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一个人美术素养发展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身上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得天独厚的艺术潜能,能够表现出很高的美术能力,他们在美术方面所呈现状态最为单纯,与成年人杰出的艺术家有颇多相似之处。这既是我们对小学生美术能力的基本认知,更是我们小学生美术教育所要探究的方向。
关键词:美术;美术教育;小学生;创新意识
一、 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概念化的过程,是人类所特有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它以一种较为高级的形式表现了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促进了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换言之,任何一个民族是否能走在时代的前列,做时代的领先者,关键取决于国家是否有相应的创新精神。随着社会和人类持续的发展与进步,“创新”在各个方面都体现着它的重要性。
在教育实践中对小学美术课创新的探究不仅适应了当代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而且也对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有了很高的关注。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和生活中具备创新精神,同时也要在自己的教学和生活中体现这种精神,这样老师才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做到以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知识为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学习、探索,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其真正参与到美术课堂中。课程的创新,必然是有目标的进行改变,而对于小学美术课堂创新,目的是希望通过课程的创新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出全面的、健康的社会人才。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其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而到现在为止,目前最有效的科学方法是教师教学与学生现有认知之间的适当距离,是学生认知动力的最有效体现。
二、 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规律
(一) 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要想创新首先就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以此来进行教学,小学阶段不单单是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技能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儿童绘画的规律是从主观到写实的一个过渡阶段。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具备绘画和审美的能力。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充分体会到绘画的乐趣同时可以提高审美的能力从而使自己得到了满足,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逐渐显示出学习的主动性。在创作时,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和创造用手中的画笔完成自己的创作,并探索未知的领域,创新意识就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形成。通过对脑科学的研究,美国国际集团的创始人奈德·赫曼认为,“大脑是创新和创造的源泉”。他基于斯佩里和麦克连两个人研究的基础上,把二者的结合称之为全脑四元构造模型。这种模式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开辟了新的领域。这种模式被称为全脑创新模式。
这种创新过程的模式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培养的科学依据。同时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创造性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非常积极和正确的指导。
(二) 教师具备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教育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且成了教育活动的基础,教育的执行者教师就以此基础为发展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全面型人才。创新人才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方面构成,而创新精神又分为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创新能力是由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三者所组成的。在小学课堂的课改中美术课的创新成了一大亮点,它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人人是创造之人,人人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的教育理念。新的机会与挑战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小学美术课改的主要目的是尊重学生的天性,启迪学生的智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理性科学并且针对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能够培养学生即时发现问题以及研究和即时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应该转变思维定势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要改变传统过时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运用启发感悟式、集体讨论式的方法。培养自己和学生的探索和求实精神。其次教师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不要拘泥于教材不迷信抽象的理论,不因循守旧,要养成独立思考和推陈出新的创新习惯。最后,教师要善于学习研究美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方法。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学的模式十分多样化,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课堂内部和课堂外部的活动。其中,在美术教学中课堂内部教学是主要组成部分,课堂外部的活动是美术课堂教学的拓展。
(三) 创新培养的有效方法
美术课程在改革过程中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对作品和生活的认识和感悟,通过合作探究和交流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创作。课内外活动都是一种教育方式,并且相较于其他是属于更加有效的,那么如何确立课外活动的方向呢,这就需要教师真正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內涵,在课堂外部的活动中,将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很多种方式,其中最为有效的方式是小学美术课的创新。在课堂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跟着老师画,着重培养了专业技能,忽略学生的艺术思维和直感思维。罗恩菲德在他的《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提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儿童的自我表现提供机会,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的观点,他提倡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的发展阶段,选择适当的表现主题与材料,激发孩子内在的自我表达能力,使儿童能够投入到自我表现的过程中。
当前教育改革中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并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结合教材从课堂教学入手,不断探索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创作,提高创新兴趣、激发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
从这样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出,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规律。学生不应该过多地受到教师的干预,在儿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以儿童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用成人的观点来进行评价。
三、 结论
总之,在针对小学生的美术教育的时候,所谓的创新意识就是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人人都有创造能力,只是开发培养与否。在当今这个时代,仅仅学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已经很难满足到当今社会的需求。目前,知识的价值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中体现得更为显著。然而,创造性思维在这个转型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创造性思维在结构方面来说,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创造性思维要成为不同两种知识的结合体。
教学的过程是美术课程的重心。模仿虽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略技法,如果仅仅局限于自我的感受,最终会使作品失去艺术意义。美术教育应当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上,把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标准,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后可以多角度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任立新.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J].科技经济导刊,2017(1).
[2]钮子函.试论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创新能力[J].才智,2013(3).
[3]王领.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探究[J].艺术评鉴,2018(11).
作者简介:
王慧玲,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师范大学。
关键词:美术;美术教育;小学生;创新意识
一、 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概念化的过程,是人类所特有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它以一种较为高级的形式表现了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促进了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换言之,任何一个民族是否能走在时代的前列,做时代的领先者,关键取决于国家是否有相应的创新精神。随着社会和人类持续的发展与进步,“创新”在各个方面都体现着它的重要性。
在教育实践中对小学美术课创新的探究不仅适应了当代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而且也对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有了很高的关注。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和生活中具备创新精神,同时也要在自己的教学和生活中体现这种精神,这样老师才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做到以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知识为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学习、探索,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其真正参与到美术课堂中。课程的创新,必然是有目标的进行改变,而对于小学美术课堂创新,目的是希望通过课程的创新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出全面的、健康的社会人才。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其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而到现在为止,目前最有效的科学方法是教师教学与学生现有认知之间的适当距离,是学生认知动力的最有效体现。
二、 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规律
(一) 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要想创新首先就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以此来进行教学,小学阶段不单单是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技能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儿童绘画的规律是从主观到写实的一个过渡阶段。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具备绘画和审美的能力。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充分体会到绘画的乐趣同时可以提高审美的能力从而使自己得到了满足,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逐渐显示出学习的主动性。在创作时,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和创造用手中的画笔完成自己的创作,并探索未知的领域,创新意识就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形成。通过对脑科学的研究,美国国际集团的创始人奈德·赫曼认为,“大脑是创新和创造的源泉”。他基于斯佩里和麦克连两个人研究的基础上,把二者的结合称之为全脑四元构造模型。这种模式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开辟了新的领域。这种模式被称为全脑创新模式。
这种创新过程的模式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培养的科学依据。同时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创造性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非常积极和正确的指导。
(二) 教师具备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教育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且成了教育活动的基础,教育的执行者教师就以此基础为发展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全面型人才。创新人才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方面构成,而创新精神又分为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创新能力是由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三者所组成的。在小学课堂的课改中美术课的创新成了一大亮点,它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人人是创造之人,人人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的教育理念。新的机会与挑战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小学美术课改的主要目的是尊重学生的天性,启迪学生的智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理性科学并且针对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能够培养学生即时发现问题以及研究和即时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应该转变思维定势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要改变传统过时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运用启发感悟式、集体讨论式的方法。培养自己和学生的探索和求实精神。其次教师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不要拘泥于教材不迷信抽象的理论,不因循守旧,要养成独立思考和推陈出新的创新习惯。最后,教师要善于学习研究美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方法。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学的模式十分多样化,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课堂内部和课堂外部的活动。其中,在美术教学中课堂内部教学是主要组成部分,课堂外部的活动是美术课堂教学的拓展。
(三) 创新培养的有效方法
美术课程在改革过程中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对作品和生活的认识和感悟,通过合作探究和交流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创作。课内外活动都是一种教育方式,并且相较于其他是属于更加有效的,那么如何确立课外活动的方向呢,这就需要教师真正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內涵,在课堂外部的活动中,将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很多种方式,其中最为有效的方式是小学美术课的创新。在课堂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跟着老师画,着重培养了专业技能,忽略学生的艺术思维和直感思维。罗恩菲德在他的《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提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儿童的自我表现提供机会,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的观点,他提倡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的发展阶段,选择适当的表现主题与材料,激发孩子内在的自我表达能力,使儿童能够投入到自我表现的过程中。
当前教育改革中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并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结合教材从课堂教学入手,不断探索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创作,提高创新兴趣、激发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
从这样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出,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规律。学生不应该过多地受到教师的干预,在儿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以儿童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用成人的观点来进行评价。
三、 结论
总之,在针对小学生的美术教育的时候,所谓的创新意识就是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人人都有创造能力,只是开发培养与否。在当今这个时代,仅仅学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已经很难满足到当今社会的需求。目前,知识的价值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中体现得更为显著。然而,创造性思维在这个转型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创造性思维在结构方面来说,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创造性思维要成为不同两种知识的结合体。
教学的过程是美术课程的重心。模仿虽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略技法,如果仅仅局限于自我的感受,最终会使作品失去艺术意义。美术教育应当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上,把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标准,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后可以多角度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任立新.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J].科技经济导刊,2017(1).
[2]钮子函.试论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创新能力[J].才智,2013(3).
[3]王领.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探究[J].艺术评鉴,2018(11).
作者简介:
王慧玲,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