,研究生培养单位必须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做出准确的预测,而预测人才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毕业研究生就业结构变化可为培养单位专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一定的前景预测参考依据。具体是:
第一,对就业份额下降行业进行有针对性改革和改造,对于仍有潜在发展价值的传统专业,要赋予其新的研究方向、技术装备和实验手段,运用现代应用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创新和提升,增加传统专业的高新技术附加值,实现传统学科专业持续发展,使其培养的研究生人才仍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第二,还有些研究生教育专业,特别是有关人文社科专业培养目标过于笼统或较模糊,缺乏操作性,即本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如果跟用人单位挂钩,就是该专业的就业趋向是什么,为哪些行业就业目标服务。有了具体趋向,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才切实可依,才能有根据地调整研究生就业结构,有目的提高专业能力并训练相关技能。
第三,对仍有较大需求的传统专业,同样根据社会需求水平和发展方向的变化,调整发展重点。
第四,根据新兴行业就业份额稳步上升的趋势,重点发展房地产、金融保险、证券、社区服务、物业管理、资本运营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经贸营销、旅游等专业;并且大力发展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等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
第五,对于就业比重较为稳定的行业,如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在稳定招生规模的同时,也应与现代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培养适合新时代行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总报告》编写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总报告(2005~2020年)(征求意见稿)[R].北京:2004-12-29.
2刘雪梅,吴太山.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163-165.
3石鸥,刘卷.美国研究生教育结构及其特征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7,(2):104-108.
4王璐,王向旭.当今英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与走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7,(12):61-65.
5 李颖.日本研究生教育发展浅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7,(8):66-68.
6《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编写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6):1-21.
7李莹,陈学飞.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70-75.
8陈厚丰,吕敏.扩招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的相关性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39-43.
[关键词]毕业研究生,国外研究生教育,教育取向,就业前景。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1-0029-0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随着本国经济、科技迅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的大众化,研究生培养规模持续扩展,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张成为世界趋势。美国2000年在校注册研究生数比1991年增长了12.4%,10年间增加了近24万人[1],增长速度大大高于本科生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一些著名大学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达到了1∶1[2];英国2003年比1996年增加了34.4%;印度2003年比1992年增加了74%;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2003年比1990年分别增长156%、213.3%和541.7[1]。发展的结果使这些国家劳动力市场高层次人才数量大大提高,反过来刺激了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大量转化。正如美国学者克拉克柯尔的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末,发达国家至少有25%的劳动力属于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已超过30%,这些高级人才大都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2]。
因此,许多国家应经济形势所需、科技创新所迫对本国的研究生教育纷纷进行了改革。研究生就业除了一部分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外,大多数都转向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研究和开发。20世纪中后期及本世纪初,各发达国家研究生的就业领域从传统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扩大到了社会各领域,尤其是工业和商业部门,如美国1985年就有43%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在学术圈外工作[2]。研究生就业在全球范围内,其就业领域的拓展不仅表明了人才市场对研究生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而且呈现出了一种远离传统的高等教育和基础科研职位,转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同行业应用研究和开发,以及性质不同的甚至非科研职业的趋势。
1各国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就业适应本国经 济、科技职业发展的需要
美国研究生教育在全球发展是最快,规模大,已经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强国。但是从上个世纪30年代起,随着美国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产品生产就业人数迅速下降,第3产业尤其是服务行业就业人数快速上升,其研究生教育结构为了适应这种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幅度增加与第3产业紧密联系的专业学位和应用型研究生,压缩市场需求小的传统学科。如大力发展教育学、商学、健康专业及相应科学和心理学等美国社会需求大的学科[3]。
同时,美国政府没有过多地干预研究生教育的日常事务,而是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通过竞争来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与效益。这样,市场力量与学术力量的整合促进了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所以,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其他发达国家纷纷学习美国的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市场调节为主,以学术权威、政府指导为辅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美国的一些大企业,如IBM、英特尔公司、施乐公司等,均与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企业与大学联合办学及企业内办大学在美国非常普遍,企业向研究生传授最新技术和管理技能,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使研究成果迅速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种把研究生教育及其专业设置与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使美国迅速成为研究生高层次人力资源强国,其各就业领域前景看好,也在经济、科技和军事上成为全球领头羊。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部分传统基础学科在国内就业市场就业前景不妙,如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与此同时,随着终身学习和持续的职业发展需要越来越强烈,英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市场受欢迎的学科迅速发展起来,比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科学和管理学的研究生数量增长迅速,医学、生物和文科领域学生人数增长也较快,特别是与医学相关的专业在本科和研究生规模上都发展很快,因为大部分这样的专业都是新兴交叉学科[4],所以无论是这些新兴行业扩展的就业市场,大学本科生为了今后的职业发展而产生的对研究生学历的需要不断增长,还是英国许多大学升格后具备了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能力,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其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更适应市场的变化,在办学上更具有职业性和灵活性。
英国高等教育随着本科教育大众化,对研究生学历的需求增长较快,特别是硕士研究生,这种快速增长说明了英国研究生教育为了适应本国经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就业市场的需要,明确的培养目标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于大多数不以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和学术工作为目标的硕士研究生,主要就是适应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就业结构变化,印度各高校正在不断改造传统专业,调整和增设新的专业,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现代科技发展和人自身素质发展的需要。比如著名的软件培训巨头印度信息技术公司(NIIT)目前在全球共设有3000多家教育培训机构,每年培养50多万名软件人才,NIIT课程开发部拥有400多位软件专家,能够确保课程不断更新,紧跟软件发展潮流,这恰恰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高校实施了职业定位教育,也称“ 职业化教育”,重点强调毕业研究生就业市场化,自谋出路。
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与欧美发达国家一样,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得到了大力发展,与此同时,研究生教育机构和教育制度等都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即研究生培养注重质与量的协调发展,研究生培养在扩大量的同时,也对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日本高等院校通过与企业协作,一方面获取一定的资金,另一方也充分培养应用型人才,直接推动经济发展[5]。因此,日本研究生发展的方向明确,能够保证高效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大量供给社会各个行业所需要的高级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级营销人才。在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实现了研究生职业目标的多样化,有效地保障了研究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前景。
2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探索出适合我国社 会经济、科技发展的研究生教育特色
“十五”期间,我国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在校人数和毕业人数每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表1研究生招生人数、在学人数、增长率3个数据平均增长率都保持在21个百分点以上,提前达到国家“到2010年,……在学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规模达到硕士研究生120万,博士研究生15万”[6]。
尽管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发展迅速,可是“在高等教育扩招的背景下,在校研究生规模占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比例依然很低,仅从1999年的2.3%增长到2004年的4.6%”[7]。而有的学者却认为:我国高等学历教育规模增长的速度明显快于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政府的政策因素而非经济发展的自身推动,且已开始超过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我国GDP的增长幅度,呈现出扩招起步快、增长不平稳、大起大落的态势[8]。毕业研究生也出现了总量供大于求,即就业中的“卖方市场”。在就业机会一定的情况下,不仅研究生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就是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竞争也白热化。但是,从表1中可以看出研究生“十五”期间平均就业率仍然保持在92.78%,可见总体上来说研究生就业不是困难,只是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转型等非常时期,这些因素深刻地影响着新增就业岗位的需求,使结构调整中的当代社会,呈现出就业岗位需求有增有减的趋向,研究生要善于理性地把握这种趋势。
对此,笔者所在课题组设计了“毕业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前景预测”问卷调查,以中国高校就业联盟网站作为调研平台,从2007年5月开始进行为期5个多月的调研。尽管调研的对象是随机的,不同学科毕业研究生比例有差别,但从有关数据可以说明,研究生的发展规模和就业趋势存在结构性矛盾,即吸引研究生最多的仍然是传统的经济发达地区,工作稳定、工资福利待遇较好的机关事业单位,以至于有接近70%的毕业研究生觉得就业压力大,找到一份与自己知识结构、水平能力相称的工作岗位不容易。特别是在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日益成为高新行业发展主体时,吸收的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却不到3%。这种现象使高等院校各个层次的毕业生(包括研究生)这几年就业持续呈现“孔雀东南(沿海地区)飞”、“一江春水向东(东部地区)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中城市)”以及“150个毕业研究生争抢12名辅导员岗位”的局面。
同时与前一个调查表对比设计了“对毕业研究生流向高新企业就业现状及近期就业前景”问卷调查,在2007年6~10月对12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电子邮件调研和电话访谈。通过分析结果知道: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占被调查样本6成多一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将近4成,6成企业用人趋势每年平均都在10%以上,个别甚至达到了73%,当然这部分企业各个层次、类型的研究生都需要;有4成企业用人计划不确定,8成多企业需求的研究生层次都定位在3年制硕士生。可见,企业比较注重研究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并看重应用型和复合型的研究生,只有个别企业因为发展需要,既要基础理论研究又要应用研究多层次类型的人才,这说明了应用型和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是企业今后用人主要趋势。有将近一半的企业认为研究生专业知识与他们所需创新人才要求粘和度一般,因而研究生培养单位专业设置还需要进一步改革,以利于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更符合高端企业发展的需要。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用人前景都看好,说明研究生在高新企业就业是今后主要发展趋势。
国家经济转型后,特别是新世纪初期,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培养了大量的研究生,传统行业早已吸纳不了这么多研究生,而许多新型行业都是属于技术密集型、信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行业,这些行业专业化、智力化程度较高,对高层次研究生人才的吸纳能力会更强,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智能水平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可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又无法满足,出现了研究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即:我国研究生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与社会需求差异存在脱节,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表现为顶天(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立地(务实的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奇缺,一般性人才膨胀;轻视工农、轻视实践的倾向比较严重,广大的一线得不到所需的人才。
以上现状及矛盾,可从如下二个方面探究:
1)从宏观的角度来讲,研究生培养要紧跟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类型与规格要与未来几年内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保持一种动态的均衡,以免研究生就业出现“行业失衡”,同时,又要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功能,促进研究生就业结构的转换升级,不断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的需要。
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时,必须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有很高的理解力,配合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要。从表2可以看出,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是逐年上升,第三产业中除了有部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更多的是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这些行业专业化、智力化程度较高,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吸纳能力会更强。所以,研究生培养单位在积极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同时,要注意使研究生教育由培养学术型人才,向培养大量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转变。
2)从微观的角度来说,研究生的培养要对就业市场的变化进行预测。为了使毕业研究生充分就业,研究生培养单位必须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做出准确的预测,而预测人才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毕业研究生就业结构变化可为培养单位专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一定的前景预测参考依据。具体是:
第一,对就业份额下降行业进行有针对性改革和改造,对于仍有潜在发展价值的传统专业,要赋予其新的研究方向、技术装备和实验手段,运用现代应用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创新和提升,增加传统专业的高新技术附加值,实现传统学科专业持续发展,使其培养的研究生人才仍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第二,还有些研究生教育专业,特别是有关人文社科专业培养目标过于笼统或较模糊,缺乏操作性,即本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如果跟用人单位挂钩,就是该专业的就业趋向是什么,为哪些行业就业目标服务。有了具体趋向,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才切实可依,才能有根据地调整研究生就业结构,有目的提高专业能力并训练相关技能。
第三,对仍有较大需求的传统专业,同样根据社会需求水平和发展方向的变化,调整发展重点。
第四,根据新兴行业就业份额稳步上升的趋势,重点发展房地产、金融保险、证券、社区服务、物业管理、资本运营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经贸营销、旅游等专业;并且大力发展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等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
第五,对于就业比重较为稳定的行业,如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在稳定招生规模的同时,也应与现代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培养适合新时代行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总报告》编写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总报告(2005~2020年)(征求意见稿)[R].北京:2004-12-29.
2刘雪梅,吴太山.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163-165.
3石鸥,刘卷.美国研究生教育结构及其特征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7,(2):104-108.
4王璐,王向旭.当今英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与走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7,(12):61-65.
5 李颖.日本研究生教育发展浅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7,(8):66-68.
6《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编写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6):1-21.
7李莹,陈学飞.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70-75.
8陈厚丰,吕敏.扩招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的相关性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