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我们生物教师把课程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才能生动形象,有声有色,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
【关键词】激情引入; 类比分析;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32-02
今天,我们的学生所学生物学知识二十年后又记得多少,哪些是最有用的?让所有学生一生都能记得并享用一生的是什么?这是我作为一名生物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而对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人”的发展最需要的东西,也是最有价值的东西,而人首要的一点是生存权,要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怀特海先生曾有论述: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背的细节,剩下的东西才有价值。爱因斯坦说:“当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接受的每一样东西,剩下来的才是教育。”剩下的没有忘掉的肯定是生活中必须的知识,我们的教学离不开生活。
新课程标准目标之一: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定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在不断深化课改的今天,更需要我们生物教师把课程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才能使我们的生物学教学生动形象,有声有色,不枯燥乏味,有血有肉,富有生命气息,才能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乐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业文化水平,改变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堂效率才会提高,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1 生活话题,激情引入
陶行知先生说过“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作为生物教师,应如何吸引学生来学好生物这门课程,尤其是在当前生物课普遍不受重视的情形下,首先就是每节课开头就应牢牢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眼球,这就要求新课导入要激情有趣,激发学习动机,诱导学生思维,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新课引入要有主动性、灵活性、趣味性和亲切感、时代感,课堂引入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由生活话题入手,学生才有亲切感,学习目的才会明确,才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乐于接收新知识,学习最大的动力就在于兴趣。
1.1 健康话题导入新课:当前,人们对健康的话题越来越关注,进而出现各种养生之道,出现许多所谓“健康专家”,有的不乏片面的说词,如说红薯非常好,防癌、抗癌,包治百病,甚至鼓吹每天只吃红薯,百病祛除,还有的推行“五行汤”等,这些生活中的健康话题引入课堂开头,让学生分析对错,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有些方面只要稍有些科学知识就能辨别真伪。社会上许多人打着“科学”口号到处撞骗,但时间是最好的证明,有些所谓“健康专家”已被人们识破,被抓捕,国家已经规范健康生态生活方面的出版。课本“合理膳食”一节可由此话题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接下来再提问学生“你是如何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的呢?”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不过分迷信科学。“关注自己的健康”一节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活习惯,然后分析其好坏,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达到情感教育目标。
1.2 社会话题导入新课:讲“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碳-氧平衡”一节,把目前谈论最多的社会话题如低碳生活引入开头,提问:什么是低碳生活,为什们要低碳生活,你认为你该怎么做到低碳生活。这些社会话题也是其他学科如语文、英语常见的阅读理解题。学生有新鲜感,也会感到生物教师的博学。讲解“人口的增长与控制”可播放《超生游击队》的视频,分析多子女家庭孩子生存状况,引出计划生育政策给国家带来的好处。加强学生的社会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做社会的主人。
1.3 安全话题导入新课:生活的首要一点是健康和安全,如讲“食品安全”一节讲生活中出现许多食品安全事故。如安徽埠阳的“大头娃娃”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京华火腿”敌敌畏,冠生园月饼馅过期,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多方面,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讲“神经调节” 一节中脑的结构时,提问:为什么骑摩托车、电瓶车一定要戴头盔,禁止酒后驾车,展示生活中许多不戴头盔、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场面,对学生进行安全健康教育。学生带着这样生活中的问题学习知识,会记忆深刻,这样的话题引入新课学生会深有感触。
2 生活场景, 类比分析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是教育的源泉。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现实生活的教育。
生物学的知识不乏抽象概括,枯燥无味,微观难见的,学生难以想象理解,要想让学生理解透彻,记忆深刻,离不开学生现有的知识,要在现有知识、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进行引伸、拓展、类比,得出真知,建构新知,而生活是生物知识教学的源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开发出来的生物学知识,才是学生自己的生物知识,是学生眼中的生物学,更切合学生的生活,更容易让人接受,教师可借助生活,科学设计,进行类比、引伸,选择一个熟悉事物引伸到未知事物的影子,使两个有不同的事物建立联系,使学生能更好认识新事物,能减轻学生理解负担,提高学习效果,老师讲解能突破重点,化解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讲解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克隆”概念时,可预先由学生扮演甲羊、乙羊、丙羊和科学家,上演小品剧“多利”的诞生,让“多利”找爸、妈,引出克隆人的利弊,带来社会道德、伦理、法律上的一些问题,学生对克隆的理解更深刻,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理解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
讲解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知识,也可演小品,不同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时以竞选“感动人体”(类比中央台“感动中国”)十大细胞,各个学生分别代表血液各成分上台演讲介绍,通过活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对的知识掌握,提高活动能力,和谐健康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思、知、悟,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3 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知识回归生活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价值,就必须把知识回归到自然生活中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学生所学新知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广泛参与社会生活。如果生物课堂只讲知识,不讲应用,那是僵化的课堂,那是没有智慧的课堂。学生思维也就会僵化,不能活学活用,也就达不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生活中人总是有些磕磕碰碰,如急性出血的处理,为了自救或救助他人,必须学会。在讲解课本知识点血管时,提问学生:根据出血的特点,如何判断什么血管出血?如何选择正确的处理办法。(动脉出血包扎近心端,静脉出血包扎远心端,毛细血管创可贴包扎。)
把生物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回顾生活,观察生活,链接生活,模拟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让学生明白知识的重要性,要学好知识,学会运用,没有知识或有而不会用,甚至有时可能会失去生命,不能“书到用时方恨少”。使学生热爱生物学这门课程,改变学习态度,能积极主动学习,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关爱大自然一草一木,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活世界是书本世界的基础和意义之源,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正确处理好生物学与生活的关系,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生气盎然,有温度,更有深度,有效率,更有价值。使我们的生物课堂成为智慧的课堂,像水一样流动顺畅。不仅知识流动,学生思维也在流动,更有智慧的流淌。
【关键词】激情引入; 类比分析;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32-02
今天,我们的学生所学生物学知识二十年后又记得多少,哪些是最有用的?让所有学生一生都能记得并享用一生的是什么?这是我作为一名生物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而对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人”的发展最需要的东西,也是最有价值的东西,而人首要的一点是生存权,要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怀特海先生曾有论述: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背的细节,剩下的东西才有价值。爱因斯坦说:“当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接受的每一样东西,剩下来的才是教育。”剩下的没有忘掉的肯定是生活中必须的知识,我们的教学离不开生活。
新课程标准目标之一: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定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在不断深化课改的今天,更需要我们生物教师把课程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才能使我们的生物学教学生动形象,有声有色,不枯燥乏味,有血有肉,富有生命气息,才能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乐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业文化水平,改变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堂效率才会提高,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1 生活话题,激情引入
陶行知先生说过“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作为生物教师,应如何吸引学生来学好生物这门课程,尤其是在当前生物课普遍不受重视的情形下,首先就是每节课开头就应牢牢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眼球,这就要求新课导入要激情有趣,激发学习动机,诱导学生思维,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新课引入要有主动性、灵活性、趣味性和亲切感、时代感,课堂引入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由生活话题入手,学生才有亲切感,学习目的才会明确,才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乐于接收新知识,学习最大的动力就在于兴趣。
1.1 健康话题导入新课:当前,人们对健康的话题越来越关注,进而出现各种养生之道,出现许多所谓“健康专家”,有的不乏片面的说词,如说红薯非常好,防癌、抗癌,包治百病,甚至鼓吹每天只吃红薯,百病祛除,还有的推行“五行汤”等,这些生活中的健康话题引入课堂开头,让学生分析对错,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有些方面只要稍有些科学知识就能辨别真伪。社会上许多人打着“科学”口号到处撞骗,但时间是最好的证明,有些所谓“健康专家”已被人们识破,被抓捕,国家已经规范健康生态生活方面的出版。课本“合理膳食”一节可由此话题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接下来再提问学生“你是如何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的呢?”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不过分迷信科学。“关注自己的健康”一节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活习惯,然后分析其好坏,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达到情感教育目标。
1.2 社会话题导入新课:讲“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碳-氧平衡”一节,把目前谈论最多的社会话题如低碳生活引入开头,提问:什么是低碳生活,为什们要低碳生活,你认为你该怎么做到低碳生活。这些社会话题也是其他学科如语文、英语常见的阅读理解题。学生有新鲜感,也会感到生物教师的博学。讲解“人口的增长与控制”可播放《超生游击队》的视频,分析多子女家庭孩子生存状况,引出计划生育政策给国家带来的好处。加强学生的社会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做社会的主人。
1.3 安全话题导入新课:生活的首要一点是健康和安全,如讲“食品安全”一节讲生活中出现许多食品安全事故。如安徽埠阳的“大头娃娃”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京华火腿”敌敌畏,冠生园月饼馅过期,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多方面,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讲“神经调节” 一节中脑的结构时,提问:为什么骑摩托车、电瓶车一定要戴头盔,禁止酒后驾车,展示生活中许多不戴头盔、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场面,对学生进行安全健康教育。学生带着这样生活中的问题学习知识,会记忆深刻,这样的话题引入新课学生会深有感触。
2 生活场景, 类比分析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是教育的源泉。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现实生活的教育。
生物学的知识不乏抽象概括,枯燥无味,微观难见的,学生难以想象理解,要想让学生理解透彻,记忆深刻,离不开学生现有的知识,要在现有知识、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进行引伸、拓展、类比,得出真知,建构新知,而生活是生物知识教学的源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开发出来的生物学知识,才是学生自己的生物知识,是学生眼中的生物学,更切合学生的生活,更容易让人接受,教师可借助生活,科学设计,进行类比、引伸,选择一个熟悉事物引伸到未知事物的影子,使两个有不同的事物建立联系,使学生能更好认识新事物,能减轻学生理解负担,提高学习效果,老师讲解能突破重点,化解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讲解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克隆”概念时,可预先由学生扮演甲羊、乙羊、丙羊和科学家,上演小品剧“多利”的诞生,让“多利”找爸、妈,引出克隆人的利弊,带来社会道德、伦理、法律上的一些问题,学生对克隆的理解更深刻,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理解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
讲解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知识,也可演小品,不同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时以竞选“感动人体”(类比中央台“感动中国”)十大细胞,各个学生分别代表血液各成分上台演讲介绍,通过活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对的知识掌握,提高活动能力,和谐健康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思、知、悟,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3 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知识回归生活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价值,就必须把知识回归到自然生活中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学生所学新知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广泛参与社会生活。如果生物课堂只讲知识,不讲应用,那是僵化的课堂,那是没有智慧的课堂。学生思维也就会僵化,不能活学活用,也就达不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生活中人总是有些磕磕碰碰,如急性出血的处理,为了自救或救助他人,必须学会。在讲解课本知识点血管时,提问学生:根据出血的特点,如何判断什么血管出血?如何选择正确的处理办法。(动脉出血包扎近心端,静脉出血包扎远心端,毛细血管创可贴包扎。)
把生物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回顾生活,观察生活,链接生活,模拟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让学生明白知识的重要性,要学好知识,学会运用,没有知识或有而不会用,甚至有时可能会失去生命,不能“书到用时方恨少”。使学生热爱生物学这门课程,改变学习态度,能积极主动学习,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关爱大自然一草一木,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活世界是书本世界的基础和意义之源,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正确处理好生物学与生活的关系,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生气盎然,有温度,更有深度,有效率,更有价值。使我们的生物课堂成为智慧的课堂,像水一样流动顺畅。不仅知识流动,学生思维也在流动,更有智慧的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