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茱丽叶音乐学院高才生、散文专栏作家及主持人,音乐、时尚、娱乐达人,这是刘轩的名片。而从他多部畅销书的名字,如《Why not?给自己一点自由》《寻找自己》《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中,你可能会像我一样感觉:这个刘轩,和父亲刘墉很不一样。
刘墉是刘墉,刘轩是刘轩
“20年前,不知道自己要成为谁又迫切想让大家看到自己时,我会很委屈、很讨厌这个称呼。但当我已经把自己打理得很好,就会对‘刘墉儿子’的头街彻底无感,然后笑着自我介绍:‘Hello!我是刘轩’。”
“刘墉是刘墉,刘轩是刘轩。其实我更像我妈妈。”刘轩指着坐在旁边的妈妈毕薇薇说。
“有趣还说得过去,把‘完美’换成‘噩梦’,才是我和老爸关系的真实写照!”刘轩就这样开始了对父亲的种种“控诉”……
刘轩上初二的时候,有一次为了能交一篇图文并茂的报告,熬到凌晨两点才睡觉,结果第二天上学迟到,还没赶上他无比重视的报告展示课。刘墉为此狠狠地教训他,因为比起考试分数,他更在意是否合理规划好时间、体力和精神状态。“吃饱喝足!‘不要太累了!”这样的叮咛,刘墉从刘轩记事起就挂在嘴边。这样的唠叨,刘轩一度根本无法接受。他甚至觉得父亲“虚伪”,嘴上说“不在意成绩,健康和快乐最重要”,但实际上他和所有中国父亲没什么两样。
刘轩小学时学画画,有一幅面特别让刘墉得意,他专门买了画框将刘轩的画裱起来,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一有朋友来家里他就炫耀:“看看我儿子画的画,一棵树上的两片叶子竟然不对称,这不是同龄小孩能做到的。”刘轩却觉得很丢脸,不就是想让我和他一样成为画家吗?那我就偏不。没多久,他就宣称不学画画了。
OK!那就跟爸爸一起读书、写作或者演讲。“爸爸平时嘻嘻哈哈很随和,但一跟我上课就变军官!”刘轩说,放弃画画后,父亲让他背唐诗,没按要求背或咬字不清就会挨揍,揍完了还不准哭。只能趁父亲不注意时,偷偷蹲到桌了底下擦眼泪。刘墉曾教刘轩演讲,但他有自己的一套演讲规则:哪儿要大声说出来,哪里要停顿,都严丝合缝。“讲到第几分钟时,应该听到观众大笑,什么时候该停顿5秒,跟部队军规似的,快把我逼疯了!”刘轩说,有一次为了反抗父亲,他一拳把墙壁砸了个洞。但刘墉照样无动于衷,因为那一刻他是“军官”。
但是课一上完,他立马变身慈父。他的这种教育方式,竟然有很多人推崇,刘轩觉得不可思议。“太偏执了!我爸完全可以在‘慈祥’和‘残忍’两个频道问自由切换,他自得其乐,我痛苦不堪。”但是,后来他和父亲一起演讲的视频做成光碟,竟然在台湾卖到数次断货,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唱片”。
妹妹刘倚比他小15岁,是刘墉的掌上明珠。女儿是拿来疼的,要极尽宠爱凡事满足,刘墉认为儿子、女儿的教育方式应该大不同。但刘轩却不认同,他觉得父亲对他和妹妹不同的教育方式,其实是他不同阶段自身世界观的不同体现。
父母感情再浪漫,也不能拿来当榜样
刘轩从小就和父亲处处作对,想极力摆脱他的控制和光环,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并在这所举世闻名的大学一直读到博士毕业。但郁闷的是,即便在哈佛大学是佼佼者,即便后来又去闻名遐迩的茱丽叶音乐学院进修,成为音乐系高才生,刘轩依然是“刘墉的儿子”。他极力想摆脱这个巨大的阴影,但很长一段时间,却又不知道如何摆脱。直到刘轩后来遇见Canlin。
刘墉23岁时,刘轩就出生了。所以,让刘轩尽早结婚生子,也一度是刘墉的愿望。无论是在纽约还是台湾,只要有机会,刘墉都不放过给儿子物色对象的机会。几乎每个由父亲或父亲朋友介绍来和他见面的女孩,都不可避免地更对“刘墉的儿子”而不是“刘轩”感兴趣。这样的女孩,刘轩不可能为之动心。
直到2001年,刘轩才把自己切入恋爱模式。这年他已经29岁,在台北某酒吧举行的“万圣节”晚会上,他和Cardin一见钟情。从小在美国留学,两年前刚回台湾的Cardin和刘轩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她根本不知道刘轩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刘墉。得知儿子终于恋爱了,刘墉立马从纽约飞回台湾,让刘轩把女友带给他见一见。第一次见面,刘墉竟然就催两人赶紧结婚。刘轩说:“我们恐怕得恋爱很长时间,恐怕哪天觉得不合适就会分手……”
最后兴致勃勃飞回台湾“逼婚”的刘墉无功而返。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掺和”儿子和Cardin的事儿子。
为了和女友在一起,原本在美国有很好前途的刘轩回到了台湾,自己单打独斗地开始新生活,也和常年住在纽约的父母分居两地。让刘墉无比惊讶的是,从8岁起就在美国生活的儿子,竟然慢慢在台湾闯出了一片天。做心理咨询师、替广告公司策划文案、电台当DJ、在电视台做主持人,刘轩很快成为引领台湾新时尚的先锋人士。曾经为了放弃演讲而把墙壁砸了个洞的他,竟然还在大学举行了几场反响强烈的讲座!同时他还为《苹果日报》《联合早报》写专栏。
事业风生水起的同时,刘轩和Cardin的爱情也经过8年的磨合水到渠成。2009年,37岁的刘轩结束单身生活和Cardin结婚。婚礼上,刘墉忍不住催促他:“你老爸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儿子都14岁了!”刘轩显然不给父亲面子,当着众宾客呛老爸:“我和你可不一样!我和Cardin的爱情,也跟你和妈妈的完全不一样!”
就像在事业上,从不会拿父亲当榜样而是朝着自己想去的地方走一样,在婚姻生活中,刘轩从不把父母的婚姻作为榜样来模仿。“用心,是所有幸福婚姻的共同点。除此以外,不要拿任何人当榜样,刘我而言,父亲就是父亲,而不是婚姻的榜样!”他说。
2010年6月,女儿千千出生前夕,刘轩的新书《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出版。这本书一出版就成为台湾各大书店的畅销书。很多读者认为刘轩的文风和灵气遗传自老爸,但刘墉却不这么认为,觉得儿子比自己时尚、前卫和老到多了。刘轩常常会被问道:“你父母那么浪漫恩爱,他们的婚姻模式,真的没有你想借鉴的地方吗?”刘轩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婚姻和白头偕老的梦想和场景,但到底什么样的婚姻是好的?像我父母那样的吗?N0!人生百态,各有选择。适合你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做自己比做“刘墉的儿子”有趣得多
当然,不照搬、照学父亲的生活和婚姻模式,是意味着做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刻意要和父亲不一样。“因为,每个人都无法摆脱家族DNA的相似性,我指的不是生物意义上的DNA,而是家族价值观的传承。但是我很幸运,有个还算成功也很努力、正直的老爸。”刘轩说,他也承认和爸爸有太多的相同之处:都是自由职业者,都从事写作、演讲、画画和主持人等工作。
除此之外,父子俩有太多不同。刘轩个性更像妈妈,白由、率性、健忘、不喜欢规划。但刘墉却不是这样的,刘轩说父亲有大象般的记忆,他总是会把60年前的事情拿来说。每当这时,刘轩就会提醒父亲:“人的记忆非常不可靠。当我们回忆某件事情时,其实是上次记得的这件事的样子。久而久之,就会错得非常离谱。”
学心理学的刘轩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只留下美好的回忆,难过的自动屏蔽。但刘墉恰恰相反,他的画作里常常有童年心酸的回忆:饥饿、贫穷和孤单。画完后,他会刘儿子倾诉:“一画画就会想起不好的回忆,画完后,心情会更忧郁。”刘轩安慰父亲:“很多艺术家都苦哈哈的,因为苦常常能激发灵感。但是老爸,你不能因为艺术而得抑郁症。”渐渐地,刘墉也会听儿子的建议。“因为他懂心理学嘛!而且台湾人都叫他‘音乐教父’‘时尚教父’什么的。”刘墉曾在访谈节目里,这样“酸溜溜”地夸刘轩。
相比于父亲夸自己的不遗余力,刘轩对刘墉的评价显然寡淡许多。在他眼中,大作家父亲是个超级宅男,他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地按部就班,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午睡,什么时候吃晚餐,写作、画画的时间分配,他都拿捏得很好。“他可以连续数月吃同样的食物,偶尔跳脚,绝不足因为食物本身,而是觉得今天做食物的人没有用心。”刘轩也很佩服父亲,能把一个很大的工程,细心地拆分成一块块,然后按部就班地完成。刘轩说,父亲最让他佩服的地方是锲而不舍的精神。“他的锲而不舍不是愚公移山,而是总有能力找到最好的办法去坚持。打死我也做不到这一点。”
刘轩结婚前,刘墉一年中有10个月都在纽约。但自从刘轩有了女儿后,刘墉回台湾居住的时间就越来越长了,父子俩住在对门 ,开门就能见到。2012年孙子出生后,刘墉每年在台湾居住的时间超过半年“我妈就和他不一样,她大部分时间都在纽约照顾我年迈的外公、外婆。相见不如怀念,所以我跟我妈更亲。”刘轩说。
父子门刘门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刘墉会比经纪人还经纪人地给儿子很多建议,但已然不再是板着脸下命令,而是小心翼翼地跟刘轩商量。每当这时,刘轩也会问自己:“当我的孩子们长大,我是不是也会像我爸这样婆婆妈妈?因为以我的切身体验来看,这样的父子关系还挺有趣的。”
当然,尽管口口声声说自己和父亲有太多不同,但就如刘轩自己所言,每个人都无法摆脱自己的家族DNA,所以他和父亲一起合著了《奋斗书:刘墉父子谈人生》,近几年来也常常和父亲一起上台演讲。虽然父子俩一个正一个邪,演讲风格迥异,但却是默契十足。
时隔多年,刘轩总是想起很小的时候,父亲和自己一起跑步、在空旷的草坪上丢飞盘、在郊外的湖边打羽毛球。刘轩说:“1991年,爸爸带我来大陆演讲,我们一起走过了很多城市,他每天都给我讲一箩筐的人生大道理。但是很奇怪,我现在一点都不记得了”
真正能留在孩子记忆深处,并成为他们成长路上最美好的部分,到底是什么?是儿时在一起的时光,是没有说教、训斥,简简单单如朋友一起玩乐的时光。刘轩说,这也让他在做了父亲后,每剧都会抽出一天作为“family day”(家庭日),和妻子带两个孩子去运动,看他们在草地上自由奔跑,和他们一起慢慢地骑脚踏车的时光,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却又美好得无与伦比。这就够了,至于其他,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子,他们会从事怎样的工作,会找怎样的伴侣过一生,刘轩说:“完全由他们自己做主和选择。我会和我爸爸一样,不去干涉而全由他们跟随自己的内心。”
董岩据《婚姻与家庭》整理
刘墉是刘墉,刘轩是刘轩
“20年前,不知道自己要成为谁又迫切想让大家看到自己时,我会很委屈、很讨厌这个称呼。但当我已经把自己打理得很好,就会对‘刘墉儿子’的头街彻底无感,然后笑着自我介绍:‘Hello!我是刘轩’。”
“刘墉是刘墉,刘轩是刘轩。其实我更像我妈妈。”刘轩指着坐在旁边的妈妈毕薇薇说。
“有趣还说得过去,把‘完美’换成‘噩梦’,才是我和老爸关系的真实写照!”刘轩就这样开始了对父亲的种种“控诉”……
刘轩上初二的时候,有一次为了能交一篇图文并茂的报告,熬到凌晨两点才睡觉,结果第二天上学迟到,还没赶上他无比重视的报告展示课。刘墉为此狠狠地教训他,因为比起考试分数,他更在意是否合理规划好时间、体力和精神状态。“吃饱喝足!‘不要太累了!”这样的叮咛,刘墉从刘轩记事起就挂在嘴边。这样的唠叨,刘轩一度根本无法接受。他甚至觉得父亲“虚伪”,嘴上说“不在意成绩,健康和快乐最重要”,但实际上他和所有中国父亲没什么两样。
刘轩小学时学画画,有一幅面特别让刘墉得意,他专门买了画框将刘轩的画裱起来,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一有朋友来家里他就炫耀:“看看我儿子画的画,一棵树上的两片叶子竟然不对称,这不是同龄小孩能做到的。”刘轩却觉得很丢脸,不就是想让我和他一样成为画家吗?那我就偏不。没多久,他就宣称不学画画了。
OK!那就跟爸爸一起读书、写作或者演讲。“爸爸平时嘻嘻哈哈很随和,但一跟我上课就变军官!”刘轩说,放弃画画后,父亲让他背唐诗,没按要求背或咬字不清就会挨揍,揍完了还不准哭。只能趁父亲不注意时,偷偷蹲到桌了底下擦眼泪。刘墉曾教刘轩演讲,但他有自己的一套演讲规则:哪儿要大声说出来,哪里要停顿,都严丝合缝。“讲到第几分钟时,应该听到观众大笑,什么时候该停顿5秒,跟部队军规似的,快把我逼疯了!”刘轩说,有一次为了反抗父亲,他一拳把墙壁砸了个洞。但刘墉照样无动于衷,因为那一刻他是“军官”。
但是课一上完,他立马变身慈父。他的这种教育方式,竟然有很多人推崇,刘轩觉得不可思议。“太偏执了!我爸完全可以在‘慈祥’和‘残忍’两个频道问自由切换,他自得其乐,我痛苦不堪。”但是,后来他和父亲一起演讲的视频做成光碟,竟然在台湾卖到数次断货,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唱片”。
妹妹刘倚比他小15岁,是刘墉的掌上明珠。女儿是拿来疼的,要极尽宠爱凡事满足,刘墉认为儿子、女儿的教育方式应该大不同。但刘轩却不认同,他觉得父亲对他和妹妹不同的教育方式,其实是他不同阶段自身世界观的不同体现。
父母感情再浪漫,也不能拿来当榜样
刘轩从小就和父亲处处作对,想极力摆脱他的控制和光环,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并在这所举世闻名的大学一直读到博士毕业。但郁闷的是,即便在哈佛大学是佼佼者,即便后来又去闻名遐迩的茱丽叶音乐学院进修,成为音乐系高才生,刘轩依然是“刘墉的儿子”。他极力想摆脱这个巨大的阴影,但很长一段时间,却又不知道如何摆脱。直到刘轩后来遇见Canlin。
刘墉23岁时,刘轩就出生了。所以,让刘轩尽早结婚生子,也一度是刘墉的愿望。无论是在纽约还是台湾,只要有机会,刘墉都不放过给儿子物色对象的机会。几乎每个由父亲或父亲朋友介绍来和他见面的女孩,都不可避免地更对“刘墉的儿子”而不是“刘轩”感兴趣。这样的女孩,刘轩不可能为之动心。
直到2001年,刘轩才把自己切入恋爱模式。这年他已经29岁,在台北某酒吧举行的“万圣节”晚会上,他和Cardin一见钟情。从小在美国留学,两年前刚回台湾的Cardin和刘轩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她根本不知道刘轩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刘墉。得知儿子终于恋爱了,刘墉立马从纽约飞回台湾,让刘轩把女友带给他见一见。第一次见面,刘墉竟然就催两人赶紧结婚。刘轩说:“我们恐怕得恋爱很长时间,恐怕哪天觉得不合适就会分手……”
最后兴致勃勃飞回台湾“逼婚”的刘墉无功而返。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掺和”儿子和Cardin的事儿子。
为了和女友在一起,原本在美国有很好前途的刘轩回到了台湾,自己单打独斗地开始新生活,也和常年住在纽约的父母分居两地。让刘墉无比惊讶的是,从8岁起就在美国生活的儿子,竟然慢慢在台湾闯出了一片天。做心理咨询师、替广告公司策划文案、电台当DJ、在电视台做主持人,刘轩很快成为引领台湾新时尚的先锋人士。曾经为了放弃演讲而把墙壁砸了个洞的他,竟然还在大学举行了几场反响强烈的讲座!同时他还为《苹果日报》《联合早报》写专栏。
事业风生水起的同时,刘轩和Cardin的爱情也经过8年的磨合水到渠成。2009年,37岁的刘轩结束单身生活和Cardin结婚。婚礼上,刘墉忍不住催促他:“你老爸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儿子都14岁了!”刘轩显然不给父亲面子,当着众宾客呛老爸:“我和你可不一样!我和Cardin的爱情,也跟你和妈妈的完全不一样!”
就像在事业上,从不会拿父亲当榜样而是朝着自己想去的地方走一样,在婚姻生活中,刘轩从不把父母的婚姻作为榜样来模仿。“用心,是所有幸福婚姻的共同点。除此以外,不要拿任何人当榜样,刘我而言,父亲就是父亲,而不是婚姻的榜样!”他说。
2010年6月,女儿千千出生前夕,刘轩的新书《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出版。这本书一出版就成为台湾各大书店的畅销书。很多读者认为刘轩的文风和灵气遗传自老爸,但刘墉却不这么认为,觉得儿子比自己时尚、前卫和老到多了。刘轩常常会被问道:“你父母那么浪漫恩爱,他们的婚姻模式,真的没有你想借鉴的地方吗?”刘轩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婚姻和白头偕老的梦想和场景,但到底什么样的婚姻是好的?像我父母那样的吗?N0!人生百态,各有选择。适合你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做自己比做“刘墉的儿子”有趣得多
当然,不照搬、照学父亲的生活和婚姻模式,是意味着做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刻意要和父亲不一样。“因为,每个人都无法摆脱家族DNA的相似性,我指的不是生物意义上的DNA,而是家族价值观的传承。但是我很幸运,有个还算成功也很努力、正直的老爸。”刘轩说,他也承认和爸爸有太多的相同之处:都是自由职业者,都从事写作、演讲、画画和主持人等工作。
除此之外,父子俩有太多不同。刘轩个性更像妈妈,白由、率性、健忘、不喜欢规划。但刘墉却不是这样的,刘轩说父亲有大象般的记忆,他总是会把60年前的事情拿来说。每当这时,刘轩就会提醒父亲:“人的记忆非常不可靠。当我们回忆某件事情时,其实是上次记得的这件事的样子。久而久之,就会错得非常离谱。”
学心理学的刘轩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只留下美好的回忆,难过的自动屏蔽。但刘墉恰恰相反,他的画作里常常有童年心酸的回忆:饥饿、贫穷和孤单。画完后,他会刘儿子倾诉:“一画画就会想起不好的回忆,画完后,心情会更忧郁。”刘轩安慰父亲:“很多艺术家都苦哈哈的,因为苦常常能激发灵感。但是老爸,你不能因为艺术而得抑郁症。”渐渐地,刘墉也会听儿子的建议。“因为他懂心理学嘛!而且台湾人都叫他‘音乐教父’‘时尚教父’什么的。”刘墉曾在访谈节目里,这样“酸溜溜”地夸刘轩。
相比于父亲夸自己的不遗余力,刘轩对刘墉的评价显然寡淡许多。在他眼中,大作家父亲是个超级宅男,他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地按部就班,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午睡,什么时候吃晚餐,写作、画画的时间分配,他都拿捏得很好。“他可以连续数月吃同样的食物,偶尔跳脚,绝不足因为食物本身,而是觉得今天做食物的人没有用心。”刘轩也很佩服父亲,能把一个很大的工程,细心地拆分成一块块,然后按部就班地完成。刘轩说,父亲最让他佩服的地方是锲而不舍的精神。“他的锲而不舍不是愚公移山,而是总有能力找到最好的办法去坚持。打死我也做不到这一点。”
刘轩结婚前,刘墉一年中有10个月都在纽约。但自从刘轩有了女儿后,刘墉回台湾居住的时间就越来越长了,父子俩住在对门 ,开门就能见到。2012年孙子出生后,刘墉每年在台湾居住的时间超过半年“我妈就和他不一样,她大部分时间都在纽约照顾我年迈的外公、外婆。相见不如怀念,所以我跟我妈更亲。”刘轩说。
父子门刘门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刘墉会比经纪人还经纪人地给儿子很多建议,但已然不再是板着脸下命令,而是小心翼翼地跟刘轩商量。每当这时,刘轩也会问自己:“当我的孩子们长大,我是不是也会像我爸这样婆婆妈妈?因为以我的切身体验来看,这样的父子关系还挺有趣的。”
当然,尽管口口声声说自己和父亲有太多不同,但就如刘轩自己所言,每个人都无法摆脱自己的家族DNA,所以他和父亲一起合著了《奋斗书:刘墉父子谈人生》,近几年来也常常和父亲一起上台演讲。虽然父子俩一个正一个邪,演讲风格迥异,但却是默契十足。
时隔多年,刘轩总是想起很小的时候,父亲和自己一起跑步、在空旷的草坪上丢飞盘、在郊外的湖边打羽毛球。刘轩说:“1991年,爸爸带我来大陆演讲,我们一起走过了很多城市,他每天都给我讲一箩筐的人生大道理。但是很奇怪,我现在一点都不记得了”
真正能留在孩子记忆深处,并成为他们成长路上最美好的部分,到底是什么?是儿时在一起的时光,是没有说教、训斥,简简单单如朋友一起玩乐的时光。刘轩说,这也让他在做了父亲后,每剧都会抽出一天作为“family day”(家庭日),和妻子带两个孩子去运动,看他们在草地上自由奔跑,和他们一起慢慢地骑脚踏车的时光,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却又美好得无与伦比。这就够了,至于其他,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子,他们会从事怎样的工作,会找怎样的伴侣过一生,刘轩说:“完全由他们自己做主和选择。我会和我爸爸一样,不去干涉而全由他们跟随自己的内心。”
董岩据《婚姻与家庭》整理